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病友常来信咨询,问到患汗症一病。现借《老友》一角,略论汗症的辨治,兼答病友询问,并供大家参考。
临床上汗症一般分为闭汗和出汗两大类。
一、出汗(临床大致分为自汗、盗汗与危重病者汗出异常的绝汗):
1、自汗。即尚未用发汗药或其它刺激因素而自然易出汗,甚者动则大汗淋漓,汗出不止,汗后有形寒、疲乏感。此症除“伤风”、“风湿”证有自汗出症状外,一般多指内伤杂证。主要由于卫气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治则,轻者用牡蛎散,重者用补阳汤化裁。药有黄芪、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人参、白术、五味子、甘草等供辨证选药配方。
2、盗汗,亦称“寝汗”。即入睡时汗液自出,醒后即止,汗收后不恶寒,反觉五心烦热不安。其因多为阴虚热状,心液亏耗不藏。治可选用益阴汤或当归六黄汤、生脉散之类化裁运用。药有生地、山萸肉、白芍、麦冬、山药、泽泻、地骨皮、莲子、五味子、黄芪、当归、熟地、黄芩、黄柏、人参叶、竹芯等临床配方选用。
3、绝汗。俗称“倒身汗”,即汗出如珠,凝滞不流,或汗出如油,着手黏腻,常伴气喘声微等症。属于元气耗散,绝证之一,故称“绝汗”,为亡阴亡阳虚脱危象。需急用大补元气,扶阳益阴固脱之法。选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化裁。药有人参、附子、白芍、炙草、桂枝、干姜、龙骨、牡蛎、五味子、大红枣等,供辨证配方选用。
此外,若按一般辨证治疗自汗、盗汗无效或疗效不显著,则可考虑为痰瘀虚实寒热错杂症,可运用小柴胡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化裁,能见显效。
二、闭汗,亦称无汗症。即皮肤无汗、干燥、粗糙、瘙痒等症。有全身性和局限性,先天性和继发性之别。多由于阴血不足,风寒湿邪郁遏卫表,营卫失调,邪气稽留肌肤,汗液不得宣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治,内服养血祛风、温经散寒、益气润燥、和营达表之方药,如麻黄、桂枝、桑枝、白芍、荆芥、防风、葛根、知母、生芪、当归、秦艽、羌活、白蒺藜、蝉衣、柴胡、升麻、甘草等供配方选用。亦可使用针灸、刮痧、理疗等法。
临床上汗症一般分为闭汗和出汗两大类。
一、出汗(临床大致分为自汗、盗汗与危重病者汗出异常的绝汗):
1、自汗。即尚未用发汗药或其它刺激因素而自然易出汗,甚者动则大汗淋漓,汗出不止,汗后有形寒、疲乏感。此症除“伤风”、“风湿”证有自汗出症状外,一般多指内伤杂证。主要由于卫气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治则,轻者用牡蛎散,重者用补阳汤化裁。药有黄芪、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人参、白术、五味子、甘草等供辨证选药配方。
2、盗汗,亦称“寝汗”。即入睡时汗液自出,醒后即止,汗收后不恶寒,反觉五心烦热不安。其因多为阴虚热状,心液亏耗不藏。治可选用益阴汤或当归六黄汤、生脉散之类化裁运用。药有生地、山萸肉、白芍、麦冬、山药、泽泻、地骨皮、莲子、五味子、黄芪、当归、熟地、黄芩、黄柏、人参叶、竹芯等临床配方选用。
3、绝汗。俗称“倒身汗”,即汗出如珠,凝滞不流,或汗出如油,着手黏腻,常伴气喘声微等症。属于元气耗散,绝证之一,故称“绝汗”,为亡阴亡阳虚脱危象。需急用大补元气,扶阳益阴固脱之法。选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化裁。药有人参、附子、白芍、炙草、桂枝、干姜、龙骨、牡蛎、五味子、大红枣等,供辨证配方选用。
此外,若按一般辨证治疗自汗、盗汗无效或疗效不显著,则可考虑为痰瘀虚实寒热错杂症,可运用小柴胡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化裁,能见显效。
二、闭汗,亦称无汗症。即皮肤无汗、干燥、粗糙、瘙痒等症。有全身性和局限性,先天性和继发性之别。多由于阴血不足,风寒湿邪郁遏卫表,营卫失调,邪气稽留肌肤,汗液不得宣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治,内服养血祛风、温经散寒、益气润燥、和营达表之方药,如麻黄、桂枝、桑枝、白芍、荆芥、防风、葛根、知母、生芪、当归、秦艽、羌活、白蒺藜、蝉衣、柴胡、升麻、甘草等供配方选用。亦可使用针灸、刮痧、理疗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