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的分析。方法:把我院14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一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病员术后康复期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疼痛主要集中在1-2级疼痛,而一般护理组主要集中在3-4级,两组疼痛比较显示1级、2级疼痛的比例护理干预组高于一般护理组,3级、4级疼痛比较:一般护理组高于护理干预组,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了患者由于心理紧张等原因所引起的疼痛不适感觉,从而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使手术的效果更加令人满意。
关键词: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疼痛是手术后的一种常见症状,是一种心理和生理感觉的结合,有资料显示,75%的手术病人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1]。手术多为创伤性手术,在手术时可对自身组织造成一定创伤,组织细胞在创伤后可释放大量炎性的致痛物质,从而刺激疼痛感受器官,产生疼痛[2],尤其是腹部手术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和引流管的使用,易产生术后疼痛感,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病人易引发应激反应,加速组织分解和代谢,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切口愈合。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病人术后疼痛已经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减轻病人术后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我科近年来对腹部手术病人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减轻了病人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舒适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1日~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14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50±0.8)岁,患者中胆道手术20例,阑尾炎手术32例,腹股沟疝手术18例。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50±0.2)岁,患者中胆道手术22例,阑尾炎手术32例,腹股沟疝手术16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干预护理。
1.2.2 术前疼痛干预
(1)术前宣教:术前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到病房探望患者,给予亲切的问候和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其对手术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时应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减少恐惧,产生安全感,稳定情绪,解除焦虑,从而在心理上树立信心;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止痛药使用的必要性、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方法等;并告知病人术后早期活动、深呼吸及正确咳嗽的重要性,让病人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从而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认识,配合护理要求,促进早日康复。
(2)心理护理:疼痛不仅有着性别差异、民族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沟通,极大的亲和力、耐心,都是对患者的一种鼓励与支持,能够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得到充分有效的休息、恐惧疼痛的心理得以减轻。反之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1.2.3 术中疼痛干预
麻醉过程中:在麻醉前,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交待麻醉的方式和麻醉可能引起的不适感,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要及时询问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对一些高度紧张的患者护士要给予一定的安抚解释工作,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手术过程中:手术开始后,应尽量多在患者身旁观察病情,使患者感到亲切,注意调节室温,术中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有依托。给予精神安慰分散其注意力,让其思想放松促进药物止痛。注意保暧,尽量减少患者肢体的暴露。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症状,如痛苦面容、出汗、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等,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采用适当的疼痛评估方法,评估患者疼痛是否减轻或加重、镇痛效果如何等。
1.2.4 术后疼痛干预
(1)心理护理:主动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讲解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
(2)舒适的环境: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24 ~ 26℃)相对湿度(50% ~ 60%),给患者提供安静、温馨的病室环境,使患者的身心同时得到放松。尽量使患者免受外界不良环境刺激,严格要求病人家属遵守医院规定探视时间,减少探视次数,防止病室环境嘈杂、预防术后交叉感染的发生。
(3)体位护理:为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肌张力降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情况。认真检查引流导管是否固定妥当,保持引流通畅,给病人更衣、翻身时操作要小心保护,防止滑脱或扭曲,操作中尽量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
(4)手法护理:按摩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推拿技术,通过按摩可以使身体得到很好的放松,起到舒经活血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不能粗暴,以减少刺激。比如在咳嗽时可按压切口两侧,以防止缝合线牵拉切口周围皮肤引起疼痛。
(5)药物止痛的护理:应掌握药理知识,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小;对诊断不明疼痛不随意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
1.3 疼痛评估方法 世界卫生(WTO)组织将疼痛程度划分为:0 度: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Ⅲ度:重度痛,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n(%)]
组名 n 0度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观察组 70 13 18 21 11 8
对照组 70 8 15 17 20 11
2 结果
观察组通过干预疼痛减轻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行护理干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了患者由于心理紧张、恐惧等原因所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感觉,从而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使手术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疼痛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认识的提高,患者的疼痛也将会日益被重视。疼痛在手术过程中,虽然轻度疼痛是短暂的,但是疼痛严重时,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手术后的回复[3]。本研究结果说明,观察组在外科手术前进行宣教、心理干预,术后产生的疼痛通过采取宣教、心理护理、手法按摩、舒适的就医环境、松弛疗法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疼痛干预可以降低患者中枢和外周的疼痛敏感化,提高了痛域值,显著减少止痛药的使用,使得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期,早日恢复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5.
[2]李柳芬.疼痛管理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65566.
[3]刘齐.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4(25):120—121
关键词: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疼痛是手术后的一种常见症状,是一种心理和生理感觉的结合,有资料显示,75%的手术病人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1]。手术多为创伤性手术,在手术时可对自身组织造成一定创伤,组织细胞在创伤后可释放大量炎性的致痛物质,从而刺激疼痛感受器官,产生疼痛[2],尤其是腹部手术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和引流管的使用,易产生术后疼痛感,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病人易引发应激反应,加速组织分解和代谢,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切口愈合。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病人术后疼痛已经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减轻病人术后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我科近年来对腹部手术病人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减轻了病人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舒适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1日~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14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50±0.8)岁,患者中胆道手术20例,阑尾炎手术32例,腹股沟疝手术18例。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50±0.2)岁,患者中胆道手术22例,阑尾炎手术32例,腹股沟疝手术16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干预护理。
1.2.2 术前疼痛干预
(1)术前宣教:术前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到病房探望患者,给予亲切的问候和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其对手术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时应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减少恐惧,产生安全感,稳定情绪,解除焦虑,从而在心理上树立信心;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止痛药使用的必要性、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方法等;并告知病人术后早期活动、深呼吸及正确咳嗽的重要性,让病人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从而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认识,配合护理要求,促进早日康复。
(2)心理护理:疼痛不仅有着性别差异、民族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沟通,极大的亲和力、耐心,都是对患者的一种鼓励与支持,能够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得到充分有效的休息、恐惧疼痛的心理得以减轻。反之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1.2.3 术中疼痛干预
麻醉过程中:在麻醉前,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交待麻醉的方式和麻醉可能引起的不适感,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要及时询问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对一些高度紧张的患者护士要给予一定的安抚解释工作,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手术过程中:手术开始后,应尽量多在患者身旁观察病情,使患者感到亲切,注意调节室温,术中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有依托。给予精神安慰分散其注意力,让其思想放松促进药物止痛。注意保暧,尽量减少患者肢体的暴露。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症状,如痛苦面容、出汗、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等,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采用适当的疼痛评估方法,评估患者疼痛是否减轻或加重、镇痛效果如何等。
1.2.4 术后疼痛干预
(1)心理护理:主动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讲解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
(2)舒适的环境: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24 ~ 26℃)相对湿度(50% ~ 60%),给患者提供安静、温馨的病室环境,使患者的身心同时得到放松。尽量使患者免受外界不良环境刺激,严格要求病人家属遵守医院规定探视时间,减少探视次数,防止病室环境嘈杂、预防术后交叉感染的发生。
(3)体位护理:为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肌张力降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情况。认真检查引流导管是否固定妥当,保持引流通畅,给病人更衣、翻身时操作要小心保护,防止滑脱或扭曲,操作中尽量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
(4)手法护理:按摩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推拿技术,通过按摩可以使身体得到很好的放松,起到舒经活血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不能粗暴,以减少刺激。比如在咳嗽时可按压切口两侧,以防止缝合线牵拉切口周围皮肤引起疼痛。
(5)药物止痛的护理:应掌握药理知识,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小;对诊断不明疼痛不随意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
1.3 疼痛评估方法 世界卫生(WTO)组织将疼痛程度划分为:0 度: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Ⅲ度:重度痛,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n(%)]
组名 n 0度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观察组 70 13 18 21 11 8
对照组 70 8 15 17 20 11
2 结果
观察组通过干预疼痛减轻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行护理干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了患者由于心理紧张、恐惧等原因所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感觉,从而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使手术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疼痛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认识的提高,患者的疼痛也将会日益被重视。疼痛在手术过程中,虽然轻度疼痛是短暂的,但是疼痛严重时,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手术后的回复[3]。本研究结果说明,观察组在外科手术前进行宣教、心理干预,术后产生的疼痛通过采取宣教、心理护理、手法按摩、舒适的就医环境、松弛疗法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疼痛干预可以降低患者中枢和外周的疼痛敏感化,提高了痛域值,显著减少止痛药的使用,使得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期,早日恢复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5.
[2]李柳芬.疼痛管理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65566.
[3]刘齐.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4(2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