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的笑容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看有色
  我曾惊诧于这几乎一夜之间在单位门口的绿地上长出的米黄色小花。
  当我走近时,我发现所看到的都是错觉所致。这些铺了一地的小花,其实是前两天花工在修整草坪后留下的枯草。
  是春天的到来,将我的视野陈述成乱花迷眼,让一根根枯叶长出了春的气质。
  我站在一根根枯草中间,我们面面相觑。它们多么像一颗颗盛开在土地上的头颅啊,有着崇高的思想,有着缤纷如画的内心。
  有时我们是要站远点的,在一些潦草的意境中,或许可以发现另一种美的轨迹。
  鲜花的笑容
  一束鲜花插在客厅的一只花瓶里,它们以水为泥,在我的面前保持着坚挺的身姿和灿然的笑容。这是它最美的时光,浓烈的花香和醒目的花色,迸发出一道道闪亮的光芒。
  这让我想到了1998年早春的一天,我病中的祖母躺在老屋的床上,挂着药瓶子,昏睡了好几天的她,突然睁开了眼,同我们说了好多话,最后,还向我抿了抿嘴。我高兴地认为,祖母的大病或许痊愈了。其实,祖母就是这一天去世的,书上说,这叫回光返照。
  一朵花在离开人世前,竭力展示最好的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力量啊!它真像我的祖母,长驻于我的记忆中,总保持着一个可以定格的微笑。
  母  鸡
  春节,从老家回深圳。临行时,乡邻送来了一只小母鸡,说放养了一年,拿来炖汤喝,味鲜够补。
  第二天一早,母亲去阳台准备杀鸡,发现鸡笼里多了一只鸡蛋。母亲说,看看,这就是家鸡生的蛋,一看就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这只鸡最终被养了起来。还真的,它每天都能下一只鸡蛋。
  回到公司,我与几个同事聊起此事,刚好路过的老板听到了。他停下了脚步,但最终没有说什么,走了。几个同事面面相觑,沉默起来。
  我与他们聊的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想到却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低  处
  这是一丛吸引我最多目光的普通灌木。
  它长在我上班必经的公园路中间隔离铁栏底下。时间无法记录它成长的印记,一年多,它依然仅有几尺高,在沥青漫过的马路中间,依附着路面残存的泥土抗争着。
  一处几近可以忽略的绿,在我每次路过时,总向我挥手,热烈、青春、坚韧,一颦一笑,不卑不亢。
  一丛活在低处的灌木,心中居然藏有一本我们一生都读不完的书。
  台风中的隐语
  我们总爱从树叶的转身中寻找信息,鹤立企伫地迎着一阵风过来,又送一阵风离去,试图从撒在面前的那一节节跌跌宕宕的声音中辨别出另一种声音。
  我所看到的台风都是路过的,一片片落叶却在此刻成为它的影子,演绎一段飘忽,接着又随风而行。
  从每一片惊惶失措的落叶中,都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零乱的灵魂。
  面对此情此景,我倏地变得沉默起来。站在屋里的玻璃窗边,我是像一片说着话的叶子。风起的时候,我们常常试图打探自己的去向,而在更多的时间里,却在一条沐着阳光的枝头,展示风雅的生活。
  我居然忘记了,在每个汛期,总有风起,而每一回涉过别人额头的风,也必定以同样的马力扑面而来。
  鱼之死
  从鱼店买了两条小地图鱼,分别养在家里和单位的玻璃瓶里。
  它们曾经生猛地在我的眼前游动,让我感悟健康与幸福的关系。但在给它们换上自来水后,它们竟然在半个小时内相继死去。
  它们的死,像一个人心梗阻塞一样,说死就死,突如其来。它们在死前必定在苦苦挣扎着、抗争着。它们是在我的眼皮底下死去的。我只看到表象,对于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却浑然不知。后来我总算明白了,鱼儿的死其实与水质有关。
  两条小鱼的死,就像两粒尘埃落地。 或许在不久的某一天,我们也像它们一样。
  船  渡
  朝九晚六的生活,其实也同样具有很强的节奏和弹性。它是如此的像一抹行将远去的夕阳,在挥手之间消散,慢条斯里,却意味深长。
  这是我站在故乡一座仅宽30米的渡口得来的一点体会。
  那天,我像一只等待横渡的船,看着老艄公从对岸撑着杆跚跚而来,他的脸上烧着一道霞光。
  今天与昨天有区别吗?我好奇地问艄公。艄公笑了。有啊!昨天你不来,今天来了。
  在这条河中,老艄公撑了40年的船,潺潺的时光从他的脚流淌而过,他都当成另一阵河水。
  他是这样面对渡河者的,也是这样将一颗心呈现在阳光面前的。
  打  铁
  铁是风吹红的、吹软的。风鼓里吹出的每一阵风都夹带着甜言蜜语,可以让一颗坚硬的内核化为一堆泥,任由铁匠掄起的铁锤一次次锻击。
  想来每一段走红的人生,都需要一段柔韧的插曲。铁质不变,但千锤百炼,便有凤凰涅槃。
  一间乡村普通的打铁铺里有真正的江湖,一把风鼓,一把铁锤,一盆冷水,再加上几件道具,以“叮当叮当”的敲打声和热铁探水的“嗞啦”声作为配乐,便可踏着有序的节拍,演绎一幕冷暖人生。
  脚  印
  几个小孩子在沙滩上奔跑着,他们带着浪花冲刺海岸的猛劲,连笑声都洋溢着海水的味道,清爽、通透、有个性。
  海浪用自己的奔跑一回回给海岸划线,它又成为捡脚印的人,一次次亲手将自己的脚印收归大海。
  自从人因众多而成人海,商场因险恶而成商海,苦难因深重而成苦海,所有的奔跑便有了足够的理由。
  一些上了岸的海水,将永远无法回归大海。海边遗留无数的脚印,看到或者看不到,与眼睛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是后来者,每次走在沙滩上,听到脚下传出清晰的沙沙声,我都当是前行者的回响。
  藏在声音中的脚印,离海更近了。
  绽  放
  一条开花吐蕊的枯枝,总让人心生敬意。
  银柳,第一次知道它的名字,是在它悄然绽放和吐芽之后。此前,我都当它是花店卖出的、染了色的残枝。
  每一片爬出来的绿和每一粒挤出来的艳,都强调着生命的坚毅,似乎一间房子刹时萌发出生的力量。
  但在此时,我突然看到了一道急促切开空间的闪电,我像干花一样被点燃了。
  我与银柳面面相觑,我们都在燃烧自己,却是那样的俗不可耐。
  白日做梦
  上午买进的一支股票,大跌。
  午休,我在昏昏沉沉中入梦。梦中有一支股票暴涨,我匆忙拉近眼线,正是自己所买的那一支。
  我是在摸到梦想的那一刻醒来的,也在醒来的那一刻发现一段虚空。
  一个大白天做的梦给我带来瞬息的喜感。这有时就像一片雪地上的阳光,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在光线的末梢,其实依然很冷。
  门  禁
  我所住的楼房的一楼大堂,装有一道门禁。门禁的开关离大门有三四米的距离。
  点按开关的人,往往是最后一个走出大堂的。
  一个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人,在他的面前总会看到一扇扇敞开而明亮的窗口。
  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口,我看到先行走出的人们脸上写满了微笑。
  车的自语
  我躺在高处,路上传来的“沙沙”响声,我都当是每辆路过的车在同我说话。语调仓促,却清晰入耳。
  它与我谈一个夜行者的生活,谈一个父亲的焦虑,谈一个儿子的柔软,谈一座城市的未来,自说自话,喋喋不休。这是多么绵长的安静。我看到音色在一片片剥落。
  每辆行走的车,都装载着一份惦挂。行走的夜色,往往仅用一柱车灯就可以照亮归路。
其他文献
一  娘在我哥两岁时又一次怀孕了,姥姥偷偷找算命瞎子算了一卦,瞎子说爹娘命里有两个儿子,还说两个儿子将来都有出息,“不愁吃不愁穿,还能出个大军官”。瞎子这么一说,姥姥心动了,颠着小脚来到我家,一进屋就跟爹娘转述了瞎子的话,还说这事得听神仙的,说啥也得把这个“军官”生下来。爹盼着再生一个儿子壮门户,娘觉得一根独苗太单了。于是一家人拧成了一股绳:生!  娘后来跟我说,我出生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紧,村头
期刊
一  一阵窸窸窣窣声响,隐隐约约。他回头一看,果然又是那只大黑狗,贴着路边的草丛灌木,走走停停,盯梢一般跟随过来。一路上,他嘘它、呵斥它,甚至捡起小石头打它,一次又一次,就是不想让它跟着,可它总是不即不离,影子一样,怎么也赶不走。他瞪去一眼,大黑狗赶紧的就收住脚步,两眼死死地看着他,既敬畏又乞怜,夹紧的尾巴拨浪鼓一般来回摆动不停。他知道,再驱赶也是枉然,一会它还一样回来的,便不再理睬,只嘀咕了一句
期刊
樟木头  曾听朋友说起这个地方  朋友从千里之外的向阳山来到这个地方  背着向阳山的阳光、杂草和好心绪  淹没在流水线上的嘈杂声里  他在疲惫的梦境里杀掉向阳山的一头老牛  牛的身体里钻出一棵有脚的柳树  逃走了  晃晃悠悠像个伤了一条腿的乞丐  那棵树跑到观音山脚站立不动  “这段话不像诗歌,不像小说,也不像童话。”  “但它就是诗歌、小说和童话。”  “关于什么呢?关于牛和树的故事。”  “现
期刊
我们钱村姓钱的人有个传统,就是在家族祠堂两边设“红黑榜”,凡族人中有考取功名,或是在单位任有职务的,其个人事迹上红榜,以激励其他族人;凡族人中有违法犯罪的,其个人劣迹上黑榜,以警醒其他族人。没有人知道这个传统始于何年何月,反正村中老者小孩都知道,这是钱家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到了我这一代,有个婶子生下了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对双胞胎,而且都是带把的男娃,这在重男轻女的乡村,可以说非常激励人。经九叔公
期刊
百衲衣  仿佛能感觉到一阵唐朝的风  绕过还有两个月的季节  迅速落入簕杜鹃映红的早晨  无可避免地,一切又会隐入浓黑  他们,带着祖先的密码  开启一种复苏模式  我必须承认,身上有什么东西被触及  千年太短,南无十方  如同一棵病了的树  整个森林都是它沧桑的言辞  努力生长,竭尽衰落  而我们,在用心拼接着什么  我们拼接光阴,习惯探问  每一粒米、每一寸布的来处  天高地厚,我们身着褴褛 
期刊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共大故事的老电影《决裂》,其中“马尾巴的功能”这一句台词,尽管戏谑,却甚为经典,在父亲及我们这辈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父亲祖籍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生于1942年10月,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可谁又能想到,他当年读过大学,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德胜关分校“半工半读”。  父亲60年前“半工半读”的这一段经历,饱含岁月的尘埃和沧桑。  江西共产主义劳
期刊
年 景  总是这样善于徒步  或仅仅骑行一架两轮车  灵魂会如自由一样  在风中无形伸展。  树林,大海依然在近处周密地编排  大自然的得失  当汽笛从身边轰然而过  事物之间所必然的联系有时也会  让雪白的善成为灰色的一瞬  在这些变迁中  我还在坚持着我,被潮弄的  被影射的微小……  胸无大志是属于我的生活  无处可藏梦如一只鸟却又在横跨天空  矛盾中会有一对蜂拥  的翅膀,远过了目极之处 
期刊
摁响表姐家门铃,姨妈开的门。  “姐呢?”  姨妈朝表姐卧室呶呶嘴。  卧室地上支着顶写满英文字母的草绿色帐篷。表姐拉开帐篷门,探出颗和秀兰·邓波一样发式的卷毛脑袋。我仿佛看到一只卡通片里才有的硕大无朋的绿毛龟。但我绷紧嘴唇,把笑憋了回去。有时,在一个沉迷于写作又有些神经质的人面前随意发笑会是一场灾难。  表姐从帐篷里钻出来,满面愁容地说:“你姐我真要江郎才尽了。”  此前,此前的此前,我无数次听
期刊
红千层  初见,以为是谁在柳树上挂了几个刷子。专门刷瓶子的那种。一个长柄上栽满细密的毛,红色,穗状,下垂。造型奇特的花,与树、与叶、与整体颇为疏离,甚至生硬。  节假日,旅游区,人群拥挤,汗流浃背。每一种植物、每一个池塘、每一个粗糙的建筑旁边都有人在等着拍照。那棵长着红刷子的树,歪歪斜斜站在湖边,不高,未形成树荫,行人匆匆忙忙而过,竟无一人停步。  后查,此树名红千层,意为一个接一个的红,层层叠叠
期刊
夏日诗  并非陆陆续续,可以通过指示牌穿插记叙,  在上海的夏日不一定要有顺序的逻辑性。  我只能想到的是,聚会比我们各自的命运  更加沉默。茂盛之下的赞叹,随时  会改变街道的一片狼籍,无人能全身而退,  乘坐地铁抵達老火车站,再从历史穿越到龙茗路,  学习三轮车的快乐。嘿!多好的安逸啊,  同样的夏日外滩,这就是现象中远离的烟尘,  犹如缠绕不散。饮酒不乏月朗星稀的溢美,  一些人,和另一些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