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艰难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从2004年开始进行新课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而两年多来,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尴尬:
  尴尬之一:交通不便,信息堵塞,教学设施比较简陋,不可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经调查,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农村集镇连一家正规的新华书店都没有,就是想买书,也没地方买,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
  尴尬之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仍然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求学生读课文、做题目,其余一概不予重视,甚至视广泛阅读为左道而予以制止,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
  尴尬之三:农村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工作倦怠,日益明显突出,教学技能明显落后于城里的教师,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就是教师的全部家当,具不完全统计,教师学历不达标、不合格所占比例绝不在少数。
  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做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首先,立足于现实,博闻强识。
  让学生每人每学期带一本图书到教室,建立图书角,每学期学生就可以有六七十本书可读了。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图书,看后必须写出读后感,每星期都要检查,学期结束总结评比,评出读书优胜者,并给以奖励。这样在老师硬的要求下,加大了学生读书的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而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其次,加强背诵记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国古代学有所成者总结的读书经验上来说,尤其强调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著名的学者朱熹说:“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别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得多了、熟了,“那文句、那意境萦绕心头,话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老师先范读,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集体朗读,让读书声重回课堂。中学语文教材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保证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的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
  再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情感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创造一种情境而让学生达到“悟”的境界。
  这种感悟,有的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能够深切领会文章的妙处;有的也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作为一种情绪记忆在思维的深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思维。”虽然学生智力因素不等,对同一难度的阅读题目理解掌握的程度不同,但同一环境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相近。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施教,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吃饱”。然后提出一些能体现梯度差的阅读思考题,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吃好”,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同学进行阅读理解或分析时敢于突发奇想。这样,就能增强学生整体的阅读教学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最后,把复述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生的复述不是对原文一字一句不变的背诵,就是较详细的复述也只能是较接近原文。所以,学生要在对原文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取舍、概括、改动。而这种取舍、概括、改动本身就是一个思考过程。有些复述还需带有创造性,这样通过复述就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和思考力得以培养。通过复述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复述要求在掌握课文思路、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复述是朗读、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发展而来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另外,复述还能使学生吸收运用原文中优美的语句、语言发展为自己的书面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训练,可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如:每节语文课前的5分钟让一位同学复述读过的故事、看过的电视节目、发生在身边的事。先让学生复述故事中优美的句子,训练一阶段后再让学生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以免失去复述的兴趣和勇气。待练熟了,再让他有表情、有动作地复述一遍故事。最后,再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悟,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农村初中的学生文化积淀不深,知识面不广,再加上农村条件的限制,复述故事仍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加强阅读教学,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无疑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亲历阅读过程、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中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阶段识字量为3000个,不难看出小学低年级是以识字为重点的。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儿童进入知识海洋泛舟的舵把,更是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低年级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而且他们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如何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教学中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遏制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的欲望与机会,更谈不上学生潜力的发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借助信息
期刊
摘 要: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在活泼的课堂中拥有创新精神。  关键词:激发学生 参与培养 创新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话都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
期刊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情境引趣
期刊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锻炼和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他们在这一阶段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但要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和提高,仍处于一种萌芽状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也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期刊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暗点头”呢?尤其是中考作文,所有的考生都写同一个题目,所以相互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暗点头”呢?毫无疑问,如果从千人一面的冷漠中发现一张有个性的面孔,那就会令人眼前一亮。所以,当一个学生在写作中融合更多个性化因素的时候,是他可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有个性
期刊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平日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弘扬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出创新型作文来呢?  一、感受生活,孕育情感。  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要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
期刊
摘 要:突出政治的学科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让我们的政治教学充满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是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政治、提高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时政化 生活化 措施  问题提出的原因:政治课堂应是开放的,时代特征鲜明是政治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但现实政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现象,致使学生觉得政治学习索然无味。的确,
期刊
每个从事过语文教学的老师都很难忘记,作文课时,那一个个抓耳挠腮、咬笔杆、摇头叹气、死死趴在桌子上一节课挤不出几个字的场面。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老师面前。我们首先必须分析现状:一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二是学生有东西却不知如何去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就其原因,一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处在“教无定法”的自由状态。在这广袤深幽的领域里教师的研究与体味相对薄弱,缺少了对作文重要环节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