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痛苦》评改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以及老师对这篇作文的评改过程。为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作文基本保持原貌,修改处用[]说明,增加处用( )标出。
   ■作文题目
  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
   请以“把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学生作文
  
   痛苦是什么?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几十年工龄的老工人因工厂倒闭而失业,老师看见自己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高中生熬过黑色的七月却榜上无名,都是一种痛苦。有的人被机器绞断了手,被车轮轧伤了腿,有的人因为疾病而(生活)无法自理,无疑也是一种痛苦。痛苦就是无情地肆虐〔折磨〕人们的精神或肉体的那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痛苦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根源有内外交替的因素,外在的和内在的相互结合、影响,就产生了痛苦。〔交待不清,应整段删去〕
   面对痛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坦然地对代〔待〕。痛苦可使人哀伤、颓废,甚至绝望。但也有人面对痛苦,而〔删去“而”〕显示出了刚〔顽〕强的毅力,越挫越勇。因为痛苦可以使口若悬河的人缄默不语,但不能阻止他的思维;痛苦可以使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失去活动能力,但不能停止〔“停止”改为“使”〕他寻觅新生活的脚步(停止)。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经历过痛苦和磨难。司马迁受〔语言平直,“受”改为“惨遭”〕宫刑而著《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之先河;曹雪芹因失意而著《红楼梦》,成为(就)了我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张海迪战胜不健全的肢体而成为(“)20世纪的保尔(”)。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又都是令人敬佩的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们敢于正视痛苦,把握痛苦,(从而)战胜了〔删去“了”〕痛苦,成就了不平凡的功绩〔业绩〕。
   由此看来,痛苦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超越自我,(。)一帆风顺的人常常是浅薄的……〔作者似乎想借此句采用对比的方法再次论证,但不充分,不具体。可删去“一帆风顺的人常常是浅薄的……”一句。〕
  想起昨天的欢乐,我感到痛苦,因为欢乐已成为过去;想起往日的痛苦,我感到欢乐,因为我已战胜了痛苦。〔画蛇添足,可整段删去,改为“把握痛苦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因为风雨过后才见彩虹。”〕
  ■点评
   本文结构不够严密,认识有一定的局限。从内容和表达等角度评价,该文被评为二类文,得40分(满分50分)。
   本文以设问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揭示了话题。接着列举了痛苦的种种表现,然后说明痛苦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着重论述了有成就的人是如何对待痛苦并取得成功的,最后得出结论:痛苦是一种财富。文章思路比较清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为具体。
   本文存在的问题是:结构不够严密。第三段没有阐述明白,令人不知所云,应当删去。文章最后一段,似乎是想扣题,但却游离于中心和话题之外,属于画蛇添足,也应该删去。文章在确立论点之后对论点的论证不够充分,缺乏深度的扩展,显得很单薄。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只是因为作者欠缺组织文章材料、安排层次的能力,它还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另外,本文的语言表达也不够顺畅,用词缺乏准确性,有的句子显得很突兀,令人费解。作者还应加强平时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不断牢固写作基础,提高文学素养。(赵金海)
  
  ★编辑/申冬梅
其他文献
在分式加减运算中,通分是关键,解题时,若能根据分式的结构特点,使用相应的通分技巧,则不仅可以保证运算的正确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整体通分●  例1计算■-x2-x-1.  解:原式=■-(x2+x+1)=■-■=■-■=■.  二、拆项通分●  例2化简■+■+■+■.  解:原式=(■-■)+(■-■)+(■-■)+(■-■)=■-■=■=■.  三、一次通分● 
期刊
提起笔,心头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被无形的针,轻轻而又固执地点扎……思念起各方的亲友来了!  是的,思念是根针。有时候它扎得我们心痛。“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对远方的亲友的思念,更是甜蜜中旋出的丝丝缕缕的痛感。父母的抚育,师长的教诲,昔日同窗的嬉戏,朋友离别后的失落,乃至家乡邻居的言笑,某个往日经常光顾的小店里那几个熟悉的面孔……在佳节遥思时都可能忽然丛集心头,仿佛有针尖在心上不轻不重地划过,使得魂
期刊
科技盘点之一:“上天入地”——几代人的梦  “上天入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2004年,这一梦想正在实现之中。  2004年初,投资14亿元的“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正式启动,预计到2007年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奔月”已是“指年可待”。   我国第一个大型空间国际合作项目“双星计划”也获得了一系列数据,探测卫星一号和探测卫星二号与欧洲空间局的“星簇计划”在太空中珠联璧合,为世界性的空间天气预
期刊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全国各地的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以及中考都在进行着改革。综观全国的中考英语改革,一般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和命题原则: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通过语境的设置,使语法测试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体现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加强试题语境化,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
期刊
☆1.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入手,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作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它适合于注重基础考查或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题目。   ☆2.淘汰排除法。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要求选出错误
期刊
有关相似形的证明题常需要添平行线作为辅助线,同学们感到较难把握,其实平行线的添设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看下面一题的分析.  例已知:如图1,在△ABC中,D是AC上的一点,延长CB到E,使EB=AD,ED交AB于F.  求证:■=■.  分析:此题是证明线段成比例的问题,从条件EB=AD看,无法直接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此时必须添加辅助线才能应用有关定理.从结论看,■是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的比.
期刊
不少初三年级的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几何题解法无规律性,不能根据固定公式解决,几何比代数难学.有些同学只会背诵定理、定义,解题时,却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题做得不少,碰到没见过的题目,还是无计可施.到底怎样才能学好几何呢?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习方法,都有规律可循,不得其法则不入其门.下面就几何的学习方法与同学们探讨一下.    一、重视基础知识◆    “高楼万丈平地起”,书上的基本概念是解题
期刊
例1质量5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50N的力向上提该物体.那么,该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 N,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N.  错解:(1)该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0N; (2)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450N.  错解原因分析:  (1)混淆了重力和质量的概念,错误地认为物体的质量50 kg就是物体的重力.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力是相等的,即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平衡,故物体不受支持力.  (
期刊
题:如图1,△ABC中,BH⊥AC于H;DB⊥AB、EB⊥BC,且BD=AB、BE=BC,延长HB交DE于M,求证:M为DE的中点.
期刊
“不识试题真面目,只缘身在误区中”。中考或竞赛的命题者,有意地在题中设置误区,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性及运用知识的灵活性。而学生一旦走进误区难以自拔,考试成绩就会不理想。为此,笔者将以下几类题举例剖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