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刚刚结束的家长会让我感慨颇多。现在的幼儿家长群体越来越年轻,85后的家长居多,90后的家长也在陆续增多。较前几届幼儿家长来说,现在的家长群体更年轻、文化程度更高,懂得更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巧。按理说这样的情况应该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幼儿教育才对,可是实际情况却不完全是这样。主要的问题在于家庭里面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这两代家长很多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所以,作者就针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 两代家长 摩擦 教育观念 影响 两代教育
上周末,我们幼儿园刚刚开完家长会。会议结束时和家长沟通的环节中,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大班孩子小杰的妈妈情绪突然失控哭了起来。原来是当老师说完小杰在幼儿园是个很不错的孩子、懂得遵守规则、课堂也很积极,只是跟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容易因为一些小摩擦就大打出手,攻击性行为较多时,妈妈想起小杰在家的一些情况才突然失控起来。
小杰妈妈说,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小杰的奶奶说了算。奶奶带孩子也特别腻,小杰5岁多了,奶奶还每天给他穿衣服、洗脸等。小杰的妈妈说了多次别对孩子这样,应该要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做这些事情。但是小杰的奶奶每次都一句:你懂什么,我带大了好几个孩子,还不知道怎么教育他们?如果再进一步争辩就会发生战争。如此這般反复,小杰妈妈心头总是一股无名火。她说,看到孩子的那些不好的行为,她知道说了没用,直接就打。所以到现在,小杰在家基本不和她说话。我想,孩子的较强攻击性行为应该也跟家人的这些行为有关。
一、两代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因素分析
小杰的例子应该是很多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个代表。当代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很多外来务工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不得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是,随着幼儿家长年龄的不断更新,纯粹只是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少。更多的家长选择的是把老人和孩子都接到自己身边来。这样既有人照顾孩子、自己可以安心工作,还同时可以兼顾孩子的成长------至少能经常看到孩子的变化。这种做法产生的局面也是有喜有忧,更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杰家庭类似的教育很不一致的情况。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代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爷爷奶奶自然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可能对爱的理解就是:无微不至。即便是孩子有主动体验的欲望时,爷爷奶奶也总是说:去玩儿吧,奶奶来就可以。爷爷奶奶大多认为孩子小,能做什么?大人就应该把孩子呵护备至,把什么风雨都给他们挡在外面,这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日积月累,孩子就养成了什么都有奶奶或爷爷做的思维概念,孩子也容易从最初的想体验到后来的放弃体验。而爸爸妈妈这一代的教育观念则不一样。他们会更加注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更倾向认为:呵护过度的孩子未来会经不起风雨,遇到挫折容易退缩且不容易拥有出色的解决能力。所以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一切都由大人包办代替。如此,两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样,自然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很多摩擦。
(二)两代家长对孩子学习价值的衡量标准不一致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家长群体大多数都是80后的家长,中、小班的孩子家长几乎都是85后甚至90后。这一代家长吸收的知识更全面,也能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更科学的教育方式。比如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爷爷奶奶则更关注孩子知识层面的吸收。比如他们通常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学到东西的标准就是今天学了哪些加减法呀、会写多少字等。也经常跟老师沟通说让多给孩子布置一些作业、多让孩子做加减法。甚至有的孩子才3岁,爷爷奶奶开学两周就质问老师:为什么3岁了还不开始教写字?完全忽略孩子的发展规律。而爸爸妈妈可能更关心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是否和小朋友相处愉快、是否开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在必要的知识吸收上面,如果有涉及作业,爸爸妈妈则更关注孩子是否能主动回家完成作业、态度认真、坐姿标准等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基本社会群体,多为有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它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它还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场所,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家庭里,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对孩子早期的性格形成及社会认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两代教育有利有弊,好的地方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生阅历较丰富,对孩子的教育多了一些爸爸妈妈不一定能给的经验教育。其次,爷爷奶奶辈照顾孩子的时间更为充足,也更能给予孩子更细致的照顾。但是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会更多一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观念陈旧,增加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在农村,担负着隔代教育使命的祖辈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又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因此,多数老人根本不了解农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孙辈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的接收和对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掌握了解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爷爷奶奶自身没有文化,加之观念陈旧,反应迟缓,有的甚至在思想观念里还掺杂着一些迷信思想,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缺乏超前意识,对孩子只重视“管束”,不重视“教育”。
2.溺爱,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通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不良的性格。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两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若关系长期冷淡,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会习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或种种不足,而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希望其改正时,孩子心理上会很难接受,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使正常的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既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
4.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祖辈老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很多老人正处在这样的人生阶段,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与这些祖辈长期相处,容易受其影响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有的儿童在七八岁时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心事,需要有人及时开导和帮助解脱,年迈的祖辈往往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有时不容易察觉孩子的心事。孩子的心事长期堆积在心里,无法自我调适,最终儿童将出现心理障碍。
5.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者,在新一代儿童中相当普遍。笔者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如今的小学生中,营养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园里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买零食的更是每个孩子课间必做的一件事。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
二、发挥两代教育优势,克服其弊端之观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两代教育变得更为积极、对孩子产生更好更有利的影响呢?两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两代家长学习不放松
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两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而接受“两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两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新型两代家长”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两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两代教育要尽量地发挥本身优势,同时两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两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对此,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
两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 “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
[2] 唐志华.幼儿教师礼仪基础课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关键词] 两代家长 摩擦 教育观念 影响 两代教育
上周末,我们幼儿园刚刚开完家长会。会议结束时和家长沟通的环节中,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大班孩子小杰的妈妈情绪突然失控哭了起来。原来是当老师说完小杰在幼儿园是个很不错的孩子、懂得遵守规则、课堂也很积极,只是跟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容易因为一些小摩擦就大打出手,攻击性行为较多时,妈妈想起小杰在家的一些情况才突然失控起来。
小杰妈妈说,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小杰的奶奶说了算。奶奶带孩子也特别腻,小杰5岁多了,奶奶还每天给他穿衣服、洗脸等。小杰的妈妈说了多次别对孩子这样,应该要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做这些事情。但是小杰的奶奶每次都一句:你懂什么,我带大了好几个孩子,还不知道怎么教育他们?如果再进一步争辩就会发生战争。如此這般反复,小杰妈妈心头总是一股无名火。她说,看到孩子的那些不好的行为,她知道说了没用,直接就打。所以到现在,小杰在家基本不和她说话。我想,孩子的较强攻击性行为应该也跟家人的这些行为有关。
一、两代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因素分析
小杰的例子应该是很多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个代表。当代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很多外来务工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不得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是,随着幼儿家长年龄的不断更新,纯粹只是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少。更多的家长选择的是把老人和孩子都接到自己身边来。这样既有人照顾孩子、自己可以安心工作,还同时可以兼顾孩子的成长------至少能经常看到孩子的变化。这种做法产生的局面也是有喜有忧,更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杰家庭类似的教育很不一致的情况。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代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爷爷奶奶自然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可能对爱的理解就是:无微不至。即便是孩子有主动体验的欲望时,爷爷奶奶也总是说:去玩儿吧,奶奶来就可以。爷爷奶奶大多认为孩子小,能做什么?大人就应该把孩子呵护备至,把什么风雨都给他们挡在外面,这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日积月累,孩子就养成了什么都有奶奶或爷爷做的思维概念,孩子也容易从最初的想体验到后来的放弃体验。而爸爸妈妈这一代的教育观念则不一样。他们会更加注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更倾向认为:呵护过度的孩子未来会经不起风雨,遇到挫折容易退缩且不容易拥有出色的解决能力。所以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一切都由大人包办代替。如此,两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样,自然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很多摩擦。
(二)两代家长对孩子学习价值的衡量标准不一致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家长群体大多数都是80后的家长,中、小班的孩子家长几乎都是85后甚至90后。这一代家长吸收的知识更全面,也能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更科学的教育方式。比如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爷爷奶奶则更关注孩子知识层面的吸收。比如他们通常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学到东西的标准就是今天学了哪些加减法呀、会写多少字等。也经常跟老师沟通说让多给孩子布置一些作业、多让孩子做加减法。甚至有的孩子才3岁,爷爷奶奶开学两周就质问老师:为什么3岁了还不开始教写字?完全忽略孩子的发展规律。而爸爸妈妈可能更关心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是否和小朋友相处愉快、是否开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在必要的知识吸收上面,如果有涉及作业,爸爸妈妈则更关注孩子是否能主动回家完成作业、态度认真、坐姿标准等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基本社会群体,多为有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它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它还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场所,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家庭里,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对孩子早期的性格形成及社会认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两代教育有利有弊,好的地方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生阅历较丰富,对孩子的教育多了一些爸爸妈妈不一定能给的经验教育。其次,爷爷奶奶辈照顾孩子的时间更为充足,也更能给予孩子更细致的照顾。但是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会更多一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观念陈旧,增加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在农村,担负着隔代教育使命的祖辈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又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因此,多数老人根本不了解农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孙辈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的接收和对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掌握了解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爷爷奶奶自身没有文化,加之观念陈旧,反应迟缓,有的甚至在思想观念里还掺杂着一些迷信思想,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缺乏超前意识,对孩子只重视“管束”,不重视“教育”。
2.溺爱,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通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不良的性格。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两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若关系长期冷淡,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会习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或种种不足,而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希望其改正时,孩子心理上会很难接受,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使正常的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既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
4.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祖辈老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很多老人正处在这样的人生阶段,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与这些祖辈长期相处,容易受其影响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有的儿童在七八岁时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心事,需要有人及时开导和帮助解脱,年迈的祖辈往往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有时不容易察觉孩子的心事。孩子的心事长期堆积在心里,无法自我调适,最终儿童将出现心理障碍。
5.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者,在新一代儿童中相当普遍。笔者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如今的小学生中,营养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园里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买零食的更是每个孩子课间必做的一件事。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
二、发挥两代教育优势,克服其弊端之观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两代教育变得更为积极、对孩子产生更好更有利的影响呢?两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两代家长学习不放松
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两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而接受“两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两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新型两代家长”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两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两代教育要尽量地发挥本身优势,同时两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两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对此,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
两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 “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
[2] 唐志华.幼儿教师礼仪基础课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