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事、家事、身边事”,事事,都影响着经销商的生意。拿“国事”来说,在2006年无论是《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零售经营管理规范》的正式实施,还是从上而下的反商业贿赂,都影响着经销商,甚至加快了经销商整合的步伐。一个经销商朋友曾笑言:“现在不看新闻联播,就做不了大生意!”很多经销商家大业大,在商战中善于搏杀,对员工的管理,却是很挠头。而下面逐渐发展壮大的想“单飞”的分销商,更是让人劳神费力。同时酒类市场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自带酒水现象突出,烟酒店大规模出现,团购的比重逐渐提高,这些都对经销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循着“国事、家事、身边事”这三条线,记者采访了一些经销商朋友,看看——
第一部分:国事
【关注话题】酒水随附单、反商业贿赂
给我一张“随附单”
【关键词】酒水随附单
【商家自述】我是河北的一个县级经销商,现在主要做一些白酒的擦边产品,规模虽然小,但赚的钱并不少,因为我都是裸价操作,拿货的价格低,并且我也不想做什么市场,就谈不上什么营销费用了,只要维护好几家酒店、超市的客情关系就行了。可以说,我是船小好掉头,什么畅销我卖什么。
在2006年7月份,我们这里开始实施酒水随附单制度。就是酒类批发经营者要到其办理备案登记的机关领取随附单,并按要求如实填制一式三联随附单,并要单随货走,单货相符。虽然大家开始认为这个制度很繁琐,因为它增加了一个新的环节,例如进商超就要多开一张票,但后来随着监察力度的加大,很多人都购买了随附单。开始我还是不太在意,但到了2006年年底,有关部门又开始严查随附单。由于我没有随附单,一些老客户也不敢接我的货了,这时我慌了手脚。没人进我的酒,我只能喝西北风去了。没办法,我只好和一个比较好的哥们儿借了一本随附单,先把货送出去再说。但最近检查的力度加大了,那个哥们儿也不敢再给我用了。唉,在2007年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能拿到一张属于自己的随附单。但要取得随附单,首先得具备酒类批发许可证,就我目前的情况,现在连这个证都拿不到。现在和我处境相同的还有很多经销商,估计明年我们的生意更难做了。
【有一说二】抛开国家商务部制订酒水随附单的初衷和意义,单从经销商发展的层面来看,酒水随附单可以说是对经销商资质的一个考量。通过取得随附单的资格认证,把一部分“开个门店”就卖酒的小经销商排除在外。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流向了强势经销商手中。企业的深度分销模式、零售业规模连锁化、国家政策的调控,这些因素都加快了经销商整合的步伐。
反商业贿赂力度会不会加大?
【关键词】反商业贿赂
【商家自述】我在江苏的一个地级市场做葡萄酒和啤酒的经销商。我们这个地区消费能力比较高,酒水的消费量比较大,酒的价格卖得也高。为了抢市场,大家都拼开瓶费,你出100元,我就出200元。2006年8月,有朋友说,国家开始查商业贿赂,在很多地区,经销商因为买店费和瓶盖费都被罚了。当时我想,这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况且给开瓶费一直是酒水行业的“行规”啊,国家凭什么罚我啊!后来,我们地区也开始查买店费和开瓶费,也有人被罚款了,在10月份,我也被罚了2万。罚过之后,大家还是照旧给开瓶费,我也只能跟进,如果不跟进,市场肯定是没有了。为了避免挨罚,希望大家多帮我打听一下风声,看看2007年国家这个反商业贿赂力度会不会加大?
【有一说二】可以说,国家这次大规模的反商业贿赂运动,在短期内对酒水行业的现状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但是,当进店费、瓶盖费、专场费等等具有“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嫌疑的终端操作手法被亮起红灯之时,却催生了经销商操作终端的一些“新手法”。例如协助酒店开设平价酒水超市、参股酒店经营、把现金形式变成服务形式,也许这些是经销商在这场反商业贿赂中最大的收获吧!
第二部分:家事
【关注话题】老婆掌权、分销商单飞、自创品牌
和老婆多要点钱
【关键词】内部管理
【商家自述】我在安徽做方便面经销已经4年了,生意一直做得很稳。这两年,厂家开始实行深度分销,我的销售区域逐渐缩小。为了增加利润,我准备引进一个新产品,重点运作。可我老婆认为,做新产品有风险,还不如过安稳日子,然后就把厂家的业务员给打发走了。后来这个产品被人拿走了,让我后悔了大半年。现在我们这有好多经销商都做贴牌产品,我也随着贴了一个保健酒,也想了很多思路,比如把保健酒和我们本地名胜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打出养生概念;在各个旅游景点周边的便利店进行铺货。但最后都没有实施,因为我老婆控制财政大权,她认为我这是胡闹。说到财务,更是让我头疼。这么多年都是我老婆记账,基本上是“口袋账”,以前简单的收钱发货还能应付,现在集合仓储、配送、理货、售后服务、销售促进、账期结算,这么多事情就应付不来了。在2007年我最想从老婆那多要点钱!
【有一说二】记得有一次和研究经销商问题的潘文富老师交流时,笔者问道,全国有那么多经销商,并且每个经销商的自身情况不同,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同一个关心的话题呢?潘老师笑着说:“当然有,那就是和老婆的关系怎么处?这虽然是一个不上台面的问题,但却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个不上台面的问题,实际上折射的是经销商管理的缺失。从家族式管理到制度化管理,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经销商发展的一个跳跃。
我的分销商想单飞
【关键词】分销商单飞
【商家自述】我是河南的一名地级市场经销商,快到年底时我碰到了这么一件烦心事。我给县城一个新开的分销商派了几名业务员,辅助这个分销商运作市场。但是忙了一个月以后,分销商找各种理由不给结账,业务员的工资也不给付。眼看要过年了,我的业务员因为没有拿到账款和工资,不能回家过年。我很着急,就打电话给这个分销商,分销商提出,业务员的工资要我自己来付,并且要我以厂价给他供货,否则不予结账!无奈之下我把所有的费用收据拿给这个分销商看,告诉这个分销商,以现在的投入,作为经销商的我没有利润可赚。没想到这个分销商却说:你还有返利呢!一句话让我心凉如水,这真是人心不足啊。看分销商这架势,分明要侵吞我的所有利润,想要单飞,自己做总代理了。这个事情让我很是矛盾,2007年对分销商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不支持,销量无法扩大;支持,市场发展了,难免会翅膀硬了自己单飞。
【有一说二】厂家和总经销现在“一窝蜂”似的进行渠道下沉,处在县、乡级的分销商成了“香饽饽”。既然是“香饽饽”,分销商们自然多了些底气,翅膀硬了想单飞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作为总经销,将来要获得发展,根本还是要靠联合自己的分销商抱团打天下,因此下级分销客户还是要开的。想防止分销商单飞,作为总经销要做到两点:一是增强自己的实力,毕竟分销商还是愿意靠大树的;二是增强终端的掌控能力,掌握了分销商的下游,自然也就掌控了分销商的发展方向。
想做个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自创品牌
【商家自述】我在江西一个地级市场做方便面和啤酒的经销,方便面是我的主业,从1998年就开始代理。经过我的努力,这个方便面品牌市场从无到有,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本地的主流品牌。但是现在厂家做的很多事情让我很不舒服。比如在2004年,我完成了1000万元的销售任务。到了2005年,厂家马上给我压到了1500万元,我勉强完成了。而到了2006年,厂家又把任务压到了2000万元。根据我现有的能力和市场容量看,完成这个任务根本不可能。另外,厂家还在我们这设立了分公司,直接操作市场,我的销售区域就更小了。我想,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到头来还是替别人抱孩子,与其这样还不如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打算在2007年贴牌生产一款保健酒,相信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积累的资金,会做好这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有一说二】自创品牌是这两年一个时髦的词语,我们也看到很多经销商投了大把的钱,但真正能获得成功的并不多。因为大多数经销商自创品牌,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这包括生产技术、营销队伍、人脉资源,等等。对于还不具备足够资源的经销商来说,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还是要把本区域市场做强,形成某个品类的垄断者,做个小池塘里面的大鱼。
第三部分:身边事
【关注话题】买断品牌之间竞争、投资型经销商出现、洋酒市场发展
商超不再压款
【关键词】商超压款
【商家自述】我从1996年就开始代理白酒,当时我选中了商超渠道。经过几年的运作,我代理的产品已经铺进了市区的大小商超,市场操作、进场谈判,我都能轻松搞定。最令我头疼的是,商超压款的时间长,要两三个月才能结算,货卖得越多,款也就压得越多。我掌控的商超数量比较多,长时间的压款,有时候让我资金周转不灵。于是我就采取了控量的办法,即使市场旺销,也不敢放量,甚至有的时候造成商超断货。有人和我开玩笑说:“别人为卖不出去货发愁,你是货卖多了发愁。”说到2007年比较关心的事儿,我想就是如何和商超打交道,让我的货款不再被压。
【有一说二】经销商和商超打交道,是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除了商超是个强势终端外,更重要的是很多经销商不熟悉商超繁琐的规则。从目前看,要改变商超的规则是不太可能的,那么经销商可以从细节方面多做工作,尽可能地争取合理的账期。例如经销商在谈判时,详细调研商超的资料,作为谈判的依据。另外可以在合同的其他方面,比如返点、费用、促销品等方面多拿出一点,来交换较短的账期。
两个杏花村如何竞争?
【关键词】买断品牌之间竞争
【商家自述】我在安徽做白酒代理,在2006年接了一款杏花村的买断品牌,是河南世嘉酒业做的。我很看好这个品牌,并做了很大投入,比如在报纸、车体上做广告,同时在酒店也派了促销员。经过一番努力,市场做起来了。这时,我们当地另一家经销商也代理了一款杏花村产品,是东北一家经销商买断的产品。消费者认为,我们都是杏花村,没什么大的差别,于是那个代理杏花村的经销商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进入了市场。这让我很郁闷,自己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并且那个经销商也看到了这一点,基本上不在市场投入,就是跟在我后面。2007年我该进行市场收获了,也准备做一些活动,但想起那个杏花村来,心里就一直不痛快,活动也不打算做了。
【有一说二】买断品牌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让经销商头疼的事情,也是让厂家头疼的事情,都是系出同门,厂家总不能舍一个保一个,那样厂家受了损失不说,就是买断产品的商家也不会答应。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经销商朋友,在做宣传的时候,也打上自己公司的名字,即由某某公司总经销,给消费者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另外,也可以和另一个杏花村的经销商谈谈联合的想法,共同做市场,如果不成,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阻止了外来品牌的进入。
警惕投资型经销商
【关键词】投资型经销商
【商家自述】我在浙南市场做生意,最近我们这里出了这么一件事情,我觉得经销商朋友应该注意一下。在我们当地有个做牛奶的经销商,到2006年,他已经做了13年的牛奶生意了。但是在2006年10月他突然被厂家取消了代理权,这并不是他违反了公司的什么规定,也不是厂家直接操作市场,而是一个投资商花40万买下了这个产品在浙南市场的代理权。开始我们还以为,这个投资商根本不可能把市场做起来,但后来发现,他聘请了很多从企业出来的业务主管,在短短的17天内,就把货铺遍了浙南市场。在2007年,我觉得南方的经销商应该警惕这些突然出现的投资型经销商。
【有一说二】出现投资型经销商的根本原因,在于渠道的开放性,直接原因是国家对暴利行业的整顿,使一部分剩余资本开始流向食品酒水行业。这些投资型经销商有可能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因此具有突然性。对传统经销商冲击最大的是,他们有资本优势,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可以说,投资型经销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销商整合的步伐。
洋酒该不该接?
【关键词】洋酒品牌集中
【商家自述】我在江苏一个地级市场做夜场,代理着啤酒和葡萄酒,现在洋酒在夜场的销量很大,我准备选择一款洋酒。但过了一年了还没有做,这主要是因为芝华士在我们当地酒吧的销售力度比较大,比如一年销售8000瓶年终的返利能达到7万~8万。厂家还直接到夜场组织促销活动,同时还派调酒师现场表演调酒,比较吸引消费者。虽然一些洋酒品牌给我的操作空间比较大,但面对芝华士的强势促销,要正面冲突,自己还要拿出一部分利润,这样折算下来,利润并不很高。因此我在2007年比较关注其他洋酒品牌的动态。
【有一说二】的确,目前国内洋酒主要销售集中在芝华士、杰克丹尼等几个品牌上,这给其他洋酒品牌的进入设置了障碍,也让经销商更加谨慎。在2007年,按照中国加入WTO的约定,我国将对洋酒实行零关税,相信随着更多洋酒品牌的进入,经销商会有新的选择,新的收获。
循着“国事、家事、身边事”这三条线,记者采访了一些经销商朋友,看看——
第一部分:国事
【关注话题】酒水随附单、反商业贿赂
给我一张“随附单”
【关键词】酒水随附单
【商家自述】我是河北的一个县级经销商,现在主要做一些白酒的擦边产品,规模虽然小,但赚的钱并不少,因为我都是裸价操作,拿货的价格低,并且我也不想做什么市场,就谈不上什么营销费用了,只要维护好几家酒店、超市的客情关系就行了。可以说,我是船小好掉头,什么畅销我卖什么。
在2006年7月份,我们这里开始实施酒水随附单制度。就是酒类批发经营者要到其办理备案登记的机关领取随附单,并按要求如实填制一式三联随附单,并要单随货走,单货相符。虽然大家开始认为这个制度很繁琐,因为它增加了一个新的环节,例如进商超就要多开一张票,但后来随着监察力度的加大,很多人都购买了随附单。开始我还是不太在意,但到了2006年年底,有关部门又开始严查随附单。由于我没有随附单,一些老客户也不敢接我的货了,这时我慌了手脚。没人进我的酒,我只能喝西北风去了。没办法,我只好和一个比较好的哥们儿借了一本随附单,先把货送出去再说。但最近检查的力度加大了,那个哥们儿也不敢再给我用了。唉,在2007年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能拿到一张属于自己的随附单。但要取得随附单,首先得具备酒类批发许可证,就我目前的情况,现在连这个证都拿不到。现在和我处境相同的还有很多经销商,估计明年我们的生意更难做了。
【有一说二】抛开国家商务部制订酒水随附单的初衷和意义,单从经销商发展的层面来看,酒水随附单可以说是对经销商资质的一个考量。通过取得随附单的资格认证,把一部分“开个门店”就卖酒的小经销商排除在外。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流向了强势经销商手中。企业的深度分销模式、零售业规模连锁化、国家政策的调控,这些因素都加快了经销商整合的步伐。
反商业贿赂力度会不会加大?
【关键词】反商业贿赂
【商家自述】我在江苏的一个地级市场做葡萄酒和啤酒的经销商。我们这个地区消费能力比较高,酒水的消费量比较大,酒的价格卖得也高。为了抢市场,大家都拼开瓶费,你出100元,我就出200元。2006年8月,有朋友说,国家开始查商业贿赂,在很多地区,经销商因为买店费和瓶盖费都被罚了。当时我想,这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况且给开瓶费一直是酒水行业的“行规”啊,国家凭什么罚我啊!后来,我们地区也开始查买店费和开瓶费,也有人被罚款了,在10月份,我也被罚了2万。罚过之后,大家还是照旧给开瓶费,我也只能跟进,如果不跟进,市场肯定是没有了。为了避免挨罚,希望大家多帮我打听一下风声,看看2007年国家这个反商业贿赂力度会不会加大?
【有一说二】可以说,国家这次大规模的反商业贿赂运动,在短期内对酒水行业的现状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但是,当进店费、瓶盖费、专场费等等具有“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嫌疑的终端操作手法被亮起红灯之时,却催生了经销商操作终端的一些“新手法”。例如协助酒店开设平价酒水超市、参股酒店经营、把现金形式变成服务形式,也许这些是经销商在这场反商业贿赂中最大的收获吧!
第二部分:家事
【关注话题】老婆掌权、分销商单飞、自创品牌
和老婆多要点钱
【关键词】内部管理
【商家自述】我在安徽做方便面经销已经4年了,生意一直做得很稳。这两年,厂家开始实行深度分销,我的销售区域逐渐缩小。为了增加利润,我准备引进一个新产品,重点运作。可我老婆认为,做新产品有风险,还不如过安稳日子,然后就把厂家的业务员给打发走了。后来这个产品被人拿走了,让我后悔了大半年。现在我们这有好多经销商都做贴牌产品,我也随着贴了一个保健酒,也想了很多思路,比如把保健酒和我们本地名胜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打出养生概念;在各个旅游景点周边的便利店进行铺货。但最后都没有实施,因为我老婆控制财政大权,她认为我这是胡闹。说到财务,更是让我头疼。这么多年都是我老婆记账,基本上是“口袋账”,以前简单的收钱发货还能应付,现在集合仓储、配送、理货、售后服务、销售促进、账期结算,这么多事情就应付不来了。在2007年我最想从老婆那多要点钱!
【有一说二】记得有一次和研究经销商问题的潘文富老师交流时,笔者问道,全国有那么多经销商,并且每个经销商的自身情况不同,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同一个关心的话题呢?潘老师笑着说:“当然有,那就是和老婆的关系怎么处?这虽然是一个不上台面的问题,但却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个不上台面的问题,实际上折射的是经销商管理的缺失。从家族式管理到制度化管理,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经销商发展的一个跳跃。
我的分销商想单飞
【关键词】分销商单飞
【商家自述】我是河南的一名地级市场经销商,快到年底时我碰到了这么一件烦心事。我给县城一个新开的分销商派了几名业务员,辅助这个分销商运作市场。但是忙了一个月以后,分销商找各种理由不给结账,业务员的工资也不给付。眼看要过年了,我的业务员因为没有拿到账款和工资,不能回家过年。我很着急,就打电话给这个分销商,分销商提出,业务员的工资要我自己来付,并且要我以厂价给他供货,否则不予结账!无奈之下我把所有的费用收据拿给这个分销商看,告诉这个分销商,以现在的投入,作为经销商的我没有利润可赚。没想到这个分销商却说:你还有返利呢!一句话让我心凉如水,这真是人心不足啊。看分销商这架势,分明要侵吞我的所有利润,想要单飞,自己做总代理了。这个事情让我很是矛盾,2007年对分销商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不支持,销量无法扩大;支持,市场发展了,难免会翅膀硬了自己单飞。
【有一说二】厂家和总经销现在“一窝蜂”似的进行渠道下沉,处在县、乡级的分销商成了“香饽饽”。既然是“香饽饽”,分销商们自然多了些底气,翅膀硬了想单飞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作为总经销,将来要获得发展,根本还是要靠联合自己的分销商抱团打天下,因此下级分销客户还是要开的。想防止分销商单飞,作为总经销要做到两点:一是增强自己的实力,毕竟分销商还是愿意靠大树的;二是增强终端的掌控能力,掌握了分销商的下游,自然也就掌控了分销商的发展方向。
想做个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自创品牌
【商家自述】我在江西一个地级市场做方便面和啤酒的经销,方便面是我的主业,从1998年就开始代理。经过我的努力,这个方便面品牌市场从无到有,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本地的主流品牌。但是现在厂家做的很多事情让我很不舒服。比如在2004年,我完成了1000万元的销售任务。到了2005年,厂家马上给我压到了1500万元,我勉强完成了。而到了2006年,厂家又把任务压到了2000万元。根据我现有的能力和市场容量看,完成这个任务根本不可能。另外,厂家还在我们这设立了分公司,直接操作市场,我的销售区域就更小了。我想,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到头来还是替别人抱孩子,与其这样还不如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打算在2007年贴牌生产一款保健酒,相信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积累的资金,会做好这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有一说二】自创品牌是这两年一个时髦的词语,我们也看到很多经销商投了大把的钱,但真正能获得成功的并不多。因为大多数经销商自创品牌,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这包括生产技术、营销队伍、人脉资源,等等。对于还不具备足够资源的经销商来说,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还是要把本区域市场做强,形成某个品类的垄断者,做个小池塘里面的大鱼。
第三部分:身边事
【关注话题】买断品牌之间竞争、投资型经销商出现、洋酒市场发展
商超不再压款
【关键词】商超压款
【商家自述】我从1996年就开始代理白酒,当时我选中了商超渠道。经过几年的运作,我代理的产品已经铺进了市区的大小商超,市场操作、进场谈判,我都能轻松搞定。最令我头疼的是,商超压款的时间长,要两三个月才能结算,货卖得越多,款也就压得越多。我掌控的商超数量比较多,长时间的压款,有时候让我资金周转不灵。于是我就采取了控量的办法,即使市场旺销,也不敢放量,甚至有的时候造成商超断货。有人和我开玩笑说:“别人为卖不出去货发愁,你是货卖多了发愁。”说到2007年比较关心的事儿,我想就是如何和商超打交道,让我的货款不再被压。
【有一说二】经销商和商超打交道,是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除了商超是个强势终端外,更重要的是很多经销商不熟悉商超繁琐的规则。从目前看,要改变商超的规则是不太可能的,那么经销商可以从细节方面多做工作,尽可能地争取合理的账期。例如经销商在谈判时,详细调研商超的资料,作为谈判的依据。另外可以在合同的其他方面,比如返点、费用、促销品等方面多拿出一点,来交换较短的账期。
两个杏花村如何竞争?
【关键词】买断品牌之间竞争
【商家自述】我在安徽做白酒代理,在2006年接了一款杏花村的买断品牌,是河南世嘉酒业做的。我很看好这个品牌,并做了很大投入,比如在报纸、车体上做广告,同时在酒店也派了促销员。经过一番努力,市场做起来了。这时,我们当地另一家经销商也代理了一款杏花村产品,是东北一家经销商买断的产品。消费者认为,我们都是杏花村,没什么大的差别,于是那个代理杏花村的经销商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进入了市场。这让我很郁闷,自己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并且那个经销商也看到了这一点,基本上不在市场投入,就是跟在我后面。2007年我该进行市场收获了,也准备做一些活动,但想起那个杏花村来,心里就一直不痛快,活动也不打算做了。
【有一说二】买断品牌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让经销商头疼的事情,也是让厂家头疼的事情,都是系出同门,厂家总不能舍一个保一个,那样厂家受了损失不说,就是买断产品的商家也不会答应。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经销商朋友,在做宣传的时候,也打上自己公司的名字,即由某某公司总经销,给消费者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另外,也可以和另一个杏花村的经销商谈谈联合的想法,共同做市场,如果不成,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阻止了外来品牌的进入。
警惕投资型经销商
【关键词】投资型经销商
【商家自述】我在浙南市场做生意,最近我们这里出了这么一件事情,我觉得经销商朋友应该注意一下。在我们当地有个做牛奶的经销商,到2006年,他已经做了13年的牛奶生意了。但是在2006年10月他突然被厂家取消了代理权,这并不是他违反了公司的什么规定,也不是厂家直接操作市场,而是一个投资商花40万买下了这个产品在浙南市场的代理权。开始我们还以为,这个投资商根本不可能把市场做起来,但后来发现,他聘请了很多从企业出来的业务主管,在短短的17天内,就把货铺遍了浙南市场。在2007年,我觉得南方的经销商应该警惕这些突然出现的投资型经销商。
【有一说二】出现投资型经销商的根本原因,在于渠道的开放性,直接原因是国家对暴利行业的整顿,使一部分剩余资本开始流向食品酒水行业。这些投资型经销商有可能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因此具有突然性。对传统经销商冲击最大的是,他们有资本优势,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可以说,投资型经销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销商整合的步伐。
洋酒该不该接?
【关键词】洋酒品牌集中
【商家自述】我在江苏一个地级市场做夜场,代理着啤酒和葡萄酒,现在洋酒在夜场的销量很大,我准备选择一款洋酒。但过了一年了还没有做,这主要是因为芝华士在我们当地酒吧的销售力度比较大,比如一年销售8000瓶年终的返利能达到7万~8万。厂家还直接到夜场组织促销活动,同时还派调酒师现场表演调酒,比较吸引消费者。虽然一些洋酒品牌给我的操作空间比较大,但面对芝华士的强势促销,要正面冲突,自己还要拿出一部分利润,这样折算下来,利润并不很高。因此我在2007年比较关注其他洋酒品牌的动态。
【有一说二】的确,目前国内洋酒主要销售集中在芝华士、杰克丹尼等几个品牌上,这给其他洋酒品牌的进入设置了障碍,也让经销商更加谨慎。在2007年,按照中国加入WTO的约定,我国将对洋酒实行零关税,相信随着更多洋酒品牌的进入,经销商会有新的选择,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