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现状角度分析了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对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提出了“三破三建”的课程改革模式,突出了建立三“以”一“化”的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等课程改革思想。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模式 “三破三建” 项目工作过程系统
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现在的电子制造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IT行业技术快速更新的形势相比,目前职业教育还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中职毕业生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一方面学生获得的知识很难用于实际工作,一方面企业认为学生缺乏必需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教育滞后的原因何在?反思后不难发现,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使学习者获得的是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技能,而缺乏从事电子行业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知识。为解决此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试验,将传统的陈述性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通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作,使学生主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2.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基本思路——“三破三建”的课程改革模式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无论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做结合”,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如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诚然,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问题的解决总有关键之所在。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化课程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实施了对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试验,创设了“三破三建”的课程改革思路。
2.1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
2.1.1电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改革。
重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到知名企业和学校考察调研,依据行业要求确立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主要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即: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指导方案的确立,每学年滚动修订一次。目前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基本成熟。同时,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合理调整文化课与专业教学的比例结构,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来设计,注重文化课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用性。
2.1.2开发项目课程教学平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步伐比较艰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远未解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在此背景下编写的专业实践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工作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这也就是当前教改论坛中频繁提及的“过程导向模式”。
课程改革首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排序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将学科体系中陈述性知识与项目过程性知识有机整合,“知识总量不变,只是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而已”。其次是教学项目的确定问题。教学项目最好选择由学生完成的具有实际功能的产品,电路不能太复杂且要有趣味性。为积极研究项目教学法,我校专门成立了项目课程教学平台开发研制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于2005年完成了电子技术综合训练指导书和维修电工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课改实验班试用两年后又于2007年在原有校本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写了《电子技术实训》和《维修电工实训》项目课程讲义,该讲义是在对行业标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编写,所精选的教学项目突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同时,为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要求相适应,教材内容还充分吸纳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难易适中、图文并茂且有趣味性,对项目教学法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新理念下的课改思想。以《电子技术实训》为例,模块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平台采用万能板或实验通用箱或仿真设计,项目部分的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印制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每个项目工作过程可以用图1清晰地概括其模式。
2.2.2创新生产性实践教学
近几年我们试行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用工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坚持教学与企业接轨,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企业。
组织中专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学校安排教师跟踪管理,每周派一名教师到实习单位指导管理,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对中专电子专业二年级学生实施“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尝试,与欧南芭等电子公司合作,将企业车间搬到学校,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车间生产实习,学生既能得到专业训练,又能有一定的报酬,同时减轻了我校实训设备工位不足的压力。这种模式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2.2.3分层次教学试验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将各班优秀学生集中编成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分层次教学。普通班级按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实施,而对实验班进行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增加一些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近一步强化技能训练,保证毕业前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拿到高级技能证书,同时也作为课程改革试点班和省市技能竞赛预备班。
2.3打破传统评价考核制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2.3.1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构建起能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师业务能力持续发展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观测、记录、工件制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演示成果、作品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电子技术实训》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它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我们采用以下评价方式供选择:方式一:采用“自我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项目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书面总结评价。方式二: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可结合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量化评价,也可以定性评价。
3课程改革展望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调整、充实德育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及环境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改革原有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效果为评价主要依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沟通与并重为重点的评价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和服务社会的实际需要;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双师型”、“名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并把课程实施和开发水平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加强学习交流,积极与市内外课改先进学校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研究成果推广合作机制;重点抓好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与主干課程实训室的建设,继续探索校企联合之路,共同筹建实训基地。
总而言之,“三破三建”课程改革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观、效能观、发展观、开放观、改革观,我们将把符合科技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改思想、教育观念交流传播,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R].第二期浙江省中等职业职业示范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讲座.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1).
[3]张景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姜大源畅谈职教教学改革田[J].教育与职业,2006,(16).
[4]张淑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尝试[J].科技信息,2007,(8):188.
[5]张跃西.实现职教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7-10-11.
[6]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7]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34-35.
[8]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8-80.
[9]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3.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模式 “三破三建” 项目工作过程系统
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现在的电子制造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IT行业技术快速更新的形势相比,目前职业教育还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中职毕业生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一方面学生获得的知识很难用于实际工作,一方面企业认为学生缺乏必需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教育滞后的原因何在?反思后不难发现,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使学习者获得的是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技能,而缺乏从事电子行业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知识。为解决此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试验,将传统的陈述性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通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作,使学生主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2.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基本思路——“三破三建”的课程改革模式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无论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做结合”,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如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诚然,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问题的解决总有关键之所在。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化课程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实施了对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试验,创设了“三破三建”的课程改革思路。
2.1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
2.1.1电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改革。
重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到知名企业和学校考察调研,依据行业要求确立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主要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即: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指导方案的确立,每学年滚动修订一次。目前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基本成熟。同时,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合理调整文化课与专业教学的比例结构,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来设计,注重文化课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用性。
2.1.2开发项目课程教学平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步伐比较艰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远未解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在此背景下编写的专业实践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工作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这也就是当前教改论坛中频繁提及的“过程导向模式”。
课程改革首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排序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将学科体系中陈述性知识与项目过程性知识有机整合,“知识总量不变,只是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而已”。其次是教学项目的确定问题。教学项目最好选择由学生完成的具有实际功能的产品,电路不能太复杂且要有趣味性。为积极研究项目教学法,我校专门成立了项目课程教学平台开发研制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于2005年完成了电子技术综合训练指导书和维修电工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课改实验班试用两年后又于2007年在原有校本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写了《电子技术实训》和《维修电工实训》项目课程讲义,该讲义是在对行业标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编写,所精选的教学项目突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同时,为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要求相适应,教材内容还充分吸纳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难易适中、图文并茂且有趣味性,对项目教学法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新理念下的课改思想。以《电子技术实训》为例,模块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平台采用万能板或实验通用箱或仿真设计,项目部分的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印制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每个项目工作过程可以用图1清晰地概括其模式。
2.2.2创新生产性实践教学
近几年我们试行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用工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坚持教学与企业接轨,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企业。
组织中专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学校安排教师跟踪管理,每周派一名教师到实习单位指导管理,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对中专电子专业二年级学生实施“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尝试,与欧南芭等电子公司合作,将企业车间搬到学校,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车间生产实习,学生既能得到专业训练,又能有一定的报酬,同时减轻了我校实训设备工位不足的压力。这种模式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2.2.3分层次教学试验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将各班优秀学生集中编成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分层次教学。普通班级按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实施,而对实验班进行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增加一些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近一步强化技能训练,保证毕业前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拿到高级技能证书,同时也作为课程改革试点班和省市技能竞赛预备班。
2.3打破传统评价考核制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2.3.1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构建起能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师业务能力持续发展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观测、记录、工件制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演示成果、作品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电子技术实训》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它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我们采用以下评价方式供选择:方式一:采用“自我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项目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书面总结评价。方式二: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可结合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量化评价,也可以定性评价。
3课程改革展望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调整、充实德育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及环境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改革原有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效果为评价主要依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沟通与并重为重点的评价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和服务社会的实际需要;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双师型”、“名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并把课程实施和开发水平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加强学习交流,积极与市内外课改先进学校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研究成果推广合作机制;重点抓好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与主干課程实训室的建设,继续探索校企联合之路,共同筹建实训基地。
总而言之,“三破三建”课程改革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观、效能观、发展观、开放观、改革观,我们将把符合科技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改思想、教育观念交流传播,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R].第二期浙江省中等职业职业示范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讲座.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1).
[3]张景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姜大源畅谈职教教学改革田[J].教育与职业,2006,(16).
[4]张淑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尝试[J].科技信息,2007,(8):188.
[5]张跃西.实现职教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7-10-11.
[6]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7]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34-35.
[8]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8-80.
[9]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