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秋感伤,
大妈当街痛哭
今年对于58岁的刘阿姨来说,似乎过得并不顺心,老伴因病去世好几年了,今年3月,独居的她身体也不好,在纺织厂退休的她,虽然有退休工资,且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唯一的女儿却远在上海工作,虽然每年春节或者假期都会来看她,但是独自一人在老家生活的她,还是倍感孤独。从50岁退休后,她便和过去的同事很少联系,也没有知心朋友,亲戚之间也很少往来。可能因为孤独的原因,最近一个月,秋风阵阵中,看着飘落的黄叶,刘阿姨情绪便莫名地低落,总是觉得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不仅如此,原本性格温和的她变得很爱发脾气,发过脾气后情绪就非常低落敏感,晚上失眠睡不着,胡思乱想,想到自己孤独终老的境遇,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中哭泣。
之后刘阿姨一位独居的同事忽然在自己的房间去世,好几天了才被人发现。刘阿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特别不好,从同事的离世仿佛预见了自己未来的悲惨结局。参加完同事的葬礼后,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行道树已经开始落叶,秋风瑟瑟中,老年夫妻相伴而行,触景生情不禁想起逝去多年的老伴,顾影自怜心里难过的她,禁不住坐在路边哭起来。女儿晚上打来电话问候母亲,在与刘阿姨沟通中,查觉到了她的情绪异常,担心之下咨询了医生,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夏秋交替季节气候转换,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出现情绪上的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之情。
“悲秋”之情从何而来?
有专家指出,秋天来临,与刘阿姨一样随着季节的变换出现情绪波动的中老年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悲秋”情绪的产生,有心理上的因素,也有生理上的因素。从心理上来说,秋天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万物开始凋零,秋风萧萧,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引发忧郁、伤感的情绪,特别是那些身体不好、生性敏感、情感孤独、脆弱的中老年人。从生理上来说,我们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分泌出一种促进睡眠的“褪黑素”,这种激素虽然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如果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波动,则会间接地影响它的分泌。进入秋季,由于日照的时间相对夏季有所减少,强度减弱,如果遇上天气不好,气温下降,“褪黑素”便会大量分泌,这种激素的大量分泌抑制了人体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起情绪与精神状态的失调和紊乱,使人体出现一些诸如心慌、失眠、多梦的症状。尤其是那些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身体机能下降的中老年群体,以及平时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的人,更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消沉和精神萎靡,甚至患上秋季抑郁症。
另外,从五行学说角度来说,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四季变化也存在着相互的关联。以“金、木、水、火、土”的“金”为例: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外,还容易随着季节的变换产生情绪的波动。
科学养心,走出“悲秋”情绪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大自然繁华落尽,人也很容易触景伤情。所以,对于身体和精神相对脆弱的中老年人来说,秋季要特别注意心理养生,积极调适心理状态,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自身机体的正常运转,养生益寿,强健身心。
◢ 避免心情不好的时候身处感伤的环境
遇事不较真,不计较,待人宽容随和,有负面情绪要善于自己为自己排解。平常要多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氛围,让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远离,保持心理的宁静和平和。
◢ 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
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转移对“秋”的注意力,让自己没空“悲秋”伤怀。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放松身心。至于中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集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及旅游活动,提高大脑中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分泌水平,在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同时,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平常在家里,也可以种种花,看看书,尽量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生活丰富多彩,“悲秋”之情自然便不会再有。
◢ 多晒太阳,室内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白天尽量不要拉窗帘,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多曬太阳,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悲秋”症状。
◢ 均衡饮食,增加营养
早餐多食用牛奶、蛋、水果,增加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身体的耐受力。注重养心和养肝,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莲子茶,多吃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这些食材有清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作用,对于抗抑郁很有帮助。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可以有效消除抑郁。还有香蕉、南瓜、菠菜、葡萄柚、富含锌的鱼类、麦片等食品都能够改善心情,是对抗秋季抑郁的“解药”。
◢ 培养积极的思维,为环境赋予新的意义
遇到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平时多与各方面比较积极的朋友、同事、亲人走动交流,以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这样不良情绪自然就会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