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的复习过程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很重要。有效认知结构的完善,在于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当前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对驱动性问题的提出,并让学生形成自我纠错的意识与能力,是适切的选择。
【关键词】高中化学 驱动性问题 自主纠错
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以生成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一直是困扰一线化学教师的大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常规教学所导致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很难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进入所谓的自主学习,则学生往往又缺乏一种有效的自我审视能力,从而容易进入一种盲目学习的状态。那么,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寻找有效的对策呢?笔者尝试以问题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纠错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问题驱动机制,确保自主纠错的有效进行
高中化学驱动性问题的创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要想真正发挥问题的驱动性,就需要研究问题驱动的内在机制,在发挥问题驱动作用的时候就不至于有更多的盲目性,就能保证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够在问题驱动之下有效进行。
比如,在复习“铝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主要需要构建的是铝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并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且能从化学平衡原理角度予以解释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宏观角度下的统一复习要求,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由于知识的薄弱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什么地方予以重点施力,就必须依靠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结构上缺陷的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自我纠错。因此,在设计驱动性问题的时候,笔者重点选择了复习材料并进行了问题的设计。笔者准备的材料是:以铝的工业冶炼为素材,让学生思考在铝土矿的冶炼过程中:(1)判断铝土矿的组成;(2)判断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3)基于这一实际问题,如何构建与铝相关的化合物的各种反应关系。
事实证明,在这三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会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有意识地就其中某一个问题进行重点思考,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又能够利用自身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细节。比如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氢氧化铝能够同时跟酸和碱发生反应,这是用原来的知识无法解释的,而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看,就很合理。于是,他们就开始认真研究化学平衡及其对化学反应判断的意义。也正是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原来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点得到了有效的强化。这背后显示出来的驱动机制在于:在学生基于相对综合的复习材料时,他们会自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觉薄弱的问题及其解决之上,而在问题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中,会自然生成一些教师意识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清晰化与解决,正是一个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的过程,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
二、促进学生主动纠错,确保问题驱动的有效落实
知识结构的完善肯定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性,而在应试状态的教学当中,学生的自主性往往又是缺失的,缺失的原因又在于自主学习情境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纠正,才能保证问题的驱动性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在笔者的研究中,寻找学生主动纠正的对策,成了中心任务,经过系列实践研究,笔者提出如下三点,供同行批评指正:
其一,引導学生发现自身的认知不足。
既要纠错,就必须知错,学生自己知道错在哪里很重要。教学经验表明,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或者说不足恰恰是糊涂的。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当中,原有化学建构中形成的简单氧化还原原理已经不适应更为复杂的问题情境,这时,就需要学生认清自己的认知基础与复杂问题情境的关系,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一溶液中有多种还原性物质,那在放入氧化剂之后化学反应如何进行?”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自身的认知不足。
其二,让学生感觉到有可能实现自我突破。
自主纠正需要学生自身的动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动力更多的来自于对自我进步、自我突破的期许,让学生在努力过程中意识到可能会取得突破,是自我纠正的基础。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特点,进行了有效的问题驱动。
其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自主纠正。
评价的意义不言而喻,这里不赘述。想强调的只有一点,即学生的自我纠正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生纠正过程中不断给予积极评价,是让学生形成自我纠错习惯的最重要的保证。
三、生成内在驱动力,确保问题意识的自主生成
由于自主纠错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就相当重要。而基于驱动性问题的创设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具有可行性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驱动性问题 自主纠错
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以生成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一直是困扰一线化学教师的大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常规教学所导致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很难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进入所谓的自主学习,则学生往往又缺乏一种有效的自我审视能力,从而容易进入一种盲目学习的状态。那么,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寻找有效的对策呢?笔者尝试以问题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纠错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问题驱动机制,确保自主纠错的有效进行
高中化学驱动性问题的创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要想真正发挥问题的驱动性,就需要研究问题驱动的内在机制,在发挥问题驱动作用的时候就不至于有更多的盲目性,就能保证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够在问题驱动之下有效进行。
比如,在复习“铝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主要需要构建的是铝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并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且能从化学平衡原理角度予以解释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宏观角度下的统一复习要求,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由于知识的薄弱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什么地方予以重点施力,就必须依靠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结构上缺陷的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自我纠错。因此,在设计驱动性问题的时候,笔者重点选择了复习材料并进行了问题的设计。笔者准备的材料是:以铝的工业冶炼为素材,让学生思考在铝土矿的冶炼过程中:(1)判断铝土矿的组成;(2)判断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3)基于这一实际问题,如何构建与铝相关的化合物的各种反应关系。
事实证明,在这三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会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有意识地就其中某一个问题进行重点思考,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又能够利用自身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细节。比如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氢氧化铝能够同时跟酸和碱发生反应,这是用原来的知识无法解释的,而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看,就很合理。于是,他们就开始认真研究化学平衡及其对化学反应判断的意义。也正是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原来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点得到了有效的强化。这背后显示出来的驱动机制在于:在学生基于相对综合的复习材料时,他们会自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觉薄弱的问题及其解决之上,而在问题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中,会自然生成一些教师意识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清晰化与解决,正是一个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的过程,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
二、促进学生主动纠错,确保问题驱动的有效落实
知识结构的完善肯定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性,而在应试状态的教学当中,学生的自主性往往又是缺失的,缺失的原因又在于自主学习情境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纠正,才能保证问题的驱动性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在笔者的研究中,寻找学生主动纠正的对策,成了中心任务,经过系列实践研究,笔者提出如下三点,供同行批评指正:
其一,引導学生发现自身的认知不足。
既要纠错,就必须知错,学生自己知道错在哪里很重要。教学经验表明,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或者说不足恰恰是糊涂的。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当中,原有化学建构中形成的简单氧化还原原理已经不适应更为复杂的问题情境,这时,就需要学生认清自己的认知基础与复杂问题情境的关系,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一溶液中有多种还原性物质,那在放入氧化剂之后化学反应如何进行?”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自身的认知不足。
其二,让学生感觉到有可能实现自我突破。
自主纠正需要学生自身的动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动力更多的来自于对自我进步、自我突破的期许,让学生在努力过程中意识到可能会取得突破,是自我纠正的基础。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特点,进行了有效的问题驱动。
其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自主纠正。
评价的意义不言而喻,这里不赘述。想强调的只有一点,即学生的自我纠正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生纠正过程中不断给予积极评价,是让学生形成自我纠错习惯的最重要的保证。
三、生成内在驱动力,确保问题意识的自主生成
由于自主纠错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就相当重要。而基于驱动性问题的创设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具有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