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学生课程论文的统计分析,认为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心理上仍然只承认成绩的权威性,缺乏主动思考动力,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某种意义上,我国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力、创新精神,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论文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109-01
恢复高考以来,考试成为我国衡量学生的基本指标,尽管教育部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从执行情况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基本上仍然是考试的奴隶。经过十几年的驯化,中国的中学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自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高校是中国的学生思维能力解放的最后机会,高等教育首先是思维能力解放的教育,是学生摆脱“标准答案”束缚、真正拥有自我思考权利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让学生思维能力解放的思路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思考的空间,因此,建立在自我寻找兴趣点、研读研究论文、总结和分析不同研究者思路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课程论文方式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思考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事高教工作以来,曾连续多年尝试引导要求和学生结合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课程论文的撰写,根据对课程论文的总结分析,认为课程论文的确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实施上存在巨大的困难。
1 课程论文的布置与要求
在课程开始即向学生提出撰写课程论文的要求。要求学生用10个星期的时间,通过听课、课外阅读及其所学专业等,寻找与课程相关的兴趣点,参考研究论文或综述报告的格式,撰写课程论文。
2 论文完成情况及分析
2.1 论文完成情况
从1997年到2003年期间,向安徽农业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布置课程论文,总计向16个班级,涉及学生人数475人,其中6个班级177人为强制性布置,告诉学生论文是作业的一部分,将作为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10个班级298人为自由选择作业,告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是否撰写论文。 强制性布置的班级全部完成了论文撰写,但只有16人是在要求时间之前完成的,另外有12人是补交的。自由选择作业的只有19人撰写论文,占全部人数的6.4%,其余人选择了放弃。
2.2 论文撰写内容分析
强制性布置的论文中,有15人的论文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爱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进行一定程度综合的基础上撰写的,占总人数的8.5%。这15篇论文中,有11篇是提前交的,占提前交作业总人数的68.8%。其余的162篇论文则为对单篇文章的摘抄,且有若干文章是完全一样的。
19篇自由选择作业的论文有14篇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爱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进行一定程度综合的基础上撰写的,占论文总数的73.7%,占全部学生数的4.7%;有2篇是根据自己上课的感想而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撰写的,占文章总数的10.5%;其余3篇为对单篇论文的摘抄。
2.3 学生学习仍然处于考试强迫状态
强制性作业中提前交作业的学生与自由作业中提交作业的学生基本可以划归一类,即积极学习型,这些学生在相应的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9.0%和6.4%,两者相差2.6个百分点,比较接近。这一批学生中,通过思考而完成论文的又可以划归一类,即主动学习型,数量占相应群体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2%和4.7%,两者相差1.5个百分点,这一差异比积极学习型的差异小1.1个百分点,更加接近。
在强制性作业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作业压力的,特别是在布置课程论文时所申明的与平时成绩挂钩一条,对不少看重成绩的学生存在相当的压力。排除掉作业压力的影响,两者的差异应该更小。因此,综合考虑,可以认为大约只有4.7~6.2%的学生摆脱了考试的束缚,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自我培养,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而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没有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潜意识上,仍然将学习作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消极对待。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课程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仍然处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下,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心理上仍然将考试和成绩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对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学生的理论水平不高,动手能力更差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高校本身,而是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只有高等教育机构有条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关课程论文分析的数字也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明白上大学的目的,只是盲目地追随社会的价值观,盲目地考入大学。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更重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首先学会思考,其次才是接受知识和技能教育。
【关键词】课程论文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109-01
恢复高考以来,考试成为我国衡量学生的基本指标,尽管教育部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从执行情况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基本上仍然是考试的奴隶。经过十几年的驯化,中国的中学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自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高校是中国的学生思维能力解放的最后机会,高等教育首先是思维能力解放的教育,是学生摆脱“标准答案”束缚、真正拥有自我思考权利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让学生思维能力解放的思路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思考的空间,因此,建立在自我寻找兴趣点、研读研究论文、总结和分析不同研究者思路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课程论文方式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思考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事高教工作以来,曾连续多年尝试引导要求和学生结合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课程论文的撰写,根据对课程论文的总结分析,认为课程论文的确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实施上存在巨大的困难。
1 课程论文的布置与要求
在课程开始即向学生提出撰写课程论文的要求。要求学生用10个星期的时间,通过听课、课外阅读及其所学专业等,寻找与课程相关的兴趣点,参考研究论文或综述报告的格式,撰写课程论文。
2 论文完成情况及分析
2.1 论文完成情况
从1997年到2003年期间,向安徽农业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布置课程论文,总计向16个班级,涉及学生人数475人,其中6个班级177人为强制性布置,告诉学生论文是作业的一部分,将作为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10个班级298人为自由选择作业,告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是否撰写论文。 强制性布置的班级全部完成了论文撰写,但只有16人是在要求时间之前完成的,另外有12人是补交的。自由选择作业的只有19人撰写论文,占全部人数的6.4%,其余人选择了放弃。
2.2 论文撰写内容分析
强制性布置的论文中,有15人的论文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爱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进行一定程度综合的基础上撰写的,占总人数的8.5%。这15篇论文中,有11篇是提前交的,占提前交作业总人数的68.8%。其余的162篇论文则为对单篇文章的摘抄,且有若干文章是完全一样的。
19篇自由选择作业的论文有14篇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爱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进行一定程度综合的基础上撰写的,占论文总数的73.7%,占全部学生数的4.7%;有2篇是根据自己上课的感想而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撰写的,占文章总数的10.5%;其余3篇为对单篇论文的摘抄。
2.3 学生学习仍然处于考试强迫状态
强制性作业中提前交作业的学生与自由作业中提交作业的学生基本可以划归一类,即积极学习型,这些学生在相应的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9.0%和6.4%,两者相差2.6个百分点,比较接近。这一批学生中,通过思考而完成论文的又可以划归一类,即主动学习型,数量占相应群体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2%和4.7%,两者相差1.5个百分点,这一差异比积极学习型的差异小1.1个百分点,更加接近。
在强制性作业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作业压力的,特别是在布置课程论文时所申明的与平时成绩挂钩一条,对不少看重成绩的学生存在相当的压力。排除掉作业压力的影响,两者的差异应该更小。因此,综合考虑,可以认为大约只有4.7~6.2%的学生摆脱了考试的束缚,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自我培养,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而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没有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潜意识上,仍然将学习作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消极对待。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课程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仍然处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下,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心理上仍然将考试和成绩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对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学生的理论水平不高,动手能力更差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高校本身,而是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只有高等教育机构有条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关课程论文分析的数字也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明白上大学的目的,只是盲目地追随社会的价值观,盲目地考入大学。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更重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首先学会思考,其次才是接受知识和技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