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新程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本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把本土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本土文化;渗透;文化教育;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5301
思想品德教学承担着传承文明、建设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它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本土文化,是指扎根于本土,世代传承的地方、乡土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的总称,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化的开发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贯彻了人文素养教育,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以下是笔者通过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所得出的一点思考和探索。
一、引入我省本土文化遗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始终贯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即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在讲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好的甘肃革命圣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第一小组展示的是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 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县胜利会师的会师楼的资料和图片;第二小组展示的是甘肃省会兰州市的八路军办事处的图片;第三小组展示的是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的图片;第四小组展示的是合作市的革命烈士陵园的图片。在搜集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的艰难岁月、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借此机会,笔者激励学生继承红军革命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引导他们能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接触敦煌莫高窟艺术文化、天水麦积山石窟文化、夏河拉卜楞藏传佛教文化等。通过对这些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甘肃文化的深厚底蕴。
精神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灵魂。“铁人”王进喜是酒泉的骄傲,酒泉又是中国“航天”的故乡,酒泉人以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立志变戈壁为绿洲。这些本土精神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担重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学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介绍甘肃的自然生态状况:甘肃处于西北干旱内陆,地处高原而且多山。严重缺水,森林覆盖率为9.9%。草地严重沙化、退化、碱化。临夏、定西等地区自然环境很严酷,降水量极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沙化、退化严重。这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通过师生探讨的过程,学生懂得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应该培养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对外开放的桥梁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开放。“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布局。如教学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时,笔者引入了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甘肃是絲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天水的伏羲故里、礼县的秦公墓、敦煌和麦积山的石窟艺术、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等古文化遗迹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领略了甘肃本土文化的精髓,并带动了当地旅游与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甘肃走向世界的步伐。这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了对外开放这一国策的深刻内涵。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挖本省的优秀特色文化、爱国素材,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贯穿于一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本土文化;渗透;文化教育;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5301
思想品德教学承担着传承文明、建设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它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本土文化,是指扎根于本土,世代传承的地方、乡土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的总称,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化的开发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贯彻了人文素养教育,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以下是笔者通过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所得出的一点思考和探索。
一、引入我省本土文化遗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始终贯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即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在讲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好的甘肃革命圣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第一小组展示的是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 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县胜利会师的会师楼的资料和图片;第二小组展示的是甘肃省会兰州市的八路军办事处的图片;第三小组展示的是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的图片;第四小组展示的是合作市的革命烈士陵园的图片。在搜集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的艰难岁月、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借此机会,笔者激励学生继承红军革命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引导他们能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接触敦煌莫高窟艺术文化、天水麦积山石窟文化、夏河拉卜楞藏传佛教文化等。通过对这些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甘肃文化的深厚底蕴。
精神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灵魂。“铁人”王进喜是酒泉的骄傲,酒泉又是中国“航天”的故乡,酒泉人以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立志变戈壁为绿洲。这些本土精神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担重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学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介绍甘肃的自然生态状况:甘肃处于西北干旱内陆,地处高原而且多山。严重缺水,森林覆盖率为9.9%。草地严重沙化、退化、碱化。临夏、定西等地区自然环境很严酷,降水量极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沙化、退化严重。这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通过师生探讨的过程,学生懂得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应该培养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对外开放的桥梁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开放。“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布局。如教学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时,笔者引入了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甘肃是絲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天水的伏羲故里、礼县的秦公墓、敦煌和麦积山的石窟艺术、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等古文化遗迹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领略了甘肃本土文化的精髓,并带动了当地旅游与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甘肃走向世界的步伐。这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了对外开放这一国策的深刻内涵。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挖本省的优秀特色文化、爱国素材,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贯穿于一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