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政治科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综合训练,最后时间是回归基础。也可按两轮进行,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穿插进行。
政治科第二轮复习时间,由于各校计划不一样,可能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从广州一模结束后,至四月底或五月初;有的学校是从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目标都是一样:巩固基础、整合知识、提升能力、灵活运用、准确作答、规范书写。
为增强第二轮复习的实效性,必须认真分析广东文综政治高考近几年的考题特点与方向,同时,还应关注近几年全国卷及重点省份卷特点趋势。只有心中知道“考什么”,才明确“做什么”、思考“怎么做”。本文试从这几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把握广东文综政治“考什么”
广东省自2010年起实行“3+文(理)综”高考模式,至今已有四届。下表为主观题考查情况统计:
从中看出,广东文综政治主观题特点有:
一是“稳”,表现在:分值稳,“经济”为15分左右,“政治”为11-12分,“文化”为10分左右,“哲学”基本上是16分;设问数量稳,“经济”为两小问,“政治”、“文化”均为一问,“哲学”为一至两问;设问方式稳,设问方式分为限定性设问和非限定性设问,“政治”、“哲学”设问常为限定性,非限定性设问常出现在“经济”、“文化”中。
二是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出现在“经济”试题中的效率与公平、财政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与消费,“政治”中的主体“政府”、“党”、国际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交流、文化与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哲学”中的发展观、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群众观等,都属于核心主干知识。
三是稳中有变,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哲学”中,“经济”的限定性设问与非限定性设问都有可能,“文化”趋向于非限定性设问,“哲学”一问中分为两小问可能性大。
提高文综政治成绩的突破点、提高点在于主观题。所以,把握主观题特点有肋于在第二轮复习中增强主观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考生做主观题能力。
二、二轮复习中应“做什么”
1. 构建模块知识体系。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是零散的,课本才是魂,所以,应建立以模块为引领,单元为主导,课题为基础的三层知识体系。比如,《文化生活》主观题发散性思维要求高,知识点又往往让学生感觉杂而乱,其实,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记住四个单元的单元名称;每个单元有几课,课题名称是什么,课题下有哪些主要知识点;课题下面的典型框题名称及主要内容。尤其是《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学生总觉得乱,结构不清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架构不熟悉,每个知识点还不到位,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是建立在自身熟悉知识、自己整理的基础上而自我构建的知识结构,所以,才出现越弄越糊涂现象。
2. 打通知识内在联系。一是模块内部关联度高的知识,二是实现模块之间相通点知识转换。模块内部关联度高的知识,如:《经济生活》中“消费”知识,涉及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心理、理性消费的基本原则;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中的“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直接影响消费水平提高;甚至是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与之有关。“消费”知识,主要在第三课、第四课,但不能局限在这两课,要根据题目背景材料,可能还涉及第八课、第十课等知识。
实现模块之间相通点知识转换。如“诚实守信”,涉及《经济生活》中的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原则”、“政府依法行政、威信政府”、“党的执政方式”,《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教师可引导同学有意识地思考这类问题,如主体“个人”,《经济生活》中有不同的“个人”:消费者、劳动者、纳税者、生产者等,《政治生活》中“公民”,《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化传承者”、“民族精神弘扬者”,《生活与哲学》中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
3. 围绕热点演练思维。高考政治试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的居多,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考查考生从情境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选择的热点专题不宜太多,五个左右即可,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或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二是与教材基本知识能够结合并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如围绕新一届政府的热点中,“亲民、改革、反腐”是关键词。比如“改革”,2013年是深化改革的一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创新驱动中关村引擎强劲轰鸣,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改革大业在深水区劈波斩浪,一路向前。针对2013年深化改革内容,引导考生从课本、考点中找对应知识。“经济”中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财政与税收、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治”中的“政府”知识,“文化”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训练,既检验了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及时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同时增强了考生的题感。
三、思考“怎么做”提升复习质量
1. 抓纲务本强基。二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结构、打通模块内与模块间的知识、重要疑难点的突破、知识专题与时政专题的复习、试卷与作业的讲评……但教师必须清楚,课本是魂、考点是纲,把核心主干知识记准、记牢、记全,经常提醒考生坚持每天背诵,这才是王道。否则,第二轮复习轰轰烈烈,但结果可能是惨淡收场。而检查督促跟进学生的背诵,教师根据第二轮复习时间,提出具体哪个时段过关哪个模块,可一周默写一次或两次,每次默写时间5-10分钟,默写范围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最好内容是某一单元、或某两单元。如果范围是某一模块,不少考生能力有限,会放弃准备,那也就失去了默写的督促作用。还可在课堂主观题解析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看书。这也会起很好的鞭策作用。
2.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美国教育家杜威“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第二轮复习,教师更多的需要“引”,而“导出”要多让学生去思、去说、去做。第二轮复习,教师一定要把重心下移,不要“满堂灌”,不要总认为“不讲就不放心”,要相信学生。因为高考是他们在考,只有通过学生暴露问题,并与他们一起努力解决了,他们的能力才会真正提高。教师的“引”,应主要表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问题质量上。高效课堂,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
3. 知识、能力、方法均要题目化。知识、能力、方法,既有区别,又相互结合与渗透。无论是构建知识结构,还是解题方法的指导,都必须有具体题目为支撑,通过题目嫁接与知识结构的联系,通过题目推出解题方法。切忌从知识到知识、从抽象到抽象。否则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所以,题目的质量至关重要。好的题目,要从高考题、模拟题中精选,有时教师也可自己设计。选题时要注意:从考查知识角度看,选知识覆盖面广的,或是限定性角度,但平时见得少的;从考查角度看,设问比较新颖、巧妙;从材料背景看,属重要的时政热点;从思维质量看,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如:设问是“怎么样”,但可引导思考“为什么”,甚至还可从其他模块作这方面的思考。
第二轮复习,是学生提质阶段,也是展现教师智慧与内功的时期,教师还可实现内在的提升。二轮复习,教师要认真计划好、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和教学实际的变化,适时调整与完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要我们用心、尽心、尽力,对自己复习策略坚定和实施中从容淡定,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政治科第二轮复习时间,由于各校计划不一样,可能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从广州一模结束后,至四月底或五月初;有的学校是从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目标都是一样:巩固基础、整合知识、提升能力、灵活运用、准确作答、规范书写。
为增强第二轮复习的实效性,必须认真分析广东文综政治高考近几年的考题特点与方向,同时,还应关注近几年全国卷及重点省份卷特点趋势。只有心中知道“考什么”,才明确“做什么”、思考“怎么做”。本文试从这几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把握广东文综政治“考什么”
广东省自2010年起实行“3+文(理)综”高考模式,至今已有四届。下表为主观题考查情况统计:
从中看出,广东文综政治主观题特点有:
一是“稳”,表现在:分值稳,“经济”为15分左右,“政治”为11-12分,“文化”为10分左右,“哲学”基本上是16分;设问数量稳,“经济”为两小问,“政治”、“文化”均为一问,“哲学”为一至两问;设问方式稳,设问方式分为限定性设问和非限定性设问,“政治”、“哲学”设问常为限定性,非限定性设问常出现在“经济”、“文化”中。
二是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出现在“经济”试题中的效率与公平、财政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与消费,“政治”中的主体“政府”、“党”、国际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交流、文化与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哲学”中的发展观、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群众观等,都属于核心主干知识。
三是稳中有变,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哲学”中,“经济”的限定性设问与非限定性设问都有可能,“文化”趋向于非限定性设问,“哲学”一问中分为两小问可能性大。
提高文综政治成绩的突破点、提高点在于主观题。所以,把握主观题特点有肋于在第二轮复习中增强主观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考生做主观题能力。
二、二轮复习中应“做什么”
1. 构建模块知识体系。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是零散的,课本才是魂,所以,应建立以模块为引领,单元为主导,课题为基础的三层知识体系。比如,《文化生活》主观题发散性思维要求高,知识点又往往让学生感觉杂而乱,其实,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记住四个单元的单元名称;每个单元有几课,课题名称是什么,课题下有哪些主要知识点;课题下面的典型框题名称及主要内容。尤其是《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学生总觉得乱,结构不清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架构不熟悉,每个知识点还不到位,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是建立在自身熟悉知识、自己整理的基础上而自我构建的知识结构,所以,才出现越弄越糊涂现象。
2. 打通知识内在联系。一是模块内部关联度高的知识,二是实现模块之间相通点知识转换。模块内部关联度高的知识,如:《经济生活》中“消费”知识,涉及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心理、理性消费的基本原则;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中的“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直接影响消费水平提高;甚至是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与之有关。“消费”知识,主要在第三课、第四课,但不能局限在这两课,要根据题目背景材料,可能还涉及第八课、第十课等知识。
实现模块之间相通点知识转换。如“诚实守信”,涉及《经济生活》中的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原则”、“政府依法行政、威信政府”、“党的执政方式”,《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教师可引导同学有意识地思考这类问题,如主体“个人”,《经济生活》中有不同的“个人”:消费者、劳动者、纳税者、生产者等,《政治生活》中“公民”,《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化传承者”、“民族精神弘扬者”,《生活与哲学》中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
3. 围绕热点演练思维。高考政治试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的居多,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考查考生从情境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选择的热点专题不宜太多,五个左右即可,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或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二是与教材基本知识能够结合并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如围绕新一届政府的热点中,“亲民、改革、反腐”是关键词。比如“改革”,2013年是深化改革的一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创新驱动中关村引擎强劲轰鸣,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改革大业在深水区劈波斩浪,一路向前。针对2013年深化改革内容,引导考生从课本、考点中找对应知识。“经济”中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财政与税收、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治”中的“政府”知识,“文化”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训练,既检验了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及时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同时增强了考生的题感。
三、思考“怎么做”提升复习质量
1. 抓纲务本强基。二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结构、打通模块内与模块间的知识、重要疑难点的突破、知识专题与时政专题的复习、试卷与作业的讲评……但教师必须清楚,课本是魂、考点是纲,把核心主干知识记准、记牢、记全,经常提醒考生坚持每天背诵,这才是王道。否则,第二轮复习轰轰烈烈,但结果可能是惨淡收场。而检查督促跟进学生的背诵,教师根据第二轮复习时间,提出具体哪个时段过关哪个模块,可一周默写一次或两次,每次默写时间5-10分钟,默写范围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最好内容是某一单元、或某两单元。如果范围是某一模块,不少考生能力有限,会放弃准备,那也就失去了默写的督促作用。还可在课堂主观题解析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看书。这也会起很好的鞭策作用。
2.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美国教育家杜威“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第二轮复习,教师更多的需要“引”,而“导出”要多让学生去思、去说、去做。第二轮复习,教师一定要把重心下移,不要“满堂灌”,不要总认为“不讲就不放心”,要相信学生。因为高考是他们在考,只有通过学生暴露问题,并与他们一起努力解决了,他们的能力才会真正提高。教师的“引”,应主要表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问题质量上。高效课堂,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
3. 知识、能力、方法均要题目化。知识、能力、方法,既有区别,又相互结合与渗透。无论是构建知识结构,还是解题方法的指导,都必须有具体题目为支撑,通过题目嫁接与知识结构的联系,通过题目推出解题方法。切忌从知识到知识、从抽象到抽象。否则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所以,题目的质量至关重要。好的题目,要从高考题、模拟题中精选,有时教师也可自己设计。选题时要注意:从考查知识角度看,选知识覆盖面广的,或是限定性角度,但平时见得少的;从考查角度看,设问比较新颖、巧妙;从材料背景看,属重要的时政热点;从思维质量看,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如:设问是“怎么样”,但可引导思考“为什么”,甚至还可从其他模块作这方面的思考。
第二轮复习,是学生提质阶段,也是展现教师智慧与内功的时期,教师还可实现内在的提升。二轮复习,教师要认真计划好、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和教学实际的变化,适时调整与完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要我们用心、尽心、尽力,对自己复习策略坚定和实施中从容淡定,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