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利用、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以及兴趣的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都取决于教师。而且,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能力的大小可影响小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乃至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甚至以后的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素养。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核心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以至学校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的重大挑战,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在新课程的今天,正视当前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强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无疑是迫切而又重大的课题。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多年,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真诚的人文态度--高尚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一)做到热爱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师爱能使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做到为人师表,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文学理论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的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甚至教学中适得其反,误人子弟。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到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阅读有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和文章。建议大家对中外文学理论名著均要有所领略。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
三、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现在有人提倡教师要写“下水作文“。笔者以为此提倡颇有意义。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如果教师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范文,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更有效地教会学生作文。同时教师也能体会创作的甘苦,与学生共切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写范文的习惯,平时多动笔,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证明,教师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笔者平时喜欢写些东西,我发现学生对老师创作的文章特别感兴趣,能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而且,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习作练习,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师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们发现和认识到这种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利与教学质量改进的现象时,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试想如果老师都不喜欢阅读,你怎么奢望学生去好好地读书呢?只要安排好个人的时间,经常到书店逛逛,购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藏书架;还要多关心文学作品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符合儿童阅读。
读的文学作品。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比任何说教来得有效。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小就去关心和阅读文学作品。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和鉴赏水平对教学,对启发学生只会有好处。因此我们提倡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文学批评家的一些素质,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优秀文学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政治情操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浏览,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达不到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
教师在讲有关政治思想性强的课文时,摸其声,拟其状,关键处声泪齐下,痛骂喜兴,表于言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语文教师要有相当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
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教师身上受到影响,有时不知不觉中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效果强烈而持久,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 蒙老师。
当一个教师的宿舍里有几橱书,他常常在读书写作,他的文章常见诸报端,可想而知,学生对这个教师有几分敬意,无形中学生自觉模仿教师的行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不断地有新作从报刊电台发表出来,如果教师写不出东西,怎能教学生写出好文章呢?这方面山区优秀教师刘让贤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文章经常登报,并编纂出书,由他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在省内外报刊中登载。激发了山区学生的作文兴趣。
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七、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喜欢。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自然就好,教师的宿舍是研究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词名言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
语文教学可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炉,这就要求执教者有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对于一个仅有语文知识的教师来说,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精神--尊重理解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备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之外,我们更应该具备人文精神 。
(一)正确认识教学基本目标,
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般理解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知识“。现在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明确了教学目标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做人“,教给小学生人文知识,培养小学生人文态度,塑造小学生人文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从人文的角度看,小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的理念好:“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让未来的英才赢得英才的未来。“所谓“理想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英才“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三) 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张扬个性),
人文观念强调,孩子的成长不是集体化的,而是个性化的。在遗传素质及后天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就决定了孩子认知方式上、情感类型上、行为习惯上的不同。我们在校园生活中见到,有的孩子具有音乐天赋,有的孩子则偏偏五音不全;有的学生擅于提问,有的学生对他人却不闻不问。这些不同常常是他们的个性,是他们自己独有的特征,不能用“好“与“坏“去评价,一张试卷更不能说明多少问题。理解了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会设计个性化教案,进行个性化讲解,布置个性化作业,安排个性化测试,就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在《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的要求
[2]新课程下教师的人文素养(提纲)
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真诚的人文态度--高尚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一)做到热爱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师爱能使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做到为人师表,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文学理论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的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甚至教学中适得其反,误人子弟。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到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阅读有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和文章。建议大家对中外文学理论名著均要有所领略。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
三、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现在有人提倡教师要写“下水作文“。笔者以为此提倡颇有意义。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如果教师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范文,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更有效地教会学生作文。同时教师也能体会创作的甘苦,与学生共切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写范文的习惯,平时多动笔,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证明,教师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笔者平时喜欢写些东西,我发现学生对老师创作的文章特别感兴趣,能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而且,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习作练习,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师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们发现和认识到这种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利与教学质量改进的现象时,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试想如果老师都不喜欢阅读,你怎么奢望学生去好好地读书呢?只要安排好个人的时间,经常到书店逛逛,购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藏书架;还要多关心文学作品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符合儿童阅读。
读的文学作品。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比任何说教来得有效。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小就去关心和阅读文学作品。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和鉴赏水平对教学,对启发学生只会有好处。因此我们提倡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文学批评家的一些素质,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优秀文学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政治情操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浏览,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达不到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
教师在讲有关政治思想性强的课文时,摸其声,拟其状,关键处声泪齐下,痛骂喜兴,表于言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语文教师要有相当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
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教师身上受到影响,有时不知不觉中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效果强烈而持久,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 蒙老师。
当一个教师的宿舍里有几橱书,他常常在读书写作,他的文章常见诸报端,可想而知,学生对这个教师有几分敬意,无形中学生自觉模仿教师的行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不断地有新作从报刊电台发表出来,如果教师写不出东西,怎能教学生写出好文章呢?这方面山区优秀教师刘让贤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文章经常登报,并编纂出书,由他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在省内外报刊中登载。激发了山区学生的作文兴趣。
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七、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喜欢。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自然就好,教师的宿舍是研究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词名言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
语文教学可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炉,这就要求执教者有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对于一个仅有语文知识的教师来说,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精神--尊重理解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备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之外,我们更应该具备人文精神 。
(一)正确认识教学基本目标,
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般理解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知识“。现在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明确了教学目标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做人“,教给小学生人文知识,培养小学生人文态度,塑造小学生人文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从人文的角度看,小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的理念好:“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让未来的英才赢得英才的未来。“所谓“理想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英才“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三) 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张扬个性),
人文观念强调,孩子的成长不是集体化的,而是个性化的。在遗传素质及后天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就决定了孩子认知方式上、情感类型上、行为习惯上的不同。我们在校园生活中见到,有的孩子具有音乐天赋,有的孩子则偏偏五音不全;有的学生擅于提问,有的学生对他人却不闻不问。这些不同常常是他们的个性,是他们自己独有的特征,不能用“好“与“坏“去评价,一张试卷更不能说明多少问题。理解了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会设计个性化教案,进行个性化讲解,布置个性化作业,安排个性化测试,就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在《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的要求
[2]新课程下教师的人文素养(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