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专业兴趣与培养研究能力并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举例四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情况,深刻而全面地诠释了自己在研究生培养上所坚持的两条理念:引导专业兴趣,培养研究能力。
  关键词: 郑州大学考古专业 研究生 培养理念
  
  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于1976年7月,三十多年来,本专业以“立足中原,面向全国”为宗旨,坚持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出400多名考古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
  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现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具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博士生导师5人,专业所属的历史学院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我于2006年被遴选成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7年开始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共10人。由于我校考古专业在招生环节的专业课考试是单独命题,因此考题相对全国统一命题的专业课题目要简单一些。而很多考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纷纷报考我校的考古专业,其中跨专业的考生尤多。这样就导致我们招到的研究生很多是对考古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可以说,除了专业课复习材料中那些有限的知识以外,这些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乏善可陈。
  有鉴于此,我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结合考古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让这些研究生选修了大量本科学生的课程,如: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等。由此让他们对考古专业有一个总体的、全局的认识和把握,这样也就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了一个相对深厚的专业基础。
  另一方面,我还询问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并帮助其寻找相关的材料,支持他们继续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同时还综合考虑这些研究生的一些个人特长,争取让这些特长在学习中助他们一臂之力。
  具体来说,目前我指导的研究生中,有两名在专业学习中非常深刻地体现出了我对他们在专业兴趣方面引导的这种培养理念。以下分而述之。
  我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黄腾本科学习的专业是中文,进入我院攻读硕士学位后,在上了我开设的《中国北方民族考古》课程后,对蒙元时期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遂针对他的专业兴趣,开展了相应的引导工作。一方面,给他推荐介绍了大量有关蒙元史、蒙元考古的专著和论文,让他系统的进行自学。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询问他是否想在蒙元考古方面有进一步、更大的发展。当得到他确定的回答后,我便鼓励他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并为他引荐了该所的博士生导师,也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考古学家魏坚先生。黄腾在和魏先生相识后,学习的动力更足了,特别是在跟魏先生进行网上聊天、互发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的沟通后,愈发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兴趣。由于他以前是学习中文的,文笔不错,我也鼓励他多写,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通过这些训练,他不仅自信心大为提升,而且得到了魏坚先生的肯定。时至今日,他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已有针对性地自学、复习了两年多了。相信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圆梦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黄腾感兴趣的蒙元文化是我国游牧文明的集大成者,而游牧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些内容,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文化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他今后专业学习的考虑,我想让他在民族理论认识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就为他选取了早期游牧文化作为他的硕士学位的研究对象,目的是培养他站在游牧文明整个发展历程的高度上来对其进行理解和认识。在与他经过多次讨论、商榷后,黄腾选取了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早期游牧文明——杨郎文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这篇论文已基本写就,文中关于文化互动的内容颇具新意,而这也正符合我校一直倡导的研究生在研究工作中要创新的理念。
  我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陈晨出自绘画世家,他本人亦对绘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考古学在西方学术界则常常是与艺术史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就为他作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让他对2008年郑州地区发现的具茨山岩画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最后形成一篇论文,即硕士在读期间要发表的论文。然后给他列举了一些岩画专著和论文,让他对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岩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结合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岩画,引导他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并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此作为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他本人也欣然同意了这样的安排,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下面就是他的一段个人感想。
  “暑假当老师说让我研究岩画这个方向,我还感觉不可思议,不过的确是结合了我对美术方面的兴趣,我真的很欣赏老师独特的眼光。岩画对我来说是个很棒的研究方向,至少不会显得人满为患,不会因为限制自己的思想发散性而过于拘束了,何况那些所谓热门方向限于我的个人能力,也不是我能研究的了的。也许中国地下文物太丰富了,有些在国际上比较热门的话题和研究方向在这里并不很受重视,学习夏商周考古的人太多了,所以像植物和动物考古在国外反而做得非常好。我想岩画虽然现在并不为大家所熟识,甚至有些人根本没听说过,相比较于壁画,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研究热点,但也是因为如此,我反倒感觉很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它,了解它。我了解到岩画遍布全球各地,甚至有国际岩画委员会,当然中国也成立了中国岩画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总之,岩画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题目。”
  上述两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体现了我在引导专业兴趣方面所做的努力,而在培养研究能力方面,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则是两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
  我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朱东亮长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担任中学教师一职。在工作过程中,他对当地流传至今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项工艺的传承人、基本状况、流传地域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但在个人研究能力上却非常欠缺。于是我一方面让他继续进行更加翔实、深入的调查,并适时地在课堂上为其他研究生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引导其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确山铁花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我先后给朱东亮提供了视频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放送》和我院王星光教授主编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资料。经过这些引导和锻炼,他不仅顺利地通过了硕士论文开题的环节,而且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硕士论文的写作之中。可以这样说,他在研究能力上的进步是用天来计量的。这里我也希望他能心想事成,毕业时能交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下面这段内容就是朱东亮在研二时课堂发言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理论上的可喜进步。而这也正是其在遗产研究工作上的开端。
  “确山铁花蕴涵了丰富的冶铁、宗教、民俗等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是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抢救、保护确山铁花,展示这一古老文化艺术形式,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让世人了解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王修全在商丘市从事中学教学多年,他对商丘境内通过的、我国历史上开凿的大运河情有独钟,并做了一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而大运河也列入了我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因此,研究大运河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价值。针对上述情况,我和王修全沟通后,初步将与大运河相关的研究内容作为他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与对朱东亮的培养一样,一方面我让王修全同学继续收集大运河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其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让他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对大运河进行研究:首先,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而且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因此可以说,它与驰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具有相似的价值;其次,大运河是一个跨省的遗产,因而可以借鉴我国其他已申报成功的跨省世界遗产以及世界上一些跨国遗产的经验和教训来认识、研究大运河;最后,在第二项内容的基础上,为我国遗产管理的相关机构提供一些大运河如何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经过我的这些引导工作后,这两名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大为提高,均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来收集资料,研究能力更是在不断提高之中。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的这两条指导经验其实就是让这些跨专业的研究生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
  以上就是近三年来我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恳请得到各方专家的批评与指导。
  
  参考文献:
  [1]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成立30周年.中原文物,2006,(3).
其他文献
摘 要: 选修教材的教学目的在于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史记》是我国史学与文学的瑰宝,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其魅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领略其风采,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史记〉选读》 选修 教学安排 教材使用    一、关于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学科课程由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主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以世间草木菁华为材,以中医理论积淀为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骨,为中医药文化的前世今生留下影像史志。《本草中华》系列是首部登陆一线卫视“930”黄金档的纪录片,也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影像使者,曲高而和不寡,行止处必有邻,彰显了当代纪录片行为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本片将中医药文化拆解为问药、行医、悟道三个层次,将草木生息的
摘 要: 宋词之魅力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它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还有浓厚的感伤美,深挚的恋情美和本色的柔婉美。它的魅力无法言喻,只能斑其一角。它就像是一朵美不胜收的花,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奇葩,也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相遇。  关键词: 宋词 魅力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感伤美 恋情美 柔婉美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摘 要: 本研究以南京八所高校(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各两所)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试图探讨高校文学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文学社团了解甚少,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同时,由于没有时间,很少有学生参加文学社团,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文学社团的日渐式微。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参加文学社团有助于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 
摘 要: 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文化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史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好诗词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思辨能力,通过这种历史的濡染与净化,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做
摘 要: 关于《滕王阁序》的主题意蕴,历来文论较少详述。王勃既是才子,亦不失为哲人,《滕王阁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情思心志,而此篇作为王勃的绝笔之唱,意蕴深刻,值得深究。  关键词: 王勃 《滕王阁序》    关于《滕王阁序》的主题意蕴,苏教版教参中未曾过多涉及,而历来各种评论中关涉此点时,也常常仅以一句“作者在文章中借饯宴,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明、流光溢彩的秋景图,同时抒发了作者虽怀才不遇,
摘 要: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虽然采用纪实手法拍摄,力求客观公正地呈现“天水围灭门惨案”的真相,但是由于影片文本本身所表现的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主题的深刻性,而使得对它的多层次解读变得可能与合理。文章将分别从社会学和个体的人的角度对影片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力求挖掘出隐含在文本表面之下的寓意。  关键词: 许鞍华 社会 隐喻 香港 欲望 天水围    当
摘 要: 目前,在许多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高雅音乐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了强烈的高雅音乐热潮。但在以注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雅音乐选修课是否具有必要性,是众多教师和学生讨论的话题。本文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高雅音乐选修课,尽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也存在许多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雅音乐 高职院校 普及化教育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形成有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以《那树》一课教学为例,对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那树》 和谐课堂 自主 合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巩固学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打破高考作文的思想禁区、呼唤高考作文的理性回归、重振高考作文的时代雄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高考作文针砭时弊的写作策略,以期对高中议论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议论文 针砭时弊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考场上“兵家必争之地”。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结束时,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提到的“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