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我自己对新出炉不久的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为教材的任教经历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改实验;化学必修1;浅析;展望
2009年8月起,我们学校开始新课改,而我有幸在这时迎接了课改。“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理解好新课改的理念,如何用好教材,是我教研工作起步优劣的关键,是我以何种姿态站在新课改的浪潮的关键。下面,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以下简称“化学必修1)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一、对化学必修1 的浅析
化学必修1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较,它在以前的高中化学课本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内容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其凸显的特色。
1.课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
2.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膠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章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教科书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精选、多编排实验[全书共计25个实验(不包括探究、实践活动等),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研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晴”之功效也可见不一般。
二、对教师教研的展望
当我手里拿着这本不足一百页(连附录共94页)的课本,要用一学期的课时来教授完,确实有点不自信,一种茫然之感(在网上化学论坛也看到不少一线化学教师也如此说过)油然而生……那么,究竟怎样面对新课本呢?在使用了化学必修1,我以为,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自己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从新课本不难看出,作为化学教师只具备化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只处于化学领域,没有与任教科研相关的科学的较宽广的知识与技能,则很难高屋建瓴,厚积薄发,只能穷于一时的应付,难免会捉襟见肘,更不用说驾驭教材了!因此,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不断的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时刻把自己摆在课改的行动架构之中,努力构建自己的教研风格。对于那些营造宽松的教研环境、自由的讨论、画龙点晴、恰到好处的点拨等等,这些看似是妙手偶得,实际上这些都是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当有了学识、风格、经验、思想,具备了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有了一种气质和魅力,自然会是当之无愧的好教师了。
2.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研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平时积累的教研素材这时能够派上用场),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致力打造全家人的免费学习社区。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研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研方式,优化教研策略,提高教研质量(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理解其实质!并多参加各种新课改的研讨会议,多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在教研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灵活处理,体现教师的个性与风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实验教研和探究学习活动的功能
关于化学实验教研的功能在此不多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只是我作为一个教师初次使用《化学必修1》的一家之言,在实际的操作中当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要靠奋战在一线的我们去创造性的解决。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需满足——高考指挥棒的功能与方向的改变。否则,编得再好的课本实施起来都会变质,编者的编书指导思想得不到实质性体现。高考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将有何归宿,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一至三册)
[3]胡美龄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5]刘知新主编。化学教研论(第三版)。
【关键词】新课改实验;化学必修1;浅析;展望
2009年8月起,我们学校开始新课改,而我有幸在这时迎接了课改。“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理解好新课改的理念,如何用好教材,是我教研工作起步优劣的关键,是我以何种姿态站在新课改的浪潮的关键。下面,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以下简称“化学必修1)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一、对化学必修1 的浅析
化学必修1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较,它在以前的高中化学课本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内容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其凸显的特色。
1.课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
2.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膠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章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教科书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精选、多编排实验[全书共计25个实验(不包括探究、实践活动等),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研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晴”之功效也可见不一般。
二、对教师教研的展望
当我手里拿着这本不足一百页(连附录共94页)的课本,要用一学期的课时来教授完,确实有点不自信,一种茫然之感(在网上化学论坛也看到不少一线化学教师也如此说过)油然而生……那么,究竟怎样面对新课本呢?在使用了化学必修1,我以为,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自己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从新课本不难看出,作为化学教师只具备化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只处于化学领域,没有与任教科研相关的科学的较宽广的知识与技能,则很难高屋建瓴,厚积薄发,只能穷于一时的应付,难免会捉襟见肘,更不用说驾驭教材了!因此,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不断的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时刻把自己摆在课改的行动架构之中,努力构建自己的教研风格。对于那些营造宽松的教研环境、自由的讨论、画龙点晴、恰到好处的点拨等等,这些看似是妙手偶得,实际上这些都是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当有了学识、风格、经验、思想,具备了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有了一种气质和魅力,自然会是当之无愧的好教师了。
2.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研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平时积累的教研素材这时能够派上用场),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致力打造全家人的免费学习社区。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研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研方式,优化教研策略,提高教研质量(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理解其实质!并多参加各种新课改的研讨会议,多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在教研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灵活处理,体现教师的个性与风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实验教研和探究学习活动的功能
关于化学实验教研的功能在此不多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只是我作为一个教师初次使用《化学必修1》的一家之言,在实际的操作中当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要靠奋战在一线的我们去创造性的解决。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需满足——高考指挥棒的功能与方向的改变。否则,编得再好的课本实施起来都会变质,编者的编书指导思想得不到实质性体现。高考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将有何归宿,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一至三册)
[3]胡美龄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5]刘知新主编。化学教研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