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会是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构成,是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好学生会应有的职能,管理好学生工作,体现学生会的示范作用是众多学生管理部门一直研究的课题。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在学生会任职经历的前提下,以保山学院学生会为例,从微观层面详细地分析了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并结合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创新
一、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制度问题
1. 学生会干部的选拔、考评和退出制度有待改进。保山学院学生会的执委(副部长及以上)的选拔通常是采用差额选举,有7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干部选拔和考评制度不健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仅靠竞职演讲选拔第一轮候选人不够客观,这与个人的工作能力无直接关系,反倒是其演讲水平和语言表达占较大比重,这就使选拔过程流于形式,无法体现参选人真实水平。选拔制度没能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主观意识严重,这导致选拔出来的部分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目标不够明确。
同时,考评制度也是有条难依,激励措施乏善可陈。虽有纪检部这样作为专门考核学生会干部的部门存在,但考核仍是片面的。就激励措施而言,学生会干部牺牲较多时间工作,若无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很难令其努力工作、认真负责。但学生会不是盈利性组织,无法用丰厚奖励来激发其成员的工作热情。尽管在评优奖先时会对学生会有一定范围的倾斜,但在评选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公平又会引发新的矛盾出现,导致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的组织承诺降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59%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出位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基本上没有晋升制度,若一项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并没有实质性的记录备案,以备之后提升执委时使用,这就打击了很多认真做事的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组织发展。考核制度不健全,学生会干部除非自己退出学生会,否则基本可到换届才退出。一些有不及格经历的学生也出现在学生会干部群体中,这让学生会干部的成绩不好成为了普通学生垢病的重点。以上问题导致学生会干部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出现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积极性下降、缺乏上进心等现象,从而也影响了学生会的权威性。
2. 学生会的培训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岗前培训至关重要,这是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目前,只注重使用,却忽视培养环节已成为高校学生会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高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致使培训工作实际效果不佳。就保山学院而言,保山学院学生会没有一套正规的培训制度。有68%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培训环节缺位,学生会成员正式上岗前无岗前培训。通过调查发现,仍然有部分学生会干部并未完全清楚活动开展所需的准备和流程,并且有不少学生认为,进入学生会后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二)保山学院学生会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管理职责及权限存在的问题
在机构设置方面,只有1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合理,有7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之间的关系有待提高。虽在一个学校,但校级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的机构设置不够规范,易造成“对口衔接错位”,具体工作推进不足。校级学生会的各部门间也缺乏有效沟通,分工合作不明晰,影响整体工作进度。校级学生会、院学生会和班级三级组织在工作中存在脱节现象,校院学生会之间、同一学生会部门之间、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影响了工作的执行力。且12个二级学院学生会的机构设置比较完善,各司其职,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使保山学院学生会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在人员配置方面,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工不合理。学生会的权力执行部门越办越庞大,人员也越来越多。在工作时,往往是部长直接分配任务,而不是民主合作,从而难以培养其内部成员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如此一来,各类“小团体”出现,不团结的现象日益显现,学生会的凝聚力减弱,学生群体对学生会的认同感也会降低。同时,由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能较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以致校学生会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其机构臃肿,成员众多,形成了校学生会成员比院学生会成员清闲的局面。
在管理职责方面,有51%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诉求功能缺失。目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的规章制度、管理和运作方法还不健全,不能对其成员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缺乏完备的用于收集、归纳和传达学生利益诉求的制度规范,致使学生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学生主体作用和代表多数学生的利益、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除此之外,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工作以执行学校的各种政策指令为主,而较少有立足于学生利益诉求的自主性活动。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即便是向学生会反映了问题也得不到具体解决的办法,例如学生对食堂问题的反映每次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既弱化了学生会的诉求功能,也降低了学生会的公信力。
在管理权限方面,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自主权相对缺乏,其独立性受到了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者及直接领导的多重制约与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高校管理具有行政性,面对受教育群体,极易将学生会的管理关系等同于“师生”管理关系。保山学院学生会在资金运转、开展活动与干部选用等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的控制,这使得保山学院学生会因为利益的关系而自觉地偏向于学校的意志,成为学校意志的执行者、学校管理的服务机构。
二、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保山学院存在行政化管理、学生会缺乏必要自主权的问题。保山学院学生会往往受上级限制, 较少参与决策,自主性与独立策划活动的能力相对缺乏。但当代大学生不同以往,他们有主见,自我意识更强,进入学生会后,没有实现预期期望,那他们早早退出学生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学生会自身原因
1. 学生会管理效率低下。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组织层次和角色差距影响人际关系,即组织层次越多,角色差距越大,人际关系越疏远;反之,组织层次越少,角色差距越小,人际关系越亲近。学生会的机构多层次导致了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在开展活动中,易影响效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 学生会干部培训培养机制缺位。第一,没有形成对学生会干部的长期规划。管理层普遍认为,花太多时间去培养学生会干部是不值得的。一些老师认为,学生会干部可在“做中学,学中做”,培训是没有必要的。并且,学生会干部本来就是在不断地学习,额外的培训与其学习内容无较大差别。第二,培养手段和物质条件的匮乏。学生会事务烦杂、经费有限,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会干部作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培训。时间一长,学生会干部就渐渐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但提高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干部的正规培训必不可少。第三,过度使用学生会干部。学校只要一开展活动,搬运东西的绝大多数是学生会干部,甚至有些学校自身的事,也会让学生会干部去做,并且多数是体力活。
3. 学生会的集体凝聚力不强。调查显示,有65%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集体凝聚力不强。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集合体,要得到学生认可,提高凝聚力,就必须具有组织号召力和约束力:吸引学生参加学生会活动;学生会通过内部制度约束成员行为。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愈加鲜明,兴趣愈加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在改变,共性的需求越来越少,所谓“众口难调”,学生会活动越来越难以迎合学生的兴趣。且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大多数以原有经验或档案记载为基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热情淡化。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形成了大一、大二要靠组织参与活动、大三要靠行政命令参与活动、大四基本没有活动的局面。
4. 学生会活动形式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调查显示,7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很少举办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69%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的活动形式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由此看来学生会开展的活动没有服务大众,只为活动而活动,追求所谓的“政绩”。保山学院各二级学院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大同小异。例如:每个学院在新学年都要举办迎新晚会,以致学院迎新晚会扎堆出现,直至第一学期结束仍然有迎新晚会。这种盲目跟风不仅造成了各二级学院活动资源浪费,更偏离了学生会工作主题。因此,必须提升学生会的创新能力。同时,信息化时代弱化了学生会上传下达的功能,如果学校有事需传达,几乎在一瞬间就可以把信息发布到每个学生手机或班群里,如此一来, 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会的吸引力。
(三)学生因素
1. 学生会干部职务化。虽然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却有职无权。比如:学校在征集关于食堂的问题时,虽然意见可以尽管提,却没有人听,听了也不见得会去改进。这就使得学生会在学生中失去了公信力,严重打击了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有6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干部职务化。
2. 学生会干部在当今社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不足。调查显示,有6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干部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三方关系的能力较弱。学生会干部应明晰,首先自己本身是一个学生,其次才是学生会干部。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现实却是,部分学生会干部认为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若不及时正确引导,就难以保证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这也必将降低学生会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具体工作的开展。
3. 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但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存在着沟通不良的现象。有77%的调查对象认为无论是学生会与指导老师之间,还是学生会内部的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或者是学生会与普通同学之间,都存在着沟通不良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沟通、沟通双方所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这就必然会出现办事效率低下、团体缺乏凝聚力等一系列问题。
三、完善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和完善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
做好学生会的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健全和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保山学院学生会的选拔制度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选拔通知下发 申请人提交申请表 班级审核 二级学院审核 初试(面试、笔试) 确定初选名单 进入复试 试用期 考核任命保山学院学生会的任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把学生会干部日常的工作表现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档,比如例会是否缺勤、工作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工作是否保质保量等。在将学生会干部任用为执委时,可将这些文件作为考核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资料。并结合竞选人在竞选现场的临场表现,对其做出一个整体全面的评价,而不掺杂任何私人的感情因素。
(二)创新学生会的绩效考评价制度
学生会干部的考评与激励制度健全是学生会管理的基础。在这一方面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 对学生会干部加强考核管理。学生会干部在日常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中长期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这就需要发挥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但在一般的学生会管理中,学期或学年考核几乎每个人都有奖励的激励机制,不但不利于“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反而助长了不正之风,所以,学生会干部的考核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对于个人素质的考核需要进行思想素质考核与个人能力考核,即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对学生会干部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并不断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对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考核包括日常工作考核(例会出勤率、值班情况)、活动组织考核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等方面。(3)制定相关学生会管理制度,如《学生会干部工作档案》、《学生会干部考核办法》、《学生会干部管理条例》、《学生干部奖惩条例》等,从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来考核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绩效和作风。以此来监督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情况,同时把学生会干部考核的评定与个人的综合测评联系起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学生会工作效率。 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生会干部作为在学生管理队伍中有贡献的一个群体,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与激励,以提高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入党推荐等方面, 应相对优先地考虑他们。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待遇,否则就不能体现其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1)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更多人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人才竞争,使其不断成才。(2)可将多次考核优秀、有突出工作成绩的学生会干部纳入优秀学生干部档案,在毕业时可优先推荐给相关单位。(3)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个体与群体激励结合、正面与负面激励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每个人都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原北大方正总经理王选说:“只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忘掉了精神激励,这是害民政策;反过来只进行精神激励和思想激励,没有物质激励,这是愚民政策。不害民,不愚民就要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将物质激励的合理性与精神激励的有效性相结合,把激励的目的方法相结合,力求多方平衡,尽可能实现最佳激励效果。
(三)定期开展培训,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引导学生干部加强自身建设
定期开展培训,引导学生会干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与其他各二级学院学生会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以实现“双赢”。让新老干部交流,老干部向新成员传授在学生会工作的要领与技巧,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将工作经验提供给新干部借鉴。
组织参观考查,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学校管理层应及时总结、调整和监督学生会工作,给予必要支持与鼓励,引导学生会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学生会工作,又能及时促进校学生会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之间、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四)对学生会进行弹性管理
在这里,“弹性”指的是“一个组织的部门结构、人员的数量,人员的职责与职位都是可以变动的。” 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都要打破常规,依具体实际做出合理调整。活动多、工作量大的部门(如文体部)可考虑增加人数,而工作量少的部门可适当减少人数,甚至对这些部门进行合并、撤销,从而调动学生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吴斐玮,黄越怡,张旭.当代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改进[J].中国科技博览,2009(36).
[2] 沈建勇,滕文庆.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和功利化倾向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三亚学院学生会为例[J].南方论刊, 2013(05).
[3] 白羽.试论高校学生组织体制的改革[N].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04).
[4] 杜娟.浅谈独立学院的学生会现状与管理[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4).
[5] 尤建设,陈晓丹.“五位一体”,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学生会组织——高校学生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6] 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 郭磊,李磊.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0(05).
关键词: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创新
一、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制度问题
1. 学生会干部的选拔、考评和退出制度有待改进。保山学院学生会的执委(副部长及以上)的选拔通常是采用差额选举,有7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干部选拔和考评制度不健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仅靠竞职演讲选拔第一轮候选人不够客观,这与个人的工作能力无直接关系,反倒是其演讲水平和语言表达占较大比重,这就使选拔过程流于形式,无法体现参选人真实水平。选拔制度没能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主观意识严重,这导致选拔出来的部分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目标不够明确。
同时,考评制度也是有条难依,激励措施乏善可陈。虽有纪检部这样作为专门考核学生会干部的部门存在,但考核仍是片面的。就激励措施而言,学生会干部牺牲较多时间工作,若无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很难令其努力工作、认真负责。但学生会不是盈利性组织,无法用丰厚奖励来激发其成员的工作热情。尽管在评优奖先时会对学生会有一定范围的倾斜,但在评选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公平又会引发新的矛盾出现,导致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的组织承诺降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59%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出位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基本上没有晋升制度,若一项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并没有实质性的记录备案,以备之后提升执委时使用,这就打击了很多认真做事的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组织发展。考核制度不健全,学生会干部除非自己退出学生会,否则基本可到换届才退出。一些有不及格经历的学生也出现在学生会干部群体中,这让学生会干部的成绩不好成为了普通学生垢病的重点。以上问题导致学生会干部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出现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积极性下降、缺乏上进心等现象,从而也影响了学生会的权威性。
2. 学生会的培训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岗前培训至关重要,这是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目前,只注重使用,却忽视培养环节已成为高校学生会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高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致使培训工作实际效果不佳。就保山学院而言,保山学院学生会没有一套正规的培训制度。有68%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培训环节缺位,学生会成员正式上岗前无岗前培训。通过调查发现,仍然有部分学生会干部并未完全清楚活动开展所需的准备和流程,并且有不少学生认为,进入学生会后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二)保山学院学生会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管理职责及权限存在的问题
在机构设置方面,只有1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合理,有7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之间的关系有待提高。虽在一个学校,但校级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的机构设置不够规范,易造成“对口衔接错位”,具体工作推进不足。校级学生会的各部门间也缺乏有效沟通,分工合作不明晰,影响整体工作进度。校级学生会、院学生会和班级三级组织在工作中存在脱节现象,校院学生会之间、同一学生会部门之间、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影响了工作的执行力。且12个二级学院学生会的机构设置比较完善,各司其职,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使保山学院学生会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在人员配置方面,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工不合理。学生会的权力执行部门越办越庞大,人员也越来越多。在工作时,往往是部长直接分配任务,而不是民主合作,从而难以培养其内部成员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如此一来,各类“小团体”出现,不团结的现象日益显现,学生会的凝聚力减弱,学生群体对学生会的认同感也会降低。同时,由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能较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以致校学生会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其机构臃肿,成员众多,形成了校学生会成员比院学生会成员清闲的局面。
在管理职责方面,有51%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诉求功能缺失。目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的规章制度、管理和运作方法还不健全,不能对其成员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缺乏完备的用于收集、归纳和传达学生利益诉求的制度规范,致使学生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学生主体作用和代表多数学生的利益、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除此之外,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工作以执行学校的各种政策指令为主,而较少有立足于学生利益诉求的自主性活动。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即便是向学生会反映了问题也得不到具体解决的办法,例如学生对食堂问题的反映每次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既弱化了学生会的诉求功能,也降低了学生会的公信力。
在管理权限方面,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的自主权相对缺乏,其独立性受到了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者及直接领导的多重制约与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高校管理具有行政性,面对受教育群体,极易将学生会的管理关系等同于“师生”管理关系。保山学院学生会在资金运转、开展活动与干部选用等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的控制,这使得保山学院学生会因为利益的关系而自觉地偏向于学校的意志,成为学校意志的执行者、学校管理的服务机构。
二、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保山学院存在行政化管理、学生会缺乏必要自主权的问题。保山学院学生会往往受上级限制, 较少参与决策,自主性与独立策划活动的能力相对缺乏。但当代大学生不同以往,他们有主见,自我意识更强,进入学生会后,没有实现预期期望,那他们早早退出学生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学生会自身原因
1. 学生会管理效率低下。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组织层次和角色差距影响人际关系,即组织层次越多,角色差距越大,人际关系越疏远;反之,组织层次越少,角色差距越小,人际关系越亲近。学生会的机构多层次导致了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在开展活动中,易影响效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 学生会干部培训培养机制缺位。第一,没有形成对学生会干部的长期规划。管理层普遍认为,花太多时间去培养学生会干部是不值得的。一些老师认为,学生会干部可在“做中学,学中做”,培训是没有必要的。并且,学生会干部本来就是在不断地学习,额外的培训与其学习内容无较大差别。第二,培养手段和物质条件的匮乏。学生会事务烦杂、经费有限,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会干部作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培训。时间一长,学生会干部就渐渐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但提高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干部的正规培训必不可少。第三,过度使用学生会干部。学校只要一开展活动,搬运东西的绝大多数是学生会干部,甚至有些学校自身的事,也会让学生会干部去做,并且多数是体力活。
3. 学生会的集体凝聚力不强。调查显示,有65%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山学院学生会集体凝聚力不强。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集合体,要得到学生认可,提高凝聚力,就必须具有组织号召力和约束力:吸引学生参加学生会活动;学生会通过内部制度约束成员行为。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愈加鲜明,兴趣愈加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在改变,共性的需求越来越少,所谓“众口难调”,学生会活动越来越难以迎合学生的兴趣。且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大多数以原有经验或档案记载为基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热情淡化。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形成了大一、大二要靠组织参与活动、大三要靠行政命令参与活动、大四基本没有活动的局面。
4. 学生会活动形式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调查显示,7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很少举办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69%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的活动形式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由此看来学生会开展的活动没有服务大众,只为活动而活动,追求所谓的“政绩”。保山学院各二级学院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大同小异。例如:每个学院在新学年都要举办迎新晚会,以致学院迎新晚会扎堆出现,直至第一学期结束仍然有迎新晚会。这种盲目跟风不仅造成了各二级学院活动资源浪费,更偏离了学生会工作主题。因此,必须提升学生会的创新能力。同时,信息化时代弱化了学生会上传下达的功能,如果学校有事需传达,几乎在一瞬间就可以把信息发布到每个学生手机或班群里,如此一来, 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会的吸引力。
(三)学生因素
1. 学生会干部职务化。虽然保山学院学生会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却有职无权。比如:学校在征集关于食堂的问题时,虽然意见可以尽管提,却没有人听,听了也不见得会去改进。这就使得学生会在学生中失去了公信力,严重打击了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有6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干部职务化。
2. 学生会干部在当今社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不足。调查显示,有6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会干部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三方关系的能力较弱。学生会干部应明晰,首先自己本身是一个学生,其次才是学生会干部。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现实却是,部分学生会干部认为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若不及时正确引导,就难以保证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这也必将降低学生会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具体工作的开展。
3. 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但当前保山学院学生会存在着沟通不良的现象。有77%的调查对象认为无论是学生会与指导老师之间,还是学生会内部的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或者是学生会与普通同学之间,都存在着沟通不良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沟通、沟通双方所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这就必然会出现办事效率低下、团体缺乏凝聚力等一系列问题。
三、完善保山学院学生会管理方式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和完善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
做好学生会的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健全和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保山学院学生会的选拔制度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选拔通知下发 申请人提交申请表 班级审核 二级学院审核 初试(面试、笔试) 确定初选名单 进入复试 试用期 考核任命保山学院学生会的任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把学生会干部日常的工作表现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档,比如例会是否缺勤、工作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工作是否保质保量等。在将学生会干部任用为执委时,可将这些文件作为考核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资料。并结合竞选人在竞选现场的临场表现,对其做出一个整体全面的评价,而不掺杂任何私人的感情因素。
(二)创新学生会的绩效考评价制度
学生会干部的考评与激励制度健全是学生会管理的基础。在这一方面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 对学生会干部加强考核管理。学生会干部在日常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中长期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这就需要发挥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但在一般的学生会管理中,学期或学年考核几乎每个人都有奖励的激励机制,不但不利于“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反而助长了不正之风,所以,学生会干部的考核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对于个人素质的考核需要进行思想素质考核与个人能力考核,即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对学生会干部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并不断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对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考核包括日常工作考核(例会出勤率、值班情况)、活动组织考核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等方面。(3)制定相关学生会管理制度,如《学生会干部工作档案》、《学生会干部考核办法》、《学生会干部管理条例》、《学生干部奖惩条例》等,从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来考核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绩效和作风。以此来监督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情况,同时把学生会干部考核的评定与个人的综合测评联系起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学生会工作效率。 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生会干部作为在学生管理队伍中有贡献的一个群体,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与激励,以提高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入党推荐等方面, 应相对优先地考虑他们。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待遇,否则就不能体现其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1)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更多人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人才竞争,使其不断成才。(2)可将多次考核优秀、有突出工作成绩的学生会干部纳入优秀学生干部档案,在毕业时可优先推荐给相关单位。(3)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个体与群体激励结合、正面与负面激励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每个人都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原北大方正总经理王选说:“只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忘掉了精神激励,这是害民政策;反过来只进行精神激励和思想激励,没有物质激励,这是愚民政策。不害民,不愚民就要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将物质激励的合理性与精神激励的有效性相结合,把激励的目的方法相结合,力求多方平衡,尽可能实现最佳激励效果。
(三)定期开展培训,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引导学生干部加强自身建设
定期开展培训,引导学生会干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与其他各二级学院学生会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以实现“双赢”。让新老干部交流,老干部向新成员传授在学生会工作的要领与技巧,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将工作经验提供给新干部借鉴。
组织参观考查,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学校管理层应及时总结、调整和监督学生会工作,给予必要支持与鼓励,引导学生会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学生会工作,又能及时促进校学生会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之间、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四)对学生会进行弹性管理
在这里,“弹性”指的是“一个组织的部门结构、人员的数量,人员的职责与职位都是可以变动的。” 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都要打破常规,依具体实际做出合理调整。活动多、工作量大的部门(如文体部)可考虑增加人数,而工作量少的部门可适当减少人数,甚至对这些部门进行合并、撤销,从而调动学生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吴斐玮,黄越怡,张旭.当代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改进[J].中国科技博览,2009(36).
[2] 沈建勇,滕文庆.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和功利化倾向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三亚学院学生会为例[J].南方论刊, 2013(05).
[3] 白羽.试论高校学生组织体制的改革[N].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04).
[4] 杜娟.浅谈独立学院的学生会现状与管理[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4).
[5] 尤建设,陈晓丹.“五位一体”,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学生会组织——高校学生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6] 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 郭磊,李磊.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