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桑植白族民俗活动为对象,在分析白族民俗活动的内容和特征上,从表演层面、体验层面、展示层面和旅游六要素层面提出了桑植白族民俗活动旅游价值的实现形式,旨在为桑植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桑植;白族;民俗活动;旅游价值;实现形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湘教通〔2008〕269号。
作者简介:于 洁(1968—),女,湖南古丈人,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办公室副研究馆员。
一、桑植白族民俗活动的内容
(1)生活民俗。生活民俗包括吃、住、穿、行等方面,重点体现在饮食方面。比如,白族的“三道茶”是主人给客人敬献三次茶食,头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二道茶为“甜茶”,放有蜂蜜、生姜、芝麻、核桃等配料;第三道茶为“团圆茶”,在一碗茶水中放有红糖和三个煮熟鸡蛋,故叫“三蛋茶”。
(2)岁时民俗。岁时节日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每年冬至节期间,白族男女赶会是白族人进行民族教育的一种形式,会期要讲白族来源、白族英雄等历史故事。
(3)信仰民俗。白族人信仰多神,崇拜“本主”之外,还有信奉马公元帅、杨泗将军、韦驮、黑神爷、潘大公、陈吉陈亮兄弟、高氏婆婆、王占、王灵官等。
二、桑植白族民俗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文化底蕴深厚。桑植的主要民俗节庆大都源于古代的农事和宗教信仰。“三月街”源于盛唐时期佛教的讲经庙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为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易大会。“绕三灵”的历史更为久远,根据白族学者张明曾在《“拐上妠”探源》中的记载:“洱海边的白族先民在每年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到灰洞村后形似女阴的山箐里狂欢野合。”“绕三灵”发展到今天,经久不衰,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是白族地区最为原生态的审美活动,凝聚了白族歌舞艺术的精华,对民间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2)类型多样。白族节庆活动的内容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是各种祭祀活动,它蕴涵着各自的节日观念。白族民俗节庆很多都有祭天地日月,如祭天,祭祖是白族民俗节庆普遍的文化现象。白族的祭祀节日是围绕农事而举行的各项生产性祭祀,如“植春节”表现了白族繁衍后代、美化环境、新婚纪念、家庭兴旺发达的文化内核和主题。此外还有“白族栽秧会”、西邑的“棒棒会”、立春时的“催春节”等,它们往往与农业生产、岁时节令、集会及生殖有关,祈求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地域特征明显、参与性强。白族民俗节庆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如“三月街”在各个乡镇;“绕三灵”在桑植各白族村;“白族仗鼓舞”是属于桑植地区白族人民独有的舞蹈。白族民俗节庆日的民众参与性极高。如每年的“三月街”来临,各乡镇、各村寨的人都要来到集市,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美好节日,还有很多外地游客也纷纷参与,形成了“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壮观景象。
三、桑植白族民俗活动的旅游实现形式
1表演层面——以舞台表演为代表
白族的民间歌舞浩如烟海,多彩多姿,风格独特,是祖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表演者的歌声以及舞姿可以传达白族人们的爱情及日常习俗。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定期举办大型的白族歌舞大赛、白族歌舞节等,通过媒介宣传吸引对白族歌舞感兴趣的人们来此参与,还可以定期举办诸如“魅力湘西”“印象刘三姐”等之类的演艺活动,也可以举办白族歌舞与土家族歌舞的联谊活动,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不同的民俗文化,不断提升自我民族文化。
2体验层面——以节庆体验为代表
体验民俗就是人们参与活动其中,感受这种民族节庆带给你的快乐并分享民族的文化成果。桑植白族的节庆有很多,如白族的春节,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正月初一至初三不准向外泼水,不准在外晒任何的衣物,同时也不准打扫房间等。说到白族,我们不能忘了白族的婚嫁习俗。白族婚礼十分隆重,婚礼的活动一般分为“踩棚”“正喜”“散客”三个阶段。关于白族的“火把节”我们可以让白族人民去教游客如何做火把,然后在过节时让游客把自己做好的火把也插到大火把上点燃和白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客人感受到白族人们的热情从而也能体现白族民俗活动的价值。
3展示层面——以博物馆展览为代表
博物馆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白
族具有丰富独特民俗文化,如白族居民的“三房一照壁、一正两耳、四合五天井建筑”等格式的建筑。房基一般用方石砌成,稳固牢实。门楼多以木雕和彩画来装饰,形象优美,技艺精湛。堂屋门由六扇格子门组成,每扇格子门分上下两段,用2~5层透刻法,刻有人物、飞禽走兽和花卉的浮雕图案,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大门多用木头、泥土、大理石、青砖等材料,建成斗拱花坊、飞檐翘角,对称和谐,富丽气派。建筑物墙面多用石灰粉刷。天井内多砌有花坛、种植花木。照壁飞檐出角,周围镶有角砖,顶上盖青瓦或琉璃瓦,大方得体,比例匀称。照壁中间粉刷成白色,上写“万紫千红”“彩云南现”“龙凤呈祥”等吉祥语,或只写“福”“寿”等独个大字,或在照壁上绘画、题诗赋词,各具风格。 还可以建筑像凤凰苗寨和张家界的土家风情园等类似的民俗园,园中摆设一些白族文学、白族服饰等。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
4日常层面——以旅游六要素为代表
旅游六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所以我们就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大量开发白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①在饮食方面: 白族的“三道茶”非常出名,同时白族人家又喜欢自己酿制糯米酒、红薯酒、苞谷酒和灯笼果酒等,其“糯米酢辣椒”等也具有独特风味,因此,我们就可以举办“白族民俗饮食文化节”“白族民俗饮食文化大赛”等。②在居住方面:白族居民的建筑具有特殊的风格,如“三房一照壁”“四合五井天”“一正两耳”。所以我们可以开发白族居民的度假建筑风格群,以居住为主的旅游。③在交通工具方面:桑植白族居民的交通工具就是步行或是抬轿。④在旅游行程方面:开发以张家界的自然风景为主,结合桑植的红色旅游路线来带动白族的民俗活动文化。⑤在购物方面:如 成年后的白族男子身边都会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花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可将荷包生产成小饰品进入市场,来传达白族的文化。也可以制作具有白族风格的 手链、戒指、编织袋、鞋子、珠宝玉器、民间乐器等。⑥在娱乐方面:开发以白族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歌舞表演,同时适当地结合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如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舞”。老辈人的剪纸艺术很高,年轻人有闲暇时间就可以跟着学学。浓浓的民族味,通过白族的服饰、饮食、居住民俗等可以让外来游客认识到白族民俗文化的重要与传承性。
参考文献:
[1]张丽剑湖南桑植散杂居白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
[2]戴楚洲澧水流域白族来源及其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
摘 要:本文以桑植白族民俗活动为对象,在分析白族民俗活动的内容和特征上,从表演层面、体验层面、展示层面和旅游六要素层面提出了桑植白族民俗活动旅游价值的实现形式,旨在为桑植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桑植;白族;民俗活动;旅游价值;实现形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湘教通〔2008〕269号。
作者简介:于 洁(1968—),女,湖南古丈人,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办公室副研究馆员。
一、桑植白族民俗活动的内容
(1)生活民俗。生活民俗包括吃、住、穿、行等方面,重点体现在饮食方面。比如,白族的“三道茶”是主人给客人敬献三次茶食,头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二道茶为“甜茶”,放有蜂蜜、生姜、芝麻、核桃等配料;第三道茶为“团圆茶”,在一碗茶水中放有红糖和三个煮熟鸡蛋,故叫“三蛋茶”。
(2)岁时民俗。岁时节日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每年冬至节期间,白族男女赶会是白族人进行民族教育的一种形式,会期要讲白族来源、白族英雄等历史故事。
(3)信仰民俗。白族人信仰多神,崇拜“本主”之外,还有信奉马公元帅、杨泗将军、韦驮、黑神爷、潘大公、陈吉陈亮兄弟、高氏婆婆、王占、王灵官等。
二、桑植白族民俗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文化底蕴深厚。桑植的主要民俗节庆大都源于古代的农事和宗教信仰。“三月街”源于盛唐时期佛教的讲经庙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为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易大会。“绕三灵”的历史更为久远,根据白族学者张明曾在《“拐上妠”探源》中的记载:“洱海边的白族先民在每年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到灰洞村后形似女阴的山箐里狂欢野合。”“绕三灵”发展到今天,经久不衰,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是白族地区最为原生态的审美活动,凝聚了白族歌舞艺术的精华,对民间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2)类型多样。白族节庆活动的内容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是各种祭祀活动,它蕴涵着各自的节日观念。白族民俗节庆很多都有祭天地日月,如祭天,祭祖是白族民俗节庆普遍的文化现象。白族的祭祀节日是围绕农事而举行的各项生产性祭祀,如“植春节”表现了白族繁衍后代、美化环境、新婚纪念、家庭兴旺发达的文化内核和主题。此外还有“白族栽秧会”、西邑的“棒棒会”、立春时的“催春节”等,它们往往与农业生产、岁时节令、集会及生殖有关,祈求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地域特征明显、参与性强。白族民俗节庆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如“三月街”在各个乡镇;“绕三灵”在桑植各白族村;“白族仗鼓舞”是属于桑植地区白族人民独有的舞蹈。白族民俗节庆日的民众参与性极高。如每年的“三月街”来临,各乡镇、各村寨的人都要来到集市,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美好节日,还有很多外地游客也纷纷参与,形成了“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壮观景象。
三、桑植白族民俗活动的旅游实现形式
1表演层面——以舞台表演为代表
白族的民间歌舞浩如烟海,多彩多姿,风格独特,是祖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表演者的歌声以及舞姿可以传达白族人们的爱情及日常习俗。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定期举办大型的白族歌舞大赛、白族歌舞节等,通过媒介宣传吸引对白族歌舞感兴趣的人们来此参与,还可以定期举办诸如“魅力湘西”“印象刘三姐”等之类的演艺活动,也可以举办白族歌舞与土家族歌舞的联谊活动,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不同的民俗文化,不断提升自我民族文化。
2体验层面——以节庆体验为代表
体验民俗就是人们参与活动其中,感受这种民族节庆带给你的快乐并分享民族的文化成果。桑植白族的节庆有很多,如白族的春节,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正月初一至初三不准向外泼水,不准在外晒任何的衣物,同时也不准打扫房间等。说到白族,我们不能忘了白族的婚嫁习俗。白族婚礼十分隆重,婚礼的活动一般分为“踩棚”“正喜”“散客”三个阶段。关于白族的“火把节”我们可以让白族人民去教游客如何做火把,然后在过节时让游客把自己做好的火把也插到大火把上点燃和白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客人感受到白族人们的热情从而也能体现白族民俗活动的价值。
3展示层面——以博物馆展览为代表
博物馆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白
族具有丰富独特民俗文化,如白族居民的“三房一照壁、一正两耳、四合五天井建筑”等格式的建筑。房基一般用方石砌成,稳固牢实。门楼多以木雕和彩画来装饰,形象优美,技艺精湛。堂屋门由六扇格子门组成,每扇格子门分上下两段,用2~5层透刻法,刻有人物、飞禽走兽和花卉的浮雕图案,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大门多用木头、泥土、大理石、青砖等材料,建成斗拱花坊、飞檐翘角,对称和谐,富丽气派。建筑物墙面多用石灰粉刷。天井内多砌有花坛、种植花木。照壁飞檐出角,周围镶有角砖,顶上盖青瓦或琉璃瓦,大方得体,比例匀称。照壁中间粉刷成白色,上写“万紫千红”“彩云南现”“龙凤呈祥”等吉祥语,或只写“福”“寿”等独个大字,或在照壁上绘画、题诗赋词,各具风格。 还可以建筑像凤凰苗寨和张家界的土家风情园等类似的民俗园,园中摆设一些白族文学、白族服饰等。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
4日常层面——以旅游六要素为代表
旅游六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所以我们就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大量开发白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①在饮食方面: 白族的“三道茶”非常出名,同时白族人家又喜欢自己酿制糯米酒、红薯酒、苞谷酒和灯笼果酒等,其“糯米酢辣椒”等也具有独特风味,因此,我们就可以举办“白族民俗饮食文化节”“白族民俗饮食文化大赛”等。②在居住方面:白族居民的建筑具有特殊的风格,如“三房一照壁”“四合五井天”“一正两耳”。所以我们可以开发白族居民的度假建筑风格群,以居住为主的旅游。③在交通工具方面:桑植白族居民的交通工具就是步行或是抬轿。④在旅游行程方面:开发以张家界的自然风景为主,结合桑植的红色旅游路线来带动白族的民俗活动文化。⑤在购物方面:如 成年后的白族男子身边都会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花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可将荷包生产成小饰品进入市场,来传达白族的文化。也可以制作具有白族风格的 手链、戒指、编织袋、鞋子、珠宝玉器、民间乐器等。⑥在娱乐方面:开发以白族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歌舞表演,同时适当地结合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如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舞”。老辈人的剪纸艺术很高,年轻人有闲暇时间就可以跟着学学。浓浓的民族味,通过白族的服饰、饮食、居住民俗等可以让外来游客认识到白族民俗文化的重要与传承性。
参考文献:
[1]张丽剑湖南桑植散杂居白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
[2]戴楚洲澧水流域白族来源及其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