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结构本身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社会中人的位置。封建社会给了女子以弱者和“物”的身份,但她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放弃为争得“人”的位置的斗争,然而其结果大多是被毁灭或是自我毁灭。于是我们发现:只有女子和弱者才是真正的自杀者。
[关键词]社会结构 女子 弱者 自杀者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开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继续下去,在这个终极性的问题面前所必然遇到的存在依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直面生活中希望的有无。
中国古典小说中讲究的是“大团圆”,是“道德文章”,是见不得死了人的,即使是“死”了也要千方百计地使其活过来。它可以让我们流泪,可以让我们痛苦和悲伤,但是绝对不会断绝我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于是“死人”,或者说真正的“死”人以及那些可以让我们为之悲痛欲绝的主人公的“死”,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就很少了。那些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因自杀而死的人(死后没有依靠任何形式复活)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中国有着五千年不间断的发展历史,有着“文明古国”的称谓。然而,其文明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之上的。它的有序性造成了它的超级的稳定性,并渗透进了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和任何一个细节。它的“人”首先是“君”的“人”,其次是“父”的“人”,最后才是他本身的“人”。这里,“君”是国家,“父”是家庭。也就是说,那时的人首先并不是他(她)本身,他(她)必须放弃本身的个性和身份去迎合他(她)生存的秩序。男人如此,女人就更是如此,甚至有些可悲了。如果说男人是“君”,即国家之物,那么,女人就只能是男人之“物”了。一旦她们想逃离“物”的位置,想做回她们自己,她们就必须面临着巨大的或是难以承受的代价——死亡。
女人,才是真正的自杀者!
这是我们在上面的自杀者名单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的一点。自杀是一种自我毁灭,但更是一种被毁灭,它不单单是人的自然选择,更是社会对人的强加,即自杀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强加于人的可能的方式之一。同时,自杀也是一种挑战和战斗,是对于绝望的希望的挑战,是对于自己的挑战,也是对于既存社会及其一切秩序的挑战。她们用她们的死来铭写社会的罪恶,也铭写着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想成为“人”的不妥协的战斗。
绿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第一个这样的自杀者。女人,在中国的古代从来都是附属者,绿珠亦不能免。在别人看来,她只是石崇的“服御”。“崇之美艳者千余人”,孙秀可以在这些“美艳者”中“任所择”,可是只有绿珠是不能给任何人的。石崇对使者说:“吾所爱,不可得也。”在这里,我们先不论石崇其人如何,单是看他面对“所爱”被人夺走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也是令人钦佩的。绿珠没有辜负他,她坠楼死了。可是她的死又绝不是如此的简单,她不想、也不愿做“服御”,即她是不愿作为一个“物”而存在的,她不愿被人像物一样转来转去,想要便要,想不要便不要。她想做“人”,做她自己。于是,她面对石崇,面对“收兵”,她坠楼了,她死了。她的死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里的“人”的死,她用她的死昭示着社会的罪恶性的存在,昭示着妇女精神的存在,也昭示了女人作为“人”以及为其为“人”的斗争的存在。
杜十娘是另一个存在。她经历了七年的妓女生活,然后遇到了李甲,便想着要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她认为和李甲是情投意合、永结琴瑟。李甲是李布政的儿子,李甲十分的畏惧这个父亲,只是因着杜十娘的关系及离家远才一直抗命在外。后来,他用了杜十娘的钱得到了杜十娘,于是走上了回家的路。可是他并没有摆脱家庭,也没有摆脱那个为他制定的整套的礼法的社会。他对于家庭和父亲的回归,也是对于礼法和社会的回归,于是在回归的途中,他开始矛盾起来。他不晓得如何带着自己的所爱去面对父亲、去面对一切礼法和秩序。孙富的出现是一个偶然,却又绝对是个必然。既是社会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孙富的出现让李甲为千金而弃十娘,为父亲而弃女子,为礼法而弃爱情。十娘在揭穿了一切把戏后抱着宝匣而跳入水中自杀了。她有希望,可她没有实现。她希望得到爱情,她没有实现;她希望得到一个常人的位置,她还是没有实现。于是,她跳进了江中,是抱着宝匣跳的,她死了。她死了也不会把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宝匣留给任何梦寐以求的人,也不会把任何希望留给他人。她带着希望走出了妓院,却带着失望离开了人间。她的死表达出了他对希望的绝望。她的决绝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人性上的震撼,但更多的是社会对于人、人欲、人性的摧残和毁灭。她生前是欲做“人”而不得,但她的死为她争得了“人”的地位。
杜十娘是痛苦的,是欲做“人”而不得的痛苦。但她也是幸运的,是欲做“人”而最后可做“人”的幸运。然而,《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各色女子却没有她的幸运。尤二姐也好,尤三姐也罢,司棋、金钏儿、鸳鸯,这些人不是大观园中的主角,更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但是她们为我们揭示出了大观园中的一个个残酷的现实。大观园不是她们的乐园。她们的爱情、美丽、青春和希望都埋葬在了富丽堂皇的大观园之中。可又能怎样呢?只是增加了大观园里人们的谈资罢了。她们的死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以至于“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就可以了。可以说,《红楼梦》不只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同时还是封建社会中女人地位和命运的缩影:尤二姐为争得一个名分和好的生活而自杀了;尤三姐为了证明自己而自杀了;司棋为爱情自杀了;金钏儿因贾宝玉而受冤枉自杀了;鸳鸯因失去靠山贾老太太也自杀了。
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儿、鸳鸯、绿珠、杜十娘等都自杀了。她们生前都是弱者,是现实社会的弱者。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儿等或是丫鬟,或是婢妾,其身份是不言自明的。但绿珠、杜十娘又何尝不是呢?绿珠是被石崇发现了,并依靠着他。为他娱乐,为他的一句话而自杀。杜十娘先是依靠老鸨,后是依靠李甲,当失去了依靠也只能选择自杀来作为反抗。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人都有一个依附性的身份,她们都是弱者,即自杀者是弱者。是的,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自杀的只能是弱者。
社会在它固有的轨道上前进着、滚动着,同时也不断碾碎着一切反动的势力。反动者的死证明了社会发展的不可逆性,同时,也有无数鲜活的生命,鲜活的青春死在了反动者的手中,并证明着反动者的反动。
她们的身份是女子,是弱者!她们的身份是自杀者!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文存第六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六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社会结构 女子 弱者 自杀者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开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继续下去,在这个终极性的问题面前所必然遇到的存在依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直面生活中希望的有无。
中国古典小说中讲究的是“大团圆”,是“道德文章”,是见不得死了人的,即使是“死”了也要千方百计地使其活过来。它可以让我们流泪,可以让我们痛苦和悲伤,但是绝对不会断绝我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于是“死人”,或者说真正的“死”人以及那些可以让我们为之悲痛欲绝的主人公的“死”,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就很少了。那些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因自杀而死的人(死后没有依靠任何形式复活)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中国有着五千年不间断的发展历史,有着“文明古国”的称谓。然而,其文明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之上的。它的有序性造成了它的超级的稳定性,并渗透进了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和任何一个细节。它的“人”首先是“君”的“人”,其次是“父”的“人”,最后才是他本身的“人”。这里,“君”是国家,“父”是家庭。也就是说,那时的人首先并不是他(她)本身,他(她)必须放弃本身的个性和身份去迎合他(她)生存的秩序。男人如此,女人就更是如此,甚至有些可悲了。如果说男人是“君”,即国家之物,那么,女人就只能是男人之“物”了。一旦她们想逃离“物”的位置,想做回她们自己,她们就必须面临着巨大的或是难以承受的代价——死亡。
女人,才是真正的自杀者!
这是我们在上面的自杀者名单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的一点。自杀是一种自我毁灭,但更是一种被毁灭,它不单单是人的自然选择,更是社会对人的强加,即自杀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强加于人的可能的方式之一。同时,自杀也是一种挑战和战斗,是对于绝望的希望的挑战,是对于自己的挑战,也是对于既存社会及其一切秩序的挑战。她们用她们的死来铭写社会的罪恶,也铭写着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想成为“人”的不妥协的战斗。
绿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第一个这样的自杀者。女人,在中国的古代从来都是附属者,绿珠亦不能免。在别人看来,她只是石崇的“服御”。“崇之美艳者千余人”,孙秀可以在这些“美艳者”中“任所择”,可是只有绿珠是不能给任何人的。石崇对使者说:“吾所爱,不可得也。”在这里,我们先不论石崇其人如何,单是看他面对“所爱”被人夺走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也是令人钦佩的。绿珠没有辜负他,她坠楼死了。可是她的死又绝不是如此的简单,她不想、也不愿做“服御”,即她是不愿作为一个“物”而存在的,她不愿被人像物一样转来转去,想要便要,想不要便不要。她想做“人”,做她自己。于是,她面对石崇,面对“收兵”,她坠楼了,她死了。她的死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里的“人”的死,她用她的死昭示着社会的罪恶性的存在,昭示着妇女精神的存在,也昭示了女人作为“人”以及为其为“人”的斗争的存在。
杜十娘是另一个存在。她经历了七年的妓女生活,然后遇到了李甲,便想着要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她认为和李甲是情投意合、永结琴瑟。李甲是李布政的儿子,李甲十分的畏惧这个父亲,只是因着杜十娘的关系及离家远才一直抗命在外。后来,他用了杜十娘的钱得到了杜十娘,于是走上了回家的路。可是他并没有摆脱家庭,也没有摆脱那个为他制定的整套的礼法的社会。他对于家庭和父亲的回归,也是对于礼法和社会的回归,于是在回归的途中,他开始矛盾起来。他不晓得如何带着自己的所爱去面对父亲、去面对一切礼法和秩序。孙富的出现是一个偶然,却又绝对是个必然。既是社会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孙富的出现让李甲为千金而弃十娘,为父亲而弃女子,为礼法而弃爱情。十娘在揭穿了一切把戏后抱着宝匣而跳入水中自杀了。她有希望,可她没有实现。她希望得到爱情,她没有实现;她希望得到一个常人的位置,她还是没有实现。于是,她跳进了江中,是抱着宝匣跳的,她死了。她死了也不会把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宝匣留给任何梦寐以求的人,也不会把任何希望留给他人。她带着希望走出了妓院,却带着失望离开了人间。她的死表达出了他对希望的绝望。她的决绝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人性上的震撼,但更多的是社会对于人、人欲、人性的摧残和毁灭。她生前是欲做“人”而不得,但她的死为她争得了“人”的地位。
杜十娘是痛苦的,是欲做“人”而不得的痛苦。但她也是幸运的,是欲做“人”而最后可做“人”的幸运。然而,《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各色女子却没有她的幸运。尤二姐也好,尤三姐也罢,司棋、金钏儿、鸳鸯,这些人不是大观园中的主角,更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但是她们为我们揭示出了大观园中的一个个残酷的现实。大观园不是她们的乐园。她们的爱情、美丽、青春和希望都埋葬在了富丽堂皇的大观园之中。可又能怎样呢?只是增加了大观园里人们的谈资罢了。她们的死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以至于“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就可以了。可以说,《红楼梦》不只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同时还是封建社会中女人地位和命运的缩影:尤二姐为争得一个名分和好的生活而自杀了;尤三姐为了证明自己而自杀了;司棋为爱情自杀了;金钏儿因贾宝玉而受冤枉自杀了;鸳鸯因失去靠山贾老太太也自杀了。
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儿、鸳鸯、绿珠、杜十娘等都自杀了。她们生前都是弱者,是现实社会的弱者。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儿等或是丫鬟,或是婢妾,其身份是不言自明的。但绿珠、杜十娘又何尝不是呢?绿珠是被石崇发现了,并依靠着他。为他娱乐,为他的一句话而自杀。杜十娘先是依靠老鸨,后是依靠李甲,当失去了依靠也只能选择自杀来作为反抗。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人都有一个依附性的身份,她们都是弱者,即自杀者是弱者。是的,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自杀的只能是弱者。
社会在它固有的轨道上前进着、滚动着,同时也不断碾碎着一切反动的势力。反动者的死证明了社会发展的不可逆性,同时,也有无数鲜活的生命,鲜活的青春死在了反动者的手中,并证明着反动者的反动。
她们的身份是女子,是弱者!她们的身份是自杀者!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文存第六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六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