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胫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接骨板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18-02中图分类号:R 683.42文献标识码:B
锁定加压钢板(LCP)是AO新一代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临床应用已取得较好效果[1]。注重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特别是对于胫骨近端骨折,LCP有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不需要解剖复位等优点[2]。相比之下、国内治疗这类骨折多用T型或L型钢板等[3]。由于传统手术入路切口长、损伤大,对于老年人来说,仍有可能增加手术风险。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老年胫骨骨折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 16 例,男12例,女4例;年龄 56~72岁,平均65.8岁。按AO分型41A型3例,41B型4例,42B型2例,42C型 2例,43A型 2例, 43B型2例, 43C型 1 例。开放型骨折6例。Gustilo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远端4例。
2.手术方法 骨干部位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邻近或波及近端关节面应用高尔夫钢板(GOLF-Plate)固定,邻近或波及远端关节面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如果合并腓骨中下1/3骨折,可先予复位固定,帮助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C-形臂下采用经皮间接复位技术基本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不要求解剖复位,注意无旋转移位,波及近端关节面的骨折,闭合复位困难者行有限切开复位。于骨折远近端作3~4 cm小切口,向对端建立皮下隧道或肌肉下隧道,插入钢板,远近端各拧入3~4枚螺钉,邻近远近端关节面用松质骨螺钉,通过皮外放置相同型号、长度的钢板作为模板,经相对应孔做小切口,钻孔、拧钉。骨折端一般不予螺钉固定,对于较大骨折段或骨折块,若活动度较大或移位明显,可以单枚加压螺钉固定,通过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螺钉的牵引作用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
3.术后处理 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术后第2天开始膝、踝关节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8周摄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开始扶拐部分负重活动。
4.随访及评估 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的方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分别摄X线片对比,外观有与健侧对比测量患肢成角、旋转和短缩情况。对照测试踝膝关节功能,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分为优、良、中、差。优: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 mm、旋转小于5°,无感染、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良: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75%,对抗力量稍受限,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短缩5 ~10 mm、旋转5°~10°,无感染、可伴轻度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中: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度疼痛,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10~20 mm、旋转10°~20°,无感染、可伴中度血管伤等并发症;差:为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小于正常50%,不能对抗力量,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胫骨成角畸形超过20°、短缩超过20 mm、旋转超过20°,可并发感染,可伴重度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总体疗效以手术耗时、术中输血、术后伤口愈合、疼痛时间、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评定疗效。骨折愈合以临床症
状以及X线表现为评定指标,临床表现骨折端完全负重无痛,局部无叩压痛,X线表现骨折线消失判定为临床愈合。
结果
随访16例,全部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80 min,术无输血,出血量50~100 ml。术后仅1例病人发热39℃,经对症处理好转,余下15例病人体温均正常;1例病人伤口外隧道部位皮肤发红,未处理自愈。X线片显示骨痂出现时间为6~11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1个月,无再骨折发生。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 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以优良满意为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为87.5%。
讨论
1.微创手术的优点 所谓微创系指微小创伤,是指以最小的侵袭、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可以说微创的目标是: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和更好的心理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减小手术切口和减少术中剥离无疑对患者更有利,MIPPO可以说就是遵循微小创伤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其强调尽量保持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应用间接复位技术进行钢板固定。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无疑也是遵照微创原理,尽可能地保持骨折处软组织的完整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疼痛的时间较短,愿意较早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也较满意。
2.经皮间接复位技术 间接复位理论的出现明显促进了生物学内固定的发展,使微创手术真正成为可能。正如Mast等[4]所倡导的,应用牵引床,手法整复,钢板的挤、拉等措施使大的骨折块复位,充分利用周围完整的软组织夹板作用,将其他碎骨块基本复位。具体措施有:术前有效的牵引,使骨折达到初步的复位,又有利于消肿,为手术中骨折复位打下基础;术中在C形臂下维持牵引,并纠正成角及侧方移位,困难时可采用克氏钉撬拔或经皮点状复位钳协助复位,维持初步稳定,并可经皮螺钉固定;若骨折短缩经术前术中牵引纠正不满意,可在胫骨固定前,先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恢复小腿长度及胶体的对线,建立外侧柱的完整与稳定,仍有内翻可予外固定支架撑开,恢复胫骨轴线;若软组织链不完整,软组织夹板作用不充分,大骨块仍有侧方移位,利用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牵引作用也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可透视下撬拔复位,必要时行有限切开复位或者关节镜协助整复关节面,经皮予克氏钉或中空螺钉固定,维持关节面平整与稳定。
3.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 本组16例采用MIPPO均愈合,包括6例开放型骨折均无感染发生。因接骨板提供了充分的力学稳定,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外固定,能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Helfet等[5]报道20例胫骨远端不稳定关节内骨折和开放性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块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外骨折用MIPPO技术固定,结果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当然对适应证的选择应合理,Gustilo Ⅲ型开放型骨折慎用;简单的骨干部位胫骨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治疗仍为金标准。
4.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本组骨干部位应用LCP;邻近或波及近端关节面应用GOLF-Plate;邻近或波及远端关节面应用解剖型钢板,均能达到满意的复位、牢固的固定,无内固定失效、断裂的发生。现在已有专用于MIPPO技术的内固定材料问世,LCP是新一代接骨板螺钉系统,其特点为:①螺钉头和钢板孔具有螺纹,可以锁定,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②螺钉为自攻钻型,减少操作步骤和节省手术时间;③锁定结构改变了接骨板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面的压力降至最低,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④锁定结构还可使钢板应用时不需要严格的预弯;⑤螺钉和钢板形成不同方向的成角锁定,提高了内置物的抗拔出力,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的患者;⑥接骨板近端有一些小孔。有利于修复肩袖,关节囊和小的骨块;⑦钢板插入端的流线型设计,既有利于插入,又能避免对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损伤,因为胫骨近端骨折很多发生在老年人,这种患者既要考虑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又要注意老年骨质疏松的存在,螺钉把持力的不足,以致内固定失败。LCP抗拔出力强和成角稳定的特点非常适用于这类患者,毫无疑问,LCP为老年胫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选择。
因此,对较复杂的胫骨干骨折,邻近或波及关节面髓内钉无法牢固固定的骨折,GustiloⅠ,Ⅱ型骨折,使用MIPPO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性,较好地维持骨折的稳定性,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功能障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ommer C,Gautier E,Muller M,et al.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plate(LCP)[J].Injury ,2003,34,(2):43.
[2]wagner,M.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2):31.
[3]董新明.T型或L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43-144.
[4]陈鸿辉.现代骨科治疗新理念——生物学固定[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196-198.
[5]Helfet DL,shonnard DY,Lerine D,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dist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J].Injury,2004,35, (suppll): S42-S48.
(收稿日期:2008-02-13 修回日期:2008-05-26)
(编辑:潘明志)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18-02中图分类号:R 683.42文献标识码:B
锁定加压钢板(LCP)是AO新一代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临床应用已取得较好效果[1]。注重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特别是对于胫骨近端骨折,LCP有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不需要解剖复位等优点[2]。相比之下、国内治疗这类骨折多用T型或L型钢板等[3]。由于传统手术入路切口长、损伤大,对于老年人来说,仍有可能增加手术风险。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老年胫骨骨折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 16 例,男12例,女4例;年龄 56~72岁,平均65.8岁。按AO分型41A型3例,41B型4例,42B型2例,42C型 2例,43A型 2例, 43B型2例, 43C型 1 例。开放型骨折6例。Gustilo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远端4例。
2.手术方法 骨干部位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邻近或波及近端关节面应用高尔夫钢板(GOLF-Plate)固定,邻近或波及远端关节面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如果合并腓骨中下1/3骨折,可先予复位固定,帮助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C-形臂下采用经皮间接复位技术基本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不要求解剖复位,注意无旋转移位,波及近端关节面的骨折,闭合复位困难者行有限切开复位。于骨折远近端作3~4 cm小切口,向对端建立皮下隧道或肌肉下隧道,插入钢板,远近端各拧入3~4枚螺钉,邻近远近端关节面用松质骨螺钉,通过皮外放置相同型号、长度的钢板作为模板,经相对应孔做小切口,钻孔、拧钉。骨折端一般不予螺钉固定,对于较大骨折段或骨折块,若活动度较大或移位明显,可以单枚加压螺钉固定,通过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螺钉的牵引作用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
3.术后处理 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术后第2天开始膝、踝关节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8周摄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开始扶拐部分负重活动。
4.随访及评估 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的方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分别摄X线片对比,外观有与健侧对比测量患肢成角、旋转和短缩情况。对照测试踝膝关节功能,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分为优、良、中、差。优: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 mm、旋转小于5°,无感染、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良: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75%,对抗力量稍受限,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短缩5 ~10 mm、旋转5°~10°,无感染、可伴轻度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中: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度疼痛,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10~20 mm、旋转10°~20°,无感染、可伴中度血管伤等并发症;差:为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小于正常50%,不能对抗力量,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胫骨成角畸形超过20°、短缩超过20 mm、旋转超过20°,可并发感染,可伴重度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总体疗效以手术耗时、术中输血、术后伤口愈合、疼痛时间、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评定疗效。骨折愈合以临床症
状以及X线表现为评定指标,临床表现骨折端完全负重无痛,局部无叩压痛,X线表现骨折线消失判定为临床愈合。
结果
随访16例,全部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80 min,术无输血,出血量50~100 ml。术后仅1例病人发热39℃,经对症处理好转,余下15例病人体温均正常;1例病人伤口外隧道部位皮肤发红,未处理自愈。X线片显示骨痂出现时间为6~11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1个月,无再骨折发生。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 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以优良满意为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为87.5%。
讨论
1.微创手术的优点 所谓微创系指微小创伤,是指以最小的侵袭、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可以说微创的目标是: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和更好的心理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减小手术切口和减少术中剥离无疑对患者更有利,MIPPO可以说就是遵循微小创伤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其强调尽量保持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应用间接复位技术进行钢板固定。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无疑也是遵照微创原理,尽可能地保持骨折处软组织的完整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疼痛的时间较短,愿意较早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也较满意。
2.经皮间接复位技术 间接复位理论的出现明显促进了生物学内固定的发展,使微创手术真正成为可能。正如Mast等[4]所倡导的,应用牵引床,手法整复,钢板的挤、拉等措施使大的骨折块复位,充分利用周围完整的软组织夹板作用,将其他碎骨块基本复位。具体措施有:术前有效的牵引,使骨折达到初步的复位,又有利于消肿,为手术中骨折复位打下基础;术中在C形臂下维持牵引,并纠正成角及侧方移位,困难时可采用克氏钉撬拔或经皮点状复位钳协助复位,维持初步稳定,并可经皮螺钉固定;若骨折短缩经术前术中牵引纠正不满意,可在胫骨固定前,先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恢复小腿长度及胶体的对线,建立外侧柱的完整与稳定,仍有内翻可予外固定支架撑开,恢复胫骨轴线;若软组织链不完整,软组织夹板作用不充分,大骨块仍有侧方移位,利用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牵引作用也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可透视下撬拔复位,必要时行有限切开复位或者关节镜协助整复关节面,经皮予克氏钉或中空螺钉固定,维持关节面平整与稳定。
3.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 本组16例采用MIPPO均愈合,包括6例开放型骨折均无感染发生。因接骨板提供了充分的力学稳定,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外固定,能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Helfet等[5]报道20例胫骨远端不稳定关节内骨折和开放性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块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外骨折用MIPPO技术固定,结果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当然对适应证的选择应合理,Gustilo Ⅲ型开放型骨折慎用;简单的骨干部位胫骨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治疗仍为金标准。
4.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本组骨干部位应用LCP;邻近或波及近端关节面应用GOLF-Plate;邻近或波及远端关节面应用解剖型钢板,均能达到满意的复位、牢固的固定,无内固定失效、断裂的发生。现在已有专用于MIPPO技术的内固定材料问世,LCP是新一代接骨板螺钉系统,其特点为:①螺钉头和钢板孔具有螺纹,可以锁定,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②螺钉为自攻钻型,减少操作步骤和节省手术时间;③锁定结构改变了接骨板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面的压力降至最低,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④锁定结构还可使钢板应用时不需要严格的预弯;⑤螺钉和钢板形成不同方向的成角锁定,提高了内置物的抗拔出力,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的患者;⑥接骨板近端有一些小孔。有利于修复肩袖,关节囊和小的骨块;⑦钢板插入端的流线型设计,既有利于插入,又能避免对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损伤,因为胫骨近端骨折很多发生在老年人,这种患者既要考虑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又要注意老年骨质疏松的存在,螺钉把持力的不足,以致内固定失败。LCP抗拔出力强和成角稳定的特点非常适用于这类患者,毫无疑问,LCP为老年胫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选择。
因此,对较复杂的胫骨干骨折,邻近或波及关节面髓内钉无法牢固固定的骨折,GustiloⅠ,Ⅱ型骨折,使用MIPPO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性,较好地维持骨折的稳定性,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功能障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ommer C,Gautier E,Muller M,et al.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plate(LCP)[J].Injury ,2003,34,(2):43.
[2]wagner,M.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2):31.
[3]董新明.T型或L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43-144.
[4]陈鸿辉.现代骨科治疗新理念——生物学固定[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196-198.
[5]Helfet DL,shonnard DY,Lerine D,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dist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J].Injury,2004,35, (suppll): S42-S48.
(收稿日期:2008-02-13 修回日期:2008-05-26)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