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技术LCP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胫骨骨折16例体会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胫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接骨板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18-02中图分类号:R 683.42文献标识码:B
  
  锁定加压钢板(LCP)是AO新一代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临床应用已取得较好效果[1]。注重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特别是对于胫骨近端骨折,LCP有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不需要解剖复位等优点[2]。相比之下、国内治疗这类骨折多用T型或L型钢板等[3]。由于传统手术入路切口长、损伤大,对于老年人来说,仍有可能增加手术风险。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老年胫骨骨折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 16 例,男12例,女4例;年龄 56~72岁,平均65.8岁。按AO分型41A型3例,41B型4例,42B型2例,42C型 2例,43A型 2例, 43B型2例, 43C型 1 例。开放型骨折6例。Gustilo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远端4例。
  2.手术方法 骨干部位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邻近或波及近端关节面应用高尔夫钢板(GOLF-Plate)固定,邻近或波及远端关节面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如果合并腓骨中下1/3骨折,可先予复位固定,帮助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C-形臂下采用经皮间接复位技术基本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不要求解剖复位,注意无旋转移位,波及近端关节面的骨折,闭合复位困难者行有限切开复位。于骨折远近端作3~4 cm小切口,向对端建立皮下隧道或肌肉下隧道,插入钢板,远近端各拧入3~4枚螺钉,邻近远近端关节面用松质骨螺钉,通过皮外放置相同型号、长度的钢板作为模板,经相对应孔做小切口,钻孔、拧钉。骨折端一般不予螺钉固定,对于较大骨折段或骨折块,若活动度较大或移位明显,可以单枚加压螺钉固定,通过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螺钉的牵引作用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
  3.术后处理 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术后第2天开始膝、踝关节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8周摄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开始扶拐部分负重活动。
  4.随访及评估 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的方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分别摄X线片对比,外观有与健侧对比测量患肢成角、旋转和短缩情况。对照测试踝膝关节功能,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分为优、良、中、差。优: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 mm、旋转小于5°,无感染、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良: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75%,对抗力量稍受限,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短缩5 ~10 mm、旋转5°~10°,无感染、可伴轻度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中:为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度疼痛,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10~20 mm、旋转10°~20°,无感染、可伴中度血管伤等并发症;差:为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小于正常50%,不能对抗力量,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胫骨成角畸形超过20°、短缩超过20 mm、旋转超过20°,可并发感染,可伴重度神经血管伤等并发症。总体疗效以手术耗时、术中输血、术后伤口愈合、疼痛时间、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评定疗效。骨折愈合以临床症
  状以及X线表现为评定指标,临床表现骨折端完全负重无痛,局部无叩压痛,X线表现骨折线消失判定为临床愈合。
  
  结果
  
  随访16例,全部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80 min,术无输血,出血量50~100 ml。术后仅1例病人发热39℃,经对症处理好转,余下15例病人体温均正常;1例病人伤口外隧道部位皮肤发红,未处理自愈。X线片显示骨痂出现时间为6~11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1个月,无再骨折发生。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 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以优良满意为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为87.5%。
  
  讨论
  
  1.微创手术的优点 所谓微创系指微小创伤,是指以最小的侵袭、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可以说微创的目标是: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和更好的心理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减小手术切口和减少术中剥离无疑对患者更有利,MIPPO可以说就是遵循微小创伤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其强调尽量保持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应用间接复位技术进行钢板固定。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无疑也是遵照微创原理,尽可能地保持骨折处软组织的完整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疼痛的时间较短,愿意较早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也较满意。
  2.经皮间接复位技术 间接复位理论的出现明显促进了生物学内固定的发展,使微创手术真正成为可能。正如Mast等[4]所倡导的,应用牵引床,手法整复,钢板的挤、拉等措施使大的骨折块复位,充分利用周围完整的软组织夹板作用,将其他碎骨块基本复位。具体措施有:术前有效的牵引,使骨折达到初步的复位,又有利于消肿,为手术中骨折复位打下基础;术中在C形臂下维持牵引,并纠正成角及侧方移位,困难时可采用克氏钉撬拔或经皮点状复位钳协助复位,维持初步稳定,并可经皮螺钉固定;若骨折短缩经术前术中牵引纠正不满意,可在胫骨固定前,先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恢复小腿长度及胶体的对线,建立外侧柱的完整与稳定,仍有内翻可予外固定支架撑开,恢复胫骨轴线;若软组织链不完整,软组织夹板作用不充分,大骨块仍有侧方移位,利用钢板对骨折断端直接贴附挤压、牵引作用也能达到一定的间接复位效果;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可透视下撬拔复位,必要时行有限切开复位或者关节镜协助整复关节面,经皮予克氏钉或中空螺钉固定,维持关节面平整与稳定。
  3.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 本组16例采用MIPPO均愈合,包括6例开放型骨折均无感染发生。因接骨板提供了充分的力学稳定,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外固定,能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Helfet等[5]报道20例胫骨远端不稳定关节内骨折和开放性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块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外骨折用MIPPO技术固定,结果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当然对适应证的选择应合理,Gustilo Ⅲ型开放型骨折慎用;简单的骨干部位胫骨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治疗仍为金标准。
  4.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本组骨干部位应用LCP;邻近或波及近端关节面应用GOLF-Plate;邻近或波及远端关节面应用解剖型钢板,均能达到满意的复位、牢固的固定,无内固定失效、断裂的发生。现在已有专用于MIPPO技术的内固定材料问世,LCP是新一代接骨板螺钉系统,其特点为:①螺钉头和钢板孔具有螺纹,可以锁定,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②螺钉为自攻钻型,减少操作步骤和节省手术时间;③锁定结构改变了接骨板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面的压力降至最低,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④锁定结构还可使钢板应用时不需要严格的预弯;⑤螺钉和钢板形成不同方向的成角锁定,提高了内置物的抗拔出力,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的患者;⑥接骨板近端有一些小孔。有利于修复肩袖,关节囊和小的骨块;⑦钢板插入端的流线型设计,既有利于插入,又能避免对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损伤,因为胫骨近端骨折很多发生在老年人,这种患者既要考虑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又要注意老年骨质疏松的存在,螺钉把持力的不足,以致内固定失败。LCP抗拔出力强和成角稳定的特点非常适用于这类患者,毫无疑问,LCP为老年胫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选择。
  因此,对较复杂的胫骨干骨折,邻近或波及关节面髓内钉无法牢固固定的骨折,GustiloⅠ,Ⅱ型骨折,使用MIPPO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性,较好地维持骨折的稳定性,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功能障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ommer C,Gautier E,Muller M,et al.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plate(LCP)[J].Injury ,2003,34,(2):43.
  [2]wagner,M.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2):31.
  [3]董新明.T型或L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43-144.
  [4]陈鸿辉.现代骨科治疗新理念——生物学固定[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196-198.
  [5]Helfet DL,shonnard DY,Lerine D,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dist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J].Injury,2004,35, (suppll): S42-S48.
  (收稿日期:2008-02-13 修回日期:2008-05-26)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p53在星形细胞瘤发生、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2例资料完整的星形细胞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的p53表达,分析p5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未见p53蛋白阳性表达,62例星形细胞瘤中共有26例肿瘤p53蛋白表达呈阳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872,P<0.05),其中在Ⅰ级星形细胞瘤中阳性率为
期刊
【关键词】 宫颈病变;电热圈环切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40-02中图分类号:R 713.4文献标识码:B    本院自2004年10月开始采用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到2007年5月止共治疗患者455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于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55例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颈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口服西比灵,观察组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颈椎牵引、手法治疗、颈部中药热熨疗,均治疗一个疗程,随访5个月。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61.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治疗颈性眩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过期妊娠患者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胎盘滋养细胞层的表达,探讨滋养细胞凋亡与过期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10例过期妊娠和10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的胎盘滋养细胞层Survivin表达进行检测和对比研究。结果 结果胎盘滋养细胞层Survivin表达过期妊娠组为6.67±0.45,足月妊娠组为8.83±0.67,两组比较Survivin表达差别有统
期刊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推拿;牵引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60-02中图分类号:R 681.53文献标识码:B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或颈神经根而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脊柱疾病,该病症在骨科临床中并不少见。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6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以及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 采用上海奥普生物技术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对285份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285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55例(54.3%),单一UU感染106例(37.2%),单一MH阳性标本5例(1.7%),UU+MH混合感染44例(15.4%);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最敏感,药敏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尿道下裂手术的治疗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 将7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阴囊纵隔血管带蒂皮瓣翻转法一期修复尿道下裂;B组33例采用背侧带蒂包皮内板(Duckett术)或带蒂阴囊中隔推移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结果 A组一期成形术成功率为66.7%(30/45),B组一期成形术成功率为87.9%(29/33),两组比较, B
期刊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痰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63-01中图分类号:R 562.21文献标识码:B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0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
期刊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小剂量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39-02中图分类号:R 714.21文献标识码:B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近年来国际上已用复发性自然流产以代替原有名称。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门诊经补充孕激素等常规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排除基因结构异常、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等引起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抗心磷
期刊
【关键词】 误服煤油中毒;急救;硫酸镁;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3-0366-02中图分类号:R 595.4047 文献标识码:B    煤油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燃料和有机溶剂,主要含脂肪饱和烃及不饱和烃,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易挥发[1]。进入人体后,主要引起刺激和麻醉作用。由于小儿各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低,中毒后症状表现严重,早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