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及其产生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我们所熟悉的很多体育比赛项目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例如,跳板运动员跳水时利用了跳板的弹力才能完成整个空中动作,射箭运动员利用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产生的弹力才能跳得高,就连我们同学平时使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也利用到了弹簧的弹力.那么什么是弹力,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又与什么有关呢?
  1.力和形变
  生活中,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发现(如图1所示):用手压气球时,气球会变形;手压弹簧时,弹簧会缩短;手拉橡皮筋时,橡皮筋会伸长;手压橡皮泥时,橡皮泥会变瘪.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就叫做形变.
  任何物体受到挤压时都会产生形变,即使是看上去比较坚硬的物体.如图2所示,在一个烧瓶中灌满带颜色的水,再将瓶口用橡皮塞塞紧,穿过橡皮塞向瓶中插入一根空心细玻璃管,然后用双手挤压瓶身,虽然瓶子的形变我们无法察觉,但是我们会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在上升,而且用的力越大,水面上升越明显.这个现象说明坚硬的玻璃瓶受力也会发生形变.
  在生活中,有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类形变我们把它叫弹性形变.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气球、弹簧、橡皮筋的形变;有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类形变我们把它叫塑性形变.如上面我们所提到的橡皮泥的形变.一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到的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物体就会由弹性形变变为塑性形变.
  2.弹力的产生
  在压气球、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我们会感觉到气球、弹簧、橡皮筋对手也施加了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通常所说的压力、推力、支持力、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便会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拉开或靠拢.这样,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就不会平衡,出现相吸或相斥的倾向,而这些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的总效果,就是宏观上观察到的弹力.如果外力太大,分子间的距离被拉开得太多,分子就会滑进另一个稳定的位置,即使外力除去后,也不能再回复到原位,且会保留永久的变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塑性形变.
  从弹力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物体只有在被拉伸或压缩时才可能产生弹力,所以宏观上要产生弹力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二是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物体只要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一旦超过了弹性形变范围,就会彻底失去弹力.
  3.弹力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用弹簧拉力器来健身,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把弹簧拉得越长时,弹簧对你的手产生的拉力也越大.那么,弹性形变和它所产生的弹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关系呢?
  如图3所示,我们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不断地增加钩码的个数,这时我们会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即弹性定律(胡克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英国的“双眼和双手”).实验室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就是胡克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
  例1 在如图4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解析 从弹力产生的条件我们不难看出,A、B、C三个选项中的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由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均属于弹力.而选项D中的吸引力是因为物体间发生相互吸引而产生的,磁铁与小铁球之间即使不直接接触也存在吸引力,因此该吸引力不属于弹力.由此可见,要判断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作用,关键是看物体间是否接触以及是否因相互挤压而发生了弹性形变.应选D.
  例2 甲、乙、丙三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
  B.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
  C.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
  D.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
  解析 根据物体形变和外力大小的关系可知,对于同一个拉力器,其弹簧的形变(伸长量)越大,它受到的拉力就越大.手臂越长的同学,要把手臂撑直,弹簧的形变(伸长量)就越大,所用的拉力也越大.
  由于丙的手臂最长,所以丙所用的拉力最大.应选C.
  例3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
  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解析 因为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一定仅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测量,例如还可以测量在斜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拉力等.只要拉弹簧的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对弹簧施力即可.另外,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和使用其他测量工具一样,使用前都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另外,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应选A.
其他文献
“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我们的院长、书记以及就业工作的每个同志都应该分析就业工作的每个变化,针对变化拿出对策,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有特色、多科性的大学来说,就业工作决定着生源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陈准民    在近几年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我校毕业生凭借良好的外语水平及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
期刊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文中简称“高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决定了高师学生思想教育必须要不断提高其内涵。本文结合高师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师大学生人格发展特殊阶段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人格塑造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人格教育是高师学生思想教育内涵提升重要途径,并就高师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如何实施人格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人格教育;高师;思想教育;内涵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文章提出应该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学习观念,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加强监督,做好形成性评估,帮助他们逐渐增强学习毅力,真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毅力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对人的模式的阐释和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理论及其它命题的提出都具有根本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创新等也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拟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关键词】全面;协调;可持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
期刊
【摘要】教育平等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政府的重视下,教育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教育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先阐述了东西方关于教育平等的理念,然后阐述了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关于教育平等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义务教育法》在促进教育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平等;公平    引言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
期刊
2009年浙江将有高校毕业生23.26万人,其中有14.2万多名毕业生在非公企业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6.08%。为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浙江省政府日前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并把解决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   根据浙江省政府的规定,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见
期刊
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共同开展的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将在三年内建立5000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10万名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期刊
3月18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表示,今年内国家计划招收5万名“特岗”教师。而在过去三年“特岗计划”吸纳的教师人才总量也只有5.92万人。5万特岗教师的招聘范围,也从以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招聘对象主要为应届毕业生。从今年起,中小学校将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1986年以来经济发展部分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一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划分了经济发展的阶段,采用新方法预测了2009年的经济指标,进而得出若干启示和分析结论。这种方法对内蒙古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准确度,将经受今后经济运行结果的验证。  【关键词】经济预测;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人均GDP    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自1986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总结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数
期刊
300多年前,英国有一个青年,名叫艾萨克·牛顿.有一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牛顿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捡起苹果就想到一个问题:当把苹果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牛顿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这是地球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这个看不见的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