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东北二人转的异常火爆,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二人转这一地方戏曲。本篇论文从二人转的定义、文化根基、传播方式、以及对东北文化的影响。论述了在它辉煌背后,却存在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二人转对东北地区文化的影响。文化与艺术之间潜移默化的关系,决定着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希望二人转与东北文化能够融会贯通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让东北文化得到更广的传播。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东北文化,传播
1.序论
本文旨在研究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从家乡地方戏出发,关注家乡的文化,发现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的特点及影响,进而说明东北二人转是怎样对东北文化进行传播的。
2.本论
2.1东北二人转的概论
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戏曲,用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东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2.2东北二人转的起源
现如今更多的学者,持有两种观点。首先是坚持“秧歌源头”说,同时肯定“莲花落源头”意思为二人转只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有两句俏皮话来通俗的解释“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大秧歌打底,百戏镶边。”……..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
2.3东北二人转的发展
对于东北人来说二人转在乡村的传播更为广泛,东北人耳熟能详的那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便可看出对二人转的喜爱。虽说二人转最初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小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剧种也慢慢发展出了民间传统二人转,专业二人转和茶社二人转三个门类。初时在普济寺,二人转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男一女,是由男子化妆扮演女子,新中国的成立,二人转的发展空间逐渐变大,演出剧本,表演形式也都有了严格的要求,女子演员增多,便不再出现男扮女装的现象。东北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在自己本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而且还广泛吸收“非二人转”艺术。也正因为“二人转”艺术能不断的在发展中适当改革,广纳吸收,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没有被时代所遗弃。
2.4传统二人转到现代二人转的演变
传统二人转对每一个曲目都要求是一个独立的演出单元,每一个段子都围绕着“戏核”而展开,像《蓝桥》、《西厢》、《包公赔情》、《马前泼水》、等这样的段子都是每场必唱的经典。在女演员上台后,二人先唱一段小帽,然后来上一场正戏。而现在的二人转,对娱乐性比较看重,没有了大套的正戏演唱,长段子也消失不见,有些唱完小帽后,开始唱起了流行歌曲。时至今日,二人轉的发展有又了更高进步,但这种综艺化的进步没有扎实的根基,磨去那些“黄荤”、低俗、肮脏的棱角,二人转的发张才会实现质的提升。
3.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底蕴和传播形式
东北二人转的特点来源于东北地区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东北的气候,东北的宗教信仰,东北人的性格,东北人的独特的语言方式,和民俗生活,东北的文化底蕴对二人转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3.1在东北特色文化下诞生的“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不论是传统的二人转,还是发展到今天的综艺二人转,都可以说是集东北特色文化为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它能够风风火火的传播这个东北大地,正是因为东北文化的原始性,让我们窥见了早期二人转的面貌与内髓。
3.2东北二人转与时俱进的传播形式
当二人转从农民农闲时的唠家常逐渐发展成一种不可或缺的家乡气息十足的表演艺术时,便出现了像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等一大批小型剧院和俱乐部表演艺术研讨会,并且其他城市也纷纷出现了这样的表演平台。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个人影院、网络,媒体等,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范围内让人们听到或看到了二人转艺术,让人们一同感受到了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发展。
4.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
美玉生于丑璞,灵芝没于荒草。东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现在与东北二人转的传播系在了一起,相辅相成。
4.1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
经过现代媒体的一系列传播,二人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对东北二人转有着空前绝后的影响的艺术家赵本山老师更是将二人转带入了电视剧,小品相声中,让人们看到剧情的同时通过二人转对东北文化进行传播。
4.2东北二人转与东北文化的结合发展
二人转至今为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300多年以来,可以说二人转这门艺术历经坎坷,但以今天的成效来看,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承受住了时尚潮流的变迁。不管人们如何去评价,主观上是否认可,或者是客观的去争辩它的“俗和雅”。二人转的成功已经是一个巅峰,更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东北地区的文化标志。
4.3东北二人转对弘扬东北文化的作用
传统二人转以单一的戏曲表演形式,人物的塑形功也来自于特定东北的民风民俗,无论引进妇孺皆知的人物故事,就立刻东北民俗化,成为二人转化的人物。《单刀赴会》的关羽,不仅表演出人物的忠义,也多了东北男人的豪爽。
结语
二人转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民间艺术,在时尚潮流的发展中,不断的扩充、发展和强大自己。在带来绝世空前的成就背后,也被人指出低俗、不雅等问题。实际上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上,二人转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东北人民的幽默、豪爽、不拘一格的人文文化。它对东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功不可没。但是一种艺术如果把自己的文化根基忘了,那这种艺术不管怎么火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二人转的现状正是如此,也是每个艺术工作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那炳晨《二人转艺人谈二人转源流》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7—129页
[2]顾湘《东北二人转发展问题探究》2006年5月第2页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于爽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东北文化,传播
1.序论
本文旨在研究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从家乡地方戏出发,关注家乡的文化,发现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的特点及影响,进而说明东北二人转是怎样对东北文化进行传播的。
2.本论
2.1东北二人转的概论
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戏曲,用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东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2.2东北二人转的起源
现如今更多的学者,持有两种观点。首先是坚持“秧歌源头”说,同时肯定“莲花落源头”意思为二人转只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有两句俏皮话来通俗的解释“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大秧歌打底,百戏镶边。”……..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
2.3东北二人转的发展
对于东北人来说二人转在乡村的传播更为广泛,东北人耳熟能详的那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便可看出对二人转的喜爱。虽说二人转最初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小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剧种也慢慢发展出了民间传统二人转,专业二人转和茶社二人转三个门类。初时在普济寺,二人转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男一女,是由男子化妆扮演女子,新中国的成立,二人转的发展空间逐渐变大,演出剧本,表演形式也都有了严格的要求,女子演员增多,便不再出现男扮女装的现象。东北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在自己本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而且还广泛吸收“非二人转”艺术。也正因为“二人转”艺术能不断的在发展中适当改革,广纳吸收,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没有被时代所遗弃。
2.4传统二人转到现代二人转的演变
传统二人转对每一个曲目都要求是一个独立的演出单元,每一个段子都围绕着“戏核”而展开,像《蓝桥》、《西厢》、《包公赔情》、《马前泼水》、等这样的段子都是每场必唱的经典。在女演员上台后,二人先唱一段小帽,然后来上一场正戏。而现在的二人转,对娱乐性比较看重,没有了大套的正戏演唱,长段子也消失不见,有些唱完小帽后,开始唱起了流行歌曲。时至今日,二人轉的发展有又了更高进步,但这种综艺化的进步没有扎实的根基,磨去那些“黄荤”、低俗、肮脏的棱角,二人转的发张才会实现质的提升。
3.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底蕴和传播形式
东北二人转的特点来源于东北地区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东北的气候,东北的宗教信仰,东北人的性格,东北人的独特的语言方式,和民俗生活,东北的文化底蕴对二人转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3.1在东北特色文化下诞生的“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不论是传统的二人转,还是发展到今天的综艺二人转,都可以说是集东北特色文化为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它能够风风火火的传播这个东北大地,正是因为东北文化的原始性,让我们窥见了早期二人转的面貌与内髓。
3.2东北二人转与时俱进的传播形式
当二人转从农民农闲时的唠家常逐渐发展成一种不可或缺的家乡气息十足的表演艺术时,便出现了像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等一大批小型剧院和俱乐部表演艺术研讨会,并且其他城市也纷纷出现了这样的表演平台。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个人影院、网络,媒体等,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范围内让人们听到或看到了二人转艺术,让人们一同感受到了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发展。
4.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
美玉生于丑璞,灵芝没于荒草。东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现在与东北二人转的传播系在了一起,相辅相成。
4.1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文化的传播
经过现代媒体的一系列传播,二人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对东北二人转有着空前绝后的影响的艺术家赵本山老师更是将二人转带入了电视剧,小品相声中,让人们看到剧情的同时通过二人转对东北文化进行传播。
4.2东北二人转与东北文化的结合发展
二人转至今为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300多年以来,可以说二人转这门艺术历经坎坷,但以今天的成效来看,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承受住了时尚潮流的变迁。不管人们如何去评价,主观上是否认可,或者是客观的去争辩它的“俗和雅”。二人转的成功已经是一个巅峰,更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东北地区的文化标志。
4.3东北二人转对弘扬东北文化的作用
传统二人转以单一的戏曲表演形式,人物的塑形功也来自于特定东北的民风民俗,无论引进妇孺皆知的人物故事,就立刻东北民俗化,成为二人转化的人物。《单刀赴会》的关羽,不仅表演出人物的忠义,也多了东北男人的豪爽。
结语
二人转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民间艺术,在时尚潮流的发展中,不断的扩充、发展和强大自己。在带来绝世空前的成就背后,也被人指出低俗、不雅等问题。实际上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上,二人转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东北人民的幽默、豪爽、不拘一格的人文文化。它对东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功不可没。但是一种艺术如果把自己的文化根基忘了,那这种艺术不管怎么火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二人转的现状正是如此,也是每个艺术工作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那炳晨《二人转艺人谈二人转源流》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7—129页
[2]顾湘《东北二人转发展问题探究》2006年5月第2页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