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亚君
1976年生于陕西凤翔。1995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书法理论与创作方向),文学硕士、高校讲师、责任编辑。学术论文《从<海岳名言>看米芾的书学思想》发表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书法中锋用笔考辨》发表于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学术专著《书法侧锋用笔研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冯亚君,陕西凤翔人,性耿介,好深思,嗜书学。先是,冯之外曾祖为旧时士绅,通经史、擅书法,为时所重。诗礼传家,恭让处世,冯幼染于是。稍长,出外就傅,学于中国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成,乃教授于宝鸡师范及湖南第一师范,今迁湖南美术出版社。
冯性雅,居则挥毫,忱于法书;出则邀友,嬉于林泉。或友朋三五,饮酒赋诗;或孑身一人,空谷横笛,时人谓有林下遗风,此亦一时乐也。又终日忱覃于书,夜以继之,一旦有悟,乃尽扫曩日“各法皆习、风格务出”之狂举,避時风,远丑怪,以真书为本、行草为用。
尝谓学书当学晋唐,虽坟典焚灭、法帖残缺,然后世仍可自唐人入而窥之。又病自清儒倡“笔笔中锋”始,后人不之深思,惟以中锋是尚,万千法书,一以中锋释之,无论魏晋,自此晋唐古法尽晦矣。于是乃细审传世碑帖,求同存异,梳其源流;又博览经史书论,去伪存真,发其史实;继考以晋唐丹青中人书写之态;终合以己之书写之势,得晋唐古法非主以中锋、实则侧锋取势之论,成《书法侧锋用笔研究》。此论一出,大异时人,或谓有功于晋唐,冯谦以为过。
今冯又玩易,知圣人设卦观象,后世稽象可明卦,于是卦之吉凶、悔吝、变化、刚柔出焉,乃悟书学亦然。察势,则锋用八面、顺逆进退、露藏裹束,阴阳可知矣。繇是书学益进。
友朋或问晋唐书学之门径,冯谓,我识陋法麤,于晋唐古法未窥一斑,又何足道哉。虽然,有一言,试与诸君论之。“学书首当溯源,次贯通。溯源则知本,贯通乃能大。以王书一系例之,既溯源羲献,习之日久,乃求通。然则何谓之通?设谙王字,放纵攲侧则似米南宫,谨慎谦和则类赵子昂,棱侧起伏则如欧阳父子,雄强圆浑则若颜鲁公,清秀恬淡则犹董香光,展而挥洒则近王觉斯,如是则可谓通矣。
或问,此有术乎?曰,有,得法而已。法有阴阳死活之分,著之为死,用之为活。钟王法帖,帖帖相异,字字不同,此之谓活。世之俗子,趋步效颦,千字一面,此之谓死。学书当明阴洞阳,探微寻理,取法自然。”冯又谓,“书之体势源于字势,字势源于笔势,笔势源于手势。手势者,无非指之钩格抵押、腕之旋转覆仰而已,然二者皆必顺乎自然。要之,晋唐古法当在指腕之间。”其深思若此。
(文/李文武)
1976年生于陕西凤翔。1995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书法理论与创作方向),文学硕士、高校讲师、责任编辑。学术论文《从<海岳名言>看米芾的书学思想》发表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书法中锋用笔考辨》发表于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学术专著《书法侧锋用笔研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冯亚君,陕西凤翔人,性耿介,好深思,嗜书学。先是,冯之外曾祖为旧时士绅,通经史、擅书法,为时所重。诗礼传家,恭让处世,冯幼染于是。稍长,出外就傅,学于中国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成,乃教授于宝鸡师范及湖南第一师范,今迁湖南美术出版社。
冯性雅,居则挥毫,忱于法书;出则邀友,嬉于林泉。或友朋三五,饮酒赋诗;或孑身一人,空谷横笛,时人谓有林下遗风,此亦一时乐也。又终日忱覃于书,夜以继之,一旦有悟,乃尽扫曩日“各法皆习、风格务出”之狂举,避時风,远丑怪,以真书为本、行草为用。
尝谓学书当学晋唐,虽坟典焚灭、法帖残缺,然后世仍可自唐人入而窥之。又病自清儒倡“笔笔中锋”始,后人不之深思,惟以中锋是尚,万千法书,一以中锋释之,无论魏晋,自此晋唐古法尽晦矣。于是乃细审传世碑帖,求同存异,梳其源流;又博览经史书论,去伪存真,发其史实;继考以晋唐丹青中人书写之态;终合以己之书写之势,得晋唐古法非主以中锋、实则侧锋取势之论,成《书法侧锋用笔研究》。此论一出,大异时人,或谓有功于晋唐,冯谦以为过。
今冯又玩易,知圣人设卦观象,后世稽象可明卦,于是卦之吉凶、悔吝、变化、刚柔出焉,乃悟书学亦然。察势,则锋用八面、顺逆进退、露藏裹束,阴阳可知矣。繇是书学益进。
友朋或问晋唐书学之门径,冯谓,我识陋法麤,于晋唐古法未窥一斑,又何足道哉。虽然,有一言,试与诸君论之。“学书首当溯源,次贯通。溯源则知本,贯通乃能大。以王书一系例之,既溯源羲献,习之日久,乃求通。然则何谓之通?设谙王字,放纵攲侧则似米南宫,谨慎谦和则类赵子昂,棱侧起伏则如欧阳父子,雄强圆浑则若颜鲁公,清秀恬淡则犹董香光,展而挥洒则近王觉斯,如是则可谓通矣。
或问,此有术乎?曰,有,得法而已。法有阴阳死活之分,著之为死,用之为活。钟王法帖,帖帖相异,字字不同,此之谓活。世之俗子,趋步效颦,千字一面,此之谓死。学书当明阴洞阳,探微寻理,取法自然。”冯又谓,“书之体势源于字势,字势源于笔势,笔势源于手势。手势者,无非指之钩格抵押、腕之旋转覆仰而已,然二者皆必顺乎自然。要之,晋唐古法当在指腕之间。”其深思若此。
(文/李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