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物语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心智不成熟,是非观念,审美情趣,人生观和世界观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工作者既要育才更要育人,培养学生发现美好、感受美好。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美润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和美的氛围中幸福快乐得成长。
  关键词:发现美好 ; 感受美好;创建美好
  学习东亚岛国日本,讲到日本的樱花,顺嘴问了句,樱花同学们都见过,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呢?谁知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我愕然,紧接着说了句:天哪!我的诧异是有原因的:在学校教学楼东南角种着三棵樱花树,旁边隔着矮栅栏是通往厕所的小径。同学们每天进进出出打这路过,竟然熟视无睹。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的季节,茂密如粉云的花树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盛开的花,轻绯淡粉,开满树冠,倘若碰上一场小雨或一阵风来,花瓣飘柔而下,树下落英缤纷。如此美景,难道就没曾让孩子们驻足欣赏,没曾触碰他们内心的感动?
  事后我思考许久。我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小商小贩、流动人口家庭,他们的成长环境欠佳,有些家长整天忙于为生计奔波,来自家庭的培养教育是缺乏的。一些孩子对美丑感觉麻木,同时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生活缺少积极的态度,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管理中应该
  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美的能力,让美润养心灵,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和美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好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有些人能觉悟,有些人却像被蒙了双眼。即使一样的人和事,从不同角度获得的认识也可大相径庭。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去体验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让孩子寻找校园里的美。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是美的,干净整齐的教室是美的,弯腰捡起一片纸的孩子是美的,互帮互助的小组合作伙伴是美的,讲文明有礼仪的行为是美的,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学生是美的......学校是个育人的地方,就该搭建美的舞台,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即生活,生活即美。引导孩子们在四季轮回里留意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在家人温馨相伴中感悟亲情的无怨无悔,在和老师朝夕相处中体会浓浓的师生情谊,在道德模范的事迹中学习人间的大爱至美......在一次“我发现了美”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位同学发言:老师说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天我下楼买东西,见一位阿姨牵着小狗出门,小狗赖着不走,紧紧趴在地上,主人硬拽着绳子,小狗在地上蹭着走,很搞笑。到小区外又看见一只大狗,呆呆的,我上前逗它,它抬头萌萌地望着我,太有意思了,两条狗带给我快乐,我心里感觉暖暖的,那真是美好的一天。境由心生,我想当孩子感觉到了美好,他的世界真就变得美好,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二、培养学生感受美好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要的是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是心灵的感悟。我们要用正能量的事例去教育、启发、引导,触碰孩子的心底,为孩子的心灵推开一扇窗,教会他们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引领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审美、鉴美、求真、向善。有了求美的指向,待人接物就会习惯从美好和善意出发;有了正能量,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人的心正了,做事情就有了道德底线。
  感悟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学会“爱”的过程。爱生活、爱学习、爱自然、爱他人,在班级管理中,课程学习、行为规范,日常礼仪……,到处都能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您好”、“谢谢”、“报告”,这是人类语言的美;操场上的跑步跳跃,运动会上你追我赶,这是形体运动之美;见老师时的鞠躬,弯腰捡起一片纸屑,这是行为的美;认真做好值日,带来了环境的美;同学互帮互助解决学习难题,体现了友情之美……,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一个审美感受丰富的人应该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充满爱的校园才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家园。
  三、和学生一起创建美好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室静态环境的布置,争优创先的评价机制,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等,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教会学生创造美,懂得干净有序是美。认真劳动是美,互帮互助是美,孝老爱幼是美......这种种和谐的美会熏陶我们的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行文明事。不仅美在外表的行动,而且练就一种修养,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成为美的实践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建设要以美激趣、以美求真以美育人,通过心灵间的碰撞,思想间的交融孕育美的花火,照亮学生生命的征程,书写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窦桂梅.回到教育原点[M].漓江出版社,2015.
  [3]王蕾.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徐永辉.挖掘教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J].,2013.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二中学 730050)
其他文献
摘要: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在此,不妨套用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向上的车轮”。的确,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主要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动手操作;故事创设情境;教法新颖灵活。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2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主题教学是地理学科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方式。本文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教学;地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本文就以高中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为例,以文本为生发点来浅析“多元化解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7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不断深入,“多元化解读”这一话题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如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进行“多元解读”的探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这一教学
摘要: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诱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游戏;高中体育教学;运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如何以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为切入点,通过采取一些别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并进行评判性阅读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质的提升,真正体现英语阅读活动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13  一、前言  《考试大纲》明确表示: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
摘要:只要认识了足够数量的汉字才能够进行更好的写作和阅读,当孩子处于一年级时正处于书面语言替代口头语言的一个过程,因此识字是必须首先进行的。词语是由一个个汉字构成的,只有足够数量的汉子存在于孩子记忆中,孩子的思想情感才能够利用文字有效的表达出来。所以只有做好低年级的“集中识字”,才能完成中高年级的“海量阅读与愉快表达”。  关键词:低年级;汉字;兴趣;阅读  一年级的孩子对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好奇
摘要:众所周知,从2016年开始,安徽省高考加入新课标全国卷1卷的怀抱,而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准确解读高考试题是确定教学备考方略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备考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以下是笔者结合近五年全国卷命题特点粗浅地谈谈后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发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学科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探讨情感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新策略,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摘要: 构建高效的中考历史复习课堂,就像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好的脚本,需要好的编剧。教师如编剧,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需要设计好课堂的脚本。灵感、线索、情节、模式、特性、结局,是一个好脚本的要素,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 编剧 ;脚本 ;高效课堂 ;中考历史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
语文是一门需要朗读的学科。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是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饱含激情的朗读,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语文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