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心智不成熟,是非观念,审美情趣,人生观和世界观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工作者既要育才更要育人,培养学生发现美好、感受美好。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美润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和美的氛围中幸福快乐得成长。
关键词:发现美好 ; 感受美好;创建美好
学习东亚岛国日本,讲到日本的樱花,顺嘴问了句,樱花同学们都见过,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呢?谁知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我愕然,紧接着说了句:天哪!我的诧异是有原因的:在学校教学楼东南角种着三棵樱花树,旁边隔着矮栅栏是通往厕所的小径。同学们每天进进出出打这路过,竟然熟视无睹。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的季节,茂密如粉云的花树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盛开的花,轻绯淡粉,开满树冠,倘若碰上一场小雨或一阵风来,花瓣飘柔而下,树下落英缤纷。如此美景,难道就没曾让孩子们驻足欣赏,没曾触碰他们内心的感动?
事后我思考许久。我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小商小贩、流动人口家庭,他们的成长环境欠佳,有些家长整天忙于为生计奔波,来自家庭的培养教育是缺乏的。一些孩子对美丑感觉麻木,同时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生活缺少积极的态度,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管理中应该
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美的能力,让美润养心灵,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和美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好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有些人能觉悟,有些人却像被蒙了双眼。即使一样的人和事,从不同角度获得的认识也可大相径庭。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去体验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让孩子寻找校园里的美。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是美的,干净整齐的教室是美的,弯腰捡起一片纸的孩子是美的,互帮互助的小组合作伙伴是美的,讲文明有礼仪的行为是美的,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学生是美的......学校是个育人的地方,就该搭建美的舞台,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即生活,生活即美。引导孩子们在四季轮回里留意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在家人温馨相伴中感悟亲情的无怨无悔,在和老师朝夕相处中体会浓浓的师生情谊,在道德模范的事迹中学习人间的大爱至美......在一次“我发现了美”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位同学发言:老师说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天我下楼买东西,见一位阿姨牵着小狗出门,小狗赖着不走,紧紧趴在地上,主人硬拽着绳子,小狗在地上蹭着走,很搞笑。到小区外又看见一只大狗,呆呆的,我上前逗它,它抬头萌萌地望着我,太有意思了,两条狗带给我快乐,我心里感觉暖暖的,那真是美好的一天。境由心生,我想当孩子感觉到了美好,他的世界真就变得美好,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二、培养学生感受美好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要的是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是心灵的感悟。我们要用正能量的事例去教育、启发、引导,触碰孩子的心底,为孩子的心灵推开一扇窗,教会他们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引领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审美、鉴美、求真、向善。有了求美的指向,待人接物就会习惯从美好和善意出发;有了正能量,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人的心正了,做事情就有了道德底线。
感悟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学会“爱”的过程。爱生活、爱学习、爱自然、爱他人,在班级管理中,课程学习、行为规范,日常礼仪……,到处都能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您好”、“谢谢”、“报告”,这是人类语言的美;操场上的跑步跳跃,运动会上你追我赶,这是形体运动之美;见老师时的鞠躬,弯腰捡起一片纸屑,这是行为的美;认真做好值日,带来了环境的美;同学互帮互助解决学习难题,体现了友情之美……,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一个审美感受丰富的人应该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充满爱的校园才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家园。
三、和学生一起创建美好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室静态环境的布置,争优创先的评价机制,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等,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教会学生创造美,懂得干净有序是美。认真劳动是美,互帮互助是美,孝老爱幼是美......这种种和谐的美会熏陶我们的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行文明事。不仅美在外表的行动,而且练就一种修养,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成为美的实践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建设要以美激趣、以美求真以美育人,通过心灵间的碰撞,思想间的交融孕育美的花火,照亮学生生命的征程,书写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窦桂梅.回到教育原点[M].漓江出版社,2015.
[3]王蕾.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徐永辉.挖掘教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J].,2013.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二中学 730050)
关键词:发现美好 ; 感受美好;创建美好
学习东亚岛国日本,讲到日本的樱花,顺嘴问了句,樱花同学们都见过,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呢?谁知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我愕然,紧接着说了句:天哪!我的诧异是有原因的:在学校教学楼东南角种着三棵樱花树,旁边隔着矮栅栏是通往厕所的小径。同学们每天进进出出打这路过,竟然熟视无睹。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的季节,茂密如粉云的花树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盛开的花,轻绯淡粉,开满树冠,倘若碰上一场小雨或一阵风来,花瓣飘柔而下,树下落英缤纷。如此美景,难道就没曾让孩子们驻足欣赏,没曾触碰他们内心的感动?
事后我思考许久。我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小商小贩、流动人口家庭,他们的成长环境欠佳,有些家长整天忙于为生计奔波,来自家庭的培养教育是缺乏的。一些孩子对美丑感觉麻木,同时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生活缺少积极的态度,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管理中应该
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美的能力,让美润养心灵,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和美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好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有些人能觉悟,有些人却像被蒙了双眼。即使一样的人和事,从不同角度获得的认识也可大相径庭。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去体验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让孩子寻找校园里的美。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是美的,干净整齐的教室是美的,弯腰捡起一片纸的孩子是美的,互帮互助的小组合作伙伴是美的,讲文明有礼仪的行为是美的,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学生是美的......学校是个育人的地方,就该搭建美的舞台,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即生活,生活即美。引导孩子们在四季轮回里留意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在家人温馨相伴中感悟亲情的无怨无悔,在和老师朝夕相处中体会浓浓的师生情谊,在道德模范的事迹中学习人间的大爱至美......在一次“我发现了美”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位同学发言:老师说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天我下楼买东西,见一位阿姨牵着小狗出门,小狗赖着不走,紧紧趴在地上,主人硬拽着绳子,小狗在地上蹭着走,很搞笑。到小区外又看见一只大狗,呆呆的,我上前逗它,它抬头萌萌地望着我,太有意思了,两条狗带给我快乐,我心里感觉暖暖的,那真是美好的一天。境由心生,我想当孩子感觉到了美好,他的世界真就变得美好,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二、培养学生感受美好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要的是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是心灵的感悟。我们要用正能量的事例去教育、启发、引导,触碰孩子的心底,为孩子的心灵推开一扇窗,教会他们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引领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审美、鉴美、求真、向善。有了求美的指向,待人接物就会习惯从美好和善意出发;有了正能量,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人的心正了,做事情就有了道德底线。
感悟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学会“爱”的过程。爱生活、爱学习、爱自然、爱他人,在班级管理中,课程学习、行为规范,日常礼仪……,到处都能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您好”、“谢谢”、“报告”,这是人类语言的美;操场上的跑步跳跃,运动会上你追我赶,这是形体运动之美;见老师时的鞠躬,弯腰捡起一片纸屑,这是行为的美;认真做好值日,带来了环境的美;同学互帮互助解决学习难题,体现了友情之美……,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一个审美感受丰富的人应该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充满爱的校园才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家园。
三、和学生一起创建美好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室静态环境的布置,争优创先的评价机制,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等,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教会学生创造美,懂得干净有序是美。认真劳动是美,互帮互助是美,孝老爱幼是美......这种种和谐的美会熏陶我们的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行文明事。不仅美在外表的行动,而且练就一种修养,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成为美的实践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建设要以美激趣、以美求真以美育人,通过心灵间的碰撞,思想间的交融孕育美的花火,照亮学生生命的征程,书写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窦桂梅.回到教育原点[M].漓江出版社,2015.
[3]王蕾.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徐永辉.挖掘教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J].,2013.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二中学 7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