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
关键词:构建并创立;问题串;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习任务,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和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和能力等全方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规律性、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索,投身实践,进行再创造。而构建和创立“问题串”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和主题内,围绕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它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规律性,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体现了过渡性。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把教学内容编设成一组组、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每个问题承上启下,一问扣一问,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打好基础作好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拓展和升华,这样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实现知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本人近几年来一直潜心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创立“问题串”,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以一道习题为例谈谈构建和创立“问题串”实施有效教学。案例:直角三角形的铁片ABC的两条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3cm和4cm,如图所示分别采用①,②两种方法剪一块正方形铁皮,试比较那一种方法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较大。
析解:如图(2),设DE为x,由DE‖BC,得△ADE∽△ACB,得■=■,得■=■,解得x=■。如图(1),由AC=4,BC=3,(2)得AB=5,过C作CH⊥AB,交DG于M,如图(3),可得CH=■,设正方形边长为Y,由DG‖AB,得△DCG∽△ACB,得■=■,得■=■,解得Y=■。由x>y得按如图(2)方式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较大。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例题、习题,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将试题的条件强化、或结论开放、或变换,或与其他相关试题、知识重组与创新。以这个习题为例,以一题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串”:
①三角形中内接正方形这种类型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摇(由正方形对边平行,得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得方程。)
(1)比较这两种截法有何不同?
(2)你有何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你概括。
(沿着两条直角边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大于沿着斜边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
将这个题引申:
引申①:若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矩形,如图(4),矩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问S1,S2的大小关系。
引申②:如图(5)若在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问S1,S2的大小关系。
我们也可以以图1为载体引申:
引申③:如图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两条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27cm和■cm,有三个内接正方形,分别求出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
引申④:以直角坐标系为背景:
把图6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7,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三个内接正方形,点F,K,Q和点C,E,M分别在直线y=-■x+4和x轴上,求出点E和点D的坐标。
引申⑤:在图7中,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三个内接正方形,点F,K,Q和点C,E,M分别在直线AB和x轴上,已知正方形DCEF,GEMK,HMOQ的边长分别为?摇?摇a,b,c,则a,b,c满足什么关系?
引申⑥:再以规律性问题为背景:
正方形A1B1C1O1?摇,A2B2C2C1,A3B3C3C2等按如图8所示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和x轴上,已知B1(-1,1),B2(-3,2),则Bn的坐标为
引申⑦:在图8中,正方形A1B1C1O1?摇,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8所示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已知B3的坐标为(-■,■),则k+b=?摇
引申⑧:我们也可以以图2为载体引申:
如图9,正方形HIEJ,EDGF,KFNM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I,E,F,N和G,M分别在直线AB和x轴上,点H,D在y?摇?摇轴上,已知正方形HIEJ,EDGF,KFNM的边长分别为a,b,c,则a,b,c满足什么关系?
引申⑨还是以图1为载体引申:
直角三角形的铁片ABC的两条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3cm和4cm,
(1)若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两个全等的正方形如图10,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三角形ABC,求正方形边长。
(2)若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三个全等的正方形如图11,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三角形ABC,求正方形边长。
(3)若三角形内有并排的n个全等的正方形如图12,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三角形ABC,求正方形边长。
通过铺设一系列“问题串”,?摇?摇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顺理成章地解决了问题,效果很好。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不知不觉地顺利渡过“难关”,?摇?摇而且深化了知识系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和广度。
构建和创立“问题串”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作为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计和编排,创设与之相应的有梯度的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从基础题出发层层深入,步步逼近,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跳一跳”就能轻松突破重点和难点,把一节课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说,设置具有价值的问题串是一堂课的“灵魂”,有效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只要我们加强研究,以“问题串”来梳理教学的脉络,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会拓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摇?摇
关键词:构建并创立;问题串;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习任务,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和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和能力等全方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规律性、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索,投身实践,进行再创造。而构建和创立“问题串”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和主题内,围绕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它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规律性,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体现了过渡性。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把教学内容编设成一组组、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每个问题承上启下,一问扣一问,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打好基础作好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拓展和升华,这样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实现知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本人近几年来一直潜心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创立“问题串”,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以一道习题为例谈谈构建和创立“问题串”实施有效教学。案例:直角三角形的铁片ABC的两条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3cm和4cm,如图所示分别采用①,②两种方法剪一块正方形铁皮,试比较那一种方法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较大。
析解:如图(2),设DE为x,由DE‖BC,得△ADE∽△ACB,得■=■,得■=■,解得x=■。如图(1),由AC=4,BC=3,(2)得AB=5,过C作CH⊥AB,交DG于M,如图(3),可得CH=■,设正方形边长为Y,由DG‖AB,得△DCG∽△ACB,得■=■,得■=■,解得Y=■。由x>y得按如图(2)方式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较大。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例题、习题,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将试题的条件强化、或结论开放、或变换,或与其他相关试题、知识重组与创新。以这个习题为例,以一题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串”:
①三角形中内接正方形这种类型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摇(由正方形对边平行,得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得方程。)
(1)比较这两种截法有何不同?
(2)你有何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你概括。
(沿着两条直角边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大于沿着斜边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
将这个题引申:
引申①:若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矩形,如图(4),矩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问S1,S2的大小关系。
引申②:如图(5)若在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问S1,S2的大小关系。
我们也可以以图1为载体引申:
引申③:如图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两条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27cm和■cm,有三个内接正方形,分别求出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
引申④:以直角坐标系为背景:
把图6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7,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三个内接正方形,点F,K,Q和点C,E,M分别在直线y=-■x+4和x轴上,求出点E和点D的坐标。
引申⑤:在图7中,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三个内接正方形,点F,K,Q和点C,E,M分别在直线AB和x轴上,已知正方形DCEF,GEMK,HMOQ的边长分别为?摇?摇a,b,c,则a,b,c满足什么关系?
引申⑥:再以规律性问题为背景:
正方形A1B1C1O1?摇,A2B2C2C1,A3B3C3C2等按如图8所示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和x轴上,已知B1(-1,1),B2(-3,2),则Bn的坐标为
引申⑦:在图8中,正方形A1B1C1O1?摇,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8所示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已知B3的坐标为(-■,■),则k+b=?摇
引申⑧:我们也可以以图2为载体引申:
如图9,正方形HIEJ,EDGF,KFNM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I,E,F,N和G,M分别在直线AB和x轴上,点H,D在y?摇?摇轴上,已知正方形HIEJ,EDGF,KFNM的边长分别为a,b,c,则a,b,c满足什么关系?
引申⑨还是以图1为载体引申:
直角三角形的铁片ABC的两条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3cm和4cm,
(1)若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两个全等的正方形如图10,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三角形ABC,求正方形边长。
(2)若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三个全等的正方形如图11,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三角形ABC,求正方形边长。
(3)若三角形内有并排的n个全等的正方形如图12,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三角形ABC,求正方形边长。
通过铺设一系列“问题串”,?摇?摇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顺理成章地解决了问题,效果很好。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不知不觉地顺利渡过“难关”,?摇?摇而且深化了知识系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和广度。
构建和创立“问题串”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作为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计和编排,创设与之相应的有梯度的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从基础题出发层层深入,步步逼近,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跳一跳”就能轻松突破重点和难点,把一节课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说,设置具有价值的问题串是一堂课的“灵魂”,有效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只要我们加强研究,以“问题串”来梳理教学的脉络,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会拓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