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实际工作中的小事情挖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案例;学生心理健康
一、前言
目前,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塑造,教育工作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当中,逐步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学业的完成,身心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即以几个典型案例略谈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正视挫折——允许“不完美”存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初中生都是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经历的挫折磨砺较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就很难承受时代大潮的洗礼。教师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学生明白经历挫折是一种必然,而非不幸,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存在。
例如,我班上曾有一位同学小涵,无论是家庭还是学业都是一帆风顺,这就形成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然而班里另一位同学黄苓也很优秀,小涵一直在心里与黄苓较量。一次考试中小涵又考了第二,觉得自己“输”给考了第一的黄苓。她流着眼泪到办公室找到我,她的眼神中带着对黄苓的不服。这次考试黄苓只比她高2分,就令她如此难以接受,这显然不是健康的心态,我先肯定她的优点,然后话锋一转:“小涵,你哪样都好,只有一点美中不足,你知道是什么吗?”她摇头,一脸困惑。我接着说:“你只是差在心理素质这一点上面。你在考场上是不是很紧张?怕自己拿不了第一啊?”她不住点头称是,接着我循循善诱:“你和黄苓在知识的接收、理解、运用方面的能力不相上下,你甚至比她还要强呢,但是她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她考试的时候不会紧张,不会患得患失,只是当作一次普通的练习,你和黄苓的差距就产生在这里,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和她攀比成绩,而是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如果2分的差距都让你无法接受,那么将来走入社会,你怎么有勇气接受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育,小涵深刻地认识了自己,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可以从容接受挫折,并且学会了冷静分析,客观看待自己的“不完美”。最后小涵以738分的好成绩顺利考进了执信中学,她回想起中考前的最后阶段不禁感概万千,幸好在最关键的时刻她能调整好心理状态,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三、分清层里,避免“一刀切”
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必然有些障碍,教师对其的要求也要降低,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自身条件有差异,最忌讳“一刀切”,那只能让学困生对学业更加绝望。教师应制订出符合学困生情况的学习方案,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不要拿他们和成绩优秀的同学比,只要他们能不断自我超越,那就是他们的成功,更是教育者的成功。
例如我班上曾有一位同学小瑜,他是班里的学困生,他上课时的注意力较差,他逐渐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最后他干脆放弃,在课堂上开始睡觉了。我发现了他的变化,觉得不能让他掉队,课后我找到了他,给他布置了最简单、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并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我要当面检查。他也很配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于是我对他说:“你看你的潜力是多么的大啊!这点任务对你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你稍稍用心就全都掌握了,为什么不肯在努力一点呢?明天同一时间你再到办公室来找我,我帮你把缺的知识点补回来。”小瑜点点头,虽然他不说话,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受到了鼓舞,有点成就感了。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小瑜把落下的基础知识都补上了,他的家庭作业也和别人的不同,布置的也是一些基础题目,他完成的情况也很不错。他逐渐树立了信心,觉得学习没那么难、没那么可怕了。
四、严爱适度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的确有道理,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训练出来的学生确实比松散的学生成绩好,但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在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教师依然非常严厉,就很容易造成师生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虽然教师也是出于好心,但是这就容易好心办了坏事。因此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观察学生的情绪,适时调节,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我班上的小恒,因为进入初三后,班级内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各学科都进入了总复习,使得他的压力空前的大。一天他欠交作业了,我发现之后就找到了他,还没开始询问欠交作业的原因,我就已经发现了他神色异常,有愁绪,有无奈,也有沮丧,但是我并没打算要批评他,而是要帮助他调整情绪。经过一番开导,小恒没被批评感到很意外,他的神色舒缓下来,而且抬起头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我点头。我接着说:“老师也是从你所处的这个阶段走过来的,知道初三的压力大,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关,相信你也能经受得住初三的考验。找个时间把欠的作业补上吧,好吗?”小恒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当天下午他就把补好的作业交上来了。如果我当时一味批评小恒没完成作业,惩罚他,他会觉得老师不理解他,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有可能的是,老师施加的压力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学生有过激的言行,使矛盾更加激化。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避免与学生正面冲突,避免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正面教育为主。
五、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以爱包容学生,教书并非教师唯一的职责,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其不怕挫折、有信心、善于自我调节,从而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之受益终身,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任桂香.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西北职教,2007,(11).
[2]韩永海,马毓秀.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07,(6).
[3]林洪华.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C].西江教育论丛,2007,(2).
[4]邢海燕.应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0,(12).
作者简介:汪倩倩(1982-),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语文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案例;学生心理健康
一、前言
目前,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塑造,教育工作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当中,逐步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学业的完成,身心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即以几个典型案例略谈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正视挫折——允许“不完美”存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初中生都是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经历的挫折磨砺较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就很难承受时代大潮的洗礼。教师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学生明白经历挫折是一种必然,而非不幸,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存在。
例如,我班上曾有一位同学小涵,无论是家庭还是学业都是一帆风顺,这就形成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然而班里另一位同学黄苓也很优秀,小涵一直在心里与黄苓较量。一次考试中小涵又考了第二,觉得自己“输”给考了第一的黄苓。她流着眼泪到办公室找到我,她的眼神中带着对黄苓的不服。这次考试黄苓只比她高2分,就令她如此难以接受,这显然不是健康的心态,我先肯定她的优点,然后话锋一转:“小涵,你哪样都好,只有一点美中不足,你知道是什么吗?”她摇头,一脸困惑。我接着说:“你只是差在心理素质这一点上面。你在考场上是不是很紧张?怕自己拿不了第一啊?”她不住点头称是,接着我循循善诱:“你和黄苓在知识的接收、理解、运用方面的能力不相上下,你甚至比她还要强呢,但是她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她考试的时候不会紧张,不会患得患失,只是当作一次普通的练习,你和黄苓的差距就产生在这里,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和她攀比成绩,而是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如果2分的差距都让你无法接受,那么将来走入社会,你怎么有勇气接受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育,小涵深刻地认识了自己,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可以从容接受挫折,并且学会了冷静分析,客观看待自己的“不完美”。最后小涵以738分的好成绩顺利考进了执信中学,她回想起中考前的最后阶段不禁感概万千,幸好在最关键的时刻她能调整好心理状态,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三、分清层里,避免“一刀切”
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必然有些障碍,教师对其的要求也要降低,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自身条件有差异,最忌讳“一刀切”,那只能让学困生对学业更加绝望。教师应制订出符合学困生情况的学习方案,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不要拿他们和成绩优秀的同学比,只要他们能不断自我超越,那就是他们的成功,更是教育者的成功。
例如我班上曾有一位同学小瑜,他是班里的学困生,他上课时的注意力较差,他逐渐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最后他干脆放弃,在课堂上开始睡觉了。我发现了他的变化,觉得不能让他掉队,课后我找到了他,给他布置了最简单、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并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我要当面检查。他也很配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于是我对他说:“你看你的潜力是多么的大啊!这点任务对你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你稍稍用心就全都掌握了,为什么不肯在努力一点呢?明天同一时间你再到办公室来找我,我帮你把缺的知识点补回来。”小瑜点点头,虽然他不说话,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受到了鼓舞,有点成就感了。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小瑜把落下的基础知识都补上了,他的家庭作业也和别人的不同,布置的也是一些基础题目,他完成的情况也很不错。他逐渐树立了信心,觉得学习没那么难、没那么可怕了。
四、严爱适度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的确有道理,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训练出来的学生确实比松散的学生成绩好,但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在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教师依然非常严厉,就很容易造成师生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虽然教师也是出于好心,但是这就容易好心办了坏事。因此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观察学生的情绪,适时调节,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我班上的小恒,因为进入初三后,班级内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各学科都进入了总复习,使得他的压力空前的大。一天他欠交作业了,我发现之后就找到了他,还没开始询问欠交作业的原因,我就已经发现了他神色异常,有愁绪,有无奈,也有沮丧,但是我并没打算要批评他,而是要帮助他调整情绪。经过一番开导,小恒没被批评感到很意外,他的神色舒缓下来,而且抬起头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我点头。我接着说:“老师也是从你所处的这个阶段走过来的,知道初三的压力大,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关,相信你也能经受得住初三的考验。找个时间把欠的作业补上吧,好吗?”小恒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当天下午他就把补好的作业交上来了。如果我当时一味批评小恒没完成作业,惩罚他,他会觉得老师不理解他,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有可能的是,老师施加的压力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学生有过激的言行,使矛盾更加激化。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避免与学生正面冲突,避免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正面教育为主。
五、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以爱包容学生,教书并非教师唯一的职责,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其不怕挫折、有信心、善于自我调节,从而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之受益终身,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任桂香.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西北职教,2007,(11).
[2]韩永海,马毓秀.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07,(6).
[3]林洪华.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C].西江教育论丛,2007,(2).
[4]邢海燕.应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0,(12).
作者简介:汪倩倩(1982-),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语文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