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命题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其特殊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命题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对教学中如何命题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命题作文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由教师事先拟好题目,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包括全命题和半命题、限定体裁和不限定体裁。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明确的作文题目。这一特点既体现了命题作文的局限性,又恰恰是它的优点所在。它的优点具体表现为:导向性命题作文有利于体现教师、教材、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导向意图。
中职学生的作文写作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样一种情况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遵守着这样一个规则:老师命题作文,学生奉命写作,即使有时作文是自拟题目,教师也附有许多条件和限制(如指定体裁,规定范围),虽说是“自由作文”,实际上与命题作文相似。对于本来就厌烦作文的中职学生来说,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加强写作训练的方法唯有此种可行。由此看来,命题作文是实现和贯彻写作教学计划的可行的方式,也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能否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文老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出好作文题。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老师在命题时既要考虑到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要考虑到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写作训练的实用目标,更要考虑到命题的可写性。所出的命题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的命题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学而有用。
一、命题要注意教育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对命题作文的这一要求,是由整个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这当然并不是说每次命题都要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紧跟形势,而是说命题时应想到引导学生写出有积极意义的昂扬向上的文章。如练习书信写作时,同样是报告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可以是写给远在他方的亲人朋友的,可以是写给边防战士的,也可以是写给小学时候的老师的。命题时考虑到这些,学生写作时,从写信的出发点和收信对象看都包含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意义在里边。就书信的内容而言,可以是写自己到新集体后的感受,可以写新学期的打算,可以写自己被评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团员的心情、想法,也可以写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原因及改正缺点争取进步的打算和决心。依这样的指导思想去命题,并将它体现在具体的题目中,就是注意了命题的教育性和思想性。否则,只注意写作方法,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难保学生不写出思想消极的文章来,并受其消极影响。系统性是在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就要考虑进去的,并体现于作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命题则是最直接的一种体现。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多种多样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地综合应用语文课中获得的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命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有没有生活、思想等,还应考虑到有没有逐步训练的准备。总而言之,命题时一定要与课堂所授知识同步,不可超越学生的能力命题。尽量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而繁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打稳扎。
二、命题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有明确的意图
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本来就不明确,对语文基础课不重视的思想普遍存在。作文本无大的意图,只不过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而有意识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然而,老师却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感到他眼下进行的写作是有目的有意图的,是有所为而作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对写作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写作不是学習写作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项“作业”,而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在当今信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生存方式。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一种随意的或被逼无奈的行为,而是因为需要,因为责任。明确了写作的目的,从个体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出发,从个体生存的现实需要出发,从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学生就能够唤起自身写作的兴趣、热情,树立起自觉的写作要求和写作追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曾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写作练习大部分是拿假想的读者作对象,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却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中学生练习写作,假想的读者通常是全体同学或一般社会。”有了假想的读者,写作就是有所为了。这对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明确写作的意义,启发写作的自觉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作文题目出得好,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提炼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命题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有话说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学生要说的话一般就是他们的生活经历或亲身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切己文”,要求作文题必须能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使学生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种意图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作文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也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题与生活实际有所联系。因为命题者是老师,作文者是学生,作文者有哪些素材,具备怎样的思想深度和写作能力,命题者并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实际情况,出题时要设身处地替学生想一想,围绕这个题目有什么可写又能写些什么,要让学生敞开思想,打破顾虑,启开生活的仓库,不仅写重要的,意义突出的事情、人物、感想、看法,也可以写他们的日常生活、点滴感受。出题时切忌脱离实际,题目空洞无物,或宽泛深奥;而因尽量实一些,浅显一些,贴近生活一些。
联系实际命题,表面看来很容易做到,实际上要做好还是需要花一番工夫的。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也了解个别学生的情况;不仅了解校内的活动,也了解校外的活动;不仅了解大的事件,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如此等等,出的题目才能对路,才不会离开学生的政治水平、写作水平、生活实际及知识状况,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意可发,无感可谈。总之,要多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想一想,“钻到学生心理出题目”,最好让学生见到题目后立即感到有东西可写,并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害怕作文变为喜欢作文,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其次,命题时还要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学生在语文课本所学的文章本来就是作为范文来供学生仿效学习的。有些课文后面还指明学完后要做哪些写作练习。因此,结合课文命题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特点及写作理论方面的知识,做到读写结合,理论运用于实践。
四、命题时要尽量使题目明确、简练、新颖
作文命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几乎也是一门学问,很值得语文教师研究一番。就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给学生作文的命题来看,离上面所述的几个命题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抽象的空题。例如《感恩》《谈理想》《学雷锋》等题目本来就大而空,犹如标语口号,行文难落到实处。长可万言,写成评论;短可寥寥数语,说几句现成的大话,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也只能以空对空,硬着头皮凑数字,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传统的老题。这类题型几乎成了有些老师的看家题。例如《我的朋友》《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童年回忆》《友谊之花》等等小学写过,初中写过,高中又来写。已使学生望题生厌,根本没有一点写作兴趣。
(3)艰涩的难题、偏题。当有老师意识到空题、老题寡然无味,落入俗套时,就想出些新鲜题目,却又常常过火,使题目很难懂,既冷且偏,例如《木桩与马》《驳“人生无常”》《论集腋成裘》等。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别说让学生写好文章,怕是切题都难,甚至一落笔就离题千里,因为很多学生恐怕连题目的含义都是半懂不懂。
那么,好的作文命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明确、简洁、新颖。明确就是题目含义要确切,学生一看就懂,知道怎样切题及选用那些材料。简练就是简短、利落、不冗长。当然,简短是有丰富内容的简短,如《夜》《爱》《虹》之类就不符合要求,它看似简,实则繁,故简短也要适度,不可为简练而简练。新颖就是不陈旧不落俗套,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命好题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命题要有计划,注意整体设计。命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认识、表达能力等等因素。教师既要熟悉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要做到与课堂教学同步,既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又要注意题目的简练、新颖。要做到这些,教师不经过一番酝酿、推敲,不付出一番辛勤的劳动,是做不到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
[2]高会玲.浅谈命题作文的写作要点[J].学周刊,2009
(3).
[3]俞美玉.命题作文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J].职业
教育研究,2004(7).
(惠州工业科技学校)
关键词:语文;教学;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命题作文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由教师事先拟好题目,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包括全命题和半命题、限定体裁和不限定体裁。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明确的作文题目。这一特点既体现了命题作文的局限性,又恰恰是它的优点所在。它的优点具体表现为:导向性命题作文有利于体现教师、教材、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导向意图。
中职学生的作文写作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样一种情况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遵守着这样一个规则:老师命题作文,学生奉命写作,即使有时作文是自拟题目,教师也附有许多条件和限制(如指定体裁,规定范围),虽说是“自由作文”,实际上与命题作文相似。对于本来就厌烦作文的中职学生来说,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加强写作训练的方法唯有此种可行。由此看来,命题作文是实现和贯彻写作教学计划的可行的方式,也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能否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文老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出好作文题。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老师在命题时既要考虑到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要考虑到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写作训练的实用目标,更要考虑到命题的可写性。所出的命题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的命题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学而有用。
一、命题要注意教育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对命题作文的这一要求,是由整个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这当然并不是说每次命题都要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紧跟形势,而是说命题时应想到引导学生写出有积极意义的昂扬向上的文章。如练习书信写作时,同样是报告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可以是写给远在他方的亲人朋友的,可以是写给边防战士的,也可以是写给小学时候的老师的。命题时考虑到这些,学生写作时,从写信的出发点和收信对象看都包含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意义在里边。就书信的内容而言,可以是写自己到新集体后的感受,可以写新学期的打算,可以写自己被评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团员的心情、想法,也可以写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原因及改正缺点争取进步的打算和决心。依这样的指导思想去命题,并将它体现在具体的题目中,就是注意了命题的教育性和思想性。否则,只注意写作方法,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难保学生不写出思想消极的文章来,并受其消极影响。系统性是在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就要考虑进去的,并体现于作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命题则是最直接的一种体现。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多种多样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地综合应用语文课中获得的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命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有没有生活、思想等,还应考虑到有没有逐步训练的准备。总而言之,命题时一定要与课堂所授知识同步,不可超越学生的能力命题。尽量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而繁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打稳扎。
二、命题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有明确的意图
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本来就不明确,对语文基础课不重视的思想普遍存在。作文本无大的意图,只不过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而有意识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然而,老师却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感到他眼下进行的写作是有目的有意图的,是有所为而作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对写作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写作不是学習写作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项“作业”,而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在当今信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生存方式。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一种随意的或被逼无奈的行为,而是因为需要,因为责任。明确了写作的目的,从个体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出发,从个体生存的现实需要出发,从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学生就能够唤起自身写作的兴趣、热情,树立起自觉的写作要求和写作追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曾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写作练习大部分是拿假想的读者作对象,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却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中学生练习写作,假想的读者通常是全体同学或一般社会。”有了假想的读者,写作就是有所为了。这对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明确写作的意义,启发写作的自觉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作文题目出得好,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提炼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命题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有话说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学生要说的话一般就是他们的生活经历或亲身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切己文”,要求作文题必须能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使学生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种意图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作文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也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题与生活实际有所联系。因为命题者是老师,作文者是学生,作文者有哪些素材,具备怎样的思想深度和写作能力,命题者并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实际情况,出题时要设身处地替学生想一想,围绕这个题目有什么可写又能写些什么,要让学生敞开思想,打破顾虑,启开生活的仓库,不仅写重要的,意义突出的事情、人物、感想、看法,也可以写他们的日常生活、点滴感受。出题时切忌脱离实际,题目空洞无物,或宽泛深奥;而因尽量实一些,浅显一些,贴近生活一些。
联系实际命题,表面看来很容易做到,实际上要做好还是需要花一番工夫的。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也了解个别学生的情况;不仅了解校内的活动,也了解校外的活动;不仅了解大的事件,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如此等等,出的题目才能对路,才不会离开学生的政治水平、写作水平、生活实际及知识状况,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意可发,无感可谈。总之,要多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想一想,“钻到学生心理出题目”,最好让学生见到题目后立即感到有东西可写,并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害怕作文变为喜欢作文,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其次,命题时还要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学生在语文课本所学的文章本来就是作为范文来供学生仿效学习的。有些课文后面还指明学完后要做哪些写作练习。因此,结合课文命题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特点及写作理论方面的知识,做到读写结合,理论运用于实践。
四、命题时要尽量使题目明确、简练、新颖
作文命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几乎也是一门学问,很值得语文教师研究一番。就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给学生作文的命题来看,离上面所述的几个命题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抽象的空题。例如《感恩》《谈理想》《学雷锋》等题目本来就大而空,犹如标语口号,行文难落到实处。长可万言,写成评论;短可寥寥数语,说几句现成的大话,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也只能以空对空,硬着头皮凑数字,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传统的老题。这类题型几乎成了有些老师的看家题。例如《我的朋友》《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童年回忆》《友谊之花》等等小学写过,初中写过,高中又来写。已使学生望题生厌,根本没有一点写作兴趣。
(3)艰涩的难题、偏题。当有老师意识到空题、老题寡然无味,落入俗套时,就想出些新鲜题目,却又常常过火,使题目很难懂,既冷且偏,例如《木桩与马》《驳“人生无常”》《论集腋成裘》等。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别说让学生写好文章,怕是切题都难,甚至一落笔就离题千里,因为很多学生恐怕连题目的含义都是半懂不懂。
那么,好的作文命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明确、简洁、新颖。明确就是题目含义要确切,学生一看就懂,知道怎样切题及选用那些材料。简练就是简短、利落、不冗长。当然,简短是有丰富内容的简短,如《夜》《爱》《虹》之类就不符合要求,它看似简,实则繁,故简短也要适度,不可为简练而简练。新颖就是不陈旧不落俗套,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命好题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命题要有计划,注意整体设计。命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认识、表达能力等等因素。教师既要熟悉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要做到与课堂教学同步,既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又要注意题目的简练、新颖。要做到这些,教师不经过一番酝酿、推敲,不付出一番辛勤的劳动,是做不到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
[2]高会玲.浅谈命题作文的写作要点[J].学周刊,2009
(3).
[3]俞美玉.命题作文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J].职业
教育研究,2004(7).
(惠州工业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