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在线课程逐渐兴起,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课程视频、课件资料、电子教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传统课程材料,同时建立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教师提供交互性论坛。这种学习模式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更方便学习者随时进行课程学习,但是对于自主性学习意识不强的学生来说,这种网络授课方式仍有其不容忽视的缺陷。研究如何能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授课结合起来,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既能被关注,又能利用传统课堂的有效监控作用与在线学习无法实现的交互讨论形式相结合,合理发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组织形式以及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作用,从而促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在线开放;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351
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开设2年。虽然在其他高校也有开始相似课程的情况,但此类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至今没有任何院校建设,目前属于空白领域。我校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设立为核心课程,并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将课程资源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并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破学生习惯于传统面授教学的状态,真正利用网络与课堂相结合,以及与海南同益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将真实的项目作为实践对象,以完整的环节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研究如何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建设为优质核心课程打好基础。
一、现实性问题
课堂教学教师引领、在线学习平台引领、校企合作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实战引领四重引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为:
强调课堂教师引领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学习动机普遍不强的情况,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
研究在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如何将其在学习上给予支持,这中间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如何在平台上设计学习板块用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协助课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地方企业合作,实地考察和参观企业,且企业提供一定的设计原材料和技术支持,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地方性产品风格、生产工艺、市场定位和包装运输等要求,让学生明确产品设计方向,并与企业合作将其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下放到相关二级学院,植入课程教学,并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校企合作实际情况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探索如何通过该门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使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承上启下串联起来,尝试与设想如何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使产品专业的课程相互之间循序渐进形成一个整体性贯通性模块化体系,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的有效协调发展,突显教学的前沿性,更好地体现学校专业服务地方的“产学研”综合能力。
二、措施与手段
在线开放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建设上应结合区域发展状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贴近市场需要,寻找切入点;在行动措施上,应坚定地走校企合作之路,明确以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为专业特色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建立动态平衡的教学模式。
1.制定人才培养的层级能力目标体系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构建因材施教的层级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根据能力本位教育和竞争力理论,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关系,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能力层级目标,形成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能力层级分成四大类,每一类别下有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2.构建共生共赢产学研理念,与校企校协共建计划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验累积,学院提出共生共赢校企合作理念,搭建产学研平台,形成了校企校协合作长效机制。同时,构筑了产学研合作三大运行机制:一是利益機制,满足了双方需求、保障校企校协合作良性运转;二是协同机制,通过协调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关系,合作完成研发任务;三是学习机制,实现了学校、企业、协会之间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资源集中优势又反哺教学本身,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3.实行多导师制分层指导,优化在线开放教学运行机制
学院组建了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指导教师团队。教师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出色,责任心强。高校可以引进企业导师,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智力共享,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全程专业指导、网络资源共享、在线教学答疑等环境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和项目成效。
4.建设“理论+实践+实战”的课程教学模式
打破专业界限,建设“理论+实践+实战”的实践课程体系,将理论、实践、实战环节相互衔接,校内外导师及时介入,解决人才培养“一专”的问题;同时,改进创新思维、趋势分析、电商营销、设计管理等在线资源共享,加大跨专业调研、创新、营销、管理的课程自主学习比重,足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总结
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通过有机地整合课堂学习、企业学习、实践学习和在线学习这四种典型教学形式而将优势结合起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通过校企合作、课堂教学、项目驱动、在线学习平台的四重引导,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项目实践、课后拓展这四个阶段的课程学习任务。使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变为现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为我校相关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课程的实践教学转化提供创新性平台。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推进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促成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无缝对接和跨界合作。
基金项目1: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18177)《海南民俗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2:2019年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研教改课题(hjyj2019056)《海基于在线开放背景下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变革与发展[J].史芸.中国民族博览.2019.6
[2]简析文创产品的设计新发展[J].武英东.大众文艺.2019.3
[3]传统材质与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谭斯烨.艺术科技.2019.3
关键词:在线开放;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351
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开设2年。虽然在其他高校也有开始相似课程的情况,但此类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至今没有任何院校建设,目前属于空白领域。我校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设立为核心课程,并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将课程资源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并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破学生习惯于传统面授教学的状态,真正利用网络与课堂相结合,以及与海南同益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将真实的项目作为实践对象,以完整的环节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研究如何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建设为优质核心课程打好基础。
一、现实性问题
课堂教学教师引领、在线学习平台引领、校企合作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实战引领四重引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为:
强调课堂教师引领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学习动机普遍不强的情况,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
研究在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如何将其在学习上给予支持,这中间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如何在平台上设计学习板块用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协助课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地方企业合作,实地考察和参观企业,且企业提供一定的设计原材料和技术支持,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地方性产品风格、生产工艺、市场定位和包装运输等要求,让学生明确产品设计方向,并与企业合作将其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下放到相关二级学院,植入课程教学,并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校企合作实际情况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探索如何通过该门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使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承上启下串联起来,尝试与设想如何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使产品专业的课程相互之间循序渐进形成一个整体性贯通性模块化体系,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的有效协调发展,突显教学的前沿性,更好地体现学校专业服务地方的“产学研”综合能力。
二、措施与手段
在线开放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建设上应结合区域发展状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贴近市场需要,寻找切入点;在行动措施上,应坚定地走校企合作之路,明确以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为专业特色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建立动态平衡的教学模式。
1.制定人才培养的层级能力目标体系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构建因材施教的层级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根据能力本位教育和竞争力理论,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关系,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能力层级目标,形成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能力层级分成四大类,每一类别下有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2.构建共生共赢产学研理念,与校企校协共建计划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验累积,学院提出共生共赢校企合作理念,搭建产学研平台,形成了校企校协合作长效机制。同时,构筑了产学研合作三大运行机制:一是利益機制,满足了双方需求、保障校企校协合作良性运转;二是协同机制,通过协调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关系,合作完成研发任务;三是学习机制,实现了学校、企业、协会之间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资源集中优势又反哺教学本身,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3.实行多导师制分层指导,优化在线开放教学运行机制
学院组建了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指导教师团队。教师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出色,责任心强。高校可以引进企业导师,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智力共享,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全程专业指导、网络资源共享、在线教学答疑等环境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和项目成效。
4.建设“理论+实践+实战”的课程教学模式
打破专业界限,建设“理论+实践+实战”的实践课程体系,将理论、实践、实战环节相互衔接,校内外导师及时介入,解决人才培养“一专”的问题;同时,改进创新思维、趋势分析、电商营销、设计管理等在线资源共享,加大跨专业调研、创新、营销、管理的课程自主学习比重,足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总结
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通过有机地整合课堂学习、企业学习、实践学习和在线学习这四种典型教学形式而将优势结合起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通过校企合作、课堂教学、项目驱动、在线学习平台的四重引导,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项目实践、课后拓展这四个阶段的课程学习任务。使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变为现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为我校相关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课程的实践教学转化提供创新性平台。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推进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促成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无缝对接和跨界合作。
基金项目1: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18177)《海南民俗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2:2019年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研教改课题(hjyj2019056)《海基于在线开放背景下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变革与发展[J].史芸.中国民族博览.2019.6
[2]简析文创产品的设计新发展[J].武英东.大众文艺.2019.3
[3]传统材质与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谭斯烨.艺术科技.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