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在学生、教师、教材的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注重的是“以文化人”,通过整体规划教材内容,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教材“潜在”的知识体系,并运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去真正体现课文教材文本“教”的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策略;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223-01
随着新课改背景的不断深化,善用教材能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语文学科愈发重视注重“以文化人”,要求在整体规划中学习教材内容,由此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把握教材“潜在”的知识体系,并运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去真正体现课文教材文本“教”的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
一、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现状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材是依托知识、情感以及思维能力的物化载体,也是呈现语文学科内容和目标的重要形式,因而语文如何理解、运用教材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统编版教材的核心理念,充满了各种低效形式化的课堂环节,从而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平淡枯燥,气愤压抑沉闷,也缺乏启发探讨和激励创新,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对于自身教学技巧的实施是低质和缺乏策略的。鉴于此,利用统编新教材,创新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文统编教材中教学策略的新实践
统编教材的“新”不是对以往教材的革新,而是统编语文新教材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利用现行教材对文本进行活化利用,关注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和图画,利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创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策略。
1.细化朗读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朗读训练能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感悟。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有助于教师发挥知道朗读训练的长处,形成孩子们良好的阅读感悟能力。统编本教材注重学生朗读方法的细化指导,对课文的朗读都提出了具体、分层的朗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解读文本,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确实每一次朗读的具体要求,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时,就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轻声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不同的形式。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初步了解童话的大致内容,也明确了故事中的角色。学习第1、2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体会“烂泥塘”环境的恶劣。教学“两次卖泥塘”的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老牛和野鸭的话,体会他们对烂泥塘的不同评价。最后,还可以通过朗读表演,将故事内容,结合动作、肢体语言表演出来。朗读表演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激发孩子表演的欲望,促进儿童主动学习。
2.设计文本语言,儿童口语生活化。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说得规范,说得完整,同时表达真实所想所感,否则会引起习作阶段语序混乱、词不达意的现象。除了口语规范化之外,笔者发现基于学生生活场景的表达内容更能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例如《口耳目》中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学生不但想到人体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能联系自己的兴趣特长。对乐器感兴趣的孩子说到口可以吹笛子,手可以弹钢琴;擅长体育的孩子说到足可以踢足球,手可以打篮球;擅长阅读的孩子提到目可以看绘本,手可以翻书页等等。学生这样联系自己日常的生活实践,畅所欲言,表达既真实美好,又富有个性,能充分体现出小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水平。
3.消除作业恐慌,激发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是喜闻乐见,又富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由于学生会对于“作业”“练习”等语文知识巩固方式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我们可以把课后习题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极大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让字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字,这样的课堂游戏不仅突破了课后习题的重点,还将单一的字义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更便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同时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4.语言积累,鼓励运用。
新的语文统编教材中,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自主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语文教师在备课设计课后习题时,应有清晰的单元整组目标意识,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读通读懂背诵文本的步骤和方法,并逐步形成能力,然后再利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记,不同层次的背,最终积累成自己的语言知识。
比如有的要求比较宽泛,“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你认为最有深度意义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授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等等,而这一系列的要求和目标,都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奠定了基础。
5.注重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自古以来,影响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是阅读,读书太少或是只读教材和教辅,使得学生的语文素教学低效,语文素养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状况,新教材抓住读书兴趣培养这个难题,减少整个教材课文数量,延伸课外阅读程度,努力让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比如新设置的“快乐读书吧”特色栏目,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儿童故事、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体,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并且这个栏目也是不强制使用课文阅读的形式,它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从统编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的组合清楚易实施,通过由易到难,螺旋上升,能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江元.语文教育价值导向新变化——基于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分析[J].语文建设,2018(3):4-8.
[2]佚名.对统编教材内容调整与教學策略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8(34):94-94.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策略;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223-01
随着新课改背景的不断深化,善用教材能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语文学科愈发重视注重“以文化人”,要求在整体规划中学习教材内容,由此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把握教材“潜在”的知识体系,并运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去真正体现课文教材文本“教”的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
一、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现状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材是依托知识、情感以及思维能力的物化载体,也是呈现语文学科内容和目标的重要形式,因而语文如何理解、运用教材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统编版教材的核心理念,充满了各种低效形式化的课堂环节,从而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平淡枯燥,气愤压抑沉闷,也缺乏启发探讨和激励创新,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对于自身教学技巧的实施是低质和缺乏策略的。鉴于此,利用统编新教材,创新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文统编教材中教学策略的新实践
统编教材的“新”不是对以往教材的革新,而是统编语文新教材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利用现行教材对文本进行活化利用,关注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和图画,利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创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策略。
1.细化朗读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朗读训练能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感悟。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有助于教师发挥知道朗读训练的长处,形成孩子们良好的阅读感悟能力。统编本教材注重学生朗读方法的细化指导,对课文的朗读都提出了具体、分层的朗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解读文本,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确实每一次朗读的具体要求,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时,就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轻声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不同的形式。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初步了解童话的大致内容,也明确了故事中的角色。学习第1、2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体会“烂泥塘”环境的恶劣。教学“两次卖泥塘”的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老牛和野鸭的话,体会他们对烂泥塘的不同评价。最后,还可以通过朗读表演,将故事内容,结合动作、肢体语言表演出来。朗读表演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激发孩子表演的欲望,促进儿童主动学习。
2.设计文本语言,儿童口语生活化。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说得规范,说得完整,同时表达真实所想所感,否则会引起习作阶段语序混乱、词不达意的现象。除了口语规范化之外,笔者发现基于学生生活场景的表达内容更能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例如《口耳目》中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学生不但想到人体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能联系自己的兴趣特长。对乐器感兴趣的孩子说到口可以吹笛子,手可以弹钢琴;擅长体育的孩子说到足可以踢足球,手可以打篮球;擅长阅读的孩子提到目可以看绘本,手可以翻书页等等。学生这样联系自己日常的生活实践,畅所欲言,表达既真实美好,又富有个性,能充分体现出小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水平。
3.消除作业恐慌,激发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是喜闻乐见,又富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由于学生会对于“作业”“练习”等语文知识巩固方式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我们可以把课后习题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极大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让字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字,这样的课堂游戏不仅突破了课后习题的重点,还将单一的字义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更便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同时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4.语言积累,鼓励运用。
新的语文统编教材中,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自主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语文教师在备课设计课后习题时,应有清晰的单元整组目标意识,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读通读懂背诵文本的步骤和方法,并逐步形成能力,然后再利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记,不同层次的背,最终积累成自己的语言知识。
比如有的要求比较宽泛,“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你认为最有深度意义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授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等等,而这一系列的要求和目标,都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奠定了基础。
5.注重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自古以来,影响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是阅读,读书太少或是只读教材和教辅,使得学生的语文素教学低效,语文素养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状况,新教材抓住读书兴趣培养这个难题,减少整个教材课文数量,延伸课外阅读程度,努力让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比如新设置的“快乐读书吧”特色栏目,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儿童故事、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体,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并且这个栏目也是不强制使用课文阅读的形式,它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从统编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的组合清楚易实施,通过由易到难,螺旋上升,能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江元.语文教育价值导向新变化——基于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分析[J].语文建设,2018(3):4-8.
[2]佚名.对统编教材内容调整与教學策略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8(34):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