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要求。其具体做法可从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予成功的满足;进行情感交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方面实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自信心 学习动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节数学课都在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氛围中度过,这样就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三)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一张长80cm,宽60cm的硬纸板,在四个角上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想一想要如何做呢?首先学生要分析计算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才能动手制作,于是设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列出方程(80-2x)(60-x)=1500,整理得x2—70x+825=0,如何解呢?学生用已学知识无法解决,就产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需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知识,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知识学习。
(五)给予成功的满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回答正确,都要加以肯定,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每个同学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梯式问题和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与学生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初中生比成年人更具有好胜心,总希望得到成功,依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 “看谁的方法多”等。让学生都能大显身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设计梯度不同的比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各个层面取得成绩,这样激励的作用会更大,学习数学的热情会大大提高。
(六)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主动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課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师教生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作风,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俯下身来和学生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这门课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七)恰当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课助力
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我首先提出具体情境下的一个问题: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老师给他的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李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仍还是形象居多,大屏幕直观的呈现出这个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题意。
(八)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自信心 学习动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节数学课都在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氛围中度过,这样就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三)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一张长80cm,宽60cm的硬纸板,在四个角上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想一想要如何做呢?首先学生要分析计算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才能动手制作,于是设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列出方程(80-2x)(60-x)=1500,整理得x2—70x+825=0,如何解呢?学生用已学知识无法解决,就产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需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知识,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知识学习。
(五)给予成功的满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回答正确,都要加以肯定,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每个同学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梯式问题和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与学生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初中生比成年人更具有好胜心,总希望得到成功,依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 “看谁的方法多”等。让学生都能大显身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设计梯度不同的比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各个层面取得成绩,这样激励的作用会更大,学习数学的热情会大大提高。
(六)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主动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課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师教生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作风,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俯下身来和学生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这门课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七)恰当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课助力
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我首先提出具体情境下的一个问题: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老师给他的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李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仍还是形象居多,大屏幕直观的呈现出这个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题意。
(八)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