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可以将这个工作在最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用学生最能接受、最易理解的方式使之得到专业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音乐教学;合唱训练;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47-1
对于学校来说,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而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首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其次在教学中其实完全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训练,不必等到需要合唱比赛的时候再集中强化训练。如何实施,笔者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广大音乐教学的同行们共勉:
一、联系学生实际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它由若干和弦纵向排列,并不断向后进行,给人一种“面”的感觉。同学们普遍习惯于欣赏单声部的旋律,而不能进行多声部的音乐欣赏,更不要说演唱了。但只要学生入了门,就自然会感受到美妙的和声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当然从最简单的曲子入手很重要,不要使学生产生“合唱很难”的为难情绪。例如《故乡的亲人》的简谱版配有一个乐器演奏的声部,可以用“哼鸣”来取代“奏”,形成一个简单的二部合唱,配合曲子略带伤感的基调哼鸣采用“M”的发音。要是能借鉴“西洋唱法”效果更好,因为“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本身这首曲子也具有浓郁的美洲风情,这对学生理解作品也很有益处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简而言之合唱的表演是多元化的。如《故乡的小路》、《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这一类歌曲本身就是二声部的合唱曲子。前半部分是不分声部的,一般在教学中都采用齐唱的方式,不妨在齐唱比较熟练的基础上请有兴趣的同学在这个部分进行独唱,为将来的合唱演出挑选适宜的领唱。再者如《茉莉花》、《大海啊,故乡》、《爱我中华》这些曲子学生们大都非常熟悉,教学的时候非常简单学时也短,可以大胆地尝试轮唱的形式。另外在教学时,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可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拍号、节奏练习,自学乐谱。因为合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更是一门高要求的艺术,这就要求在合唱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每位队员的个人音乐素质。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合唱训练中不仅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还通过多声部发声练习、节奏练习,掌握音准,节奏等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视唱和识谱的理性经验。
二、注重音乐欣赏
在教学中可采用欣赏与合唱训练听力结合的方法,
模仿式的合唱作品:《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由于两个声部是模仿式的先后出现,学生很容易听辨并唱准两个声部。
自由模仿的合唱作品:《蝴蝶飞呀飞》,两个声部在模仿中又有变化,学生也很容易听辨。
对比式和衬腔式的作品:《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夫号子》的中段等,都采用了对比式的写法,又采用了衬腔式的写法,它们的两个声部对比较大,节奏相互穿插、呼应,这样的合唱,层次明显,学生也比较容易听辨和唱准。
对于和声式的合唱作品《回声》,让学生闭目聆听,然后再结合作品欣赏,提问:“你听出了哪些声部?”学生便会结合乐谱仔细听辨,认真思考。最后进行小声合唱练习,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便大大提高,也为今后欣赏交响音乐打下了基础。
三、遵循歌唱原则
在合唱訓练、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在我十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过许多学生光凭一己好恶认为声音“高”就是好,不愿意演唱低声部,还有人喜欢“出风头”唱歌时变着法的鹤立鸡群,想显示一下自己过人的演唱技巧,其实这些恰恰都是合唱训练中的大忌!。如果在平时的歌唱教学中不及时给学生加以指正,一味地纵容,等组成了合唱队上了台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才发现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
我对第一种情况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1.我当年在学生时代参加合唱队一直是担任低声部,原因不是我唱不了高音,而是老师认为低声部难度大,只有音域宽广,音准把握大的人才能胜任,我也正是通过唱“低声部”来磨练了自己,才能称得上是合唱队的中流砥柱。2.平时每当学了一首二声部的歌曲,我都欢迎并积极鼓励学生用任意一个声部来向我挑战,学生多数都用高声部来挑战我的低声部,当他们铩羽而归的时候自然会对我的话信服,对低声部有更客观而全面的认识,有实力的学生会更愿意选择演唱低声部。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借用了一点教学道具:让一个班挑选一首全班多数同学认为唱得最好的一首歌曲,来个大合唱(清唱)并且不动声色地进行录音。然后回放,请学生仔细倾听:“你都听到了那些同学的声音?”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亲耳听见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就会有意识地想要修饰自己的音色,这个时候再问学生是否需要重唱一遍再次录音,肯定是一片赞同声,而且通常我都会收获到相当满意的演唱效果!
合唱是嗓音的艺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我相信,只要别忽略了“日常教学”这个看似平常的合唱训练的好机会,将它抓住、抓牢利用好了,一定会让很多从事合唱排练工作的教师事半功倍。
关键词:音乐教学;合唱训练;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47-1
对于学校来说,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而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首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其次在教学中其实完全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训练,不必等到需要合唱比赛的时候再集中强化训练。如何实施,笔者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广大音乐教学的同行们共勉:
一、联系学生实际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它由若干和弦纵向排列,并不断向后进行,给人一种“面”的感觉。同学们普遍习惯于欣赏单声部的旋律,而不能进行多声部的音乐欣赏,更不要说演唱了。但只要学生入了门,就自然会感受到美妙的和声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当然从最简单的曲子入手很重要,不要使学生产生“合唱很难”的为难情绪。例如《故乡的亲人》的简谱版配有一个乐器演奏的声部,可以用“哼鸣”来取代“奏”,形成一个简单的二部合唱,配合曲子略带伤感的基调哼鸣采用“M”的发音。要是能借鉴“西洋唱法”效果更好,因为“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本身这首曲子也具有浓郁的美洲风情,这对学生理解作品也很有益处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简而言之合唱的表演是多元化的。如《故乡的小路》、《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这一类歌曲本身就是二声部的合唱曲子。前半部分是不分声部的,一般在教学中都采用齐唱的方式,不妨在齐唱比较熟练的基础上请有兴趣的同学在这个部分进行独唱,为将来的合唱演出挑选适宜的领唱。再者如《茉莉花》、《大海啊,故乡》、《爱我中华》这些曲子学生们大都非常熟悉,教学的时候非常简单学时也短,可以大胆地尝试轮唱的形式。另外在教学时,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可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拍号、节奏练习,自学乐谱。因为合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更是一门高要求的艺术,这就要求在合唱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每位队员的个人音乐素质。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合唱训练中不仅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还通过多声部发声练习、节奏练习,掌握音准,节奏等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视唱和识谱的理性经验。
二、注重音乐欣赏
在教学中可采用欣赏与合唱训练听力结合的方法,
模仿式的合唱作品:《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由于两个声部是模仿式的先后出现,学生很容易听辨并唱准两个声部。
自由模仿的合唱作品:《蝴蝶飞呀飞》,两个声部在模仿中又有变化,学生也很容易听辨。
对比式和衬腔式的作品:《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夫号子》的中段等,都采用了对比式的写法,又采用了衬腔式的写法,它们的两个声部对比较大,节奏相互穿插、呼应,这样的合唱,层次明显,学生也比较容易听辨和唱准。
对于和声式的合唱作品《回声》,让学生闭目聆听,然后再结合作品欣赏,提问:“你听出了哪些声部?”学生便会结合乐谱仔细听辨,认真思考。最后进行小声合唱练习,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便大大提高,也为今后欣赏交响音乐打下了基础。
三、遵循歌唱原则
在合唱訓练、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在我十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过许多学生光凭一己好恶认为声音“高”就是好,不愿意演唱低声部,还有人喜欢“出风头”唱歌时变着法的鹤立鸡群,想显示一下自己过人的演唱技巧,其实这些恰恰都是合唱训练中的大忌!。如果在平时的歌唱教学中不及时给学生加以指正,一味地纵容,等组成了合唱队上了台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才发现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
我对第一种情况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1.我当年在学生时代参加合唱队一直是担任低声部,原因不是我唱不了高音,而是老师认为低声部难度大,只有音域宽广,音准把握大的人才能胜任,我也正是通过唱“低声部”来磨练了自己,才能称得上是合唱队的中流砥柱。2.平时每当学了一首二声部的歌曲,我都欢迎并积极鼓励学生用任意一个声部来向我挑战,学生多数都用高声部来挑战我的低声部,当他们铩羽而归的时候自然会对我的话信服,对低声部有更客观而全面的认识,有实力的学生会更愿意选择演唱低声部。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借用了一点教学道具:让一个班挑选一首全班多数同学认为唱得最好的一首歌曲,来个大合唱(清唱)并且不动声色地进行录音。然后回放,请学生仔细倾听:“你都听到了那些同学的声音?”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亲耳听见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就会有意识地想要修饰自己的音色,这个时候再问学生是否需要重唱一遍再次录音,肯定是一片赞同声,而且通常我都会收获到相当满意的演唱效果!
合唱是嗓音的艺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我相信,只要别忽略了“日常教学”这个看似平常的合唱训练的好机会,将它抓住、抓牢利用好了,一定会让很多从事合唱排练工作的教师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