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路线规划的合理性,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水平与现代化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路线设计的不足之处,继而提出有效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
市政道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市民出行、维持交通秩序等各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科学的道路线形设计能够提高人们出行的便捷性,驾驶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促进人与环境、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市政道路路线线形的设计和规划,应围绕城市交通状况,明确设计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
1 市政道路线形设计的不足之处
1.1 路网规划不合理
根据市政道路的特点、服务功能以及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可以将其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几种类型。与专业的道路设计师相比,路网规划人员的专业性显然略逊一筹,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很容易忽略路线线形,以至于出现平面线形组合不合理、平面和纵面组合不适应、线形指标太低、无法适应城市地形地貌等一系列问题。
1.2 道路的网络结构规划不合理
道路交叉路口的间距以及渠化方式都会受到路网布局的影响,如果路网的间距太小,即使达到了线形指标,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运行效率,而且交叉口渠化之后,正常路段的长度会缩短,车辆要么需要频繁变道,要么需要交织段过度,将会埋下严重的行驶安全。如果路网间距足够大,尽管可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但是会削弱市政道路的服务功能。因此,规划路网时应该充分考虑道路功能、沿线地块的选择、路网的间距以及交叉方式。城市快速路的主路没有信控,立交的间距最好在1 500 m以上,线形指标可取上限的高值。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信控交口的间距通常在600 m~800 m,线形指标值最好取中偏高。支路的设计应满足地块出行,可适当的控制车速,线形指标值贴近极限值即可。
1.3 道路的等级设计和交通控制方式
如果城市规模较大,市政道路的等级推荐取上限。道路的设计速度与道路线形有直接关系,但道路线形却和道路的交叉型式不相符。市政道路的交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面交叉,又包含了无信控、有信控、环形交叉三种形式;另一种是立体交叉,包括有枢纽立交、分离式立交、一般立交三种形式。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应该适应交叉方式,比如线控交叉口选择渠化设计,车辆的行驶轨迹、行驶速度通常和道路的平面线形不保持一致,渠化交口的转向车道线形通常设计呈直接渐变的形式,平面线形主要是“S”曲线。针对没有信控的道路主线路段,线形设计应该要满足车辆的行驶速度,不能低于极限值。
2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原则与特点
2.1 设计原则
①围绕城市的整体规划情况、城市发展、交通量明确线形设计的各个要素,做好前期调查工作。
②密切联系相关部门,收集工程设施的点位以及历史资料,完善数据信息。
③与当地的主管部门建立密切协作,动态调整、完善设计方案。
④打破地域的限制,综合考虑居民、车辆的出行需求,一些特殊的线形指标需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调整后,再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2.2 特点
①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由于道路的类型、功能、用途不同,因此在路线线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形、环境等元素。
②线形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出行,提高行车安全与舒适性。因此,道路的线形设计应紧跟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③线形设计难度较高,城市中分布着大量的地铁、电路以及公共设施,给交通规划造成很大影响。道路线形设计既要有实用性,还要足够美观。
④线形设计十分复杂,需要财政、土建、电力、环保、道路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3 市政道路线路线形的设计要点
3.1 设计车速
在市政道路的几何线形中,设计车速是重要依据。“设计车速”是指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交通条件下,车辆可以保持平稳、安全、舒适行驶的最高时速。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应该留出一定的距离用来给车辆缓冲。对于转弯半径、行车视距而言,设计车速至关重要,除此之外,道路纵坡、侧向净宽、横断面都和设计车速密切相关。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为80 km/h、支路30 km/h。人口不足200万,但超过50万的城市,快速路的设计车速可以是60 km/h~80 km/h、主干路40 km/h~60 km/h、次干路40 km/h、支路30 km/h。规模中等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的设计车速可取40 km/h、支路30 km/h。规模较小的 城市,干路、支路的设计车速分别是40 km/h、20 km/h。
3.2 平面设计的要点
平面线形要素包括: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平面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定位道路中线;如何计算行车视距;清理转弯范围内的障碍物;如何选择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设计;曲线超高和加宽的设计;平面线形的布置等。
城市的交通特点、地形特点、形式要求决定了平面线形通常以直线、缓和曲线为主,圆曲线较少。根据设计速度与周围环境来确定曲线的曲率半径;直线需要满足最大程度、最小长度的相关要求,同向曲线内不可插入短直线,以免让驾驶员产生反弯的错觉。同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也要是行车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是行车速度的2倍即可。计算半径时要充分考虑横向力系数与路拱横坡度。参考行车速度设计超高,充分考虑行驶安全,设计超过需要满足最大超高横坡度的要求,还要设置在超高缓和段。一般情况下,会在半径≤250 m的路段加宽平曲线,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和超高缓和段或者曲线的长度保持一致。为了避免交叉口、角度较小的转弯处出现视距盲区,需要提前确认停车视距;在视距的三角形范围内,避免出现影响视距的建筑物等。
3.3 纵断面设计的要点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纵断面设计是重点之一,应综合考虑水文、居民、工程量、地形、排水等因素,以此来明确设计标高、设计线以及填挖高度。遵循线形平顺、排水通畅、填挖平衡的设计原则。根据设计速度来确定纵坡设计,需要满足最小坡长要求;根据综合排水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来确定纵坡度,有效控制大中桥、隧道内纵坡、自行车道以及引道。纵断面设计要素如表1所示。
3.4 离心力设计的要点
离心力即通常所讲的惯性,车辆行驶中会出现惯性,比如加速时,人会后仰;突然刹车时,人会前倾。车辆转弯时,在惯性的影响下,左转弯,车辆会向右倾斜,反之亦然。
①转弯处路段,应保持外高内低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倾斜度,但不可倾斜太大,以避免车辆转弯时向外滑动。
②车辆转弯时,需要降低车速,必要情况下可将反射镜设置在转弯处,以便驾驶员可以更好地确认前方状况。
③增加转弯的半径,如果该路段的坡度较缓,路面较宽,车辆行驶至弯道时,最好靠近内侧;当行驶出弯道时,则尽量靠外侧。通过增加转弯半径来延缓弯度,降低离心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线形设计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工程。設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合理利用几何图形做出专业的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为车辆的行驶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任广学.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关键点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7):102-103.
[2]黄剑飞,汪开源.探讨市政道路的路线线形设计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5):48-49.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
市政道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市民出行、维持交通秩序等各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科学的道路线形设计能够提高人们出行的便捷性,驾驶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促进人与环境、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市政道路路线线形的设计和规划,应围绕城市交通状况,明确设计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
1 市政道路线形设计的不足之处
1.1 路网规划不合理
根据市政道路的特点、服务功能以及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可以将其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几种类型。与专业的道路设计师相比,路网规划人员的专业性显然略逊一筹,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很容易忽略路线线形,以至于出现平面线形组合不合理、平面和纵面组合不适应、线形指标太低、无法适应城市地形地貌等一系列问题。
1.2 道路的网络结构规划不合理
道路交叉路口的间距以及渠化方式都会受到路网布局的影响,如果路网的间距太小,即使达到了线形指标,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运行效率,而且交叉口渠化之后,正常路段的长度会缩短,车辆要么需要频繁变道,要么需要交织段过度,将会埋下严重的行驶安全。如果路网间距足够大,尽管可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但是会削弱市政道路的服务功能。因此,规划路网时应该充分考虑道路功能、沿线地块的选择、路网的间距以及交叉方式。城市快速路的主路没有信控,立交的间距最好在1 500 m以上,线形指标可取上限的高值。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信控交口的间距通常在600 m~800 m,线形指标值最好取中偏高。支路的设计应满足地块出行,可适当的控制车速,线形指标值贴近极限值即可。
1.3 道路的等级设计和交通控制方式
如果城市规模较大,市政道路的等级推荐取上限。道路的设计速度与道路线形有直接关系,但道路线形却和道路的交叉型式不相符。市政道路的交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面交叉,又包含了无信控、有信控、环形交叉三种形式;另一种是立体交叉,包括有枢纽立交、分离式立交、一般立交三种形式。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应该适应交叉方式,比如线控交叉口选择渠化设计,车辆的行驶轨迹、行驶速度通常和道路的平面线形不保持一致,渠化交口的转向车道线形通常设计呈直接渐变的形式,平面线形主要是“S”曲线。针对没有信控的道路主线路段,线形设计应该要满足车辆的行驶速度,不能低于极限值。
2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原则与特点
2.1 设计原则
①围绕城市的整体规划情况、城市发展、交通量明确线形设计的各个要素,做好前期调查工作。
②密切联系相关部门,收集工程设施的点位以及历史资料,完善数据信息。
③与当地的主管部门建立密切协作,动态调整、完善设计方案。
④打破地域的限制,综合考虑居民、车辆的出行需求,一些特殊的线形指标需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调整后,再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2.2 特点
①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由于道路的类型、功能、用途不同,因此在路线线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形、环境等元素。
②线形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出行,提高行车安全与舒适性。因此,道路的线形设计应紧跟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③线形设计难度较高,城市中分布着大量的地铁、电路以及公共设施,给交通规划造成很大影响。道路线形设计既要有实用性,还要足够美观。
④线形设计十分复杂,需要财政、土建、电力、环保、道路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3 市政道路线路线形的设计要点
3.1 设计车速
在市政道路的几何线形中,设计车速是重要依据。“设计车速”是指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交通条件下,车辆可以保持平稳、安全、舒适行驶的最高时速。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应该留出一定的距离用来给车辆缓冲。对于转弯半径、行车视距而言,设计车速至关重要,除此之外,道路纵坡、侧向净宽、横断面都和设计车速密切相关。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为80 km/h、支路30 km/h。人口不足200万,但超过50万的城市,快速路的设计车速可以是60 km/h~80 km/h、主干路40 km/h~60 km/h、次干路40 km/h、支路30 km/h。规模中等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的设计车速可取40 km/h、支路30 km/h。规模较小的 城市,干路、支路的设计车速分别是40 km/h、20 km/h。
3.2 平面设计的要点
平面线形要素包括: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平面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定位道路中线;如何计算行车视距;清理转弯范围内的障碍物;如何选择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设计;曲线超高和加宽的设计;平面线形的布置等。
城市的交通特点、地形特点、形式要求决定了平面线形通常以直线、缓和曲线为主,圆曲线较少。根据设计速度与周围环境来确定曲线的曲率半径;直线需要满足最大程度、最小长度的相关要求,同向曲线内不可插入短直线,以免让驾驶员产生反弯的错觉。同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也要是行车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是行车速度的2倍即可。计算半径时要充分考虑横向力系数与路拱横坡度。参考行车速度设计超高,充分考虑行驶安全,设计超过需要满足最大超高横坡度的要求,还要设置在超高缓和段。一般情况下,会在半径≤250 m的路段加宽平曲线,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和超高缓和段或者曲线的长度保持一致。为了避免交叉口、角度较小的转弯处出现视距盲区,需要提前确认停车视距;在视距的三角形范围内,避免出现影响视距的建筑物等。
3.3 纵断面设计的要点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纵断面设计是重点之一,应综合考虑水文、居民、工程量、地形、排水等因素,以此来明确设计标高、设计线以及填挖高度。遵循线形平顺、排水通畅、填挖平衡的设计原则。根据设计速度来确定纵坡设计,需要满足最小坡长要求;根据综合排水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来确定纵坡度,有效控制大中桥、隧道内纵坡、自行车道以及引道。纵断面设计要素如表1所示。
3.4 离心力设计的要点
离心力即通常所讲的惯性,车辆行驶中会出现惯性,比如加速时,人会后仰;突然刹车时,人会前倾。车辆转弯时,在惯性的影响下,左转弯,车辆会向右倾斜,反之亦然。
①转弯处路段,应保持外高内低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倾斜度,但不可倾斜太大,以避免车辆转弯时向外滑动。
②车辆转弯时,需要降低车速,必要情况下可将反射镜设置在转弯处,以便驾驶员可以更好地确认前方状况。
③增加转弯的半径,如果该路段的坡度较缓,路面较宽,车辆行驶至弯道时,最好靠近内侧;当行驶出弯道时,则尽量靠外侧。通过增加转弯半径来延缓弯度,降低离心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线形设计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工程。設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合理利用几何图形做出专业的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为车辆的行驶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任广学.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关键点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7):102-103.
[2]黄剑飞,汪开源.探讨市政道路的路线线形设计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