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多次提及:中年级的要求是“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的要求是“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可是,每次作文后对照老师讲评要求去认真修改的学生比例并不大,学生习作修改的意识比较淡薄,缘何造成这种状况呢?
第一,依赖老师修改,习作的修改意识低下。学生的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阅读学生作文,进行批注,注明修改意见,学生只是简略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习作的问题不仅得不到修改和完善,还会形成习惯,盲目地认为这只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习作则是自己的工作,写完不管好与坏都是完成了,这样的发展态势导致学生的写作意识得不到培养,写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第二,修改习作过程中缺少交流,内容难以完善。要想大程度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增强小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除了教师的指导批注以外,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意见,不仅能提高小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还能活跃思维,彼此点明习作的意义,相互切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对于习作的兴趣。若没有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思维活跃不起来,也使得学生习作的兴趣无法被激发,习作的修改不到位,內容也得不到较好的完善。
第三,教师怠于作文教学,自主修改能力无法增强。教师的懈怠也对学生起了一定的感染作用,对学生的习作只是进行简单粗略地修改,也使得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泯灭了对习作的积极性。教师不愿花时间来进行作文改革,更没有教师愿意花费精力研究作文精髓了,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自主修改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
如何增强学生习作修改的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修改意识是关键。修改习作的能力需要长期积累,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懈的指导,修改习作时,教师要做好示范,用标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的典故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动力,比如苏教版的《泊船瓜洲》一诗,王安石为写出完美诗句,反复推敲,不断钻研,最后写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惹得后人传颂,其中“绿”字更是写出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深刻理解修改习作的意义,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
第二,构建科学的习作修改机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习作修改的好坏、作文课堂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心态以及教学方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构建科学的习作修改机制,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巧妙的设计,运用精彩的语言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保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教师积极地与学生分享习作经验,例如向学生介绍唐代的著名诗人贾岛仔细修改、推敲诗句的例子,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提出指导方法,明确修改要求。其次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善于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错误,并加以指导和改正。
第三,加强交流纠正共性毛病,让学生的习作表达更加趋于鲜活性。
为了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学校和教师应着眼于开掘丰富的习作源泉,将创作生活化。为避免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多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挖掘学生习作方面活跃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促进习作更具自然化,更具有清新感,也更加符合小学生阶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习惯。开拓了小学生的习作思维过后,教师开展“三段式”习作,引导学生的习作表达,习作完成过后,学生结组进行交流,相互点评,纠正共性毛病,活跃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修改意识。
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旨在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达到“教亦不教”的效果,促使学生“改千遍也不厌”,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习作表达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小学(225330)
可是,每次作文后对照老师讲评要求去认真修改的学生比例并不大,学生习作修改的意识比较淡薄,缘何造成这种状况呢?
第一,依赖老师修改,习作的修改意识低下。学生的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阅读学生作文,进行批注,注明修改意见,学生只是简略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习作的问题不仅得不到修改和完善,还会形成习惯,盲目地认为这只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习作则是自己的工作,写完不管好与坏都是完成了,这样的发展态势导致学生的写作意识得不到培养,写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第二,修改习作过程中缺少交流,内容难以完善。要想大程度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增强小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除了教师的指导批注以外,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意见,不仅能提高小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还能活跃思维,彼此点明习作的意义,相互切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对于习作的兴趣。若没有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思维活跃不起来,也使得学生习作的兴趣无法被激发,习作的修改不到位,內容也得不到较好的完善。
第三,教师怠于作文教学,自主修改能力无法增强。教师的懈怠也对学生起了一定的感染作用,对学生的习作只是进行简单粗略地修改,也使得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泯灭了对习作的积极性。教师不愿花时间来进行作文改革,更没有教师愿意花费精力研究作文精髓了,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自主修改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
如何增强学生习作修改的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修改意识是关键。修改习作的能力需要长期积累,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懈的指导,修改习作时,教师要做好示范,用标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的典故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动力,比如苏教版的《泊船瓜洲》一诗,王安石为写出完美诗句,反复推敲,不断钻研,最后写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惹得后人传颂,其中“绿”字更是写出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深刻理解修改习作的意义,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
第二,构建科学的习作修改机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习作修改的好坏、作文课堂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心态以及教学方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构建科学的习作修改机制,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巧妙的设计,运用精彩的语言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保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教师积极地与学生分享习作经验,例如向学生介绍唐代的著名诗人贾岛仔细修改、推敲诗句的例子,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提出指导方法,明确修改要求。其次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善于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错误,并加以指导和改正。
第三,加强交流纠正共性毛病,让学生的习作表达更加趋于鲜活性。
为了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学校和教师应着眼于开掘丰富的习作源泉,将创作生活化。为避免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多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挖掘学生习作方面活跃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促进习作更具自然化,更具有清新感,也更加符合小学生阶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习惯。开拓了小学生的习作思维过后,教师开展“三段式”习作,引导学生的习作表达,习作完成过后,学生结组进行交流,相互点评,纠正共性毛病,活跃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修改意识。
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意识旨在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达到“教亦不教”的效果,促使学生“改千遍也不厌”,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习作表达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小学(2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