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学曾开展了一场名为“一个鸡蛋”的德育活动。该活动通过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枚鸡蛋,以让学生保护好该“幼小的生命”为主题,让学生们通过这一活动,学会关爱,通过对同伴保护鸡蛋的一些行为的了解,学会理解,将鸡蛋升华为“幼小的生命”,激发同学们对生命的热爱。该活动,在德育教育方面,可谓一举多得。这一活动,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为何不能在幼儿园也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自身的体验中获得一些感悟,起到幼儿关爱教育的目的呢?学前幼儿的行为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已进入高速学习阶段的小学生们无法比拟,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与理解能力。但体验式教育,能充分加深幼儿对关爱的感悟,帮助幼儿“从做中学、从学中悟、从悟中行”,获得的教育成果,更加难以被外界影响。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提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把学习主题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幼运用协作探讨的方法,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使幼儿逐渐得以熏陶,促进其思维方式趋于成熟。这既是一种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形成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幼儿的关爱教育的启蒙。
一、知:通过各种游戏与情景剧的参与,促使幼儿对一些原本一知半解的知识加深了解与体会
在《我当妈妈》的活动中开展前期,对于幼儿经验积累和梳理做了较大铺垫工作。考虑到幼儿思维尚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在讲解中我利用图片,科学、通俗、简明扼要并具备拟人色彩的语言概括宝宝的由来。正好这一阶段隔壁班有老师怀孕了,我组织班里幼儿开展了相关的跟踪活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怀孕老师的体态、生活饮食、不同反应中切实体会到老师一天一天的变化。借助这次主题我又开展了相关的模仿体验活动,教师给幼儿的腹部增加一些力所能受的负重,让幼儿模仿妈妈怀孕时的情况,让幼儿亲身体会妈妈的辛苦。不少幼儿虽然在反复接受爱妈妈,尊敬长辈的教导,却因为长期只从长辈与妈妈那里接受关爱,所以对于妈妈的爱,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表达,或偶有表现,更多的是亲近与依赖。在本次活动中,不少幼儿在负重时认真的进入了“妈妈”的角色,走路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弯腰的时候更是格外小心,不挤压到腹部的“宝宝”,甚至说话时也会细声细语了。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幼儿都累的气喘吁吁,纷纷表示:妈妈真的很辛苦。
二、情:通过对一些知识的深入了解,引发幼儿的情感变化
幼儿对某些情况的不了解,加上对世界的好奇与模仿心理,有些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并不太合理的感情,如对一些残疾人行为的好奇与模仿。
针对类似的情况,我开设了《今天我扮盲公公》的活动,我限制了幼儿的双手,让幼儿在这样情况下做洗脸、吃饭、整理衣物、拿物品等平常的一些动作,或是束缚孩子的双腿,移动自己的身体让幼儿深刻体会到残疾人的艰难。活动刚开始,不少幼儿还抱着原来有趣、好奇,乐于模仿的心理参与,随着活动的深入,许多幼儿被活动中的一些动作难倒,或是勉强完成,却艰难无比。这样的亲身体会,让幼儿切实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一改以往对残疾人的好奇心理,随之爆发的是强烈的同情心,引发幼儿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更多关爱。不少幼儿表示:残疾人已经很艰难了,我们不应该潮笑他们,而是要力所能及的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三、意:对知识的了解,对所接触事物的深切情感,让孩子们能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自主的意识
幼儿的意识,主要来源于家长与老师的灌输或提醒。经常是家长或老师提到了,幼儿知道该怎么回答怎么做,家长或老师不提醒,幼儿并不会自觉的有所意识。而随着体验教学的加深,幼儿会自主的思考一些自己体会到的事情,从而发展出一些自主的意识。
有过活动《我当妈妈》的经验之后,有不少幼儿,在玩过《我当妈妈》游戏后,明显表达出了对妈妈的爱大大加深。有的家长反应,现在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时,孩子都会很主动的去抱抱亲亲妈妈了。班里有个平时比较内向,情感不愿表达的幼儿,也经常会抱住妈妈的脖子轻轻的贴在耳边说:“妈妈我爱你。”这让他的妈妈开心不已。而且这种关爱范围在逐渐扩大,天冷了爸爸妈妈上班,孩子们会给他们拿来帽子、手套,提醒外出带上。会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捶捶背、搬椅子坐……
四、行:通过思维意识的形成,从而影响幼儿的行为
虽然幼儿的行为能力有限,但思维意识中一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幼儿的行为。
在重阳节那天,我们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寡老人,在院里幼儿首先主动的向爷爷奶奶们送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礼物,然后献上了准备好的精彩节目,爷爷奶奶也兴致勃勃的同台表演,一同欢歌笑语;许多幼儿还把自己剥好的橘子亲自放到老人们的嘴里,爷爷奶奶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把他们搂在怀里。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关爱之心,在体验中深切感知关爱是相互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作者单位:杭州市紫荆花幼儿园浙江】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提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把学习主题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幼运用协作探讨的方法,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使幼儿逐渐得以熏陶,促进其思维方式趋于成熟。这既是一种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形成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幼儿的关爱教育的启蒙。
一、知:通过各种游戏与情景剧的参与,促使幼儿对一些原本一知半解的知识加深了解与体会
在《我当妈妈》的活动中开展前期,对于幼儿经验积累和梳理做了较大铺垫工作。考虑到幼儿思维尚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在讲解中我利用图片,科学、通俗、简明扼要并具备拟人色彩的语言概括宝宝的由来。正好这一阶段隔壁班有老师怀孕了,我组织班里幼儿开展了相关的跟踪活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怀孕老师的体态、生活饮食、不同反应中切实体会到老师一天一天的变化。借助这次主题我又开展了相关的模仿体验活动,教师给幼儿的腹部增加一些力所能受的负重,让幼儿模仿妈妈怀孕时的情况,让幼儿亲身体会妈妈的辛苦。不少幼儿虽然在反复接受爱妈妈,尊敬长辈的教导,却因为长期只从长辈与妈妈那里接受关爱,所以对于妈妈的爱,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表达,或偶有表现,更多的是亲近与依赖。在本次活动中,不少幼儿在负重时认真的进入了“妈妈”的角色,走路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弯腰的时候更是格外小心,不挤压到腹部的“宝宝”,甚至说话时也会细声细语了。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幼儿都累的气喘吁吁,纷纷表示:妈妈真的很辛苦。
二、情:通过对一些知识的深入了解,引发幼儿的情感变化
幼儿对某些情况的不了解,加上对世界的好奇与模仿心理,有些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并不太合理的感情,如对一些残疾人行为的好奇与模仿。
针对类似的情况,我开设了《今天我扮盲公公》的活动,我限制了幼儿的双手,让幼儿在这样情况下做洗脸、吃饭、整理衣物、拿物品等平常的一些动作,或是束缚孩子的双腿,移动自己的身体让幼儿深刻体会到残疾人的艰难。活动刚开始,不少幼儿还抱着原来有趣、好奇,乐于模仿的心理参与,随着活动的深入,许多幼儿被活动中的一些动作难倒,或是勉强完成,却艰难无比。这样的亲身体会,让幼儿切实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一改以往对残疾人的好奇心理,随之爆发的是强烈的同情心,引发幼儿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更多关爱。不少幼儿表示:残疾人已经很艰难了,我们不应该潮笑他们,而是要力所能及的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三、意:对知识的了解,对所接触事物的深切情感,让孩子们能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自主的意识
幼儿的意识,主要来源于家长与老师的灌输或提醒。经常是家长或老师提到了,幼儿知道该怎么回答怎么做,家长或老师不提醒,幼儿并不会自觉的有所意识。而随着体验教学的加深,幼儿会自主的思考一些自己体会到的事情,从而发展出一些自主的意识。
有过活动《我当妈妈》的经验之后,有不少幼儿,在玩过《我当妈妈》游戏后,明显表达出了对妈妈的爱大大加深。有的家长反应,现在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时,孩子都会很主动的去抱抱亲亲妈妈了。班里有个平时比较内向,情感不愿表达的幼儿,也经常会抱住妈妈的脖子轻轻的贴在耳边说:“妈妈我爱你。”这让他的妈妈开心不已。而且这种关爱范围在逐渐扩大,天冷了爸爸妈妈上班,孩子们会给他们拿来帽子、手套,提醒外出带上。会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捶捶背、搬椅子坐……
四、行:通过思维意识的形成,从而影响幼儿的行为
虽然幼儿的行为能力有限,但思维意识中一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幼儿的行为。
在重阳节那天,我们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寡老人,在院里幼儿首先主动的向爷爷奶奶们送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礼物,然后献上了准备好的精彩节目,爷爷奶奶也兴致勃勃的同台表演,一同欢歌笑语;许多幼儿还把自己剥好的橘子亲自放到老人们的嘴里,爷爷奶奶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把他们搂在怀里。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关爱之心,在体验中深切感知关爱是相互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作者单位:杭州市紫荆花幼儿园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