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我比大学幼教专业的导师更适合写下这个题目,因为我的工作,是给幼师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岗位培训,既见过她们敬业、坚韧、无私的一面,也见过她们无奈、难过、不称职的一面。
但与她们的不完美相比,家长对幼师的误解和过高期望,更需要被纠正。
幼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
相当一部分幼师并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起点相对较低,且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民办幼儿园为节省成本,招收的保育老师大多毕业于中专类的师范学院;正式授课的幼儿老师也以大专生为主;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有编制的公办园单位或与教育相关的其他行业。
先就业,再学习 事实上从行业职责来说,幼师确实需要专业资质作为入门砖。但我国的现状是先以较低门槛入职,再通过补充考核晋升,许多老师都是边工作、边进修,获得各类资格证或学位证后,再转为正式编制或担任较重要职务,领取较高报酬。
动机并非全因热爱 由于中国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许多选择就读幼师专业的学生们,并非出于对幼教事业的兴趣或对孩子的热情,而是在教育体制或经济条件的限制下,经过层层分流,最终被动进入了幼师行业,这就导致部分幼师缺乏职业成就感。此外,幼师的开蒙责任很重,但她们的学历、年龄构成和经验却普遍不具备相应水平,结果造成一个社会现实:幼师素质让人忧心忡忡,就业现状无法轻易改变。
幼师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玩游戏?
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幼师的工作强度超出想象!
环境压抑、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收入不理想、人际关系复杂……幼师的心理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家园矛盾 “一直在幼儿园担任保育工作,用了三年时间考取了资格证,终于被安排担任中班的阅读老师,但该班的家长以我经验不足为由,联名拒绝。我还未努力过,就已经被否定。”
许多家长期望幼师能给予孩子专业的教导和照料,却又未给予幼师相应的尊重和宽容。家长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任课方法都有自己的期望标准,有时候确实超出了幼师的能力,或需要时间加以历练。但短短的三两年幼儿园生涯,谁都不愿意自己唯一的心肝宝贝被“练手”,这就导致老师的工作常常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堆积如山的工作 “最近幼儿园把家园联络册放上了网络,方便家长随时查看。我因为没有及时更新一次活动的图片,被家长投诉到园长处,说我工作不负责,结果我要公开道歉不说,还被扣了奖金。”
教养笔记、教学案例、观察笔记、幼儿成长记录、学术论文、活动记录等等,已经让幼师应接不暇;此外还有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家园联络册……都要做到时时更新。幼师的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轻松,日常保育教学中,20多个闹腾腾的孩子已经让幼师们疲于应对,此外还有许多背后的案头工作,常常不为家长所知。
教学与管理的矛盾 “设计了一次园外的生活体验活动,满心欢喜,觉得这次设计很有创意,可以让孩子感受和认识到更多东西,收获的成长点滴不是在教室里指指画画所能达到的。但园长却以外出不安全为由拒绝了,一腔心血付诸流水。”
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制作标准化的流程,以方便统一管理。但就像机械的背诵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一样,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也会抹杀老师的创造力。老师们也期望轻松的工作氛围,为教学提供更自由的空间,才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可惜,多少有益活动的成绩,都难抵一封投诉信的威力,为了减少隐患,园长只好防患于未然。
管教与虐童的界限 “抱着哭闹的孩子哄了许久都止不住哭声,焦躁的情绪当下无法控制,就略带怒气地将孩子放回凳子上;让其他孩子排队准备户外游戏,孩子们打打闹闹不听指挥,我不得不拉拽着几个顽皮的孩子排队……以为很平常,谁知隔天被告知:家长查看监控录像后,指控我虐童。”
每家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师守则,老师们也有定期的师德培训,不断提醒着她们:笑容要甜一些,说话要轻一些,耐心要多一些。可是当孩子有不正当行为需要管教,更多的笑容、轻声细语和耐心并不能制止孩子的顽劣时,老师们可以怎样做?她们的行为在哪个程度上算管教,在哪个程度上算虐童呢?这并无守则可循。管教与否,让老师们左右为难。
发达国家或地区教育成功,是因为老师更有爱心?
比起老师的爱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理念更重要!
澳大利亚 幼师随着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增加,年薪会稳步提升。同时幼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可以作为一个令人尊重的职业终身从事,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亚于大学教授,有助于吸引更多有志于此的优秀人才投身。
美国 幼师的情况与中国相似,报酬和社会地位都较低,但他们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减轻。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严格控制在1:10,且美国儿童在园时间较短,入园、离园时间灵活,许多家长送子女入园是希望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而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开发智力,因此教师的压力也小。
香港 香港编制的《处理虐待儿童个案程序指引》中有这样一些细节:“首要确保有关儿童的实时安全”、“不应要求怀疑受虐的儿童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向不同人士或在不同场合重复描述受虐事件”,而关于如何判定幼师对儿童“疏忽管理”,《指引》里从“身体物质指标”和“行为指标”两方面规定了二十多条标准。这与我们“宏大叙事”的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与她们的不完美相比,家长对幼师的误解和过高期望,更需要被纠正。
幼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
相当一部分幼师并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起点相对较低,且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民办幼儿园为节省成本,招收的保育老师大多毕业于中专类的师范学院;正式授课的幼儿老师也以大专生为主;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有编制的公办园单位或与教育相关的其他行业。
先就业,再学习 事实上从行业职责来说,幼师确实需要专业资质作为入门砖。但我国的现状是先以较低门槛入职,再通过补充考核晋升,许多老师都是边工作、边进修,获得各类资格证或学位证后,再转为正式编制或担任较重要职务,领取较高报酬。
动机并非全因热爱 由于中国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许多选择就读幼师专业的学生们,并非出于对幼教事业的兴趣或对孩子的热情,而是在教育体制或经济条件的限制下,经过层层分流,最终被动进入了幼师行业,这就导致部分幼师缺乏职业成就感。此外,幼师的开蒙责任很重,但她们的学历、年龄构成和经验却普遍不具备相应水平,结果造成一个社会现实:幼师素质让人忧心忡忡,就业现状无法轻易改变。
幼师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玩游戏?
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幼师的工作强度超出想象!
环境压抑、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收入不理想、人际关系复杂……幼师的心理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家园矛盾 “一直在幼儿园担任保育工作,用了三年时间考取了资格证,终于被安排担任中班的阅读老师,但该班的家长以我经验不足为由,联名拒绝。我还未努力过,就已经被否定。”
许多家长期望幼师能给予孩子专业的教导和照料,却又未给予幼师相应的尊重和宽容。家长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任课方法都有自己的期望标准,有时候确实超出了幼师的能力,或需要时间加以历练。但短短的三两年幼儿园生涯,谁都不愿意自己唯一的心肝宝贝被“练手”,这就导致老师的工作常常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堆积如山的工作 “最近幼儿园把家园联络册放上了网络,方便家长随时查看。我因为没有及时更新一次活动的图片,被家长投诉到园长处,说我工作不负责,结果我要公开道歉不说,还被扣了奖金。”
教养笔记、教学案例、观察笔记、幼儿成长记录、学术论文、活动记录等等,已经让幼师应接不暇;此外还有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家园联络册……都要做到时时更新。幼师的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轻松,日常保育教学中,20多个闹腾腾的孩子已经让幼师们疲于应对,此外还有许多背后的案头工作,常常不为家长所知。
教学与管理的矛盾 “设计了一次园外的生活体验活动,满心欢喜,觉得这次设计很有创意,可以让孩子感受和认识到更多东西,收获的成长点滴不是在教室里指指画画所能达到的。但园长却以外出不安全为由拒绝了,一腔心血付诸流水。”
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制作标准化的流程,以方便统一管理。但就像机械的背诵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一样,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也会抹杀老师的创造力。老师们也期望轻松的工作氛围,为教学提供更自由的空间,才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可惜,多少有益活动的成绩,都难抵一封投诉信的威力,为了减少隐患,园长只好防患于未然。
管教与虐童的界限 “抱着哭闹的孩子哄了许久都止不住哭声,焦躁的情绪当下无法控制,就略带怒气地将孩子放回凳子上;让其他孩子排队准备户外游戏,孩子们打打闹闹不听指挥,我不得不拉拽着几个顽皮的孩子排队……以为很平常,谁知隔天被告知:家长查看监控录像后,指控我虐童。”
每家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师守则,老师们也有定期的师德培训,不断提醒着她们:笑容要甜一些,说话要轻一些,耐心要多一些。可是当孩子有不正当行为需要管教,更多的笑容、轻声细语和耐心并不能制止孩子的顽劣时,老师们可以怎样做?她们的行为在哪个程度上算管教,在哪个程度上算虐童呢?这并无守则可循。管教与否,让老师们左右为难。
发达国家或地区教育成功,是因为老师更有爱心?
比起老师的爱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理念更重要!
澳大利亚 幼师随着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增加,年薪会稳步提升。同时幼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可以作为一个令人尊重的职业终身从事,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亚于大学教授,有助于吸引更多有志于此的优秀人才投身。
美国 幼师的情况与中国相似,报酬和社会地位都较低,但他们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减轻。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严格控制在1:10,且美国儿童在园时间较短,入园、离园时间灵活,许多家长送子女入园是希望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而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开发智力,因此教师的压力也小。
香港 香港编制的《处理虐待儿童个案程序指引》中有这样一些细节:“首要确保有关儿童的实时安全”、“不应要求怀疑受虐的儿童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向不同人士或在不同场合重复描述受虐事件”,而关于如何判定幼师对儿童“疏忽管理”,《指引》里从“身体物质指标”和“行为指标”两方面规定了二十多条标准。这与我们“宏大叙事”的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