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男中音歌唱家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Dmitri Hvorostovsky), 于2017年11月22日在伦敦的一所医院里去世,终年仅五十五岁。噩耗传来,全球歌剧迷为之哀伤。其实,自从霍洛斯托夫斯基两年多前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公布了自己患有脑部肿瘤的消息以来,他在全世界的粉丝们就一直关注着他的病情和他的演出日程。大家都希望他能早日康复,重返歌剧舞台。
霍洛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富有情感的男中音歌唱家。他六点一英尺高的身材赋予了他宽广的歌喉。他唱歌的音色浑厚,表情生动,歌声中总带有一种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野性。但他表演起歌剧中那些俄罗斯贵族的角色来,又是如此的潇洒和放荡不羁。正因为这样,他是演绎俄罗斯歌剧的拿手演唱家,无论是柴科夫斯基的《尤金·奥涅金》《黑桃皇后》,还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战争与和平》,他都能演得得心应手。
当然,霍洛斯托夫斯基也是一名非常全面的歌唱家。记得五年前在美国出版的一本《歌剧新闻》杂志上,我就读到关于他如何潜心研究莫扎特歌剧和意大利美声歌剧曲目的文章。文中提到,由于他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和研究,他演的莫扎特歌剧《唐璜》以及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的歌剧,如《游吟诗人》《弄臣》《唐·卡洛》《西蒙·波卡涅拉》和《茶花女》等,都有同样的细腻之处和他独到的风格。
出生在苏联政权统治下的西伯利亚,霍洛斯托夫斯基的童年走过了一段并不愉快的道路,青少年时期也充满坎坷,即使到了事业成功的时候,他还经历过酗酒和离婚的痛苦。也许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他演起歌剧来才有那种特有的野性和放荡不羁的气质。
霍洛斯托夫斯基从小和外祖母和继外祖父一起生活。继外祖父虽是二战英雄,却是一个十足的酒鬼,因此霍洛斯托夫斯基和外婆比较亲。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妇科医生。小德米特里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他钢琴弹得不错,并有意要走音乐之路。父亲对他的选择很高兴也很支持,因为他自己也曾经想走音乐之路,但在苏联时代的西伯利亚,职业选择没有很大的自由,他的梦想终成泡影。
少年时代的霍洛斯托夫斯基有过一段反叛时期。他曾混迹于江湖上的少年帮派,经常与人打架,鼻梁骨也被人打断过多次。他也像其他的青少年那样,热迷过摇滚乐。但正如俗话所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很快地,他进入了西伯利亚的音乐学院,在那里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学习美声唱法的课程。
不久,霍洛斯托夫斯基的音乐和歌唱天赋就崭露头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第一次走出俄罗斯的国门,第一站就到了巴黎,在那里他获得了国际歌唱比赛的第一名。1989年,他去伦敦角逐世界著名的BBC 卡迪夫歌唱比赛的大奖,结果以很小的比分差距险胜了对手布莱恩·特菲尔(Bryn Terfel)。特菲尔后来也成为了歌剧明星,前几年我在纽约听过他唱的全套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他是威尔士人,他唱的一首威尔士老歌《我的威尔士小屋》,可以让人听得肝肠寸断。
成名后的霍洛斯托夫斯基以他浑厚细腻、奔放野性的歌声以及他的一袭白发和性感的身材,让全球的歌剧听众和他的粉丝们如痴如醉。世界各大歌剧院与他签约,其中包括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英国伦敦的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德国的柏林歌剧院、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以及奥地利的维也纳歌剧院等。1995年,他被授予了俄罗斯“人民演员”的称号,2015年和2017年被俄罗斯政府授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和”和“祖国功勋”勋章。美国著名的歌剧女演员芮妮·弗莱明在和他合作了歌剧《尤金·奥涅金》后说:“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好声音,但德米特里的歌声是最动听的。”在这之前,弗莱明从未唱过整场的俄文歌剧。我看过他俩演的这部歌剧,其演技和歌声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歌剧DVD 版也一直在畅销榜上名列前茅。
我第一次听到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歌声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他刚出版的几张CD,其中一张就是俄罗斯的古老浪漫歌曲。封面上的第一首《我遇见了你》(I Met You, My Love,俄语Yafstretil vas)出自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一首诗,是一首伤感的抒情歌曲,霍洛斯托夫斯基把这首歌曲唱得百转千回,感觉特别适合坐在冬天的壁炉前听。
2013年6月,霍洛斯托夫斯基和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贝科(Anna Netrebko)为庆祝普京总统上台,在红场举行的一次露天音乐会上合唱了一首苏联时期的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们两人手牵手在台上的演出,把俄罗斯人的潇洒和浪漫气质演绎到了极致。尽管事后有些人出于各种不同的政治目的对他们大加非议,但对我来说,艺术就是艺术,他们对艺术的演绎与政治无关,那些非议都是好事之徒的鼓噪。
霍洛斯托夫斯基是一位斗士。他在癌症的病魔面前没有屈服。早在脑瘤诊断之前,他就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下了2016 年度音乐季的六场歌剧演出。在脑瘤被诊断出来后,他坚持不取消演出合同,最终由于治疗过程中体力不支,他坚持演完了六场中的三场。其间,他还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办过一次独唱音乐会。2017年5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庆祝迁入林肯中心五十周年的音乐会上,德米特里突然出现在舞台上,台下观众欢欣若狂。他唱完一曲后,观众不停地鼓掌,安娜·奈瑞贝科在台后看到这一幕,直擦眼泪。在这之后的另一场演唱会上,他谢幕时,观众们把手上准备好的白玫瑰像下雨似的向他抛去。
人们常说,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精彩与否。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生命雖短,但活得精彩,他的精湛表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我常常想,当一个人已知生命将止时,是否会给别人留下一点儿信息呢?德米特里在他生命将尽前的演唱中,选了普希金的诗,诗中唱道:
为我挖掘一个坟墓,
在最宽广的土地上。
在我的额头上,
栽种最红的鲜花。
作为一位爱国者,霍洛斯托夫斯基要求把他的骨灰留一半在莫斯科的圣心女公墓内,另一半葬回老家西伯利亚。他葬礼那天,半个地球外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正好在演威尔第的《安魂曲》。在节目单的扉页,我看到大都会歌剧院把那晚的演出,献给他们所爱的歌唱家——霍洛斯托夫斯基。
斯人已去,歌声犹在。霍洛斯托夫斯基去世的那一天,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斯克(Krasnoyarsk),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出生地,在漫长冬季开始的时候,飘起了雪花。一颗闪亮的流星,在雪夜中划过天空。
霍洛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富有情感的男中音歌唱家。他六点一英尺高的身材赋予了他宽广的歌喉。他唱歌的音色浑厚,表情生动,歌声中总带有一种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野性。但他表演起歌剧中那些俄罗斯贵族的角色来,又是如此的潇洒和放荡不羁。正因为这样,他是演绎俄罗斯歌剧的拿手演唱家,无论是柴科夫斯基的《尤金·奥涅金》《黑桃皇后》,还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战争与和平》,他都能演得得心应手。
当然,霍洛斯托夫斯基也是一名非常全面的歌唱家。记得五年前在美国出版的一本《歌剧新闻》杂志上,我就读到关于他如何潜心研究莫扎特歌剧和意大利美声歌剧曲目的文章。文中提到,由于他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和研究,他演的莫扎特歌剧《唐璜》以及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的歌剧,如《游吟诗人》《弄臣》《唐·卡洛》《西蒙·波卡涅拉》和《茶花女》等,都有同样的细腻之处和他独到的风格。
出生在苏联政权统治下的西伯利亚,霍洛斯托夫斯基的童年走过了一段并不愉快的道路,青少年时期也充满坎坷,即使到了事业成功的时候,他还经历过酗酒和离婚的痛苦。也许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他演起歌剧来才有那种特有的野性和放荡不羁的气质。
霍洛斯托夫斯基从小和外祖母和继外祖父一起生活。继外祖父虽是二战英雄,却是一个十足的酒鬼,因此霍洛斯托夫斯基和外婆比较亲。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妇科医生。小德米特里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他钢琴弹得不错,并有意要走音乐之路。父亲对他的选择很高兴也很支持,因为他自己也曾经想走音乐之路,但在苏联时代的西伯利亚,职业选择没有很大的自由,他的梦想终成泡影。
少年时代的霍洛斯托夫斯基有过一段反叛时期。他曾混迹于江湖上的少年帮派,经常与人打架,鼻梁骨也被人打断过多次。他也像其他的青少年那样,热迷过摇滚乐。但正如俗话所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很快地,他进入了西伯利亚的音乐学院,在那里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学习美声唱法的课程。
不久,霍洛斯托夫斯基的音乐和歌唱天赋就崭露头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第一次走出俄罗斯的国门,第一站就到了巴黎,在那里他获得了国际歌唱比赛的第一名。1989年,他去伦敦角逐世界著名的BBC 卡迪夫歌唱比赛的大奖,结果以很小的比分差距险胜了对手布莱恩·特菲尔(Bryn Terfel)。特菲尔后来也成为了歌剧明星,前几年我在纽约听过他唱的全套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他是威尔士人,他唱的一首威尔士老歌《我的威尔士小屋》,可以让人听得肝肠寸断。
成名后的霍洛斯托夫斯基以他浑厚细腻、奔放野性的歌声以及他的一袭白发和性感的身材,让全球的歌剧听众和他的粉丝们如痴如醉。世界各大歌剧院与他签约,其中包括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英国伦敦的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德国的柏林歌剧院、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以及奥地利的维也纳歌剧院等。1995年,他被授予了俄罗斯“人民演员”的称号,2015年和2017年被俄罗斯政府授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和”和“祖国功勋”勋章。美国著名的歌剧女演员芮妮·弗莱明在和他合作了歌剧《尤金·奥涅金》后说:“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好声音,但德米特里的歌声是最动听的。”在这之前,弗莱明从未唱过整场的俄文歌剧。我看过他俩演的这部歌剧,其演技和歌声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歌剧DVD 版也一直在畅销榜上名列前茅。
我第一次听到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歌声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他刚出版的几张CD,其中一张就是俄罗斯的古老浪漫歌曲。封面上的第一首《我遇见了你》(I Met You, My Love,俄语Yafstretil vas)出自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一首诗,是一首伤感的抒情歌曲,霍洛斯托夫斯基把这首歌曲唱得百转千回,感觉特别适合坐在冬天的壁炉前听。
2013年6月,霍洛斯托夫斯基和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贝科(Anna Netrebko)为庆祝普京总统上台,在红场举行的一次露天音乐会上合唱了一首苏联时期的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们两人手牵手在台上的演出,把俄罗斯人的潇洒和浪漫气质演绎到了极致。尽管事后有些人出于各种不同的政治目的对他们大加非议,但对我来说,艺术就是艺术,他们对艺术的演绎与政治无关,那些非议都是好事之徒的鼓噪。
霍洛斯托夫斯基是一位斗士。他在癌症的病魔面前没有屈服。早在脑瘤诊断之前,他就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下了2016 年度音乐季的六场歌剧演出。在脑瘤被诊断出来后,他坚持不取消演出合同,最终由于治疗过程中体力不支,他坚持演完了六场中的三场。其间,他还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办过一次独唱音乐会。2017年5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庆祝迁入林肯中心五十周年的音乐会上,德米特里突然出现在舞台上,台下观众欢欣若狂。他唱完一曲后,观众不停地鼓掌,安娜·奈瑞贝科在台后看到这一幕,直擦眼泪。在这之后的另一场演唱会上,他谢幕时,观众们把手上准备好的白玫瑰像下雨似的向他抛去。
人们常说,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精彩与否。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生命雖短,但活得精彩,他的精湛表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我常常想,当一个人已知生命将止时,是否会给别人留下一点儿信息呢?德米特里在他生命将尽前的演唱中,选了普希金的诗,诗中唱道:
为我挖掘一个坟墓,
在最宽广的土地上。
在我的额头上,
栽种最红的鲜花。
作为一位爱国者,霍洛斯托夫斯基要求把他的骨灰留一半在莫斯科的圣心女公墓内,另一半葬回老家西伯利亚。他葬礼那天,半个地球外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正好在演威尔第的《安魂曲》。在节目单的扉页,我看到大都会歌剧院把那晚的演出,献给他们所爱的歌唱家——霍洛斯托夫斯基。
斯人已去,歌声犹在。霍洛斯托夫斯基去世的那一天,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斯克(Krasnoyarsk),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出生地,在漫长冬季开始的时候,飘起了雪花。一颗闪亮的流星,在雪夜中划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