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到底有没有谱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1日,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號01星成功发射。它搭载了世界上首个静止轨道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大气高精度温度、湿度廓线探测。“成像和垂直观测相结合,就好比医生不仅有了X光片,同时还有了CT片,所以风云四号卫星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利器。”风云四号卫星应用首席专家许映龙说。
  气象卫星与人们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准确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基于观测的数据和数字预报的模式两方面。目前天气预报都是把大气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写出来,再利用计算机进行推算。推算时需要观测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观测数据越精细,预报准确度越高。
  随着风云卫星的发展,国内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约50%提高到了现在的90%左右。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认为,此次风云四号01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现了升级换代,将进一步提高国内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未来,随着我国气象卫星家族的不断壮大,大气探测、计算能力和信息输送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水平将持续提高。
  有人说,天气预报是个很容易遭大众嘲讽的事,预报准了没人说好,预报错了大家都能感受到。比如2016年12月21日那天,北京迎来当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此前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雪预警,但实际上初雪的雪量显然离暴雪太远。有很多人期待能看到白茫茫的雪景,甚至备足了防寒、防滑以及拍摄雪景的装备,失望之余,网友们纷纷开启晒图模式,并发出疑问:“北京初雪没有失约,但说好的暴雪在哪里呢?”
  后来中国气象局官微为北京暴雪“爽约”道歉:“雪是好雪,但风不正经!”这句话逗笑了不少人,有网友评论:“如此卖萌颇得朕欢心,恕你无罪,跪安吧!”“有趣,有人味。”“气象台也开始这么不正经地做正经事了。”“这个通知牛,风会不会说‘这个锅我不背’?”但我们在笑“不靠谱的雪”和“不正经的风”的同时,依然需要思考一下:天气预报怎样才能更准确呢?
  在气象科研领域倾注了一生心血的许健民院士曾很感慨地说:“郎平有句廣告词,叫‘打球容易赢球难,种地容易高产难’。对我们来讲,那就是‘观测容易精准难,预报容易落点难’。我们做气象工作的,就希望未来天气预报能做到时间对、地点对、雨量对。这一点可能我们这辈人很难做到,但我们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下去。”
  (摘自《北京晚报》,水云间荐)
其他文献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大革命时期,陈赓在武汉负责中共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在此期间,他与赴武汉参加中共“五大”的上海女代表王根英结下了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姻缘。  1927年3月,时年24岁的陈赓从苏联回国后来到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特务营营长。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五大”,陈赓指挥他的特务营和当地工人武装纠察队进行警戒和保卫工作
期刊
在英国留学那会儿,每次我打个喷嚏,旁边的人就会脱口而出:“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弄得我挺不好意思。打喷嚏那么微不足道的生理反应,怎么还要惊动上帝他老人家?原来,这跟西方人的迷信有关。有人说中世纪的欧洲黑死病肆虐,而打喷嚏就是黑死病的一大症状,因此一旦某人喷嚏连连,周围的人便都陷入惊恐与同情中,只能搬出上帝来安慰这位时日无多的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人在打喷嚏的时候灵魂也会被“喷”
期刊
弗里德曼说,在加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学会暂停。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都市里,你会看到匆匆的脚步,看到加班的灯火—人们似乎永不停步。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加速变化的时代,他们不能暂停,暂停就意味著会被别人赶超,暂停就意味着会面临淘汰。但这是年轻人的想法。如果你已年过半百,真的要学会暂停,或者说偷闲。比如双休日关掉手机,去和家人远足,尽情地享受。  留些时间给家人和自己,别等到躺在病床上,才有属
期刊
1  1951年年底,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成了整个北京文艺界的盛事。婚礼的主持人是郭沫若,男方主婚人是阳翰笙,女方主婚人是欧阳予倩。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外加相声大师侯宝林、孙宝才等曲艺界名角悉数到场。  周恩来总理本也打算来的———“按理说,我该到场祝贺,但我一来,现场就得戒严,你们这婚礼也就办不成了。”  这话,是对新娘新凤霞说的。  而新郎,是一个叫吴祖光的剧作家。  因为无
期刊
周末无事时,我喜欢到乡间走走。到了乡下,我喜欢与乡下人聊天。乡下人很健谈,与他们熟悉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比如我问:“何为人?”这听起来是一个多么高深的话题。但一位乐观的乡村老人站在金色的麦地里,抬起头擦擦汗,不假思索地说:“人活着能记住自己是人,就是人了!”  老人的话言浅意深,令人回味。细品其意,可以理解为:人活着就该像个人,活着而不像人,就离禽兽不远矣,会成为脱缰之野马
期刊
在20世纪的艺术史中,“潘玉良”这个名字可谓熠熠生辉,与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孙多慈并称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然而,与其余5位出身名门的闺秀不同,潘玉良的一生更像一则曲折哀婉的传奇故事—从出身青楼的烟花女子,到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她把脂粉化为油彩,重新涂抹了生命之卷,最終走向了世界艺术的殿堂。  从杨秀清到潘玉良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户小康人家。她未满1岁时
期刊
中国古代官员头上所戴之物,讲究实在是多。西汉时,仅官帽就有十好几种,什么冕冠、长冠、委貌冠、通天冠、爵弁、高山冠、进贤冠等等。这些冠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就连唱歌跳舞的皇家“文艺战士”也有特制的帽子,名曰建华冠。  官帽上零碎儿最多的时候要数清代。当时除了有功之臣可插花翎外,所有官员的朝冠都必须缀上玉石顶子,以区分品级。文官一品,顶红宝石;二品,顶红珊瑚;三品,顶蓝宝石;四品,顶青金石;五品水晶;六
期刊
有些日子,很短,很短  有些回忆,很远,很远  就像一片秋叶,总在不经意时静静地、静静地落下  恍惚是对春的思念  又像是对冬的等待  那片秋叶,  總是飘不出那温情的岁月  或停泊在金色的池塘  或跌落在鸟鸣的窗前
期刊
几个月前,一位网名为“塑京牵春姬”的大妈因为在直播平台上表演才艺而迅速成为“网红”。眼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玩在播.甚至像那位望京大妈一样成了主播。一批专门为中老年人搭建的直播平台也应运而生,从主播到观众,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当互联网新技术遇到中老年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六旬老人做主播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谢玉芬退休10来年,业余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过。2016年8月,63岁的她成了
期刊
冬天到来时,树木会悲伤地叹息,因为它们看到自己的叶子在掉落。  它们说:“我們将再也不像以前那个样子了。”  但这是当然的。  或者进一步说,自我更新的意义是什么呢?下一茬叶子将会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它们属于一个即将到来的夏天,而这个夏天绝不会与已过去了的那个夏天相同。  生活就意味着变化——每年,季节都在给我们重复展现这个教训。  变化意味着我们不免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沮丧:我们还未知道新的,而旧的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