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教育部通过各种途径来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虽历时较长,但课时少,效果甚微。以笔者所在院校的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例: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1-5周共计10课时;大二开设就业指导讲座,1-3周共计6课时;大三因为学生一年都在实习,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于学生返校后进行一次课堂宣讲,均以就业协议、报到证办理、档案转接等辅导为主,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
1.2.师资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匮乏,目前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行政人员等,部分人员未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也能讲授职业指导课。而真正的职业指导师不仅需要通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培训,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还要全面掌握现行的就业政策、法规、行业需求、前沿的信息技术等。
1.3学生重视程度低
职业指导课程课时数少,学生虽然知道就业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可是单一的职业指导课程并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重视度低,甚至有的人认为该课程是可有可无的。
1.4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95后高职院校学生更是深受影响。这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传统的班级授课、讲座式的就业指导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极其丰富,而且更新较快,传统的就业指导教材在材料的丰富度和新颖性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2.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展“第三屏”就业指导
众所周知,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由于其“随时随地”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信息载体。鉴于此,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为职业指导,充分利用“第三屏”,如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的建立,微信公众号,网络班等,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2.2细分学生群体,依据不同需求更新就业指导内容
传统就业指导的内容是国家就业状况、就业政策和简历制作。这些内容既枯燥又枯燥,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的需求难以满足。为了使学生被动、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现状和就业需求,发布富有趣味性和丰富性的就业指导信息。
2.3就业指导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新媒体素质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职业指导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理解和利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就业指导内容,合理引导。教师应该在新媒体语言和具体应用方式熟练,并能使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和网络教室。
2.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要就业,就离不开企业,各种类型的企业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在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联系。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到学校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解答学生求职过程中比较关心的问题,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现场体验,在体验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准确地邀请学生感兴趣的企业进入校园,同时也要对学生进企业考察调研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
2.5运用新媒體工具,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仅在网络上浏览信息,同时也成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更加注重信息的交互性。在此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搜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招聘信息等,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学生即时传递信息。职业指导教师还应当与时俱进,开通微信、微博、QQ等,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既可以进行班级群组共同探讨,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种形式的实时互动,可以及时解答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还保护了存在特殊困难学生的隐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慕课快速发展。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目前的就业形势分析、国家的就业政策等做成生动形象的慕课,让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
2.6提高师资水平,改变传统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教师应通过正规的职业与就业资格培训,并持有职业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对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把手机引入课堂,充分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同时,积极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讲解,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现在的空缺岗位,将来的就业前景等。
3结论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相比于传统课堂式就业指导模式,移动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本地性、互动性更能受到学生的青睐。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师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大学生需求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及时高效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马宁,刘家豪.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16-118.
[2]阳昆.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J].职业教育,2014(8):21-22.
[3]明承瀚,党瑞红.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前沿,2014(20):27-30.
[4]刘菊香.大数据分析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3(28):14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虽历时较长,但课时少,效果甚微。以笔者所在院校的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例: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1-5周共计10课时;大二开设就业指导讲座,1-3周共计6课时;大三因为学生一年都在实习,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于学生返校后进行一次课堂宣讲,均以就业协议、报到证办理、档案转接等辅导为主,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
1.2.师资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匮乏,目前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行政人员等,部分人员未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也能讲授职业指导课。而真正的职业指导师不仅需要通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培训,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还要全面掌握现行的就业政策、法规、行业需求、前沿的信息技术等。
1.3学生重视程度低
职业指导课程课时数少,学生虽然知道就业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可是单一的职业指导课程并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重视度低,甚至有的人认为该课程是可有可无的。
1.4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95后高职院校学生更是深受影响。这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传统的班级授课、讲座式的就业指导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极其丰富,而且更新较快,传统的就业指导教材在材料的丰富度和新颖性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2.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展“第三屏”就业指导
众所周知,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由于其“随时随地”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信息载体。鉴于此,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为职业指导,充分利用“第三屏”,如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的建立,微信公众号,网络班等,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2.2细分学生群体,依据不同需求更新就业指导内容
传统就业指导的内容是国家就业状况、就业政策和简历制作。这些内容既枯燥又枯燥,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的需求难以满足。为了使学生被动、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现状和就业需求,发布富有趣味性和丰富性的就业指导信息。
2.3就业指导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新媒体素质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职业指导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理解和利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就业指导内容,合理引导。教师应该在新媒体语言和具体应用方式熟练,并能使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和网络教室。
2.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要就业,就离不开企业,各种类型的企业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在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联系。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到学校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解答学生求职过程中比较关心的问题,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现场体验,在体验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准确地邀请学生感兴趣的企业进入校园,同时也要对学生进企业考察调研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
2.5运用新媒體工具,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仅在网络上浏览信息,同时也成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更加注重信息的交互性。在此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搜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招聘信息等,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学生即时传递信息。职业指导教师还应当与时俱进,开通微信、微博、QQ等,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既可以进行班级群组共同探讨,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种形式的实时互动,可以及时解答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还保护了存在特殊困难学生的隐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慕课快速发展。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目前的就业形势分析、国家的就业政策等做成生动形象的慕课,让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
2.6提高师资水平,改变传统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教师应通过正规的职业与就业资格培训,并持有职业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对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把手机引入课堂,充分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同时,积极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讲解,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现在的空缺岗位,将来的就业前景等。
3结论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相比于传统课堂式就业指导模式,移动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本地性、互动性更能受到学生的青睐。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师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大学生需求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及时高效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马宁,刘家豪.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16-118.
[2]阳昆.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J].职业教育,2014(8):21-22.
[3]明承瀚,党瑞红.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前沿,2014(20):27-30.
[4]刘菊香.大数据分析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3(2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