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充满了幻想、神秘、困惑,也是人生最美好、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怎样让青少年做自己青春的主人,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初中生物课内容的特点,为向学生进行健康卫生教育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性化教育引导下,在教育学生告别陋习,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方面,本人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共同行动,创建优美的班级生活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室是我们共同的家.然而许多时候会因为值日生工作不当或某些顽皮学生课间追逐打闹造成尘土飞扬.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学生在这种空气污浊的密闭教室内,细菌会迅速随着气流、尘埃进入我们的鼻腔,使我们患咳嗽、感冒、气管炎等疾病.课间我们应走出教室,晒晒太阳,放眼远眺,做轻度的体育运动.值日生扫地应先撒水,人人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每个同学都自愿成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自觉维护好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的家就一定会更加可爱、温馨.
生物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宽和延伸,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法设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城市绿化状况调查、校园绿化设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提高合理化建议、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行为意识.
二、告别不良习惯,增强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由于缺乏健康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一些学生爱吃零食、使用成人化妆品、不注意用眼卫生、迷恋电脑、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结合相关课本知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健康教育讲座、卫生知识竞赛、图片画报展览等,寓教于乐,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理念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明辨是非,告别陋习,健康成长.
三、认识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常常会引起青少年不必要的恐惧和困惑,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这就要求生物课教师除了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尽量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自我,走出迷茫.
有些同学不注意坐姿,写字习惯不正确.我就经常结合所学课本知识不失时机地提醒同学们注意.如“请把身子坐直、坐正”、“不要趴在桌子上看书”、“请检查一下自己眼与书本的距离”、“认真做眼保健操”等,让学生自己去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性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是性觉醒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对“性”有一种天生的神秘感.面对这一情况,到底是该回避,还是直接面对?许多教师无所是从.罗素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孩子中的不良行为正是成年人假正经的结果.”所以,作为生物教师,不但不应回避这个问题,而且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科学地、客观地向学生渗透性知识,减少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
例如,对于“生殖系统”的教学,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即使讲,也总是闪烁其词,尽量回避有关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但要讲,而且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扩展开讲.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男女的生殖系统,认识受精过程,认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并且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了解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比只用挂图或不用挂图泛泛而谈要形象、直观得多,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对于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些学生对自身的变化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心神不宁.针对这一情况,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对生理变化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补充讲解青春期的性心理特征,常见的性心理病,如异装癖、恋物癖等及调节方法,对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还要教育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怎样正确对待“早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以及在性问题上的民族传统和道德要求.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和自重,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作为生物教师,更应该紧紧抓往生物课常用这一科学阵地,成为学生引路的“灯塔”,对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援助,帮助他们轻松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危险之春”.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在我们的关爱呵护下健康成长.
一、共同行动,创建优美的班级生活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室是我们共同的家.然而许多时候会因为值日生工作不当或某些顽皮学生课间追逐打闹造成尘土飞扬.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学生在这种空气污浊的密闭教室内,细菌会迅速随着气流、尘埃进入我们的鼻腔,使我们患咳嗽、感冒、气管炎等疾病.课间我们应走出教室,晒晒太阳,放眼远眺,做轻度的体育运动.值日生扫地应先撒水,人人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每个同学都自愿成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自觉维护好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的家就一定会更加可爱、温馨.
生物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宽和延伸,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法设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城市绿化状况调查、校园绿化设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提高合理化建议、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行为意识.
二、告别不良习惯,增强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由于缺乏健康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一些学生爱吃零食、使用成人化妆品、不注意用眼卫生、迷恋电脑、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结合相关课本知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健康教育讲座、卫生知识竞赛、图片画报展览等,寓教于乐,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理念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明辨是非,告别陋习,健康成长.
三、认识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常常会引起青少年不必要的恐惧和困惑,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这就要求生物课教师除了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尽量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自我,走出迷茫.
有些同学不注意坐姿,写字习惯不正确.我就经常结合所学课本知识不失时机地提醒同学们注意.如“请把身子坐直、坐正”、“不要趴在桌子上看书”、“请检查一下自己眼与书本的距离”、“认真做眼保健操”等,让学生自己去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性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是性觉醒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对“性”有一种天生的神秘感.面对这一情况,到底是该回避,还是直接面对?许多教师无所是从.罗素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孩子中的不良行为正是成年人假正经的结果.”所以,作为生物教师,不但不应回避这个问题,而且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科学地、客观地向学生渗透性知识,减少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
例如,对于“生殖系统”的教学,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即使讲,也总是闪烁其词,尽量回避有关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但要讲,而且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扩展开讲.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男女的生殖系统,认识受精过程,认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并且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了解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比只用挂图或不用挂图泛泛而谈要形象、直观得多,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对于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些学生对自身的变化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心神不宁.针对这一情况,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对生理变化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补充讲解青春期的性心理特征,常见的性心理病,如异装癖、恋物癖等及调节方法,对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还要教育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怎样正确对待“早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以及在性问题上的民族传统和道德要求.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和自重,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作为生物教师,更应该紧紧抓往生物课常用这一科学阵地,成为学生引路的“灯塔”,对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援助,帮助他们轻松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危险之春”.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在我们的关爱呵护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