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策略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策略的获得就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奠基。本文通过对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的访谈调查,给教师和学生以学习方法方面的启示和借鉴;同时又结合对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策略的阐述,分析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丰富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分析
21世纪将进入“自己教自己”的时代,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给予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学习自身,也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今天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明天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张向葵)。
在课程程标准中,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被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在内容标准中,对学习策略做了界定和分类如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的访谈调查,结合对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策略的阐述,分析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丰富性与科学性。
一、W同学的英语学习策略经验
W同学以总分584分(英语单科分130分),超过省控一本分数线26分被郑州大学外语系录取。以下为W同学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个案分析。
1.词汇学习策略——结合音标、及时巩固反复。W同学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结合音标背单词”,她的理由是大部分情况下单词的发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一说,只要能读准音标,拼写便不成问题。当然,对于极个别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就要罗列出来,用红色的笔将标特别之处注出来,经常去背诵。W同学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管考不考试,不断地复习和巩固单词,并将错误的地方用红笔订正在显眼的地方。W同学还主动用学习过的词汇去造句,或者把老师补充的例句和词典上比较经典的句子记下来并经常巩固,在运用中学习单词。
2.语法学习策略——在比较中学习。W同学学习语法的方法是多将类似的内容互相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于不同之处要多翻出来看,将容易记错的地方反复地记忆,达到记牢的目的,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老师教授新的語法项目时,W同学首先会注重相关语法项目的理论分析,然后结合老师给出的例句去理解理论,在对语法理论弄懂以后,做相应的练习,在练习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3.听力提高策略——信心加感觉。在高一、高二时,一上到听力课或考试,她就紧张,越紧张就越听不好,终于造成了“听力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在高三的时候,由于听力练习的加大,她在同桌的帮助下,渐渐战胜了心理的畏惧,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听的内容中,逐渐听力成绩上来了,这样,她就有了更大的信心,越听越能找到感觉。
二、对W同学学习策略的分析
对照学优生W同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自我介绍和高中英语新课标策略类别目标描述,我们发现,学习策略的使用几乎时时伴随W同学的学习。她很好地运用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促进自己的学习,例如W同学“借助单词的发音识记单词的拼写,对于极个别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就要罗列出来,对于特别之处,用红色的笔将其标注出来,”“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时候,每天规定自己在一分钟内完成一篇英语文章的阅读。在高三的时候,她至少每天在分钟内完成篇达左右单词量的阅读,而且一直坚持不懈。”由此可见,W同学有意识去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利用了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手段促进学习;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特殊点,用不同颜色笔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无形中运用到的很多学习策略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表述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学优生即使并未受过系统的学习策略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仍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摸索,他人的经验分享,而习得遵循了人的记忆和遗忘的规律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效率比较高。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由于当前高中英语的学习毕竟以高考为导向,学生的学习策略难免会有迎合应试需求的趋势。由于考试中不考英语口语,学校学习生活中也没有需要用外语交流的机会,所以明显看到W交际策略使用的缺失。同时,在资源策略方面,W同学虽然有效地使用词典等工具书,但并未提及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和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这也许和高中生学习资料资源主要来自学校老师,对教师有较大依赖性有关。
现今,掌握学习策略己成为衡量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根本标志。学习者一旦具备自学的能力,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的挑战和承担新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进一步掌握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充实生活,最终更自觉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向葵等《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北京《人民教育》2003,2.
作者简介:阮慧慧(1992-),女,汉族,河南周口市人,文学硕士。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分析
21世纪将进入“自己教自己”的时代,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给予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学习自身,也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今天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明天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张向葵)。
在课程程标准中,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被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在内容标准中,对学习策略做了界定和分类如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的访谈调查,结合对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策略的阐述,分析英语学优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丰富性与科学性。
一、W同学的英语学习策略经验
W同学以总分584分(英语单科分130分),超过省控一本分数线26分被郑州大学外语系录取。以下为W同学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个案分析。
1.词汇学习策略——结合音标、及时巩固反复。W同学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结合音标背单词”,她的理由是大部分情况下单词的发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一说,只要能读准音标,拼写便不成问题。当然,对于极个别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就要罗列出来,用红色的笔将标特别之处注出来,经常去背诵。W同学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管考不考试,不断地复习和巩固单词,并将错误的地方用红笔订正在显眼的地方。W同学还主动用学习过的词汇去造句,或者把老师补充的例句和词典上比较经典的句子记下来并经常巩固,在运用中学习单词。
2.语法学习策略——在比较中学习。W同学学习语法的方法是多将类似的内容互相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于不同之处要多翻出来看,将容易记错的地方反复地记忆,达到记牢的目的,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老师教授新的語法项目时,W同学首先会注重相关语法项目的理论分析,然后结合老师给出的例句去理解理论,在对语法理论弄懂以后,做相应的练习,在练习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3.听力提高策略——信心加感觉。在高一、高二时,一上到听力课或考试,她就紧张,越紧张就越听不好,终于造成了“听力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在高三的时候,由于听力练习的加大,她在同桌的帮助下,渐渐战胜了心理的畏惧,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听的内容中,逐渐听力成绩上来了,这样,她就有了更大的信心,越听越能找到感觉。
二、对W同学学习策略的分析
对照学优生W同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自我介绍和高中英语新课标策略类别目标描述,我们发现,学习策略的使用几乎时时伴随W同学的学习。她很好地运用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促进自己的学习,例如W同学“借助单词的发音识记单词的拼写,对于极个别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就要罗列出来,对于特别之处,用红色的笔将其标注出来,”“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时候,每天规定自己在一分钟内完成一篇英语文章的阅读。在高三的时候,她至少每天在分钟内完成篇达左右单词量的阅读,而且一直坚持不懈。”由此可见,W同学有意识去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利用了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手段促进学习;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特殊点,用不同颜色笔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无形中运用到的很多学习策略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表述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学优生即使并未受过系统的学习策略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仍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摸索,他人的经验分享,而习得遵循了人的记忆和遗忘的规律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效率比较高。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由于当前高中英语的学习毕竟以高考为导向,学生的学习策略难免会有迎合应试需求的趋势。由于考试中不考英语口语,学校学习生活中也没有需要用外语交流的机会,所以明显看到W交际策略使用的缺失。同时,在资源策略方面,W同学虽然有效地使用词典等工具书,但并未提及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和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这也许和高中生学习资料资源主要来自学校老师,对教师有较大依赖性有关。
现今,掌握学习策略己成为衡量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根本标志。学习者一旦具备自学的能力,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的挑战和承担新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进一步掌握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充实生活,最终更自觉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向葵等《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北京《人民教育》2003,2.
作者简介:阮慧慧(1992-),女,汉族,河南周口市人,文学硕士。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