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永恒的主题,是教学价值的表现。选择和实施符合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更要考虑怎样教,如何教得更有效等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新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背景逐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渗透。也可以是将特定的问题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问题解答中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其中,我们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设置,把教学知识点寓于生活化问题之中。
例题1: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这两个问题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能力,问题的递进也很好地实现了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转换。这两个生活化的题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班上的男生。而且,这两个问题的考察形式也非常灵活,问题l借助一元一次方程就能够解答。然而,当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后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似已经不够用,要解答第二问必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结果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很有意义,很好地考查和锻炼了学生的方程思想与方程应用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问题的导人与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来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
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让呈现的问题清晰直观,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从不同层面思考,以便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也能够让后续教学要点引入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
在学习《相反数》时,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出了如下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4,+3,+4,-3分威两组。
学生1:我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学生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学生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同。
这三种答案是较为普遍的,也都是能够说得通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然而,问题的设置却十分开放,能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从学生的分类中看出了他们的分类依据,借助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能够很好地为“相反数”的引入提供铺垫,而且这三种分类中都能够让相反数的概念得以体现。所以,在此基础上去逐渐引入相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概念的含义与作用。这样的教学过渡不仅非常自然,而且能够让概念更好地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活动式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提出:“数学教学要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轻松活泼,也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究,在活动中很好地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如在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时,笔者结合相关教学要点展开了如下数学活动:
(1)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以此作铺垫,让大家思考: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动手任意画⊙0和⊙0的内接四边形ABCD)。
(2)让学生们量出可测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思考:改变圆的半径大小,上述测量的量有无变化?由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4)思考: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上述测量的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述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这一系列数学活动不仅很有针对性,而且随着活动的逐渐展开,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于“圆内接四边形”的思考探究。
总之,初中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数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背景逐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渗透。也可以是将特定的问题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问题解答中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其中,我们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设置,把教学知识点寓于生活化问题之中。
例题1: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这两个问题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能力,问题的递进也很好地实现了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转换。这两个生活化的题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班上的男生。而且,这两个问题的考察形式也非常灵活,问题l借助一元一次方程就能够解答。然而,当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后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似已经不够用,要解答第二问必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结果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很有意义,很好地考查和锻炼了学生的方程思想与方程应用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问题的导人与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来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
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让呈现的问题清晰直观,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从不同层面思考,以便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也能够让后续教学要点引入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
在学习《相反数》时,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出了如下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4,+3,+4,-3分威两组。
学生1:我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学生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学生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同。
这三种答案是较为普遍的,也都是能够说得通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然而,问题的设置却十分开放,能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从学生的分类中看出了他们的分类依据,借助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能够很好地为“相反数”的引入提供铺垫,而且这三种分类中都能够让相反数的概念得以体现。所以,在此基础上去逐渐引入相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概念的含义与作用。这样的教学过渡不仅非常自然,而且能够让概念更好地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活动式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提出:“数学教学要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轻松活泼,也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究,在活动中很好地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如在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时,笔者结合相关教学要点展开了如下数学活动:
(1)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以此作铺垫,让大家思考: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动手任意画⊙0和⊙0的内接四边形ABCD)。
(2)让学生们量出可测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思考:改变圆的半径大小,上述测量的量有无变化?由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4)思考: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上述测量的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述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这一系列数学活动不仅很有针对性,而且随着活动的逐渐展开,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于“圆内接四边形”的思考探究。
总之,初中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数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