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澡堂里包容着无数文化,有名人的历史典故、有当代人的情绪涂鸦、有人类瘟疫与近代公共卫生的战争、有性别权利的拉锯,甚至还是我们时代最细微的细节里的精神缩影。
在罗马文化中,到浴池洗澡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他们重要的公共社交活动。中国是个讲究洗澡沐浴的古国,从“孔子沐浴而朝”到现代的“十里扬州路,处处尽浴室”。
从严肃的宗教礼仪活动到人情社会的“经济局”,三千年洗浴史,也是一部社交史。
沐浴三千年:洗澡曾洗出文明礼仪之邦
社会卫生专家格罗特汉在1921年 写道:“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如此境地,人只要一天不洗澡,就有一种惭愧和不适感油然而生。”
在罗马文化中,到浴池洗澡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他们重要的公共社交活动。
在古希腊,为客人准备一盆洗澡水,是远近普及的好客习俗。同样,“浴室在整个中世纪也是喜庆的场所,甚至有人把婚礼也安排在浴室举行”,可见沐浴社交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在遥远的中国,洗澡最初是一种严肃的宗教乃至政治活动,官员的仪表已和“政治文明”息息相关。正如梁实秋在《雅舍菁华·洗澡》中记载:“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作一件大事的。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说法。”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称为“戒”。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考究,有专职官员执掌。先秦沐浴礼仪已很完备。诸侯要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
“孔子沐浴而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礼记》更是明确了洗澡的操作规程:“浴用二巾,上缔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屦,进饮。”这种严格的规程,无疑是用明文的方式,将沐浴作为贵族的必修课程而确定下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就对沐浴格外钟爱,还专门撰写梁三卷《沐浴经》,大力倡导沐浴,可称是中国最早的沐浴专著。
有学者说,中国的洗澡礼仪成为一种定制为世人所遵循,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到了汉唐盛世,朝廷洗澡礼仪更多,并出现了“温泉监”一职,负责皇家汤池事务;明代则有专门的沐浴管理机构“混堂司”。
下得庙堂,沐浴又与人们生活规范相连。《礼记》中特别规定,尊老礼节必须包括为老人烧水沐浴,五天一洗澡,三天一洗头。普通人的沐浴程序、诞生和丧礼中的沐浴,也都有详细规则。
公共澡堂开始出现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宋代。《清明上河图》林立的商铺中就有一家浴堂。苏轼在公共澡堂沐浴后曾写下《如梦令》,从“寄语揩背人”的词句可看出,那时的公共澡堂已有完善服务。明代大学问家、《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也有“千年老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的名联传世。
商业性的浴池,当然以盈利为目的,对联的使用也正在于起促销作用。庄季裕《鸡肋编》云“东京数百万家,无一家燃柴,而尽用煤炭”,可见当时洗澡的普遍和社交意义:达官贵人们在浴室以及其附属设施里运动游戏,商人们可以在浴池里谈生意,文人们则酷爱在浴池里高谈阔论,而政治家在浴池里谈论国家大事更是常见。
欧洲沐浴史:浴室里的香艳社交
在罗马城中残存的石壁上,至今依稀可见“打猎、进浴场、看角斗、寻欢作乐,这就是人生”的字样。那个时候男女共浴是常事,甚至还有一群男女在一个木桶中的情景。热水澡随着古罗马文化在一些地区出现,到了中世纪,沐浴已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游乐。
1310年的蓝天下,风尘仆仆的雅克布·冯·德尔瓦骑士驰入好友在德国山林中的城堡,骑士把铠甲和盾牌暂时挂在钉子上,匆匆走向庭院的大树下。树下早备有热气腾腾的浴桶,骑士身上撒满了玫瑰花瓣。女主人脱下外袍,打算进入浴盆,以亲自照顾骑士伤口的热情来表示自己衷心的欢迎。这是一个视沐浴为迎宾重要礼节的时代。
请客人入浴在中世纪很流行。十五世纪时,巴黎的富豪宴请国王,都不会忘记在入席前准备热水浴。1467年勃艮第公爵在款待萨瓦王后夏洛特及女伴时,不仅让她们享受了四次美好而奢华的沐浴,还特意多上了五道肉食让她们沐浴时享用。
对于大贵族阶层,沐浴活动就不仅仅是高雅礼仪的象征,更是财富权势的象征。在14世纪《女子礼仪》一书中谈及贵妇人的沐浴,“如果不经常洗澡,就会有很多人看不起她!”沐浴也因此充当了宴请嘉宾中的重要角色。
对于中世纪特有的骑士阶层而言,沐浴则是相伴一生的大事,随着东征带回来的大量东方香料,连清洗指甲的沐浴液都有专方调配。甚至在追求贵妇的传奇中,也首先想到拿澡盆子发誓 :剑刃未饮仇人之血,有何颜面沐浴洁身。
作为骑士家庭的女主人,在款待客人时,沐浴的热水、花瓣香料、侍浴的侍女则是需要比精美的食物更优先考虑。不少地区还有着城堡的女主人要亲自陪同客人沐浴以显示热情的风俗。
对于下层平民,无论是查理曼大帝500名士兵的游泳大赛,还是乡间教堂的日常洗礼聚会,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时受洗无论男女都是坦然裸身进行的,所以年轻的神父常有面对不着寸缕的美丽女教徒,尴尬而跑的诙谐记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混浴的“游乐”效果却在城市的公共浴室中越演越烈,以至很多贵族的浪漫猎艳之旅就是各个城市的泡澡沐浴之旅。浴室寻欢带来的越来越多城市暴力事件,也使得各种禁令纷至沓来,但真正让沐浴渐渐绝迹于欧洲两百年的,是中世纪那场著名的瘟疫——黑死病。
在这场黑死病的瘟疫中,死去的人不计其数。也因此造就了16到17世纪人们卫生观念的转变,欧洲为之禁浴两百年。
一个民族身体与心灵的秘密:“30年前洗澡都是政治,30年后洗澡都是经济”?
海派女作家王安忆在八十年代初,从国外访问回来撰文:“国外有两个习惯非常好,一是女性穿裙;另一个是每天睡前洗个澡,回国后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天凉后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冬天,“全副武装”还穿了棉裤,再冲了一个热水袋,人还在发抖,穿裙是不行了,洗澡更是不行了。” 西方在粪坑里生活了千百年,受尽了肮脏之苦,在19世纪末,巴斯德创立微生物学,西方诸国认识到清洁身体的重要性,洗澡便逐渐作为一项公共卫生政策推行开来。
而进入近现代,中国人在洗澡方面,像在文明的不少领域一样,已落后于世界了。
1960年前后,国家为了方便海外华侨青年和港澳台胞的升学,决定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周总理亲自过问,廖承志具体经办。廖公特别指出:“要在两间宿舍中建一个洗澡间,地面要水磨石的……”1985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新年第二天刊发文章认为社会存在洗澡难、理发难和买副食品难。
然而,在一段时间里,不洗澡,在中国甚至是值得显摆的一种“政治资本”。
1989年,某中央媒体的一篇报道描述一位资本家小姐出身的女干部的心路历程,特别突出了一个细节:上世纪50年代,这位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参加筑路劳动,“过去每天不洗澡就睡不着觉,可在工地上,一星期也洗不上一次脚”。就是这样的劳动,让她脱胎换骨。
“人一遇水便有智慧”,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谢泼德在洗澡时发明了自动取款机。不洗澡,对于一个民族或许是一大损失。
作为日常需求的洗澡尚没有完全得到保障,娱乐功能突出的高档洗浴中心却成为近年的投资热点。
1995年,商人施有毅从日本浴场获得灵感,在上海开办洗浴中心,洗出亿万财产。现在,投资高档洗浴中心已成境内外资本热点。“温莎堡海霸王三温暖”与百乐门大舞厅和台已成为时下上海高档休闲业的象征。
十里扬州路,处处尽欢场。早在距今900多年的北宋,扬州就有了公共浴室。清兵和太平天国使扬州城尸积如山,也没有消灭澡堂。
如今,拥有108万人口的扬州,人均浴室量比例在全国居首位。“慕名来扬州体验沐浴的外地人每年约百万,沐浴行业一年可以给扬州带来近6个亿的收入。” 老友聚会、排解纠纷、江湖拉场、商务洽谈、办案侦察等等都会相约去浴场。
高档洗浴中心多起来,反映出一部分中国人已经先富了,开始追求“高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第一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澡堂概念股,华清池曾一举成为中国概念股的龙头。
但是,开始充斥了物欲和贪恋的洗澡水中,也不免藏污纳垢。几年前,江西奉新县“九仙温泉”经常“照顾”当地乡政府办公室开条子介绍来的“领导”洗澡,传为笑谈。有人甚至声称,中国的一些高档桑拿浴房,80%的消费来自公款;要吸引眼球,就叫上三五个模特,只穿三点式,在浴缸里当众洗澡,“美女当众洗澡”的商业策划比比皆是……
现代政治的精髓之一便是平等。俗语说,只有脱光衣服,君王与庶民才没有差别。澡堂因此也就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象征。
在罗马文化中,到浴池洗澡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他们重要的公共社交活动。中国是个讲究洗澡沐浴的古国,从“孔子沐浴而朝”到现代的“十里扬州路,处处尽浴室”。
从严肃的宗教礼仪活动到人情社会的“经济局”,三千年洗浴史,也是一部社交史。
沐浴三千年:洗澡曾洗出文明礼仪之邦
社会卫生专家格罗特汉在1921年 写道:“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如此境地,人只要一天不洗澡,就有一种惭愧和不适感油然而生。”
在罗马文化中,到浴池洗澡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他们重要的公共社交活动。
在古希腊,为客人准备一盆洗澡水,是远近普及的好客习俗。同样,“浴室在整个中世纪也是喜庆的场所,甚至有人把婚礼也安排在浴室举行”,可见沐浴社交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在遥远的中国,洗澡最初是一种严肃的宗教乃至政治活动,官员的仪表已和“政治文明”息息相关。正如梁实秋在《雅舍菁华·洗澡》中记载:“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作一件大事的。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说法。”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称为“戒”。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考究,有专职官员执掌。先秦沐浴礼仪已很完备。诸侯要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
“孔子沐浴而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礼记》更是明确了洗澡的操作规程:“浴用二巾,上缔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屦,进饮。”这种严格的规程,无疑是用明文的方式,将沐浴作为贵族的必修课程而确定下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就对沐浴格外钟爱,还专门撰写梁三卷《沐浴经》,大力倡导沐浴,可称是中国最早的沐浴专著。
有学者说,中国的洗澡礼仪成为一种定制为世人所遵循,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到了汉唐盛世,朝廷洗澡礼仪更多,并出现了“温泉监”一职,负责皇家汤池事务;明代则有专门的沐浴管理机构“混堂司”。
下得庙堂,沐浴又与人们生活规范相连。《礼记》中特别规定,尊老礼节必须包括为老人烧水沐浴,五天一洗澡,三天一洗头。普通人的沐浴程序、诞生和丧礼中的沐浴,也都有详细规则。
公共澡堂开始出现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宋代。《清明上河图》林立的商铺中就有一家浴堂。苏轼在公共澡堂沐浴后曾写下《如梦令》,从“寄语揩背人”的词句可看出,那时的公共澡堂已有完善服务。明代大学问家、《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也有“千年老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的名联传世。
商业性的浴池,当然以盈利为目的,对联的使用也正在于起促销作用。庄季裕《鸡肋编》云“东京数百万家,无一家燃柴,而尽用煤炭”,可见当时洗澡的普遍和社交意义:达官贵人们在浴室以及其附属设施里运动游戏,商人们可以在浴池里谈生意,文人们则酷爱在浴池里高谈阔论,而政治家在浴池里谈论国家大事更是常见。
欧洲沐浴史:浴室里的香艳社交
在罗马城中残存的石壁上,至今依稀可见“打猎、进浴场、看角斗、寻欢作乐,这就是人生”的字样。那个时候男女共浴是常事,甚至还有一群男女在一个木桶中的情景。热水澡随着古罗马文化在一些地区出现,到了中世纪,沐浴已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游乐。
1310年的蓝天下,风尘仆仆的雅克布·冯·德尔瓦骑士驰入好友在德国山林中的城堡,骑士把铠甲和盾牌暂时挂在钉子上,匆匆走向庭院的大树下。树下早备有热气腾腾的浴桶,骑士身上撒满了玫瑰花瓣。女主人脱下外袍,打算进入浴盆,以亲自照顾骑士伤口的热情来表示自己衷心的欢迎。这是一个视沐浴为迎宾重要礼节的时代。
请客人入浴在中世纪很流行。十五世纪时,巴黎的富豪宴请国王,都不会忘记在入席前准备热水浴。1467年勃艮第公爵在款待萨瓦王后夏洛特及女伴时,不仅让她们享受了四次美好而奢华的沐浴,还特意多上了五道肉食让她们沐浴时享用。
对于大贵族阶层,沐浴活动就不仅仅是高雅礼仪的象征,更是财富权势的象征。在14世纪《女子礼仪》一书中谈及贵妇人的沐浴,“如果不经常洗澡,就会有很多人看不起她!”沐浴也因此充当了宴请嘉宾中的重要角色。
对于中世纪特有的骑士阶层而言,沐浴则是相伴一生的大事,随着东征带回来的大量东方香料,连清洗指甲的沐浴液都有专方调配。甚至在追求贵妇的传奇中,也首先想到拿澡盆子发誓 :剑刃未饮仇人之血,有何颜面沐浴洁身。
作为骑士家庭的女主人,在款待客人时,沐浴的热水、花瓣香料、侍浴的侍女则是需要比精美的食物更优先考虑。不少地区还有着城堡的女主人要亲自陪同客人沐浴以显示热情的风俗。
对于下层平民,无论是查理曼大帝500名士兵的游泳大赛,还是乡间教堂的日常洗礼聚会,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时受洗无论男女都是坦然裸身进行的,所以年轻的神父常有面对不着寸缕的美丽女教徒,尴尬而跑的诙谐记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混浴的“游乐”效果却在城市的公共浴室中越演越烈,以至很多贵族的浪漫猎艳之旅就是各个城市的泡澡沐浴之旅。浴室寻欢带来的越来越多城市暴力事件,也使得各种禁令纷至沓来,但真正让沐浴渐渐绝迹于欧洲两百年的,是中世纪那场著名的瘟疫——黑死病。
在这场黑死病的瘟疫中,死去的人不计其数。也因此造就了16到17世纪人们卫生观念的转变,欧洲为之禁浴两百年。
一个民族身体与心灵的秘密:“30年前洗澡都是政治,30年后洗澡都是经济”?
海派女作家王安忆在八十年代初,从国外访问回来撰文:“国外有两个习惯非常好,一是女性穿裙;另一个是每天睡前洗个澡,回国后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天凉后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冬天,“全副武装”还穿了棉裤,再冲了一个热水袋,人还在发抖,穿裙是不行了,洗澡更是不行了。” 西方在粪坑里生活了千百年,受尽了肮脏之苦,在19世纪末,巴斯德创立微生物学,西方诸国认识到清洁身体的重要性,洗澡便逐渐作为一项公共卫生政策推行开来。
而进入近现代,中国人在洗澡方面,像在文明的不少领域一样,已落后于世界了。
1960年前后,国家为了方便海外华侨青年和港澳台胞的升学,决定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周总理亲自过问,廖承志具体经办。廖公特别指出:“要在两间宿舍中建一个洗澡间,地面要水磨石的……”1985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新年第二天刊发文章认为社会存在洗澡难、理发难和买副食品难。
然而,在一段时间里,不洗澡,在中国甚至是值得显摆的一种“政治资本”。
1989年,某中央媒体的一篇报道描述一位资本家小姐出身的女干部的心路历程,特别突出了一个细节:上世纪50年代,这位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参加筑路劳动,“过去每天不洗澡就睡不着觉,可在工地上,一星期也洗不上一次脚”。就是这样的劳动,让她脱胎换骨。
“人一遇水便有智慧”,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谢泼德在洗澡时发明了自动取款机。不洗澡,对于一个民族或许是一大损失。
作为日常需求的洗澡尚没有完全得到保障,娱乐功能突出的高档洗浴中心却成为近年的投资热点。
1995年,商人施有毅从日本浴场获得灵感,在上海开办洗浴中心,洗出亿万财产。现在,投资高档洗浴中心已成境内外资本热点。“温莎堡海霸王三温暖”与百乐门大舞厅和台已成为时下上海高档休闲业的象征。
十里扬州路,处处尽欢场。早在距今900多年的北宋,扬州就有了公共浴室。清兵和太平天国使扬州城尸积如山,也没有消灭澡堂。
如今,拥有108万人口的扬州,人均浴室量比例在全国居首位。“慕名来扬州体验沐浴的外地人每年约百万,沐浴行业一年可以给扬州带来近6个亿的收入。” 老友聚会、排解纠纷、江湖拉场、商务洽谈、办案侦察等等都会相约去浴场。
高档洗浴中心多起来,反映出一部分中国人已经先富了,开始追求“高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第一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澡堂概念股,华清池曾一举成为中国概念股的龙头。
但是,开始充斥了物欲和贪恋的洗澡水中,也不免藏污纳垢。几年前,江西奉新县“九仙温泉”经常“照顾”当地乡政府办公室开条子介绍来的“领导”洗澡,传为笑谈。有人甚至声称,中国的一些高档桑拿浴房,80%的消费来自公款;要吸引眼球,就叫上三五个模特,只穿三点式,在浴缸里当众洗澡,“美女当众洗澡”的商业策划比比皆是……
现代政治的精髓之一便是平等。俗语说,只有脱光衣服,君王与庶民才没有差别。澡堂因此也就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