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科学领域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们和广大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家庭和幼儿园应当紧密配合、相互支持,通过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家園合作等途径提高幼儿探究能力,切实有效提升幼儿科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家园合力;科学领域学习;能力提升
社会因科技的发展而迅速进步,“科学、创新”已成为国家、社会不断进步的推进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并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科学领域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数学和科学探索两部分组成。陈鹤琴先生说:“对幼儿的教育不是家庭教育能够独立完成的,学校教育也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只有两者通力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提升幼儿科学领域学习能力方面,我们应积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科学学习素养,提高幼儿科学学习能力。
一、转换观念。树立家长科学育儿观念
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科学学习就是懂得很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所以他们经常会对幼儿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手段,有时间就对幼儿灌输各种科学知识、做加减运算。还有的家长对幼儿期望很高,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不尊重幼儿学习规律,盲目跟风,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幼儿报社会教育机构的科学补习班,认为这样就是重视幼儿的科学领域的教育。事实上,由于家长们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导致错过了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发展关键期,抹杀了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要想家园合作取得良好的效应,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及丰富的活动来转变家长们的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科学学习目标、提高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家长知道做什么、怎样做,给家长具体的指导。
二、关注生活,充分挖掘各类资源
生活即教育,科学领域学习的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科学领域教育资源,灵活加以利用,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和物,尝试探索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让幼儿发现自己生活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观察生活、积极探索的思想和行为。教师适度将幼儿家中的玩具引入课堂,鼓励幼儿自己动脑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的特性进行归类、排序,或者是利用这些玩具进行数学中加减、分合、排序的训练,以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家长在家中可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幼儿科学学习提供便利。例如,每天吃饭前,让小班幼儿摆碗筷,家中五个人就要拿五个碗,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正确数出家人的数量,再按数取物,拿出五个碗。幼儿进行了先点数再按要求取物的数学操作,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科学领域数学的学习。再如,在碗中放入一个系绳的小动物玩具,然后注入水,放冰箱冷冻一夜,第二天打开家中冰箱,拿出冰块,引导幼儿发现水和冰的联系,再让幼儿玩冰,感受冰块光滑、冰凉、透明、易碎的特性。当然,幼儿园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中,组织亲子小课堂,让家长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在将其清洁消毒之后,让其成为幼儿进行数学学习和科学探索的材料。通过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材料,大大提升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
幼儿天生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间万物。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农、工、商、三教九流。”在幼儿阶段,教师和家长应当带领幼儿走出校门、家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对幼儿来说,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是最神奇最有魅力的教师。他们会发现春天来了,柳树枝条上会长出许多鼓鼓的小苞,小苞会慢慢吐出许多的细长的绿叶子,黑黑的大脑袋小蝌蚪会慢慢长出四条腿。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蜜蜂总绕着花朵飞舞?为什么树叶到秋天会变红变黄?天上的月亮为什么会有时圆有时弯?从幼儿走出幼儿园和家门融入大自然的那一刻,我们就能感受到幼儿的眼神里充满无尽的兴奋、好奇和专注,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信息,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激发探索的欲望,在大自然的体验中收获丰富的感性的经验。
三、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进行科学领域学习,提高探究能力,首先需要的是自由。教师和家长需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自由探索的氛围,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认真对待幼儿的“为什么”,要创造条件支持幼儿动手实践。例如,家中热水瓶中会有水垢出现,幼儿发现后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家长要因势顺导,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观察水垢的颜色,闻一闻气味,摸一摸、捏一捏、捻一捻,运用触觉感知水垢的特性。提供两个小容器,分别盛入白醋和水,将水垢分别放进容器,观察水垢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探究行为在家中不受时间、地点、常规的约束,可以尽情探索。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教师和家长鼓励幼儿去实验、去实践、去发现、去思考,真正做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在幼儿动手操作中,难免会有弄脏环境、破坏物品的行为出现,这时,教师和家长不能出现厌烦、呵斥等消极行为,打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这些小实验的过程,家长可以录制下来,传到微信群、QQ群里,和大家共享交流实验的材料和做法,学习其他家庭中幼儿的探索发现和趣味小实验,达到信息分享、共同发展,实现家园互动、家家互动,促进全体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可以组建科学小课堂,家长志愿者定期到园内进行科普活动,展现简单的科学现象,让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多途径、多方位开展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张欣)
关键词:家园合力;科学领域学习;能力提升
社会因科技的发展而迅速进步,“科学、创新”已成为国家、社会不断进步的推进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并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科学领域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数学和科学探索两部分组成。陈鹤琴先生说:“对幼儿的教育不是家庭教育能够独立完成的,学校教育也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只有两者通力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提升幼儿科学领域学习能力方面,我们应积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科学学习素养,提高幼儿科学学习能力。
一、转换观念。树立家长科学育儿观念
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科学学习就是懂得很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所以他们经常会对幼儿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手段,有时间就对幼儿灌输各种科学知识、做加减运算。还有的家长对幼儿期望很高,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不尊重幼儿学习规律,盲目跟风,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幼儿报社会教育机构的科学补习班,认为这样就是重视幼儿的科学领域的教育。事实上,由于家长们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导致错过了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发展关键期,抹杀了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要想家园合作取得良好的效应,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及丰富的活动来转变家长们的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科学学习目标、提高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家长知道做什么、怎样做,给家长具体的指导。
二、关注生活,充分挖掘各类资源
生活即教育,科学领域学习的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科学领域教育资源,灵活加以利用,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和物,尝试探索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让幼儿发现自己生活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观察生活、积极探索的思想和行为。教师适度将幼儿家中的玩具引入课堂,鼓励幼儿自己动脑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的特性进行归类、排序,或者是利用这些玩具进行数学中加减、分合、排序的训练,以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家长在家中可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幼儿科学学习提供便利。例如,每天吃饭前,让小班幼儿摆碗筷,家中五个人就要拿五个碗,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正确数出家人的数量,再按数取物,拿出五个碗。幼儿进行了先点数再按要求取物的数学操作,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科学领域数学的学习。再如,在碗中放入一个系绳的小动物玩具,然后注入水,放冰箱冷冻一夜,第二天打开家中冰箱,拿出冰块,引导幼儿发现水和冰的联系,再让幼儿玩冰,感受冰块光滑、冰凉、透明、易碎的特性。当然,幼儿园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中,组织亲子小课堂,让家长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在将其清洁消毒之后,让其成为幼儿进行数学学习和科学探索的材料。通过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材料,大大提升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
幼儿天生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间万物。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农、工、商、三教九流。”在幼儿阶段,教师和家长应当带领幼儿走出校门、家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对幼儿来说,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是最神奇最有魅力的教师。他们会发现春天来了,柳树枝条上会长出许多鼓鼓的小苞,小苞会慢慢吐出许多的细长的绿叶子,黑黑的大脑袋小蝌蚪会慢慢长出四条腿。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蜜蜂总绕着花朵飞舞?为什么树叶到秋天会变红变黄?天上的月亮为什么会有时圆有时弯?从幼儿走出幼儿园和家门融入大自然的那一刻,我们就能感受到幼儿的眼神里充满无尽的兴奋、好奇和专注,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信息,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激发探索的欲望,在大自然的体验中收获丰富的感性的经验。
三、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进行科学领域学习,提高探究能力,首先需要的是自由。教师和家长需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自由探索的氛围,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认真对待幼儿的“为什么”,要创造条件支持幼儿动手实践。例如,家中热水瓶中会有水垢出现,幼儿发现后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家长要因势顺导,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观察水垢的颜色,闻一闻气味,摸一摸、捏一捏、捻一捻,运用触觉感知水垢的特性。提供两个小容器,分别盛入白醋和水,将水垢分别放进容器,观察水垢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探究行为在家中不受时间、地点、常规的约束,可以尽情探索。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教师和家长鼓励幼儿去实验、去实践、去发现、去思考,真正做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在幼儿动手操作中,难免会有弄脏环境、破坏物品的行为出现,这时,教师和家长不能出现厌烦、呵斥等消极行为,打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这些小实验的过程,家长可以录制下来,传到微信群、QQ群里,和大家共享交流实验的材料和做法,学习其他家庭中幼儿的探索发现和趣味小实验,达到信息分享、共同发展,实现家园互动、家家互动,促进全体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可以组建科学小课堂,家长志愿者定期到园内进行科普活动,展现简单的科学现象,让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多途径、多方位开展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