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教育中,体育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完善学生思想品格的重要学科;而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才能以更好地姿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优化小学体育课堂,采用有效地体育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发挥体育教学的效用。那么本文将结合小学体育课程有关内容,探讨优化体育课堂的方式,以期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养;优化;方式
前言
“少年强,则国强”揭示了只有从小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我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此外,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也较为有限,不利于实施有效地体育课程教学。为了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学校以及教师应该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制定出有效的优化方式,促使小学体育课堂得到有效地优化,以对学生展开有效地体育素养培养。
一、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生还处于懵懂时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讲解“少年强,则国强”的意义,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以从小学阶段保证国民体质的健康。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出:对未来存在憧憬和向往,好奇心重,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自我控制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先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时地做好体育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使之能够发挥出教学应有的效用,最终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我们以球类运动教学等内容为例,在正式开展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小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去开展课程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听取教学意见[1]。如教师可以抽出课前时间,利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学习心情,包括询问学生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遇到哪些学习问题等,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吐露出来,并引导学生利用体育课程来舒缓自己的心情。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和表达,组织一些交流互动教学环节,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比如,在开展一些体育球类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多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让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接触过什么球类,分享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而教师也可以跟着学生提供的球类运动进行拓展讲解,讲解球类运动的起源、意义以及作用等,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易接受后期课程的知识[1]。最后,教师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德育内容,以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精神。例如,在开展球类等合作类的体育比赛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以及尊重他人想法的意识等,让学生可以从比赛中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进而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素养。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升体育课程的合理性
回顾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从而出现“一刀切”的教学问题;如果教師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以及兴趣来因材施教,势必会降低体育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无法从体育课程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进而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学会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来组织课程教学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合理性。
我们以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点、自身身体状况、兴趣偏好以及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比如,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胆怯的学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克服自身胆小怯懦的心理;而对于一些性格较为活泼好动的小朋友,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武术或者体操等运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身心,提升他们的体育修养,使得他们可以稳下心来去学习知识。所以,在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结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展开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成长。
三、重视挫折教育思想的培养,以从小锻炼学生的心智
对于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同时也极容易受到挫折而产生放弃的心态;如果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那么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入一些挫折教育思想,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项目的难度,以锻炼学生的心智,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受挫心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日后的学习困难[2]。此外,教师除了增加一些运动项目难度以外,还应该注意情感上的鼓励,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学生,运用鼓励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以“蓝球”运动为例,在训练一些运球动作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以增加运球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的挫折,以锻炼他们坚强的学习心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最后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自我评价自身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审视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教会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多加鼓励,可以是语言上的精神鼓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等,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好胜心;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用朋友的身份去开导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意见,包括教会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运动观,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最终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并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小学体育课堂的优化工作,并从教育理念、方式等方面实现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用,进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金志青.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的课堂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34):200-201.
[2]严亚平.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J].教育,2016,12(49):54-54.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养;优化;方式
前言
“少年强,则国强”揭示了只有从小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我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此外,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也较为有限,不利于实施有效地体育课程教学。为了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学校以及教师应该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制定出有效的优化方式,促使小学体育课堂得到有效地优化,以对学生展开有效地体育素养培养。
一、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生还处于懵懂时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讲解“少年强,则国强”的意义,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以从小学阶段保证国民体质的健康。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出:对未来存在憧憬和向往,好奇心重,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自我控制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先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时地做好体育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使之能够发挥出教学应有的效用,最终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我们以球类运动教学等内容为例,在正式开展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小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去开展课程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听取教学意见[1]。如教师可以抽出课前时间,利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学习心情,包括询问学生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遇到哪些学习问题等,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吐露出来,并引导学生利用体育课程来舒缓自己的心情。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和表达,组织一些交流互动教学环节,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比如,在开展一些体育球类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多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让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接触过什么球类,分享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而教师也可以跟着学生提供的球类运动进行拓展讲解,讲解球类运动的起源、意义以及作用等,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易接受后期课程的知识[1]。最后,教师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德育内容,以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精神。例如,在开展球类等合作类的体育比赛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以及尊重他人想法的意识等,让学生可以从比赛中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进而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素养。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升体育课程的合理性
回顾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从而出现“一刀切”的教学问题;如果教師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以及兴趣来因材施教,势必会降低体育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无法从体育课程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进而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学会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来组织课程教学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合理性。
我们以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点、自身身体状况、兴趣偏好以及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比如,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胆怯的学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克服自身胆小怯懦的心理;而对于一些性格较为活泼好动的小朋友,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武术或者体操等运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身心,提升他们的体育修养,使得他们可以稳下心来去学习知识。所以,在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结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展开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成长。
三、重视挫折教育思想的培养,以从小锻炼学生的心智
对于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同时也极容易受到挫折而产生放弃的心态;如果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那么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入一些挫折教育思想,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项目的难度,以锻炼学生的心智,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受挫心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日后的学习困难[2]。此外,教师除了增加一些运动项目难度以外,还应该注意情感上的鼓励,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学生,运用鼓励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以“蓝球”运动为例,在训练一些运球动作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以增加运球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的挫折,以锻炼他们坚强的学习心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最后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自我评价自身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审视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教会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多加鼓励,可以是语言上的精神鼓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等,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好胜心;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用朋友的身份去开导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意见,包括教会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运动观,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最终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并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小学体育课堂的优化工作,并从教育理念、方式等方面实现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用,进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金志青.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的课堂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34):200-201.
[2]严亚平.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J].教育,2016,12(49):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