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的意境教学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因此,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进行意境教学是陶冶学生的手段之一。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属于传神表意的抒情性作品(如诗、词、散文等),其中创造了大量的意境。通过这些意境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心灵世界,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我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中的许多优秀诗篇都蕴含着很高的意境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结合实际更透彻地了解一篇文章,体会一种情境。如:《雨霖铃》表达的是离别之痛,作者柳永继承了传统抒情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选择冷落的秋景作衬托,情和景恰似水乳交融,很好地渲染了富有诗意的环境,作者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由“寒蝉凄切”写出“冷落清秋”;由“怅饮无绪”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谁人说”。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杨柳岸晓风残月”7个字展开充分想象:学生想到了小船临岸后,诗人酒醒梦回,抬头只见晓风习习吹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在柳梢头,无尽的孤独与寂寞之感爬上诗人心头。这时候已没有必要讨论这首词所表现的情感问题了。学生通过想象,已经唤起了生活经验,体会到这幅画面所表现出的气氛之凄清,风景之清幽,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长。结合作者所处时代特征,学生认识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以及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通过文字、语言、线条、色彩、音响、节奏、造型等,从各个方面营造出一个具有审美性的教学场所,使教学全方位的诉诸学生的心扉,使其受到震颤,进入心灵活化的境界,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始终保持一种“更上一层楼”的登险峰望奇观的心理。老师要抓住这种欲望,想学生之所想,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使课堂进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由赤壁之景联想到赤壁之战,由景入情,先写山川景物,再写人事,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神往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一个悲壮的境界后,再通过声配乐的朗诵,并在朗诵的同时展示一系列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在封建社会里,有抱负、有才干的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渴望为国家创建功业。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了解诗歌的内涵,而且能很快地记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借古喻今,情由景生,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思,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可堪回首”四字把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写照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比。四字凝聚着诗人几多辛酸几多感慨!读到这里,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浮现在眼前,学生不仅从古代爱国诗人的情操上获得启示,而且可以从中学到高妙的用典写作艺术特色。
  调动学生的情感,巩固学生的热情,运用情感因素来推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教授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与身边的亲人的情感生活,当然这里有美好的回忆,也有让人伤心的,当学生都沉浸在对亲情的回忆中时,适时地打开录音机播放一段舒缓哀转的音乐,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那么文中感人的叔侄情就跃然纸上了。这里要注意营造的氛围是低沉的,悲痛的,是同课文的感情基调一致的。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又有诗一般的意境。散文中的所谓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内情与外物融和,深意与画面交织,从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唤起丰富的联想。
  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了提示“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通过比兴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以物喻人、托物寄情。如描写荷花荷叶,诗人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等叠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准确而又传神地描写出倾注诗人主观理想的美的形象,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通过学习这统一和谐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在优美、静谧的意境中,流露的不是诗人的“淡淡的喜悦当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而是诗人热爱祖国山水的爱国情思和诗人洁身自好、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寄托了一个爱国诗人对祖国大地特有的深沉、强烈的感情。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诗歌、散文有意境的教学任务,其他文体也有教学任务。比如:鲁迅的小说《药》,第四部分开头作者所写的层层叠叠的坟冢、半粒米的柳芽所散布的凄凉景象,创造了形式与内容一致血肉一体的环境气氛。最后,作者又通过枯草颤抖的声音,乌鸦的嘶叫,用色、声和丑恶的现象,创造了阴冷恐怖的氛围。这氛围既是前三部分阴冷气氛的继续,又是由前三部分汇聚而成,至此形成高峰,阴森可怕,冷意逼人。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这氛围给人以极为压抑的感觉,是由前文所写的华夏两家悲剧、社会的黑暗、人们的愚昧与麻木融为一体所造成的,这一环境描写,创造了阴冷悲凉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的封建统治极端憎恨,对华夏两家的悲剧命运的深厚同情,对广大人民被封建统治者所毒害无限悲愤的心情,同时升华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收稿日期:2008-09-02
其他文献
【摘要】满堂灌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障碍。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重要议题。本文试图从数学教育的领域,探求教师启发性教学与学生主动性学习关系等教学改革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启发性;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越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素质发展越快。因此,教学中
期刊
《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正如日本一位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确,“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
期刊
个人简介:杜启玉(1958-),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研究员,湖南省桃源县理公港镇中心小学教师。她从教31年来,一直勤奋学习,潜心钻研业务,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大胆探索并勇于开拓,参加县级数学教学比武,多次获得等级奖,曾获得首届"小学数学教学新秀"的荣誉称号。工作上求真务实,并讲究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特别突出,1990年至今的35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布置课余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的儿童大都处于六岁半到至十三岁这个年龄段,思想发展正处于想象思想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应注重电化教学的直观演示,来激发学生情感。因为电化教学的直观演示,直观性强,而小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有较强的认识能力。据此,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通过直观演示,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加深了对课文
期刊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为此,汉语学法指导问题是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汉语课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谈以下几点    1学法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缺少哪个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
期刊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学智能的综合训练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开展数学活动课,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更能使后进生迅速改变面貌,并能涌现出一些出类拔萃的优质学生。    1.认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是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美的教学体系。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到课本外更多的知识,思维受到深层次的启迪,能力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
期刊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活动中笔者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疑”境,激发兴趣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笔者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