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教学案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k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重力势能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由于其涉及相对性和功能关系又是一个难点。新课标教材从重力的功以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引入重力势能这一概念,一方面顺承前节功的概念的应用,另一方面促使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思想的生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而是在探究重力做功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渗透这一思想.从整体来讲更注重知识的生成性而不是结论。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生实际操作、推理和互动探究的方法,学生自己对计算结果分析,先思索,由结果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由教师层层点拨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
  二、案例主题
   教师如何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倾听者、促进者?按照新课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注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通过学道的引导作用,先学后教,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合作学习的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注意到知识的生成性,并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触物理的魅力与价值。
  三、案例描述
  (一)重力做功
  教师:(设计问题)如图,让学生思考、计算下列几种情况下,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做的功: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设计物理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呈现小组的设想。
  教师观察学生的结果,倾听学生分析。
  所有小组:如图7.4—1,小球的质量为m,从距地面为h1的A位置,沿竖直方向下降到距地面为h2的B位置,重力做的功
  所有小组:如图7.4—2,小球的质量为m,从距地面为h1的A位置,沿斜线方向下降到距地面为h2的B位置,重力做的功 (困惑学生,小组内互帮解决了困惑)
  部分小组:如图7.4—2,小球的质量为m,从距地面为h1的A位置,沿任意曲线下降到距地面为h2的B位置,重力做的功
  小组质疑:图7.4—2,小球是沿曲线运动的,为什么可以用功的计算式直接求解?
  ……
  学生:从B到C不做功,从B到A做功为-mgh
  进一步深化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效果不错!)
  (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学生明白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重力势能不同,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涉及到重力势能就应该在解题前设一个零势能面,设计如下活动:
  教师歌唱(调动课堂氛围):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不知道那棵更高?
  问题设计: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0.8m.请按要求填寫下表。(g=10m/s2)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设计物理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小组的成果和疑问。
  教师活动:观察学生的结果,倾听学生分析。
  学生集体合作展示(生1展示小球在A点重力势能,生2展示小球在B点重力势能,生3展示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做功,生4展示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势能变化)
  四、案例分析
  以前的教学案例采取的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部分学生打瞌睡。由于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自然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也是由于学生是被动学习,基本上课下不去了解课本内容,不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完全依靠老师去教,机械记忆,学习效率低下。
  鉴于发现的问题,借助我校的课改春风,我与我的同事积极改变策略,转变角色,成为学习参与者、合作者;变教材为学材,把课本的直述,变为问题情境,把课文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知识编制成详细的学道,采取这种问题引领方式,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再互相探讨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等到上课的时候学生大多对设计的内容有所思考了解,甚至掌握了大多数知识。课堂上学生先簇内展示,学簇内学生分享成果,相互质疑,相互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把中等难度的问题解决,例如本节课图7.4—2,小球的质量为m,从距地面为h1的A位置,沿斜线方向下降到距地面为h2的B位置,重力做的功 (困惑学生,小组内互帮解决了困惑)。15分钟之后,难度较大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组织室展,展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学簇为单位,学簇之间分享成果,相互质疑,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先学后导,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掌握。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生命线是学道。本学道的编写中有2个优点,一是有意多次使用同一个物理情景进行不同的问题分析,这样不仅减少物理情景的频繁转化带来的学生思维涣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二是充分利用课本的物理情境和问题与练习,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资源。
其他文献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数学教学,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設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从而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
期刊
幼儿文学是适合3—6岁儿童阅读、欣赏并有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它是幼儿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审美情趣以及幼儿教育要求在艺术形象中的有机结合。幼儿文学的指导要点是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但我们以前开展的很多幼儿文学活动,多注重于认知这方面,往往忽略了他们对作品语言美、意境美的感受。幼儿文学究竟应如何引导呢?我想通过一些案例和大家一起思考和探讨。  一、利用朗诵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美  幼儿文学
期刊
一、Contents  Words: hamburger cake French fries chicken bread hot dog  Let’s do  Sentences: I like….  二、Aims  1、Knowledge: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six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
期刊
设计思路:  春天是一个五彩季节,小草慢慢露出了嫩嫩的绿芽儿,花儿慢慢开放了,红的花、黄的花、粉的花——小蝴蝶忙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蜜蜂辛勤地采花蜜,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孩子们无不为这样的美景所吸引,“老师,你看,有蝴蝶,好漂亮呀”“老师,好漂亮的花,这是什么花呀? ”……《指南》中提出,对于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乐意想别人介绍自己所发现的美的事物,并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
期刊
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而我园户外游戏还以传统游戏的开展为主,户外自主游戏一直难以开展,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对自主游戏不了解,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教师重视的仅仅是“户外”这个表面形式,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有哪些成功的策略?等等。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教育行为时,扪心自问
期刊
《比身高(自主学习)》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其教学重点是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学习。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我们结合学情拟定了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与“数的运算”教学范式,两者相融制定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生活现象——生活情境产生运算需求(约3分钟)  1.谈话:在辽阔的非洲大草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做到“严”中有“宽”。用“爱”贯渗透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实施民主模式,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通过几年来班级管理的实践,本人认为要把
期刊
Contents includes:  Analysis:  1.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lesson is taken from Book 6, Module 5, Reading &Vocabulary, Frankenstein’s Monster.  (aims to give students a step by step training
期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巧判平年和闰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巧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会用巧妙方法判断平年和闰年  难点: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巧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