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过程性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逐渐向重“学”为主发展。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各种能力,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经历 过程性教学 全过程
一、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过程性教学原则,是指数学教学必须以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认知形成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充分展现和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来。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从以“教”为主逐渐向重“学”为主发展,从注重结果教学向注重过程教学发展。这样,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了数学活动经验,锻炼了各种能力,并掌握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他们的数学态度和价值观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
1.恰当布置前置性作业,摆脱课堂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感性支持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抽象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学习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别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新知离学生较远,接触不多,学生对它们缺少充分的感性认识,强行在课内生硬展开教学,效果不好。我们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充分经历、感受、丰富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和建立表象,为课堂教学中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在课上轻松地理解和建构新知。
如:《千米的认识》一课,与他们平时有接触的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相比,想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千米”的概念要难得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抽时间体验,既达到效果又节省上课的时间,还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前,教师在校园里画好10米、100米的长度,让学生课间走一走,体验10米和100米的距离。让学生在每圈200米的跑道上走5圈。在路上,让家长利用现代化工具,如各种车辆的计程表、手机地图软件等准确找到1000米的准确距离,让孩子走走,体验1000米的距离。学生经过亲身感受,丰富表象,再进入课堂学习,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才会深刻。
学生通过做前置性作业,积累经验和整理相关知识,做好学前铺垫,将知识经验的内在图式调整到适宜课堂学习的准备状态。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度更高,理解力更强,知识学得融会贯通,到运用时就能得心应手。
2.导入环节,应重实质轻形式,为教学展开做铺垫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做为教学的切入点,这一环节设置的好与坏,关系到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导入环节的设置,需抓住学生的兴趣生发点,切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思考,为教学的后续开展做好铺垫。
设置导入环节,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数学味。生活情境导入,是一种将要探索的概念、学习的知识或研究的问题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好形式,但并非每節课都适合。如果新课与旧知关联度不大,课中又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完全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以使思维迅速定向,把时间投入到更重要的新知学习中。绝不要创设生硬刻板、华而不实的引入环节,陷入形式化教条,浪费了时间,以致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3.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低段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控力低,对教师依赖较强。教学中,应多借助图像、实物、故事、游戏活动等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以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表象,提升学生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数学模型及数学思想意识发展提供凭借,并且在课中创设机会,留足时空,有意识地为发展和锻炼学生各种能力提供机会。
中、高段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我们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老师只做指导、点拨,不多讲;学生合作、探究能弄懂的,我们为他们提供时空、创设机会,组织并参与共同研讨。
教师不要对课堂教学过于把控,环节设置过于细碎。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不能指向性和暗示性太强,致使学生的自主度不够,导致学生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极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依赖和惰性,局限学生发展。 这样教学后会发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得不错,但课堂表现非常被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教是为了学,我们开展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还要落实好教学的过程。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出发,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探索和发现中来。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但积累了活动经验,还获得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产生了自信,训练了思维,还体验到了发现和创造的快乐。我们教师要做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产生各种碰撞,发生神奇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在这样的课堂中,数学概念、性质、公式等不再显得枯燥、死板、抽象,它们充满亲和力。落实好过程性教学原则,能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数学学习更加鲜活高效!
参考文献
[1]边月仙.“过程性学习”与“应用性学习”的辩证性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4,(8):88-89.
【关键词】经历 过程性教学 全过程
一、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过程性教学原则,是指数学教学必须以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认知形成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充分展现和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来。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从以“教”为主逐渐向重“学”为主发展,从注重结果教学向注重过程教学发展。这样,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了数学活动经验,锻炼了各种能力,并掌握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他们的数学态度和价值观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
1.恰当布置前置性作业,摆脱课堂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感性支持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抽象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学习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别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新知离学生较远,接触不多,学生对它们缺少充分的感性认识,强行在课内生硬展开教学,效果不好。我们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充分经历、感受、丰富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和建立表象,为课堂教学中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在课上轻松地理解和建构新知。
如:《千米的认识》一课,与他们平时有接触的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相比,想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千米”的概念要难得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抽时间体验,既达到效果又节省上课的时间,还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前,教师在校园里画好10米、100米的长度,让学生课间走一走,体验10米和100米的距离。让学生在每圈200米的跑道上走5圈。在路上,让家长利用现代化工具,如各种车辆的计程表、手机地图软件等准确找到1000米的准确距离,让孩子走走,体验1000米的距离。学生经过亲身感受,丰富表象,再进入课堂学习,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才会深刻。
学生通过做前置性作业,积累经验和整理相关知识,做好学前铺垫,将知识经验的内在图式调整到适宜课堂学习的准备状态。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度更高,理解力更强,知识学得融会贯通,到运用时就能得心应手。
2.导入环节,应重实质轻形式,为教学展开做铺垫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做为教学的切入点,这一环节设置的好与坏,关系到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导入环节的设置,需抓住学生的兴趣生发点,切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思考,为教学的后续开展做好铺垫。
设置导入环节,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数学味。生活情境导入,是一种将要探索的概念、学习的知识或研究的问题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好形式,但并非每節课都适合。如果新课与旧知关联度不大,课中又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完全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以使思维迅速定向,把时间投入到更重要的新知学习中。绝不要创设生硬刻板、华而不实的引入环节,陷入形式化教条,浪费了时间,以致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3.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低段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控力低,对教师依赖较强。教学中,应多借助图像、实物、故事、游戏活动等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以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表象,提升学生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数学模型及数学思想意识发展提供凭借,并且在课中创设机会,留足时空,有意识地为发展和锻炼学生各种能力提供机会。
中、高段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我们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老师只做指导、点拨,不多讲;学生合作、探究能弄懂的,我们为他们提供时空、创设机会,组织并参与共同研讨。
教师不要对课堂教学过于把控,环节设置过于细碎。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不能指向性和暗示性太强,致使学生的自主度不够,导致学生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极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依赖和惰性,局限学生发展。 这样教学后会发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得不错,但课堂表现非常被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教是为了学,我们开展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还要落实好教学的过程。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出发,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探索和发现中来。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但积累了活动经验,还获得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产生了自信,训练了思维,还体验到了发现和创造的快乐。我们教师要做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产生各种碰撞,发生神奇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在这样的课堂中,数学概念、性质、公式等不再显得枯燥、死板、抽象,它们充满亲和力。落实好过程性教学原则,能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数学学习更加鲜活高效!
参考文献
[1]边月仙.“过程性学习”与“应用性学习”的辩证性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4,(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