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不但是一个平台,也是一种思维。地产企业只有弄清楚互联网的本质,才可能在发展中挺立潮头。
近年来,我国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中国网民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居于全球首位。2012年,全球十大网站中国仅1家上榜,2013年已经变成4家。在全球互联网产业格局中,中国已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这代表着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成熟,而其他产业也开始向互联网转型,其中房地产企业的变化尤为引人关注。
作为地产企业一直在传统行业打拼,其眼界和思路都受到不小的制约。要不是因为当下地产市场波动剧烈,远期市场的预测并不理想,地产市场的互联网化可能还要往后推一段时间。毕竟,能轻松赚钱谁愿意劳心费力地转型。
向互联网转型是新出路
说起来,互联网和房地产,一个是以二进制为基础的数字信息通道,另一个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出的居住空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想,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提倡的“用户至上”、“硬件免费”、“粉丝经济”以及“体验式营销”等21世纪特有的思维,已经引导线下的各个实体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而房地产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都是在和客户打交道,都需要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完全可以构建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在银行紧缩银根、市场观望情绪浓重和楼盘滞销的今天,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地产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转型成为每家企业摆在案头上必然的选择。但是向何处转型?如何转型?这些都是困扰地产企业老总们的问题。然而,一个业内的共识就是,地产企业应该互联网化,向“地产+互联网”的方向转型。
打破行业垄断,细分市场,从中找到发展的思路,这成为中小地产企业的唯一转型目的。而利用互联网的分散性、独家性,是完全有可能将这个想法实现的。其中,互联网的分散沟通和实时反馈,成为发展的关键。不管是利用互联网思路完成转型,还是以互联网作为营销手段,或者其他,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细致服务是转型关键
其实不论是怎么转型,发展细致入微的服务才是基础。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服务,这可能才是地产企业真正看重的着眼点。在地产企业看来,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公司,只要把客户维护好了,就会带给企业非常高的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北大黄埔同学会中的企业,大概有20-30%的地产项目是被老客户买走的,这就说明了服务的重要。
因此,地产企业需要考虑的不光是如何转型,还有怎么做好服务。就拿住宅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房屋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房屋质量、装潢设计这些层面,而是希望享受到如同商业综合体般的一条龙服务。万科打造的上海某项目,一开盘就在2天内销售一空,并不因为价格降低,而是因为万科提供了互联网化的后续服务。业主在入住小区后,开发商不但会给业主房屋钥匙,还会在业主的手机上安装万科的APP“住这儿”。业主到了自家单元门口后,不用刷门禁卡,直接刷手机二维码便可以入户。到家后,业主用手机APP等互联网支付手段预付物业费、电费、燃气费等多项费用,同时也可以用手机APP控制家里的智能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业主还能用APP,在配套的万科社区电商网站上购物和享受社区服务,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检查社区快递。空闲的时候,业主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与邻居交流,一起去遛狗和运动。一个小小的APP,就把一个小区的业主甚至更多的人整合在一起,汇聚成一个互联网社区。
产品最有说服力
现在最火的汽车不是奔驰宝马,而是去年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跑车“特斯拉”,它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做最好的产品,用产品来说服客户,占领市场。互联网与地产结合也应该如此。地产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的建筑领域,毕竟互联网只是影响到地产企业的决策思路和服务手段,并不意味着只要提供好的服务就能不管产品质量,这是两个角度,不能混为一谈。特斯拉占领市场的关键并不是广告,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实特斯拉的“不传统性”。据新闻报道,国内首批特斯拉车主这样描述他们的驾驶体验,“就像是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一旦用过智能机,很难再回到过去了。”可见,互联网化的汽车—特斯拉也是
用最好的产品赢得了市场。
房地产现在向互联网转型也是如此,不管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都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做出符合消费者习惯的产品,精益求精,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加强产品服务的承载程度,给客户一个难以忘怀的感受,这样才能培养出忠诚的客户群体,也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成功转型发展。
另外,随着低碳成为世界性潮流,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低碳材料逐步在地产行业中盛行。具有先进科技理念的房企在项目设计中结合高科技手段,切实为购房者带来健康科技生活,这样的绿色科技住宅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更成为地产热卖的标签。
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平台和技术,更应该是一种思想。地产企业真正做到糅合互联网精神的反思,才能真正挖掘出消费者的多维需求,也才能做出最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最终赢得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挑战。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近年来,我国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中国网民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居于全球首位。2012年,全球十大网站中国仅1家上榜,2013年已经变成4家。在全球互联网产业格局中,中国已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这代表着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成熟,而其他产业也开始向互联网转型,其中房地产企业的变化尤为引人关注。
作为地产企业一直在传统行业打拼,其眼界和思路都受到不小的制约。要不是因为当下地产市场波动剧烈,远期市场的预测并不理想,地产市场的互联网化可能还要往后推一段时间。毕竟,能轻松赚钱谁愿意劳心费力地转型。
向互联网转型是新出路
说起来,互联网和房地产,一个是以二进制为基础的数字信息通道,另一个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出的居住空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想,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提倡的“用户至上”、“硬件免费”、“粉丝经济”以及“体验式营销”等21世纪特有的思维,已经引导线下的各个实体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而房地产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都是在和客户打交道,都需要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完全可以构建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在银行紧缩银根、市场观望情绪浓重和楼盘滞销的今天,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地产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转型成为每家企业摆在案头上必然的选择。但是向何处转型?如何转型?这些都是困扰地产企业老总们的问题。然而,一个业内的共识就是,地产企业应该互联网化,向“地产+互联网”的方向转型。
打破行业垄断,细分市场,从中找到发展的思路,这成为中小地产企业的唯一转型目的。而利用互联网的分散性、独家性,是完全有可能将这个想法实现的。其中,互联网的分散沟通和实时反馈,成为发展的关键。不管是利用互联网思路完成转型,还是以互联网作为营销手段,或者其他,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细致服务是转型关键
其实不论是怎么转型,发展细致入微的服务才是基础。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服务,这可能才是地产企业真正看重的着眼点。在地产企业看来,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公司,只要把客户维护好了,就会带给企业非常高的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北大黄埔同学会中的企业,大概有20-30%的地产项目是被老客户买走的,这就说明了服务的重要。
因此,地产企业需要考虑的不光是如何转型,还有怎么做好服务。就拿住宅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房屋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房屋质量、装潢设计这些层面,而是希望享受到如同商业综合体般的一条龙服务。万科打造的上海某项目,一开盘就在2天内销售一空,并不因为价格降低,而是因为万科提供了互联网化的后续服务。业主在入住小区后,开发商不但会给业主房屋钥匙,还会在业主的手机上安装万科的APP“住这儿”。业主到了自家单元门口后,不用刷门禁卡,直接刷手机二维码便可以入户。到家后,业主用手机APP等互联网支付手段预付物业费、电费、燃气费等多项费用,同时也可以用手机APP控制家里的智能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业主还能用APP,在配套的万科社区电商网站上购物和享受社区服务,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检查社区快递。空闲的时候,业主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与邻居交流,一起去遛狗和运动。一个小小的APP,就把一个小区的业主甚至更多的人整合在一起,汇聚成一个互联网社区。
产品最有说服力
现在最火的汽车不是奔驰宝马,而是去年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跑车“特斯拉”,它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做最好的产品,用产品来说服客户,占领市场。互联网与地产结合也应该如此。地产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的建筑领域,毕竟互联网只是影响到地产企业的决策思路和服务手段,并不意味着只要提供好的服务就能不管产品质量,这是两个角度,不能混为一谈。特斯拉占领市场的关键并不是广告,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实特斯拉的“不传统性”。据新闻报道,国内首批特斯拉车主这样描述他们的驾驶体验,“就像是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一旦用过智能机,很难再回到过去了。”可见,互联网化的汽车—特斯拉也是
用最好的产品赢得了市场。
房地产现在向互联网转型也是如此,不管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都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做出符合消费者习惯的产品,精益求精,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加强产品服务的承载程度,给客户一个难以忘怀的感受,这样才能培养出忠诚的客户群体,也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成功转型发展。
另外,随着低碳成为世界性潮流,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低碳材料逐步在地产行业中盛行。具有先进科技理念的房企在项目设计中结合高科技手段,切实为购房者带来健康科技生活,这样的绿色科技住宅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更成为地产热卖的标签。
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平台和技术,更应该是一种思想。地产企业真正做到糅合互联网精神的反思,才能真正挖掘出消费者的多维需求,也才能做出最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最终赢得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挑战。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