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把数学融入生活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binbay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优势。电教媒体,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数学融入生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活”
  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以下情境:三年级3班男生和女生进行投垒球比赛,男队有5个人分别投中5个、6个、9个、6个和4个;女队有4个人分别投中6个、9个、5个和8个。教师问:哪个队投球的成绩好?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是男生代表队投的成绩好,因为男生代表队共投进了30个球,而女生代表队只投进26个球。话未落音马上有女学生出来反对:这不公平,因为男生有5个人,而女生只有4个人,男生人数多。这时课堂内学生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争论撞击出思维火花,逐渐学生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出一种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很强感性色彩的场景和氛围,能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感性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以下情境:“从前,有一位瑞士人,饲养了很多的羊,已经增加到100只了。望着狭小的羊圈,他想把自己的旧羊圈改建成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但他不知道,这个设想是否合适,想请大家帮个忙!”接着老师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他提供哪些帮助?学生计算完后,多媒体演示:经过计算,羊圈的周长是110米,面积是600平方米,平均每只羊的活动面积是6平方米。牧羊人觉得非常满意。正打算动工时,他突然发现,现在的材料只够围100米长的篱笆。老师又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你有什么办法保证羊圈的面积不缩小吗?经过学生讨论,方案一把羊圈围成正方形;方案二把羊圈围成圆形,不用增加材料,面积会更大;方案三增加材料,把羊圈围成长方形(多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哪种方案最好?最后得到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比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大。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生活事例具体情景数学化,进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3 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发展空间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恰好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圆的特征后,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吗?车轴应装在哪里?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但说不清楚。这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画面: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车里的小动物难受极了。学生在捧腹大笑中明白了为什么汽车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接着又显示一组车轮同是圆形的对比画面:红色汽车的车轴装在圆心,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车里的小动物神情自然;蓝色汽车的车轴不装在圆心,汽车在平坦的马路上颠簸不停,车里的小动物忐忑不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生活情景,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提供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并有创造性地发现,大大改进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科学和知识是无止境的妙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乡学区大东门小学)
其他文献
就政治课教学如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应当在读、听、说、写4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应用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在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下,有效教学时间成了衡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度的重要系数,而教学目标应是衡量有效教学的重要尺度。笔者结合一些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怎样实现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探讨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教材要做到"三个把握
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学生个人通过课上课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培养和提高。因此,英语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对获取新的知识
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作文。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
研究一种新型实验平台,利用一个教学案例说明该平台在过程控制课程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利用该平台和原有实验设备组成完整教学实验方案,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也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分析不同的情况
教育家赫德曾经说过:“创造型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涉及个人先天的某些心理特征,又与后天的社会环境有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