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的故事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看到“曼陀罗”手织艺术地毯的介绍是在一份时尚杂志上,印象很深刻。首先是“曼陀罗”这三个字令人遐想,好像亦舒有篇小说的名字也叫“曼陀罗”。其次是“手织”两字,我天生对手工制品有种亲切感。一直想去看看,最终成行的是因去锦江饭店办事才想到“曼陀罗”就在附近。
  “曼陀罗”开在茂名南路上,店面相当雅致,进去后是触目的洁净,瞬间能让你从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方面直接触到一种浓郁的东方神秘感。各种艺术地毯色彩斑斓地铺满地面,令人情不自禁脱下鞋子才能进入。
  一个很帅气的男孩从里屋走出来:“我是这儿的店主,想要买些什么吗?”我很傻气地问他:“这些地毯是你织的吗?”“不是,是我到中亚各国去搜集来的。”在他的介绍下我知道了新疆地毯的风格粗犷以石榴图案为主。阿富汗地毯是以红色和抽象的几何图案为主。克什米尔地毯的色彩非常明快、艳丽。伊朗的地毯则是以奢华、繁琐的图案和昂贵手工艺为主。店主温和又爽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和他交谈。渐渐地和店主谈话的内容不仅仅是地毯了。于是,我坐在地毯上,听他讲述“曼陀罗”的故事。
   商磊是出生在新疆喀什的汉族人,来上海纯属偶然。喀什有很多上海人,都说上海繁华、现代。最初商磊来上海是在工艺美院学习。毕业后进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成为一个小白领。广告公司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仿佛看不到尽头。在厌倦了这种死板的工作方式后,他辞掉了广告公司的那份工作。
   那时的他和女朋友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到处逛大上海,“难道这么大的城市就没有能适合我做的事吗?”一次女友看电视看到介绍一家出售各种异域工艺品的小店时说:“你也可以开这样的一家店的,新疆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工艺品吗?我们一起开店吧。”——商磊回了新疆,偶然的机会他去巴基斯坦、印度旅游了一圈,发现那儿有非常多的手工艺品,每个国家风格都不相同,就萌发把那边的工艺品介绍到上海的念头。
  “曼陀罗”是商磊在1998年时开的,先是出售各种工艺品、银饰品、家居装饰品,其中也包括一些地毯。当时的女友帮他一起开店,生意非常好。说到开店,商磊还是很感激那位已分手的女友的。
  后来商磊渐渐地对地毯发生了兴趣。他觉得手织艺术地毯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是艺术品。地毯图案的设计,色彩的搭配,在很多方面和他所学的设计相关。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不一样,地毯所呈现的图案也不一样,颜色、设计也不尽相同。精美的艺术地毯是灵动的,是靠设计、色彩搭配成就的。一张手织地毯往往是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其次是他被东方文化深深地迷住了。于是他就纯粹开始收藏并出售手织艺术地毯了。他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里“曼陀罗”被认为是种很吉祥的花,商磊认为艺术地毯里也有很多花卉的图案,而且花卉是一种干净并能给人好运的清洁物品——所以他把小店取名为“曼陀罗”。
  他的父母当时对他说,靠收藏出售地毯是发不了财的,因为地毯生意的周转很慢。但商磊坚持要做,因为这是他喜欢的东西。当然也经历过很多困难,也有过八个月不开张的痛苦经历,但他都坚持下来了。随着对地毯了解的深入,他学会了一门绝活。各种地毯看一眼就知道是产自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他说艺术地毯能给他一种很实在的感觉,“它们是不会骗人的,而且很安静,很舒适,对自己的心灵、审美和做人都有帮助的”。
  他到中亚收购地毯时,那里的地毯同行会说:“看啊!这些被你选中的地毯是和你有缘分的,它们将跟你去遥远的中国了。”有时一张漂亮地毯会好久都无人问津,但总有那么一天,会有个客人进来,偏偏选中了它,并带走了它,这就是一种缘分吧。
  商磊看着这些地毯会深入地想,这些图案是谁设计的,为什么会这么漂亮,同时他也会想,这些地毯将会去哪里呢?将来会和谁在一起!就如同他自己,五年、十年后会去哪里?
   “曼陀罗” 在上海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有近70%的老外知道它。近几年,很多白领也会特地来选购。
  他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在全中国也就他这么一家店会拥有那么多品种的东方手织地毯,而且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也只有他会从上海到新疆,再回喀什,上帕米尔高原,穿越克什米尔,去巴基斯坦,再去印度,阿富汗等中亚国家去搜集地毯。
  商磊性格耿直,无心计,不虚伪,很倔犟。他说如果不倔犟、不执着,他是到不了今天的。他有很多上海朋友,条件比他好,起点也比他高得多。但正因为条件好起点高,自我感觉太好,所以他们也就没了那股拼的冲劲。
  刚来上海那阵子,他还曾在饭店打过工,干了三个月后,他就说:“这是我所尝试过的工作,我今后永远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今后我要成为坐在这里吃饭的人,而不是站在这里的人。”最苦的时候他无助地睡过火车站候车室,也曾失落地彻夜坐在外滩……当时在广告公司工作,没想到了年底,老板还以各种理由克扣员工的工资,拿到手的薪水少得可怜。商磊干脆不要一分钱就炒了老板的鱿鱼。好多人觉得他太傻了。商磊认为这没有傻与不傻,有时吃亏就是便宜,“因为我看清这个人了,在这种公司你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这几千块钱没什么了不起,终有一天会赚回来的。”
  现在的商磊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上海买了房子,已成了新上海人了。他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打工仔到白领再到专卖店店主的历程……
  在深秋的夜晚,写着商磊和他“曼陀罗”的故事,仿佛又触摸到了色彩斑斓的地毯,听到了美妙动听的中东音乐、闻到了浓郁的印度香。无端地感到很温暖,很真实。
其他文献
这斗个“老顽童”不是指金庸先生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而是我家资历最老、智力最高,且热爱生活、狂爱运动、活泼可爱的老头儿——我的父亲大人。  老爸爱玩,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但凡他可以接触尝试的体育运动,都要投入其中并乐此不疲。棋类、牌类、魔方、猜谜等益智类游戏他也喜欢。不敢夸口说他棋力跟几段高手比怎样,只论在我们家所有亲朋好友中,他绝对是冠军。  小时候我缠着老爸玩儿童飞行棋,他
期刊
她暗恋上了他,不错,是暗恋,而他一直都不知道。当他第一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的心仿佛隐隐被击中,跳动得剧烈而颤抖。他是那么俊朗,他的笑容犹如金色的阳光洒落在细瓷的边缘,如软绿的柳条撩拨微漾的湖水,她从来不相信一见钟情的神话,可是现在她相信了。但他并没有看见她,确切地说,是没在意。  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她身旁走过,旁边的萝卜一阵惊呼,嗬,好帅啊。她像做了一场梦,短短的几秒钟,像是历经了几生几世。
期刊
那年春节,我终于见到了凯蒂。凯蒂是道地的美国人,一句中文不会:但戳在人堆里,却是普通中国老阿姨模样一一她父母原先是广东渔民,早年偷渡出去,全家一直生活在旧金山唐人街。成年后,她嫁的老公也是华裔,两人生了一堆孩子。等到孩子们长大,多半跟亚裔人联了姻。  这些信息,我是听她指着带来的照片一一讲述的。照片上有她小儿子的婚礼场面,多年前已弃她而去、另觅新欢的老公,这会儿和她像临时“过家家”一样,回来撑一撑
期刊
男友1.80米,英俊潇洒,仪态大方,美中不足的是他视烟如命。每次和他走在一起我都得捂住鼻子怒之,以示不满。男友对此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为了男友的健康,也为了减少对国家的空气污染,本着对男友负责的态度,我决定帮男友戒烟。第一步我采取“循循善诱”的策略。这天我一个电话把男友叫出来,把准备好的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资料一股脑地堆到男友面前,并苦口婆心地把健康的重要性给他阐述了一遍又一遍,希望这种动之以
期刊
虽然大部分人都不是很好的倾听者,但是,也还有些例外。高层商业管理人员、成功的政客、聪明的教师,这里面几乎所有人都是良好的倾听者。他们所做的事情有极大的一部分依赖于收集口头信息,而且还必须很快和准确地收集到这样的信息。如果你跟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会面,那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而且自我感觉良好),这位总裁在极其认真地听你说话。有一位商业管理人员承认:“坦率地说,以前我从来都没有认为倾听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独生子女出生之时,一些目光深远的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曾经如童话《睡美人》里的故事,埋下了一个咒语:这些饱受溺爱的“小王子”、“小公主”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延长了“婴儿期”,迟迟不肯“断奶”,必定成为社会一个潜在的危机。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第一批独生子女刚刚踏入社会,我们就开始承受这个咒语被证实的苦果。  ——引子    “食老族”寒
期刊
那天,我把MSN的名字改成:“老妈这句话要是早说十年,结果该是多么的不同。”接下来的N个小时里,我一直在被人问,你妈妈说了什么?  其实,老妈的话在别人听来有点没头没脑。她说——“函数,就是用过去的数据来预测将来”。说这话的时候,她正霸占着我的电脑,研究她的“大智慧”软件上红色白色蓝色的股票曲线,琢磨着哪支股票该买哪支股票该抛,顺便算计一下股票的涨跌对楼市的影响,以及我们家添一套新房子的可行性方案
期刊
另辟蹊径,从“重大打击”中找到出路。  那年,戈泉大专毕业后,从湖南来到广州,应聘到番禺郊区一家印刷厂做厂长助理,月薪1200元。那家印刷厂很小,坐落在一个很偏僻的工业村,从厂里要步行40多分钟才能到公路口,然后坐半个多小时中巴车,才能到达市区。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曾几度让他产生跳槽的念头。尤其是与厂里那些文凭不高、靠技术吃饭,工资却能拿到两三千元甚至更多的高级蓝领相比,他的心里总感觉到自己遭遇
期刊
我有一个长得很帅的朋友,走到哪里都很招惹女同事的喜欢。他不仅帅,而且说话还幽默风趣,又特别爱帮助人——正是他的热心,让接受他帮助的女同事产生误解,对他想入非非,并且还要表白。“她如果不表白,我们彼此欣赏着,关心着,相帮着,这样在一起共事,其实是非常温馨、非常美好的啊。”他笑着说。  “那她表白了又怎么样呢?”我笑着问他。“她表白了,就会对我失望,就会因为失望而疏远我,我们之间的那种朦胧而温暖的情感
期刊
我和妻子是在大学里的辩论赛上认识的。她是正方,我是反方。我方胜出,她方虽然败北,但她本人却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所以后来我俩谈恋爱,一个铁齿一个铜牙,为小品里的一句台词,报上的一条评论,身边的一件小事,我们唇枪舌剑,常常要弄得不欢而散。因为这种私下的辩论没有裁判,所以有时还会口不择言,伤及人身。我一亲密战友就苦口婆心地劝我放弃。我说:为什么?他答:犹记得你们俩在辩论赛上雄姿英发,有一非常妙的比
期刊